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时期蜀国的名人那么多?
三国演义,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本书让我对真正的三国时期的历史的认识产生错误的了解。
罗老是真真正正的蜀国粉,诸葛粉,据说有种说法:罗贯中本来是罗侯寇氏之后,也就是刘封的后人。
《长沙府志》卷二十七:罗本,字冠中,本汉末罗侯寇氏之裔,封为先主所诛,小族尽坏,独幼子宪避难于湘楚,以罗为姓……后为张士诚幕僚,事败,归做三国志通俗演义二百四十卷,前后数十万言。
《汉晋春秋》:罗宪字令则,本姓寇,长沙人也。适值封败,属魏,思归先主,乃潜归于巴,会先主东征,遇于秭归,自言故襄阳太守关羽主簿罗蒙子。
所以从刘封这里论的话,罗贯中算刘备的半个后裔。写自己的祖宗能往差里的写么......
还有人开玩笑的说,你们没发现吗?
因为罗贯中的缩写 L G Z 是刘 关 张 的缩写 而且诸葛亮的缩写 ZGL 倒过来是 LGZ
虽然有这种说法,但暂且不论,但是那些正史中没有的,三国演义中有杜撰的,那些正史中本来是这么回事的,演义中有改编的,但不出意外,大部分都是美化蜀国的。
今天我们来扒一扒有哪些真实没有,而三国演义中杜撰或者改编的事
《空城计》吓退司马懿
展开全文
在《三国演义》当中,《空城计》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段子,后来被用来作为三十六计当中的一种,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
而在三国演义当中,当时曹睿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而此时的街亭为诸葛亮的弟子马谡驻守,而马谡自持自己深谙兵法,没有听诸葛亮劝告而导致失败。被曹魏击败,此时的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
诸葛亮无兵迎敌,又深知司马懿生性多疑,但需沉着冷静,隧大开城门,派出几名老兵在门前扫路,而自己在城楼上悠闲弹琴唱曲。结果司马懿中计,恐有埋伏,丝毫不敢多做停留,引兵退去百里之外,才反应过来,折返追诸葛亮的时候,此时的诸葛亮早已退去,这也是诸葛亮第一次兵行险招。
但是在《三国志》当中,并没有空城计一说,而这里只是编出的小故事。
《六出祁山》大搞车轮战,搞的曹魏疲惫不堪
在《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为了达到战略目的,明着说是光复中原,其实是为了稳固刘禅的帝位,想曹魏捞取战略资本,却每次出祁山,都是悻悻而归,而赵云、马谡都死在了六出祁山这段故事里,但是正史《三国志》里边,诸葛亮只出祁山三次。
《七擒孟获》衬托诸葛亮如何啃掉南蛮共主孟获的,不是灭,而是收服孟获,在这段故事里,诸葛亮和赵云都是比较出彩。
孔明《草船借箭》
历史上草船借箭的人是孙权。
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魏略》记载:濡须之战时,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坐大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
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下令射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了。这件事后来被罗贯中移花接木,变成了赤壁之战前诸葛亮“草船借箭”。
关羽《单刀赴会》
历史上单刀赴会不是没有,不过主角是东吴鲁肃 其载于《三国志鲁肃传》: “肃住益阳,与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这又是一件被罗贯中移花接木的事情。
《温酒斩华雄》
根据史料白纸黑字的记载,斩杀华雄之人并不是关羽,而是另有其人,这个人乃是孙坚。
那么为何要把这个功劳给安到关羽的头上呢?其实是为了美化关羽的形象,想要塑造一个更加强悍的战神,这才把关羽给神话了。
要知道,当时这场对抗董卓的战争,关羽压根就没出席。当时这三兄弟跟随的是公孙瓒,而这位军阀压根就没有参加这场讨战,既然如此,那关羽又怎么会和华雄交上手呢?既然没有交过手,就更不用说把对方给斩杀了,这全都是无稽之谈。
再有,关羽刮骨疗伤、关羽月下斩貂蝉、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诸葛亮三气周瑜,诸葛亮借东风,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等等,十八路诸侯,皆为虚构,若是认真起来,《三国演义》还真没法看。
这下大家知道为什么蜀国名人事迹那么多了吗,虽然是不得不承认正是罗老这种写法才能让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活灵活现的流传与后世,但是还是建议大家多读正史,了解真正的历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