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书法是大众文化还是小众文化?儒家文化、西方文化、大众文化,哪种文化最先进_书法_文化_大众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大众文化 书法 文化 大众

本文目录

  • 当下,书法是大众文化还是小众文化
  • 儒家文化、西方文化、大众文化,哪种文化最先进

当下,书法是大众文化还是小众文化

这里有三个问题:1、书法和写字有什么区别?2、书写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冲突吗?3、书法是大众文化还是小众文化?依次解说。

1、书法和写字有什么区别?有天壤之别。

这个问题在古代不存在。因为古代读书人从小就学毛笔写字,写字人人会的,大家彼此。但古人从不敢说自己写的毛笔字是书法,因为人人知道写字和书法有天壤之别,即使成年人想学书法也得去苦求笔法,寻找名师。如果不得笔法,想学成书法“难于登天”(黄庭坚语)。

但是这个问题在现代却成了大问题。因为人们从小写字是用硬笔,见到有人用毛笔写的字,便以为是书法了。这个书法和写字的天壤之别,少人知晓,更不愿去下苦功追求笔法,便把写字当作书法了,成为眉毛胡子一把抓,直把杭州作汴州了。能够思考这个重大区别问题的人都不多,大多数人都以为把字用毛笔写好看了就是书法,别说去苦求笔法了。

2、书写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冲突吗?毫无冲突,但有误区。

古代人用毛笔作实用书写,都和书法艺术不冲突,产生了历代书法大师,历代书法家都用书法写实用字,如写信札尺牍,写公文碑刻,都一样实用,传到后世便成为了书法墨宝。但书法和书写的形式从表面看虽然一样的,都是毛笔字,但本质却有着根本的区别。即书写只有字形,无笔法、笔势和神韵。书法则字形中具有笔法、笔势和笔意,即黄庭坚说的“字中有笔”。现在的误区就是人们普遍把字中无笔的书写误认为是字中有笔的书法。学习者往往学错,教学者往往教错,骗子手乐于混水摸鱼,造成了对书法认识的错误和混乱现象。

3、书法是大众文化还是小众文化?书法是高雅尖端文化。

书法是大众文化还是小众文化?要看书法的话语权是掌握在内行还是外行手里。因为书法是一种反映人格的高雅尖端文化,可以说是小众文化中的小众艺术。但只要这极少数书法行家具有话语权,就可以通过宣传教育使小众变中众、再变为大众能接受和乐于欣赏的文化。

如果外行掌权,书法、书写不分,以书写代书法,以俗书代经典,则不同了,表面上看是轰轰烈烈的大众文化,展览评奖一个接着一个,实际是有名无实,外强中干。书法只能作为小众中的小众文化,由为数不多的行家勉强维持或成为一种绝学了。

儒家文化、西方文化、大众文化,哪种文化最先进

谢谢邀请。文化之于人类,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所以,探讨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大众文化哪种更先进,无异是无可比性的。

举个例子来说,前一段时间闹的沸沸扬扬的意大利杜嘉班纳辱华事件,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中国人用筷子吃饭,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习惯,可杜嘉班纳的设计师却把用筷子吃饭当作了一种炒作噱头,用以侮辱中华民族。这个设计师此举,可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亵渎,善良、朴实的中国人民当然不干了,全民自发的对杜嘉班纳进行了抵制。使杜嘉班纳这个世界奢侈品品牌,在中国经营多年的形象、商誉、品牌、人设一夜之间崩塌,并同样引起了习惯用筷子的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声讨和抵制。

由此可见一斑,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或传统,虽无谁先谁后,谁好谁坏,谁新谁旧,但绝对是每个人的内心深处的信仰!也值得每个人拿生命去撼卫!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