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投泰康信托研究院 | 每周经济观察(第66期)_预期_衰退_政策

NO.1

信托动态

展开全文

01

漆艰明:以信托服务为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

中国信托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常务)漆艰明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协会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上立足于支持打造现代化的产业体系,重点支持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产业的高端化升级和做大做强,助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助力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针对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托公司应积极推动从融资向投资业务的转变,提供包括股、债、资产证券化等多种工具的信托金融服务,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

NO.2

宏观形势

01

工信部:稳住汽车等大宗消费,提升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1月11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稳住汽车等大宗消费,实施消费品“三品”行动,深化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扩大适老化家居产品和生活用品供给。支持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做好制造业重点外资项目服务保障工作。深化产融合作,充分发挥投资基金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制造业投入。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卡脖子”薄弱环节,“一链一策”推进强链补链稳链,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攻关,促进全产业链发展。

02

商务部:预计2023年汽车消费市场有望总体保持增长势头

今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这为稳定增加汽车消费提供了有力支撑。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多措并举,继续推动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一是抓政策落实,加大汽车消费政策文件落实督导力度,确保政策落地见效。二是抓措施完善。研究扩大二手车流通、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促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等政策措施,着力破解汽车流通的堵点、难点问题,促进汽车梯次消费、循环消费。三是抓环境优化。支持充电设施、停车设施建设和提高汽车消费金融服务水平,持续优化汽车消费环境。四是抓制度健全,促进汽车消费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03

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12月及全年价格指数数据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2022年12月份CPI同比上涨1.8%,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环比则由上月的下降0.2%转为持平。当月PPI同比下降0.7%,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从全年看,2022年CPI比上年上涨2.0%,PPI上涨4.1%。2022年国内通胀呈现CPI低位震荡,PPI高位回落的特点。对于2023年的国内通胀水平表现,多家市场机构认为CPI升幅有望超过2022年,但机构对于PPI走势存在分歧。

NO.3

金融热点

01

央行、银保监会: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1月10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落实金融支持稳增长有关工作。会议明确,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要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实施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聚焦专注主业、合规经营、资质良好、具有一定系统重要性的优质房企,开展“资产激活”“负债接续”“权益补充”“预期提升”四项行动,综合施策改善优质房企经营性和融资性现金流,引导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回归安全区间。要落实好16条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用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保持房企信贷、债券等融资渠道稳定,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

02

央行公布12月金融数据

2022年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万亿,预期1.24万亿,去年同期1.13万亿;新增社融1.31万亿,预期1.61万亿,去年同期2.37万亿;社融增速9.6%,前值10%,M2同比11.8%,预期12%,前值12.4%;M1同比3.7%,前值4.6%。

国投泰康信托研究院简评

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略超预期,企业贷款多增是主要拉动力,主因是一是因为债市调整导致企业债发行困难,企业进而转向贷款;二是保交楼、设备更新再贷款等融资拉动。消费仍较为疲软,居民短贷再次转负,中长贷同比少增,并低于季节性,显示按揭贷款乏力,直接冲击地产销售端,显示经济内生动能偏弱。新增社融规模明显低于预期和季节性,社融增速创历史最低。从结构上看,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少增是主要拖累,表外融资同比大幅少减成为支撑,应与保交楼政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使用有关。

03

世界银行下调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1.7%

1月10日,世界银行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1.7%,较2022年6月的预测下调1.3个百分点,为近30年来第三低水平。报告显示,受通胀高企、利率上升、投资减少、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正急剧放缓到“危险地接近陷入衰退的程度”。而为遏制高通胀而采取的激进货币政策收紧、金融状况恶化、信心下降以及普遍的能源短缺导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被大幅下调。根据报告,近30年来,1.7%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仅次于2020年疫情暴发期间以及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全球经济衰退。世行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有望回升至2.7%。

NO.4

境外观点

01

瑞信:全球债市和股市总计损失超30万亿美元,大幅超过2008年的损失

近日,瑞信亚太区财富管理部大中华区副主席陶冬表示,2022年是几乎所有投资者都想尽快忘记的一年,大多数资产种类都输钱了。据金融时报数据,全球债市和股市总计损失超过30万亿美元,大幅超过了2008年的损失,打破了历史记录。一代人所未见的通货膨胀席卷全球,逼迫各国央行采取了激进的加息政策,在九个月的时间里纷纷将政策利率从零利率推向中性利率,重创了金融市场,并对经济构成打击。资本市场焦虑地等待经济衰退的到来,英国率先进入经济衰退,估计欧洲大陆也正在迈向衰退。最新的数据显示,美国经济距离衰退只有咫尺之遥,一个小小的意外冲击便可能将把世界最大经济体推进衰退。陶冬表示,今年春季之后联储将停止加息。但是由于就业市场在上半年还会炽热,联储在扭转政策上仍然束手束脚,哪怕经济会逐步放缓至温和衰退,减息恐怕也要等2024年才会出现。

02

高盛:得益于疫情防控政策调整,A股有望再涨15%

高盛策略分析师Kinger Lau在1月9日的报告中表示,鉴于中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快于预期,宏观经济有望持续复苏,互联网板块利润还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资本市场有望继续上涨。其将MSCI中国指数12个月目标价从70上调至80(15%上行空间),同时预计人民币到年底将升至1美元兑6.5元人民币。Lau表示,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其追踪的中国三项人员流动指标(包括地铁客运量)本月有所改善:19座有地铁数据的城市,客运量均有所增加且回升速度很快。与此同时,100城交通拥堵指数同比降幅也从12月末谷底期的20%左右缩窄至5-10%。由此导致的经济复苏将驱动中国市场领跑全球。此外,摩根大通、汇丰、瑞银等国际大行近期也均发声看多中国。

— 国投泰康信托有限公司原创出品 —

如需转载或引用

请注明出处:公司名称、作者、来源等

声明:本微信公号所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涉及任何商业合作。入市需理智,理财需谨慎。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