上官体是怎样的一种诗风?唐诗中的上官体对文学有什么贡献_上官_诗风_应制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上官体 一种 上官 诗风 应制

本文目录

  • 上官体是怎样的一种诗风
  • 唐诗中的上官体对文学有什么贡献

上官体是怎样的一种诗风

《旧唐书》本传说: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上官体的“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上官仪提出的“六对“、“八对“之说,以音义的对称效果来区分偶句形式,已从一般的词性字音研究,扩展到联句的整体意象的配置。在他的作品里,有不少通过精妙对法来写景传神的佳句,如《奉和秋日即目应制》:“落叶飘蝉影,平流写雁行。“《入朝洛堤步月》:“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缘情体物,密附婉转而绮错成文。音响清越,韵度飘扬,有天然媚美之致,体现了一种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他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

唐诗中的上官体对文学有什么贡献

上官体承上启下,内容上带有六朝宫体诗的痕迹,但是意趣已经大大提升;而形式上则在六朝既有的声律启蒙上继续发展,且是跨越式发展,为近体诗的定型开了一个好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