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为什么被称为蒙古第一国相,他到底有多厉害?你如何评价耶律楚材_耶律_成吉思汗_蒙古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楚材 耶律 成吉思汗 蒙古

本文目录

  • 耶律楚材为什么被称为蒙古第一国相,他到底有多厉害
  • 你如何评价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为什么被称为蒙古第一国相,他到底有多厉害

据说,蒙古大军浩浩荡荡进入中都城的时候。成吉思汗在大将者勒蔑和汉臣郭宝玉,以及一大帮侍卫簇拥下步入金朝中都的禁城。

成吉思汗对身边人说:来中都,我还要找一样宝贝呀!

大将者勒蔑拍着脑袋想,一脸茫然,就问旁边站着的汉臣郭宝玉。

郭宝玉告诉他:“大汗说的宝贝就是耶律楚材呀。”

者勒蔑轻蔑地一笑:“耶律楚材,他又不会打仗,算什么宝贝,一个毫无用处的大书生而已!

郭宝玉颇有几分不以为然,但是却不好说什么,于是他建议成吉思汗:

“命令将士们进中都城,抢掠。”

成吉思汗一脸惊诧:“下令抢掠?”

“是的。”郭宝玉说,“耶律楚材是一个视苍生如天的人,他看到蒙古军人抢掠百姓,他一定为民请命走出来,找您质问的。”

成吉思汗不想下这个命令,郭宝玉就附在他耳边说了点什么,大汗笑了,接着就下达了纵兵抢掠的命令。

不久,中都城里蒙古兵肆意抢劫商铺、馆舍、民宅,躲进古庙里的耶律楚材听说蒙古兵在到处抢劫,就走出庙门,一脸怒气来到设在城外的成吉思汗军帐。

他在这里见到昔日的好友郭宝玉,轻蔑地“哼”一声,理直气壮地说:“我以为有郭兄这样的人在此,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没想到却更加猖獗呀!

郭宝玉说道:不这样做,我又如何才能见到你。

成吉思汗很敬重他这番话,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每次出师征讨,必定要让耶律楚材占卜吉凶,成吉思汗自己也炙烧羊胛骨,判断天意和人事是否相符。

事实上,被称为蒙古第一国相的耶律楚材不是蒙古人,他本是契丹贵族后裔,曾经当过金国官吏,后来降蒙为臣。

在窝阔台当大汗时期,他能够大展宏图,尽其才智于国家大事,成为蒙古国的治国良臣,一代开国名相。

  • 耶律楚材到底有多厉害?他是如何从一名金国降臣一跃而为大汗的名相的呢?

元朝传说,成吉思可汗虽然对耶律楚材不予重用,但对他的能力却看得很清楚。

史书上都说:成吉思可汗曾经向窝阔台交代过,这个人是老天爷赐给我们家的,你以后凡是军国的大事,都不妨交给他管!

  • 耶律楚材的名字就很有来头

据说,金国尚书左丞耶律履在花甲之年得子,对这个儿子非常奇怪。

事实上,耶律履精通占卜之术,他给儿子相面说:“我年六十而得此子,他日必成伟器,只是当为异国用。”

于是,就引经据典的给儿子取名字了,他根据“楚虽有材,晋实用之”的历史典故,为其自己的儿子取名为“耶律楚材”,字晋卿。

事实上,耶律履是金国重臣,本身却是被金国击败亡国的辽国人,他的汉人妻子杨氏生下这个儿子的时候,他已然预见北方的草原将有新兴起的势力崛起,由于他自身的处境比较尴尬,因此为儿子取名“楚材”,也说明他对儿子是寄予厚望的啊!

1

耶律楚材有点类似刘邦的萧何,在成吉思汗时代,很年轻的他就有当宰相的潜力了

想当年,西夏被蒙古打败后,西夏国的奇珍异宝自然也就没人看管了,蒙古的将领们纷纷进城抢夺金银财宝,唯恐被别人抢光了!

唯独耶律楚材却对这些钱财毫无所动,他仔细搜集各种历史文献资料,这些书卷在别人看来都是没人要的破烂玩意,可是他却视若珍宝,他还命人把西夏国的药材全都收集起来。

别人很奇怪,问:你把这些东西收起来干吗?难道你要去做药材生意吗?

耶律楚材含笑不答,他心里自有打算。

不久蒙古骑兵染上疫病,他用大黄治疗就好了。

后来,成吉思汗指着楚材对自己的儿子说:这个人是上天赐给我家的,以后军国大事都是要交给他处理的。

2

耶律楚材是一个廉洁、正直的清官,要是没有他,当时不知道要多死几万人呢!

当时,有一些蒙古贵族子弟一到晚上,就出来打家劫舍,随意杀人,别的官员都是敢怒不敢言,百姓们更是人心惶惶。

耶律楚材知道后,将这十几个人全部问斩,从那以后,为非作歹的事就少多了。

耶律楚材刚正不阿,罪了不少王公大臣,于是,有些人想方设法陷害他,可是,耶律楚材一生正直、清廉,他们根本抓不到什么把柄!

3

耶律楚材提出了“用税收代替杀戮”的治国之道

长期习惯于游牧生活的蒙古贵族,一路南侵,占领了中原广袤的疆土,面对高度发展的农业一筹莫展,对于农业生产在国计民生中所起的重要性也缺乏起码的了解,以至有些蒙古贵族建议,杀尽之,将中原农业区变成游牧场。

比如,大臣别迭上奏说:“虽得汉人也无所用,不若如尽去之,使草木畅茂,变为牧场。”

这一杀戮策略,就是变农田为牧场的建议,如果实施,就会对饱受战争破坏的中原社会带来致命的打击。

耶律楚材驳斥了这种看法,对窝阔台说:“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需定中原地税。”

这样子,就避免了杀戮,“汉制”变成了治理天下的一个模式。

耶律楚材这样一个非蒙古族人,他能得到蒙古大汗的重用,并且影响着全帝国制度和立法的建立与制定,这在200多年的超级帝国统治中,也只有耶律楚材一人可以担当。

可见耶律楚材不简单,是非常厉害的角色!

总而言之,耶律楚材虽是辽国王族的后裔,但他所拥有的汉文化修养远远高于当时的一般汉族人。

他披肝沥胆地为蒙古用兵金、宋和远征西域运筹划策,为元王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呕心沥血地为蒙古立国,中原定制、劝农桑、兴文教,使武功极盛的军事帝国又收文治之效。

耶律楚材担任蒙古帝国的第一任中书令。为成吉思汗与元太宗窝阔台两朝大臣,备受重用。

事实上,很多蒙古旧俗的改革,元朝立国规制的大手笔多出自耶律楚材,而且他精通天文地理,术算医卜之学,真的是非常厉害的人物。


一起探讨古代英雄人物,欢迎关注我!

你如何评价耶律楚材

系出辽朝,生于金朝,仕于蒙古,精于汉文化,“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著”,就是耶律楚材的人生勾画。

     金明昌元年(1190年),金尚书右丞耶律履位于中都燕京(今北京)的家中,诞生了一个婴孩,这就是耶律履在花甲之年所生的幼子---耶律楚材。其父年届六十得一幼子,喜不自禁,言道:“吾年六十而得此子,吾家千里驹也,他日必成伟器且当为异国用!”,并用《左转》中的“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的典故,予其起名为“楚材”,字“晋卿”。

耶律楚材家世,为辽太祖长子-东丹王耶律倍之后,其父耶律履为东丹王七世孙。自耶律楚材祖父耶律德元起,皆仕宦于金-——祖父耶律德元为金荣禄大夫、兴平军节度使,父耶律履为金尚书右丞。而耶律楚材,在金泰和六年(1206年),年仅十七岁时,便将要因身为宰相之子而赐予省掾之职,但是他并没有去就任,而是想要参与科举以获得出身。金帝亲自询问本科科举之人政事处置,十七人中只有耶律楚材的回答为优等,于是被征召,后任开州(今河南濮阳)同知。祖孙三代身为辽朝旧宗室,却都出仕于金。

耶律氏世代受到中华汉文化熏陶,形成了读书知礼的家风。耶律楚材从小就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他的理想是按照儒家的学说来治理天下。耶律楚材秉承家族传统,自幼学习汉籍,精通汉文,虽身为契丹后裔,但实为中华传统儒家文化熏陶下优秀士大夫中的佼佼者。

金贞祐二年(1214年),为躲避蒙古咄咄逼人的攻势,金帝自中都南迁至汴京,而耶律楚材留在中都,被留守燕京的丞相完颜承晖任命为左右司员外郎。

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蒙古大军攻克中都,耶律楚材被俘。成吉思汗检视俘获金国众人,发现耶律楚材才华横溢、谈吐不凡,对于国家大事都有自己的见解,便遣人向他问询,以图获取治国方略。耶律楚材眼见金国颓败不可避免,为实现自己的抱负,在成吉思汗的优待之下,依附成吉思汗,成为蒙古之臣,北上漠北,以“泽民致主本予志”的愿望,期待着能实现自己的豪情。

耶律楚材身材高大,满面胡须,成吉思汗亲切地称呼他为:吾图撒合里,意为“长髯人”。又因耶律楚材对于国家大事都能提出正确的治理意见,更以“治弓尚须用弓匠,为天下者岂可不用治天下匠耶?”的赞誉,称其为“治天下匠”,待之甚厚。而耶律楚材,则常以“马上得天下,马上何治天下”的道理向成吉思汗进言,更得成吉思汗倚重。蒙古立国初期的重要典章制度都是耶律楚材所奠定,成吉思汗曾对其子窝阔台说:“此人天赐我家,而后国君庶政当悉委之。”耶律楚材所受重用,由此可见。

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年),随成吉思汗西征花拉子模(今乌兹别克斯坦),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年),又随成吉思汗征西夏,在随驾出征途中,耶律楚材以征伐、治国、安民之道奏对于成吉思汗,并常常劝诫成吉思汗禁止属下擅自征发杀戮,使蒙古贪暴之风稍稍收敛,并因此深得成吉思汗器重。

窝阔台汗元年(1229年),窝阔台汗即位后,耶律楚材日益受到重用。他倡立朝仪,制定蒙古初步法令,设立赋税制度,被誉为“社稷之臣”。窝阔台汗三年(1231年),耶律楚材就任中书令(正宰相,百官之首),他积极恢复文治,逐步实施“以儒治国”的法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创举颇多。在他的各项措施影响下,新兴的蒙古贵族逐渐放弃了落后的游牧生活方式,采用汉族以儒教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和制度来治理中原。先进的中原农业文明才得以保存和继续发展。

在成为中书令后,耶律楚材殚精竭虑,为恢复因战争而造成乱世局面的中国北方社会的安定采取了诸多措施,更定官制,用中华儒家之道作为治国治民的准则,选用士大夫来担任各级官吏。制定 《便宜十八事》为约法,严禁地方官擅自滥杀老百姓。禁止贪污公物,打击不法之徒,禁止土地兼并,从而安定社会秩序。设立了十路课税使,全部委任文人担任。劝诫窝阔台汗废止“裂土分区”的分封制,避免了北中国在政治制度上的历史大倒退。倡导儒学,保护人才。设立编修所、经籍所,编集经史,尽心保存和恢复中原传统文化。种种措施和制度,为蒙古政权的汉化,和华夏文化文明的延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耶律楚材以汉化契丹后裔之身,登上了蒙古最高权力中心,并以己之力,开展汉化改革,这导致一大批游牧贵族集团出于维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反对。他们对窝阔台汗进言,坚持游牧民族传统,利用特权对百姓加以掠夺式剥削。如大规模发行纸币掠财、在收税过程中擅自加赋等等,而耶律楚材,因自身出身的原因,或是避嫌,或是无奈,总之难以管控,毫无办法。数次提出反对意见,毫无作用,甚至遭到窝阔台汗的反感。

窝阔台汗十三年(1241年),窝阔台汗去世,其妻乃马真氏称制主政。她政令紊乱,制度荒废,宠幸替代耶律楚材掌握财务大权的宠臣奥都敕合蛮。耶律楚材自归蒙古,历成吉思汗、窝阔台汗两朝近三十年,不忍心其心心念念的汉化成果就此付之东流,不断上奏谏言,几乎因谏被杀。最终遭谗言污蔑,被罢官免职。

乃马真后称制三年(1244年)五月,耶律楚材郁郁而终,年五十五。他去世的消息传出后,连许多普通蒙古人都失声痛哭,如自己亲人去世。汉族士大夫更是垂泪凭吊这位对于保存汉文化功勋卓著的契丹贤臣:“忽报台星折,仍结薤露新,斯民感天极,洒泪叫苍旻。”

耶律楚材逝后,依其遗愿,遗体被运回故里,安葬在耶律楚材生前非常眷恋的燕京玉泉山下的瓮山泊(今昆明湖)旁,并建庙立像,仪式极为隆重。

元至顺元年(1330年),元文宗图帖睦尔追赠耶律楚材为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谥“文正”。 近百年后,耶律楚材得到了儒家传统思想之下臣子所能达到的最高荣誉。

耶律楚材开启了蒙古政权的汉化进程,尽管在他在生前,这一进程开展得十分缓慢,他所起到的作用也很有限,但“首倡者”的称号当之无愧。其开设的诸项政策,是元世祖忽必烈汉化改制的源头所在,并在此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三十年的仕蒙生涯,文化的差异及理念的不同,使得耶律楚材在朝堂之上,始终是作为一个孤立形象存在。成吉思汗、窝阔台汗、乃马真皇后等,只是需要他的高效治国才能,而从未与其心怀相同的志向。他孤立朝堂,费尽心机,与肉食者抵抗、斡旋、妥协,最终才取得了一些微不足道地汉化改制成果,尽管为数不多,在那个动荡之际却显得弥足珍贵。

就任中书令后,耶律楚材因自己的契丹身份,完全可以与其他贵族官僚同一立场,迎合对方,不坚持汉化改制,不顾及底层人民,这样他也不必经受谗言及污蔑甚至是生命威胁,而高官厚禄一样不会少。然而他始终还记得“致主泽民”之的愿望,数十年为了自己的愿望,矢志不渝,百折不挠。

耶律楚材是一位真正的心怀理想的孤臣,历经了无数艰难困苦而志向不改,诠释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传统中国士大夫精神。

临终之际,不知耶律楚材是否想起三十年前,北上大漠时的豪情壮志,心中是否依然无怨无悔,不改初衷。

耶律楚材,做到了“不负初心”四个字!

         2019年8月28日 作于鹤州太平溪畔家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