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本被夸的3个历史人物,长大却开始“作恶”,许多人都听过_为官_之时_父亲

善人只需一步便可成了恶人,而恶人却难以修成正果。世间善恶有明,善人若是失去的初心便会行恶事,最后沦为一个人人得而诛之的恶人。而这世上能一心从善,矢志不渝的人又有几人呢?

就连小学课本里赞誉有加的三个历史人物,他们在长大成人之后却做尽恶事,丧尽天良,终于“名垂青史”,他们的事迹可谓是妇孺皆知。那么他们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十恶不赦的恶人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孔融让梨,兄友弟恭,垂范后世

年少之时,父母曾多次以孔融让梨的例子告诫我们,兄弟之间理应互相谦让,唯有如此,才能让家庭更加和谐。孔融年少之时,因聪颖过人而极受孔父喜爱。

一次父亲外出买了一些梨子,分梨时便将一颗最大的梨分给了孔融,而孔融并未接受父亲最大的那颗梨,而是自己挑了颗最小的,父亲惊诧不已,便询问孔融是何故。

孔融道,兄长年龄比我大,理应给他大的梨。而父亲又追问道,那弟弟年龄比你小,不应该吃小的梨吗?

展开全文

孔融便又答,弟弟年龄是比我小,可我也理应让着他。父亲听后甚是欣慰,便仰天大笑,深觉孔融长大后将会有所作为,而孔融的故事也代代相传成为后世兄友弟恭的教育的典范。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长大后的孔融竟成为一个残暴不仁的人,年幼时孝顺知礼的他,长大后却成为一个不孝言论的传播者。他自以为有几分才识,便将他人视为废物,甚至常常出言讽刺他人,更是上奏弹劾曹操,多次让曹操将权力归还给汉天子,因此曹操极想除掉他。

一次,孔融见到一名男子在父亲的葬礼上虽然神色哀痛,但其面部却并未憔悴,因此断定他并不是真正的伤心,认为他是一个不孝的儿子,便直接杀死他。

可后来他又在外放言:“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答达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父亲有什么理由让孩子去孝顺的?之所以会有孩子承欢膝下,也不过是为了解决生理需求罢了,而母亲也不过是生孩子的工具而已,并不是有大恩于孩子。

正是因为他的这些不孝言论,才让曹操有了问罪他的理由,最终他被处死了。年少聪慧,知礼孝顺的孔融在长大后却因不孝而被处死,着实令人惊诧。

凿壁偷光,后世勤学的典范

第2位在小学教材中屡次被赞扬的便是凿壁偷光的匡衡。古时照明工具油灯较为贵重,只有富贵人家的子弟才拥有,而贫穷人家夜晚没有照明工具,想要读书只能在白天。

正因这种差距才导致贫穷人家的子弟想要改变命运难上加难,而贫穷出身的匡衡不满于现状,渴望通过努力读书步入仕途,改变自己的命运。思来想去,匡衡总算找到可以让自己晚上读书的办法了,那便是在墙上凿一个洞便可以借邻居的灯光来看书。

凭着夜以继日地埋头苦读,厚积薄发,在科举考试中他一举高中,从此步入仕途,官至丞相,权倾朝野。前期的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在他的努力下汉朝逐步繁荣昌盛。也正因为他对汉朝卓越的贡献,最终才受封为乐安侯,皇帝还将大片土地赐予他。

到此为止,匡衡依旧是人们心中所尊敬的丞相大人,是后世的典范,然而自此却急转直下在

分地时,匡衡却在其中利用封地之人的疏漏谋取私利,将皇帝所赐的土地足足加宽了4万余亩。

最终纸包不住火,皇帝还是知道了此事,他十分震怒,将之前赐予宽宏的土土地和爵位一并收回,将匡衡废为庶民。从此匡衡再也不是百姓心中爱戴的那位清官了,而是一个贪得无厌、臭名昭著的人。

被废为庶人之后,匡衡

中日郁郁寡欢,最终卧病在床,不久之后便病逝了。倘若匡衡没有在分土地之时为自己谋取私利也不至于最终身败名裂,羞愧而死,其结局当真令人惋惜。

《悯农》诗千古传唱,悯农之心不负往昔

一年夏日热浪滚滚,一位青年回乡探友,途中看到许多农民在烈日炎炎下,辛勤劳作,青年被此种景象所感,于是就挥笔写下了悯农二首,这位青年便是李绅。

此时的他进士及第,意气风发,也有为民请愿的志向。由于他是底层人出身的,因此他极为同情与他同为底层人的农民,于是一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便应运而生。

也正是因为这两首诗,他被一位名叫吕温的大臣赏识,从此在官场混得风生水起,官至丞相之尊。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位悯农诗人最终却成为啃农之人。

李绅在为官多年之后却再也没有青年之时的悯农情怀了,他作为一方百姓的父母官,从不致力于改善民生,而是鱼肉百姓,从百姓的身上强取豪夺,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在他的治理下,百姓民不聊生,连同在朝为官的刘禹锡等人都痛恨不已。

一次宴会上,刘禹锡还写下了《赠李司空妓》一诗:高髻云鬓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诗歌的原意便是讽刺李绅自己过着美酒在前,美女在侧的奢靡生活,而百姓却过着食不果腹的贫苦日子,刘禹锡不忍百姓过着如此穷苦的日子,而李绅却心安理得。

在生活上,李绅奢靡成风,而他在官场之上也尚有不足,他所经手的吴湘案便是他为官一生最大的污点。

最初原是他与吴湘两人的私人恩怨,而他却将吴湘送上了断头台,在他去世之后,朝廷再次调查才发现此案当中有冤情,于是便剥夺了李绅的爵位,李氏子孙再也不得入朝为官。

总结:

这三人早年间曾经是众口交赞的存在,然而时过境迁,他们却成为人人得而诛之的恶人。究其原因,原是他们都忘却了自己的初心,最终为环境所化,与这浑浊的世间同流合污。

年少之时的志向早已丢失。虽然我们不过滚滚红尘之中的一粒尘埃,但我们也应当秉持着信念,坚定不移

的朝着最初的目标前进,唯有如此才能不为世俗所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