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五里亭福慧寺在哪?在陕西有一条最美的“沿黄观光路”,风景美,景点多,不知道你走过吗有什么感受_耶律_契丹_太后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福佑寺 耶律 契丹 太后

本文目录

  • 福州五里亭福慧寺在哪
  • 在陕西有一条最美的“沿黄观光路”,风景美,景点多,不知道你走过吗有什么感受
  • 辽国萧太后为何能从一个普通少女成长为辽国第一号强权人物

福州五里亭福慧寺在哪

福州福慧寺坐落福州市中心东面,福马路五里亭南侧约200米地方。据(清)林枫著《榕城考古略》记载,这里在明、清时期属福州东门外五里亭崇玄里,有著名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八十一”墩历史遗迹。清康熙年间,在秀坂村东头仅存的一墩处,一株千年常青古树和树旁的“崇玄坛”,秉授天地之气,日月精华,威灵感应,神坛香火盛,福佑周槽十里八乡的安定和平安。

福慧寺占地3000多平方米,十多年来,广大善男信女大发慈悲心,慷慨捐资,经过多方筹措和努力,改造了寺院殿宇,塑造佛像,使寺院面貌大为改观。现在已有天王殿、观音殿、伽蓝殿、祖师殿、念佛堂、报亲堂,以及斋堂和僧房等。同时,塑有弥勒佛、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目犍连尊者、伽蓝菩萨、韦驮尊者、四大天王和祖师佛像。基本设施满足了佛教道场,出家弟子晨钟暮鼓,佛事活动有序开展,常住僧众的日常生活规范、充实。

福慧寺虽然周围村居稠密,街区繁华,但寺院的红色高墙内,却是一片难得的净土,里面宁静、祥和,一排排果树、风景树错落有致,常年郁郁葱葱,绿荫之下还有许多盆景、花卉,把每一处殿堂点缀得如诗如画,让香客和游人觉得清幽雅致,心旷神怡。诵经念佛、专心修行,确是一处礼佛精进的好去处。

在陕西有一条最美的“沿黄观光路”,风景美,景点多,不知道你走过吗有什么感受

“沿黄观光路”被称为中国的“一号公路”。我三年前走过一次,感觉就是还想再去第二次、第三次。

陕西沿黄观光公路是陕西省沿黄河西岸修建的一条南北布线的省级公路,北起榆林市府谷县墙头乡,南至渭南市

华山脚下的莲花座,全长800余公里,沿线经过榆林市、延安市、韩城市、渭南市等4市12区县。

沿黄公路沿途珠链般串起了府谷古城、香炉寺、白云山、吴堡古城、文安驿古镇、乾坤湾、延安、壶口瀑布、黄河龙门、党家村、司马迁祠、洽川湿地、丰图义仓、潼关古城、西岳华山等50余处名胜古迹景点。

沿黄观光公路于2017年8月底正式建成通车,因为它的高颜值旋即被广大自驾爱好者称为中国的“1号公路”。

2018年暑期,我们一行人从华山开始,由南至北全程走了一趟这条观光公路,领略了中国“1号公路”的秀美风姿。

1、 西岳华山

华山,古称“西岳”为五岳之一,有“天下第一险”之说,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

2、 潼关古城

潼关为闻名遐迩的古军事名关景区背靠黄河,有高大巍峨的山河一览楼、形态唯美的女娲雕像、古色古香的建筑群及众多的古战场遗址。

3、 丰图义仓

丰图义仓位于渭南市大荔县朝邑镇岱祠楼附近,修建于清光绪八年,慈禧太后御批为“天下第一仓”,并在仓顶赐“虎”、“龙”二字。是我国现在唯一还在使用的古代粮仓。

4、洽川湿地

洽川湿地风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陕西省合阳县城以东20公里的黄河之滨,景区内 “万顷芦荡,千眼瀵泉,百种珍禽,十里荷塘,一条黄河”,最为著名的是位于芦荡之中处女泉。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开篇之作《关睢》中所描写的地方就在洽川

5、司马迁祠

司马迁祠,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镇东南的山岗上,为韩城诸名胜之冠。司马迁祠我们俗称司马庙,是为纪念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而建的祠墓。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6、党家村

党家村位于韩城市东北方向,是一块形似“葫芦”的风水宝地。党家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村中有120多座四合院和11座祠堂、25个哨楼,以及庙宇、戏台、节孝碑等古建筑,被誉为“世界民居之瑰宝”和“东方人类古代传统文明居住村寨的活化石”。

7、壶口瀑布

“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举世闻名的壶口瀑布有一个奇葩之处,它是陕西和山西两省共有的旅游景区,西面是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东面是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两边都叫壶口镇。古语有云:秦晋之好,但在壶口瀑布这件事情上,两省却是各自为政,各搞各的,陕西人说我这边是最佳的观赏位置,山西人说他那边才有最好的观赏角度。就连宣传的噱头都不一样,陕西人说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山西人说是中国第二大瀑布。游客要观赏壶口瀑布只能看一半,要看另一半,就只能到对面去再次购票吧。可能就是因为这种因素,景区现在才是AAAA级,注意只有4个A。

就连连接两岸的大桥都是一家修了一半,拼接起来的。有到壶口的朋友,一定要到这桥中间去看看才对得起你的壶口之行哦。

壶口瀑布因为与黄河、黄土高原、黄河大合唱紧密相关,所以大多数人都认为它是陕西的,陕西这边的参观人数明显多于山西。但山西那边占尽了地 利优势,游客的吃住问题全在山西,陕西这边没份儿。

8、革命圣地——延安

从壶品向上,由于地势问题,沿黄公路一下子甩开了黄河,向左直向了革命圣地延安。

在延安,你可以尽情领略宝塔山、清凉山、延河大桥的秀丽风光,也可以参观王家坪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杨家岭等革命旧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9、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乾坤湾

接受完延安定精神的洗礼,就可以一路东行,前往 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再次回到沿黄观光公路上来。

蛇曲国家地质公园非常之大,包括延水关河谷阶地貌、苏亚湾高原生态、乾坤湾蛇曲地貌、清水湾蛇曲地貌四个地质遗迹景观区。

蛇曲,是被河流冲刷形成的像蛇一样蜿蜒的地质地貌。陕西延川黄河蛇曲是发育在秦晋大峡谷中的大型深切嵌入式蛇曲群体,规模宏大。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 最美要数乾坤湾。黄河从青藏高原出发,一路浩荡东流,在它进入秦晋峡谷时,一改奔腾咆哮的姿势,变成了一位温柔的少女一样,蜿蜒流转、洋洋洒洒的扭了五次腰,形成五个S弯道,弯度最大的就是乾坤湾,达到了320度。

10、文安驿古镇

原汁原味的黄土高原古镇

11、吴堡古城

吴堡古城,又叫吴堡石城,位于吴堡县宋家川镇。吴堡古石城是西北地区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千年古县城,因它坐落在黄河天险之石山上,所以又被誉为“铜吴堡”。

12.白云山庙

白云山庙,又名“白云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城南白云山上。有“关西名胜”、“白云胜景”之美称。

13、香炉寺

香炉寺,位于佳县城东香炉峰顶,东临黄河,三面绝空,形似高足香炉,故而得寺名。“香炉晚照”是佳县八景之首。

14、府州古城

府州城位于陕西省府谷县府谷镇东部,古城筑于黄河西岸的一座石山之巅,依山临河,巍峨险峻。府州城为陕北著名的古代军事要塞,曾为宋、辽、西夏、金的鏖战之地。

15、莲花辿

莲花辿(chān),位于沿黄观光公路的起点榆林府谷县墙头乡,是秦、晋、蒙三省交汇处,东临黄河,西北绵亘10公里,山石红白相间,鲜色可餐,美不胜收,是府谷旧时的八景之一。

辽国萧太后为何能从一个普通少女成长为辽国第一号强权人物

电视剧《燕云台》讲述的是辽朝萧太后一生的辉煌经历,这让萧太后成了很多人很兴趣想了解的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萧太后常被人与武则天、吕后、宣太后、慈禧等排列在一起,称为是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强人。萧太后原名萧绰(953年6月18日 —1009年12月29日 ),字燕燕,契丹族人,是辽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在萧太后摄政期间,辽朝进入了最为鼎盛的时期,萧太后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女政治家。

萧燕燕从一名少女成为长期执掌辽朝政权的强势政治家,她经历了曲折而复杂的奋斗过程,表现出超常的政治能力,坚强的意志,宏大的气魄和非凡的政治智慧。

萧燕燕(剧照)

第一,后族聪明伶俐的少女,长大后成了辽朝的年轻皇后。

辽穆宗应历三年五月初五日(953年6月18日),萧绰出生于契丹族国舅部萧思温家中,萧绰的祖上原姓拔里氏,后被契丹的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赐姓萧。萧绰从小就聪明伶俐,性格豪爽,处事果断,颇有气度。

萧绰自幼深受其父萧思温的宠爱,她做事十分仔细、执着,有一次,萧绰和她的两个姐姐帮着做家务,她的姐姐们马虎地做了一阵就不想做了,而萧绰却仔细认真地坚持把事做好。萧思温看着他的这位小女儿做事的样子,心里暗暗赞赏:“此女必成大事。”(脱脱等编:《辽史》卷七十三 列传第一)

黑山发生了政变,萧绰的父亲成了大功臣,萧绰迎来了好机会。

应历十九年二月二十二日(969年3月12日),辽穆宗耶律璟带着萧思温等一帮亲信大臣前往黑山(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岗根苏木境)打猎。辽穆宗酗酒成性,暴虐无常,经常滥杀无身边侍者,这引起了侍者们的恐惧。有一天夜里,喝醉酒的耶律璟又疯狂起来,凌辱近侍,被身边近侍等刺杀身亡。此时,跟随耶律璟到猎场的萧思温等大臣封锁消息,与南院枢密使高勋、飞龙使女里等联手,秘密联络先皇之子耶律贤赶来猎场。黎明时分,耶律贤赶到黑山,在穆宗灵前痛哭。据说,耶律贤虽是耶律璟的养子,但他他一直认为他父亲辽世宗耶律阮是被耶律璟害死的,耶律璟昏庸残暴,所以,耶律贤一直在筹谋着推翻穆宗耶律璟。在萧思温、高勋、女里等在场大臣的辅佐下,耶律贤随即在穆宗的灵前继位 。

十几日后,耶律贤带着萧思温等回到上京,宣布继承穆宗皇位,耶律贤晋封萧思温为北院枢密使。耶律贤原本对萧思温的小女儿萧绰就有很好的印象,此次萧思温辅佐新帝继位有功,而且,皇族按惯例都是娶后族的女子为后,于是,耶律贤便征召萧绰入宫,封她为贵妃。随后,耶律贤封萧思温兼北府宰相,五月初二(5月20日),萧绰被立为皇后。十一月初二(12月13日),萧思温被封魏王,成了辽朝最有权势的大臣。

萧绰很有气魄,见识非凡,敢作敢为,且长期在萧思温的培养下对朝政政事也有相当的了解,颇有政治才能,而耶律贤体弱多病,经常无力处理朝政,于是,辽朝国事,经常由皇后萧绰代为处理,萧绰成了临朝执政的皇后。辽朝的杰出女政治家从此开始了她非凡的历程。

萧绰(剧照)

第二,父亲被刺身亡,萧绰协助丈夫灭掉了对手,临朝称“朕”。

萧思温任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而他的女儿萧绰以皇后的身份经常代理朝政,萧家的权力在辽朝实在太大了,这引起了辽朝皇族和其他朝中权臣的嫉妒,于是,曾经在黑山与萧思温一起辅佐耶律贤政变的大臣高勋、女里等,对朝中权力尽落入萧思温手中的现象十分不满,他们便筹谋暗杀萧思温。

保宁二年(970年)五月,耶律贤率萧思温、高勋、女里等前往闾山(今辽宁阜新)行猎。五月十三日(6月19日)途至盘道岭(今辽宁闾山)时,萧思温被埋伏在路边的刺客刺杀身亡。而这刺杀北院枢密使的事引起了朝中的巨大动荡,各种势力蠢蠢欲动。萧绰对于父亲被刺身亡十分悲痛,但她没有因悲伤而消沉,而是极力辅佐耶律贤稳住朝局。萧绰很明智地支持耶律贤对皇族权贵和朝中权臣作出适当妥协,她还很有策略地利用升任高勋为相,冷落女里等策略来分化朝中对手。同时,萧绰还秘密派人侦查杀害萧思温的凶手。九月初三(10月5日),密查的大臣查出了萧绰的堂兄弟萧海只及萧海里是买通刺客的凶手,萧绰立即下令将他们诛杀。后来,又查出了谋害萧思温的幕后指使者高勋、女里两位重臣。有了谋杀大臣的确凿证据,耶律贤和萧绰经过周密安排,成功地将高勋、女里赐死,清除了朝中的两位劲敌。高勋的家产被查没并赔偿给萧家。

保宁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972年1月16日),萧绰生下了皇子耶律隆绪。耶律贤利用皇子诞生的机会,同时也是为了安抚萧绰以及萧氏后族,对萧家进行了大封赏。封萧绰的母亲耶律吕不谷为燕国大长公主;追封萧思温为楚王;追封萧绰的祖父胡母里为韩王。萧氏一家又成了显赫家族。

在除去高勋、女里的过程中,萧绰显示出了非凡的政治才干,她逐渐被朝中大臣所认可。保宁八年二月初五(976年3月8日),耶律贤诏集史馆学士,下旨此后凡记录皇后之言,“亦称‘朕’暨‘予’”,并“着为定式”。自此,萧绰作为皇后开始拥有与皇帝类似的名号和权力,在临朝时她称“朕”,享受着与皇帝一样的执政权力。

耶律贤体弱多病,朝中大局多由萧绰主持,在耶律贤的支持下,辽国的朝中日常政务皆由萧绰独立裁决,而一旦遇到需要决策的军国大事,萧绰便召集蕃、汉大臣共同商议,最后,她综合各方的建议作出决策,报耶律贤知晓。其实,耶律贤对于萧绰的决定,绝大多数只是听通报,极少作出干预。在萧绰出色治理下,辽国军力逐渐增强,政治经济局势也渐渐步入正轨。

第三,幼帝继位,萧绰临朝称制,削弱宗室诸王兵权。

乾亨二年春正月初一(980年1月21日),耶律贤感到自己身体越来越差,他封皇子耶律隆绪为梁王,封耶律隆庆为恒王。乾亨四年九月二十四日(982年10月13日),三十五岁的耶律贤借助外出打猎的时机,引诱宗室中逆反势力上当,抓捕了反叛者。但他却在云州(今山西大同)焦山行宫中因病情加重而死于行宫中。临终前,耶律贤留下遗诏,诏令梁王耶律隆绪继位,令军国大事皆听命于皇后萧绰。同时,遗诏中令耶律斜珍和韩德让为顾命大臣。

在耶律贤驾崩的次日,年仅十二岁的耶律隆绪于灵前继位。此时,辽朝主少国疑,而宗室亲王二百余人皆拥兵自重,萧绰面临着十分复杂而艰险的局势。她在辅政大臣耶律斜轸和韩德让面前流泪说:“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韩德让带着大臣们发誓支持萧绰,请她放心。

乾亨四年冬十月初一(982年10月20日),耶律隆绪开始临朝视政,两天后,在耶律斜轸和韩德让的支持下,朝中大臣一致尊耶律隆绪为昭圣皇帝,尊萧绰为皇太后。

萧绰开始临朝称制,全面掌控朝政大权。她在韩德让的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安排。她下旨令耶律休哥留守南京(今北京)总管南面军事事务,镇边防卫;任命娶了萧绰侄女的耶律斜轸为北院枢密使,管理内政事务,令其严厉管束契丹贵族;任命韩德让为南院枢密使,执掌辽朝兵权。

在处理好边防、内政和军事的重要人事安排之后,萧绰采纳了韩德让的建议,推行了专门抑制宗亲势力的政策,颁发了特殊命令,令“诸王归第,不得私相燕会”。这一诏令非常厉害,既阻止了宗室各系势力联络合谋,又使他们无法合力用兵,这等于是使宗室首领们失去了使用兵权谋反的机会。此外,萧绰还将各宗室亲属召至宫中,将他们作为人质,使宗室族长们不敢谋反,解决了强势宗室内部夺位的隐患。

统和元年六月初十(983年7月22日),耶律隆绪率领群臣尊奉皇太后萧绰为承天皇太后,群臣尊奉耶律隆绪为天辅皇帝,复国号大辽为大契丹。天辅皇帝大赦天下,改元统和。不久,文武官员各晋爵一级。枢密副使耶律斜轸被任命守司徒;任命枢密副使耶律末只兼任侍中,为东京留守。两个月之后,耶律隆绪与耶律斜轸在萧绰面前互相交换弓箭鞍马,相约结为挚友。韩德让上表请求讨伐再次叛离的党项诸部,耶律隆绪下诏允许,辽军开启了外征历程。

统和五年四月初五(987年5月5日),耶律隆绪率领百官给皇太后上尊号为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行礼完毕之后,群臣给皇帝上尊号为至德广孝昭圣天辅皇帝。

第四,年少时曾有婚约的人后来成了萧绰最得力的辅臣和亲密情郎。

辽朝大臣韩德让与萧绰的关系非同寻常。韩德让(941年—1011年)的契丹名为耶律隆运、兴宁·尧哥。他出生于辽国世侯大族。韩德让祖籍河北玉田,韩德让的祖父韩知古于唐朝末期被契丹人俘虏到辽国为奴,但由于祖上成武将家族,韩德让父亲韩匡嗣由于能征惯战,已成为辽国一员不可多得的战将,韩德让这一辈已成是聊国世侯后代。据说,萧绰年少时曾想许配给韩德让,但还来不及结婚便被景宗耶律贤选为贵妃。后来,韩德让政绩显著,受到了萧太后的青睐,加上年少时的情缘,韩德让成了萧绰的最得力的辅臣之一。

韩德让在皇宫里可以无所避讳地出入于萧绰的帐幕之中,一有出巡或外出游猎,萧绰便让韩德让助其处理朝中政事,两人还常常同案而食,并排而坐。

萧绰找各种机会提高韩德让的地位和名誉。统和六年九月十三日(988年10月26日),萧绰改变了一贯以来在皇宫中宴请皇亲大臣的宴礼,故意在韩德让的帐室中大宴皇亲众臣,并且对皇亲众臣大加赏赐。在韩德让帐室中隆重办宴会,这其实是萧太后有意在向辽朝众大臣公开表示她与韩德在一起了,不想避嫌了。后来,便传出了萧太后与韩德让已经结婚。无论如何,在耶律贤去世一段时间之后,萧绰与韩德已经是一种半公开的情人关系。其实,即便是后来萧绰嫁给了韩德让,也不违反契丹风俗。

萧燕燕与韩德让(剧照)

有史书记载,萧绰为了能顺利嫁给韩德让,派人毒杀了萧德让的原配夫人李氏。(参看《宋朝事实类苑》);还有传言说楚王耶律隆祐其实是韩德让的儿子。(参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七十七)。此外,有出使辽朝的宋朝使臣曾见到了萧太后身边有一孩子很像韩德让。据说:“有童子一人,年十余岁,胡帽锦衣,嬉戏国母前,其状类韩丞相,盖国母所生韩氏子也。” (参看葛华廷 《 浅说辽代名相韩德让》北方文物, 2005(02):83-97)但也有人认为这孩子是韩德让的侄孙。

萧绰临朝称制之后,对韩德让的重视非同一般。比如,涿州(今河北涿州)刺史耶律虎古被召回上京,在上朝时因轻视韩德让,对他说出了蔑视的言语,韩德让气愤之下,竟将耶律虎古活活击毙,而萧太后并没有对其处罚。再如,萧绰带着韩德让和重臣去观看马球比赛,韩德让上场加入比赛,而契丹贵族胡里室故意将韩德让撞下马,萧绰看到了十分震怒,当场将胡里室处死。大臣们敢怒不敢言,都感到萧绰与韩德让的关系非同一般。

史书还有记载,萧绰曾对韩德让说:“吾常许嫁子,愿谐旧好,则幼主当国,亦汝子也。”(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七十七)

其实,萧绰与韩德让是否结成夫妻虽有争议,但两人相爱而且生活在一起是没有疑问的。耶律隆绪视韩德让如父亲一般,这也是有根据的。统和二十二年(公元998年)十二月,萧绰取消耶律隆绪与韩德让的君臣名分,赐给汉人韩德让契丹皇族姓氏“耶律”,赐名“隆运”,并封“晋王”,隶属“季父房”。从此,小皇帝圣宗耶律隆绪便不再将韩德让当臣子看待,而是改口称其为“叔叔”。

萧太后是比较开明的女政治家,他推行汉制,着力于使契丹人与汉人平等相待。比如,他将以前契丹人和汉人发生纠纷时重责汉人宽待契丹人的规则,改为契丹人和汉人同罪同罚的规范,执意于调整契丹与汉人两族的关系,想以此来巩固于燕云十六州。应该说,这与韩德让等对萧绰的影响是有关系的。

第五,数败宋军,御驾亲征,与宋真宗达成澶渊之盟。

萧太后执政时期,辽朝军队数度大败宋军,使宋军常常处于被动局面。比如,统和四年(986年),宋庭得知萧太后与韩德让的私情韵事之后,宋太宗赵光义认为辽朝主少无知,国事归其母裁决,而萧太后宠幸韩德让,辽人多有非议,人心不齐,于是,于正月二十一日(3月4日),对辽发动“雍熙北伐”。面对宋朝军队的进攻,萧绰感到她刚临朝称制,必须通过亲征来建立威望,她随即亲带韩德让和耶律隆绪,亲自率军队南下,与驻守边防的耶律休哥协同作战,辽宋两军发生激战,辽军在萧绰的亲自指挥下,活捉了宋朝的名将杨业,杨业在被捕后绝食殉国,宋军备受打击,失去斗志,辽军顺利收回疆土。

在萧太后历次对宋军的征战中,最能体现她的睿智的是与宋军签下了“澶渊之盟”。

统和二十二年九月初八(1004年9月24日),萧太后决定南征,她下令将要南征的消息告知高丽,二十五日,萧太后到了南京(北京的原宣武区西部),次日,萧太后祭祀太宗皇帝庙。之后,她召开战前会议,令北院大王磨鲁古、太尉老君奴分别统领北、南王府军队,准备征战;之后,她命令楚王耶律隆佑留守京师。闰九月初八(10月24日),萧太后与辽帝耶律隆绪率辽军出发,举兵攻击南宋军队,力图收复关南十县。

南宋真宗皇帝畏缩怕战,在经寇准等主战派大臣的极力劝谏下才勉强同意御驾亲征。

寇准倚重屡立战功的杨嗣和杨延朗(杨业之子延昭)率兵抗辽。杨延朗上疏建议“饬诸军,扼其要路,众可歼焉,即幽、易数州可袭而取”,但真宗却不采纳,宋军在澶州前线以伏弩射杀辽南京统军使萧挞凛,使辽军士气受挫。辽军镇守定州,双方进入相持之势,降将王继忠劝萧太后与宋朝讲和,辽军担心继续进攻将腹背受敌,因而向宋军提出议和要求,宋真宗赵恒见宋军士气大振,拒绝讲和。辽军主力集中于瀛州(今河北河间)城下,日夜攻城,宋军守将季延渥死守城池,辽军连续进攻十多日而未能攻陷城池。萧观音奴等率军攻克祁州,萧太后亲率军队与其会合,进而合力攻击冀州、贝州,宋真宗诏令各路军及潭州守军竭力坚守。辽军攻克了德清(今清丰),对潭州实现了三面包围。

宋军主战派大臣寇准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随后,宋真宗留下寇准在北城全权总理各项战事,他自己回南城。辽军虽暂时攻势猛烈,但因长途征战,后勤补给开始发生困难。辽军进入宋朝腹地,若是久攻不下,将陷入极大困境。

萧太后审时度势,在战与和的两种策略中,她此时选择了讲和。于是,她采纳了降将王继忠的建议,派人赴入澶州向宋军传达双方罢兵讲和的要求。

真宗赵恒是一个害怕打仗的皇帝,他感到潭州已经非常危险,一旦失败,他将无脸向列祖列宗交代,他接到萧太后讲和的消息之后,立即让辽使者回去传达愿意讲和之意。随后,又派出殿直曹利用为使臣,与契丹洽谈议和事宜。

主战大臣寇准得知真宗想与辽军讲和的消息后,大失所望,他急忙赶至南城,力谏真宗千万别讲和,寇准认为辽军已是强弩之末,此时正是歼灭辽军的大好时机,一定不能错失时机;边防大将杨延昭也派人上书真宗皇帝,认为辽军人困马乏,宋军士气高昂,可扼守各路要道,将敌围歼,随后乘胜追击,收复燕云十六州。

可是,赵恒历来怯战,朝中不少文臣也附和宋真宗的议和主张,甚至有朝中大臣联合起来,上奏真宗称寇准不肯议和,乃是想拥兵自重,寇准当心冒犯了皇帝,只好附和,赞成与契丹讲和。

檀渊之盟

萧太后派使者要求宋朝需归还被周世宗夺走的瓦桥关南之地,赵恒担心契丹变脸不议和,因而他想答应割地求和,但又怕被后人唾骂,于是,他派曹利用为使者,到契丹军营再议和,赵恒给曹利用的旨意是,只要不割地,即便辽军要索取百万钱财,也可以答应。赵恒贪图苟安,只要能讲和,不再打仗,赔多了也不计较。萧太后也不想再打了,她知道,若是再与宋军鏖战,将对辽军非常不利,而且,她也想通过这一次决战,能与南宋和解,保证辽疆安宁。

于是,双方达成了“澶渊之盟”,主要内容为:

其一,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此论。

其二,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瀛、莫二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藏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其三,宋朝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其四,宋辽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显然,在辽军处于被动时,通过议和,辽军还占有很大利益,获得了每年高额的银两、绢布。萧太后虽已处于困境中,却能在盟约中胜了赵恒,获得了巨大利益。

结语:萧太后的一生是了不起的,但后世对其政绩的评价却有分歧。

统和二十七年的十一月初一(1009年11月20日),萧太后为辽帝耶律隆绪举行了契丹传统的“柴册礼”,她将皇权交还给耶律隆绪,结束了她临朝称制的政治生涯。

萧绰经历了辽景宗、辽圣宗四十年多年的摄政政治生活,放弃了皇权,到南京(今北京)安享她的晚年。十二月初五(12月23日),萧绰病重。十二月初八(12月26日),耶律隆绪宣布大赦天下,为萧太后祈福消灾。统和二十七年十二月十一日(1009年12月29日),萧绰在南京行宫中去世,终年五十七岁,耶律隆绪服丧三年,悼念他的这位了不起的母亲。

对于萧绰的政治才能大都是赞赏的,但对她政治业绩的评价却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北宋边疆守将贺令图评价萧绰说:“主年幼,国事决于其母,其大将韩德让宠幸用事,国人疾之。隆绪亦恶其事,畏不敢发。然萧氏亦常惧其祸,每岁正月,辄不食荤茹,大修斋会及造寺,冀复获福佑,而天性残忍,多杀罚,有机略,其下皆禀服焉。”(徐松《宋会要辑稿》)

当代著名学者王立群评价说:“实际上萧太后这个人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她是一个懂政治的、有丰富的从政经验的女人。以她老道的政治手段,迅速的完成了政权交接。”(《百家讲坛》 20140809)

当代学者李文军评价说:“萧太后和她的丈夫辽景宗,可以算是辽朝的中兴之主。他们结束了辽朝初年皇位争夺的车轮战之后,让政治回到了稳定的轨道上。”(《法律讲堂(文史版)》 20190215 辽代疑案·朝堂上的命案(下))

在中国民间,《杨家将》故事的深入人心,而萧太后是杨家将的死敌,是以反面人物出现的,贬评比较多;而电视剧《燕云台》对萧太后却颂扬比较多,那么,到底萧绰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看来,只有靠读者自己去判断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