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品牌年轻化标杆 实拍一汽-大众新款T-ROC探歌_新款_车型_现款

出品 | 搜狐汽车·搜狐新车

作者 | 摄影 | 石嵩

编辑 | 马良

昨晚(2023年3月20日),一汽-大众新款T-ROC探歌(官方称‘全新探歌’)于一汽-大众佛山生产基地完成了首次亮相。作为中期改款车型,新款T-ROC探歌不但在外形上采用了全新一代设计语言,并且在动力上增加了全新的1.5T Evo2发动机,实现了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的提升。

与此同时,新款T-ROC探歌还在整车智能化及主动安全方面进一步强化了自身的产品力。那么,面对如今年轻一代用户已成为购买主力的汽车消费市场,新款T-ROC探歌能否肩负起一汽-大众SUV家族所赋予它的新使命呢?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揭晓答案。

备注:实拍车型为“2023款 T-ROC探歌 300TSI DSG R-Line”。

※ 基于全新一代设计语言加以优化的外观造型

对于一汽-大众品牌而言,T-ROC探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一汽-大众品牌在SUV领域的开山之作,新款T-ROC探歌在外观造型的打造方面,采用了全新一代的设计语言,包括前脸部分经过加宽的进气格栅、R-Line专属造型、具有高辨识度的灯光组合,以及非常醒目的“柠檬黄”车色,这些细节上的改进都赋予了新款T-ROC探歌更强的运动感和潮流气质,同时也将时尚设计与小巧灵动的车身造型相互结合,很好地诠释了新款T-ROC探歌想要传递给潜在用户的信息。

一汽-大众新款T-ROC探歌在现款车型的基础上,重点优化了车头尤其是前脸部分的设计。不难看出,新款T-ROC探歌中网部分的镀铬装饰改为了单条幅设计,并且变得更加粗壮,与此同时前大灯组的内部也升级成了LED光源。此外,车辆前包围两侧的进气装饰也进行了设计上的优化,包括整个前保险杠也都进行了全新的设计。

如您所见,经过全新设计的横贯式蜂窝状格栅造型,格栅与两侧大灯组融为一体,使得车头部分的整体感得以加强。特别是新款探歌将格栅进行了加宽处理,从而为探歌标志性的“X”型前脸巧妙地增加了硬朗的气质和颇具动感的一丝魅力。

另外,为了充分满足年轻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新款探歌在现款车型多种车身颜色的基础上,首次推出了全新的“柠檬黄”车色。

值得一提的是,新款探歌依旧提供有R-Line版本车型。相比常规版本车型,R-Line版本车型不仅在前格栅内部配有R徽标,同时在前包围等处的设计也和普通版车型有着明显差异。

特别是在继承大众品牌R-Line整体运动风格的前提下,又在锐利和硬朗的风格之上加以更多的曲线设计点缀,尤其是前保险杠的圆角与曲面细节处理,让整个车身的气质变得更具潮流感和变化感,因此也形成了新款探歌的鲜明特征,可谓是锋利与风趣并存。

新款探歌配备了大众IQ.Light灵眸矩阵大灯(中配及以上车款均会配备),除了具备自动开启、伴我回家等功能外,远光共有八个分区,可根据对向来车及路况进行分区点亮,进一步提升夜间行车的安全系数及用户驾驶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新款探歌在前格栅当中增加了一条贯穿式LED氛围灯带,并与两侧的大灯组相连,从而让新款探歌前脸部分的灯光布局更有辨识度。

车身侧面来看,新款T-ROC探歌继续维持了现款车型的总体设计,并无明显变化。而在外形尺寸方面,新款T-ROC探歌的车身长、宽、高分别为4336(4319)mm/1819mm/1592mm,轴距为2680mm,其中车身长度和车身高度相比现款车型有细微的增加。除此之外,新款T-ROC探歌的轮圈也换成了全新的样式,新车共提供有三种不同样式的轮圈可选。

相比之下,在车辆尾部,新款T-ROC探歌的尾灯组换装了全新的样式,其所采用的双U型设计的尾灯颇有一番运动车型的味道,同时还在两侧尾灯组中间采用了贯穿式的设计,视觉效果有所提升。特别是全新升级的贯穿式尾灯与经过全新设计的尾部造型相互映衬,再配合上流水转向灯的动态效果,很好地展现出了新款探歌相比现款车型所做出的一系列改变。当然,车辆的后保险杠也进行了全新的优化。

或许是从“灯厂”专家奥迪那边得到了一些真传,新款探歌除前脸贯穿式氛围灯以及车辆尾部的贯穿式尾灯外,还增加了包括车侧标牌灯、门把手灯及外后视镜照地灯在内的“环体外饰氛围灯”,进一步提升了车辆在夜间环境下的识别度。

除此之外,新款探歌还提供了外饰镀铬包,在前、后保险杠增加贯穿式镀铬饰条,并在四门把手增加镀铬装饰,进一步加强了整车视觉上的灵动感。另外在外观配置方面,新款探歌还配备有雨量感应雨刷、外后视镜电动调节/折叠/加热,以及带有防夹/角度调节/记忆功能的电动尾门。

※ 质感有明显提升的内饰座舱

为提升车内的使用体验,新款探歌从中控台至两侧车门,均采用了环抱式软质材料包覆设计,很好地优化了内饰部分的触感和质感。此外,设计师通过恰到好处的穿越式镀铬设计来装点中控台,在增加了车内座舱造型趣味性的同时,还努力为驾乘人员提供更为别致的用车体验。

新款探歌在车内配备10.3英寸全液晶数字仪表和9.2英寸悬浮式中控屏,有趣的一点是,车内副仪表板采用了曲面设计,并且副驾驶侧门板和仪表板由30色可调透光饰板覆盖,很好地柔化了前排的内饰氛围。

在智能化以及科技化装备方面,新款探歌搭载有IQ. Drive智驾管家,不但具备车道保持、交通标识识别等功能。而且,车辆搭载的TravelAssist一键式全旅程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融合了ACC 3.0高级自适应巡航系统及Lane Assist车道保持功能,可帮助车辆实现L2级驾驶辅助,有效降低驾驶员疲劳并提升用车安全性。

此外,包括变道辅助系统、预碰撞安全系统(含城市紧急制动)、疲劳监测系统、后方交通预警在内的多项主动安全配置,也都包含在新款探歌搭载的IQ. Drive智驾管家功能之内。再有就是,新款探歌全系标配倒车影像,高配车型还具备PLA自动泊车以及IQ. 智慧车联等科技配置。

新款探歌搭载的IQ. 智慧车联系统,除了集成有语音识别控制、高德导航等常用功能外,还囊括了在线音乐、电台、新浪新闻、行车视频录制、智能家居、小程序中心、电子商城等一系列智慧生态。集成在系统内的智趣出行功能,可在驾车结伴出行时,通过创建车队将车辆联系起来,通过地图查看队友位置、分享目的地地址,并且还可以与微信小程序进行连接分享;还拥有智慧加油、智慧洗车、智慧保险、开机播报等一众实用的功能。

※ 舒适且够用的乘用空间

新款探歌在座舱空间方面继续秉持“短悬长轴”的设计理念,力求为车内乘员提供更加合理并且更加舒适的内在空间。相比现款车型,新款探歌2680mm的轴距尺寸并未改变,不过官方宣称新款探歌有着更加紧凑的前/后悬,而且前排脚掌到后排座椅中心的车内使用长度达到了1789mm,使得整车内部的使用空间能够更加宽敞和舒适。

通过我们的实际乘坐体验来看,新款探歌的乘坐空间表现在紧凑级SUV当中属于正常水平,只不过后排中央较高的地台在满员状态下会明显影响到中间位置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在车内储物空间的设计上,新款探歌基本维持了现款车型的设计,包括中控台下方储物格、门板储物格、水杯架、手套箱以及中央扶手箱等多处比较实用的储物空间都得以保留。

后备厢的容积数据目前官方尚未透露,参考现款车型来看,401L的容积还是具备了较高的实用价值,只不过两侧轮拱对后备厢的储物空间造成了一定的侵占,难免会影响到空间的利用率。

※ 增加全新1.5T动力

新款T-ROC探歌除了搭载人们熟悉的EA211 1.4TSI发动机(最大功率150马力,峰值扭矩250牛·米)之外,还将提供一款最大功率118千瓦的1.5T发动机,也就是1.5T Evo2,其动力参数要比现款在售T-ROC探歌的1.4T车型有小幅度提升。传动系统方面,与之匹配的是DQ200 7速干式双离合变速箱。

需要说明的是,新款探歌搭载的全新1.5T Evo2发动机属于EA211平台的第四代产品,由一汽-大众成都工厂负责生产。此前已在速腾、宝来上面率先搭载,并且该发动机此后还将全面搭载于一汽-大众旗下的国产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全新的1.5T Evo2发动机,最大功率相比现款1.4T发动机提升了8KW,峰值扭矩维持在250Nm不变,但最大扭矩转速出现在1750-4000/rpm,相比1.4T发动机的1750-3000/rpm,最大扭矩输出转速区间更宽,意味着发动机在更多时候处在动力响应最好的状态,在日常驾驶过程中只需要稍踩油门,便可以让发动机达到最大扭矩转速,从而带来更高效的起步动力输出,并且后段动力的持久性也会有明显提升。另外,这台1.5T Evo2发动机的油耗也有更加优异的表现,百公里综合油耗从6.4L降低到了6.1L,相比1.4T发动机在中小负荷部分区域能够最大降低30%的油耗,并且完全满足国六B排放法规标准。

※ 说在最后: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了93.4%,电动汽车无疑是未来的趋势。但依据一汽-大众官方的预测,在2023年,燃油车型的市场占有率仍然能够达到70%,可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燃油车型仍然是汽车消费市场的主力。对于庞大的燃油车用户群体来说,人们仍旧需要更加优质,并且更加可靠、更加高效、更低消耗的燃油车产品,以此来满足他/她们对出行的现实需求。

新款T-ROC探歌在造型上采用全新的设计语言,同时进一步提升内饰品质,并提供更多的舒适性配置,从而满足用户对便捷用车和舒适驾驶的需求;此外,在动力配备上引入全新的1.5T Evo2发动机,再加上配备有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可以说在延续现款探歌驾驶乐趣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自身相比于竞品的差异化优势。作为一汽-大众SUV家族当中最具个性和时尚色彩的车型,新款T-ROC探歌显然将承担起树立品牌年轻化标杆的那份责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