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袁永达 - 崇明历史人物传略(四)_崇明_上海_居里夫人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国文化灿烂,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作为炎黄子孙,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我们骄傲,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自豪,中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中华民族曾经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我们的祖国也有过屈辱的历史。

崇明历史人物传略

往期回顾:

袁永达 | 崇明历史人物传略(一)

袁永达 | 崇明历史人物传略(二)

袁永达 | 崇明历史人物传略(三)

本文选自《崇明县志(2005—2016)》总纂 袁永达

第一章 人 物 传 略

本章辑录崇明籍及曾在崇明工作过的人物传略 54 人,其中革命烈士 7 人、党政军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社会名流以及在台湾有一定影响的各界人士 39 人、人物传略补遗 8 人。

第二节 各界人士传略

本节辑录各界人士传略 39 人,以人物去世年份排序。

施士元

(1908 -2007)

施士元,又名公岛,笔名万乙,崇明县庙镇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5 岁上私塾,后就读三乐小学。1920 年考入上海浦东中学。1925 年考入清华大学。1929 年夏毕业时,正赶上江苏省招考官费留学生,施士元脱颖而出,1929 年底进入巴黎大学镭研究所,投师于居里夫人门下。

展开全文

在居里夫人的指导下,施士元从事核谱学研究。他发现谱线精细结构,把实

验结果写成论文,由居里夫人送法国《科学院院报》发表。1932 年,施士元有关钍的 β 射线磁谱的论文又送《科学院院报》发表。此后,连续发表有关钍的 β射线磁谱和锕系元素的 β 射线磁谱的论文。1933 年,他将研究成果写成一篇总结性论文,在《物理学年鉴》上发表。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

1932-1933 年,施士元出色地完成了锕 C 元素的核谱测定,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这项实验的人。不久,施士元与居里夫人发现了 α 射线精细结构的能量与一些 γ 射线的能量严格相等,这是核物理研究中的重大发现,是后来许多原子能实验的基础,对原子弹的实验成功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1933 年,巴黎大学理学院举行施士元博士论文答辩会,由居里夫人与 P·拜冷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和著名的物理大师 A·特比扬主持。答辩会上,施士元对答如流,三位大师一致通过。

巴黎大学学习结束,居里夫人邀请施士元留下,并答应负责工作与生活费用。但施士元怀着学成报国的夙愿,毅然回国。

1933 年,施士元回到上海,正值中国物理学会召开第二届年会,他在会上作放射性元素 β 磁谱的报告,受到与会者的好评。同时,施士元接到中央大学和浙江大学的聘书,他决定应聘中央大学,担任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成为当时全国高校最年轻的教授。

1933-1952 年,施士元先后担任物理系基础课和实验课的教学。编撰了《普通物理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等讲义。南京解放前夕,蒋介石要中央大学搬迁到台湾。施士元当时任理学院物理系代理系主任,采取让大家举手表决的方式抵制搬迁。理学院不搬,工学院、医学院、林学院、师范学院也都决定不搬。这批保留下来的教师、图书和仪器为后来南京大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2 年,中央大学重组成南京大学。施士元恢复和创建物理系,并受命创建原子核物理专业和核物理实验室。1958 年,核物理专业师生分成加速器、探测器、质谱仪、β 谱仪、核电子学等小组,施士元夜以继日研制教学用的仪器设备,建起了核物理实验室。

施士元是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核物理学界的开拓者和带头人。是中国最早从事锕系核谱工作的学者,首创中国原子核物理专业,首先提出“原始粒子” 的猜想。施士元在科研与教学领域辛勤耕耘近 60 年,为国家培养了数千物理人才,有 12 人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批人成为中国“两弹” 研制的骨干力量,其中包括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 ———世界著名核物理学家吴健雄。

施士元的著作有《谈谈原子能和核爆炸》《光是什么》《核科学技术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核反应堆理论导论》等,主持编著《汉英物理学词汇》, 参与编著《英汉物理学词汇》等。

施士元被选为江苏省第二、三、五、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南京市政协第二届常委。曾任中国质谱学会副理事长与《质谱杂志》主编,江苏省物理学会理事长,江苏省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核物理学会、科普协会常务理事。

2007 年,施士元在江苏南京病逝

施旦民

(1915 -2007)

施旦民,崇明县城桥镇人。1930 年,崇明县立中学毕业后考入中法国立工学

院(上海理工大学前身)附中,在法语班和高中班就读。1936 年考入学院机电系。1940 年毕业后,在上海求新造船厂从事设计工作。

1952 年初,施旦民进入上海私营精成机器厂。是年,与德国工程师毛富刚(中文名,机器厂顾问)合作,先后设计、试制成功四版宽 LB401 型和四版宽双组LB402 型轮转印报机。

1957 年,施旦民独立设计、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 LS201 型书版轮转机后,于1978 年间,又设计试制成功多种规格型号高速轮转印报机,为中国新闻出版事业提供了先进设备,促进了印刷业发展,节约了大量外汇。

20 世纪 80 年代,施旦民转向组建工厂标准化工作,建立工厂技术文件标准审查制度,为现代化生产打下基础。先后参与一机部通用局《印刷机械十年发展规划》编制、一机部北京印机研究所《印刷机械标准化体系》审查和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十五年(1986-2000 年)科技长远发展规划》论证。

1984 年 6 月施旦民退休后,参加上海光学机械厂第三代“屏示照相排字机” 技术文件及标准化的审查鉴定。1991 年 3 月,施旦民获中国印刷界最高奖———毕昇印刷奖。还担任上海理工大学校友会副会长,筹资主编《校友会讯》期刊,搜集大量珍贵历史照片编辑印制《中法国立工学院校庆纪念专辑》, 向上海理工大学校志编纂委员会赠送《校庆纪念专辑》《中法国立工学院校友会通讯录》、 1934 出版的《中法工学院院刊》和 60 余本《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志》、清乾隆三十八年印制的一套《武英殿聚珍丛书》。还将 1924 年整修鳌山公园时拍摄的《鳌山公园全景》《水榭观荷》等一组 7 张老照片捐赠给崇明县档案馆。

2007 年 6 月,施旦民在上海去世。

周宣城

(1916 -2007)

周宣城,原名昝希庆,崇明县城桥镇人,中共党员。1936 年考取上海沪江大学工业化学系。1940 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崇明,在薄荷油厂担任技术员。其时,抗战烽火炽烈,周宣城目睹国土沦丧、人民苦难,矢志报国。1942 年,奔赴苏北新四军抗日根据地,在盐阜区联立中学担任化学教员。

同年,筹建新四军第三师供给部苏北造纸厂并担任厂长,专门制造根据地的钞票用纸。1944 年 11 月,在苏北盐阜区行署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周宣城出色地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他研究改进钞票纸,研制出带有花纹图案防伪钞票纸,质地柔软,质量上乘,师长黄克诚赞誉他是“造币土工程师”。

1945 年,周宣城随新四军三师到东北,先后任东北阜新医院副院长、通辽发电厂副经理、吉江行署实业处副处长、嫩江省企业管理局业务主任、东北财经委经理处材料室主任、鞍山钢铁公司化工部副主任等职。1951 年 10 月,被选派赴苏联进修,了解并掌握大量先进的化工技术和管理经验。回国后,1953 年 10 月担任鞍山钢铁公司化工总厂厂长。1955 年 1 月至 1979 年 5 月先后担任冶金部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院院长、重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钢铁研究院院长,冶金部基建局负责人、计划司司长,国家科委可燃矿物综合利用组、煤炭气化液专业组、钢铁冶金专业组、技术经济和管理现代化专业组组员。1979 年 5月至 1982 年 12 月,担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1982 年 12 月离休后, 周宣城仍担任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煤的转化和综合利用专项规划小组组长和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一届、二届名誉理事长,为国家化工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献计献策。

2007 年 8 月,周宣城在北京病逝。

施瑛

(1919 -2007)

施瑛,女,又名施金宝。1919 年 5 月出生于崇明县向化镇六滧村。194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施瑛是崇明著名革命烈士施章的大女儿。在其父亲的培养、教育下,施瑛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不断成长。1934 年,年仅 15 岁就加入青年共产国际。1935 年,接受党组织指示进入上海三新纱厂,以务工为掩护从事女工运动。1936 年,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后经组织营救出狱。同年,由地下党组织安排,由沪东调到沪西,打入日本人开办的丰田沙厂,在工人中做抗日宣传工作。1937 年春,施瑛领导丰田纱厂 800 多名女工罢工,取得胜利。1937 年 7 月芦沟桥事变爆发后,施瑛转移至上海南京路难民收容所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8 年 6 月,奉命赴皖南参加新四军,历任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俱乐部文艺干事、教导队指导员等职。1941 年 1 月皖南事变中,施瑛随教导总队突围时被打散、掉入山崖,九死一生,历尽艰险。脱险归队后继续战斗在大江南北,先后任新四军第七师兵工厂修建所党支部书记、军区妇女队指导员、安徽无为县抗日民主政府妇女联合会党支部书记和指导员。

解放战争期间,施瑛先后任华东野战军后备兵团第 13 团、华东野战军炮兵师第 13 团正团职干部,并与人民解放军一代炮兵战将闻杰结为夫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施瑛随时任华东炮兵高级训练班、华东军械技术学校、华东炮兵技术学校副主任(后任副校长)的闻杰从事军事人才的教育培训,先后任技术指导员、协理员等职。

1958 年,施瑛同闻杰一同转业。闻杰任安徽省化工厅副厅长,施瑛任安徽省机械研究所工会主席。以后,施瑛历任安徽省化工厅、安徽省重工业厅、安徽省石油化学工业厅办公室副主任、顾问等职。1982年 9 月离休,享受正厅(局)级待遇和老红军待遇。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自由奖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奖章。

2007 年 1 月,施瑛在安徽合肥病逝。

殷成章

(1915-2008)

殷成章,崇明县三星镇人,中共党员。出身贫困农户,父母对其寄予厚望,挤出钱来供他上学。殷成章聪明好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小学毕业后,因家贫辍学在家干农活。

1938 年 3 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崇明岛。殷成章到上海在一家连环画出版公司为连环画编写文字脚本,以挣钱糊口。在上海,殷成章目睹日军暴行,决心跟侵略者斗争。后辗转到苏北,于 1940 年 10 月加入新四军,被编入新四军四分区,到苏中如东县开辟抗日根据地,担任会计,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并利用在上海的人脉关系,建立秘密地下交通线,为部队采购急需物资。

1945 年 4 月,中共七大召开前夕,殷成章通过爱国商人购买大量布匹、纸张、药品、军械等物资,冲破敌占区的重重封锁,运送到革命圣地延安,为党的七大胜利召开作物资上的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殷成章先后任苏南行署秘书、华东大区财政部税务总局会计处及预算处处长、中央财政部副司长、贵州省财办副主任和党组副书记。1979 年 1 月任轻工部财务司副司长。1982 年8 月至 1983 年 9 月任中国烟草总公司副经理。

2008 年,93 岁高龄的殷成章已经病重卧床,在得知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后,第三天就托工作人员到离退休干部办公室,送上慰问信和捐款。

殷成章的夫人也是一位抗战老战士,2005 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 周年,殷成章夫妇双双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60 周年纪念章。

2008 年,殷成章在北京病逝。

吴燕杰

(1924 -2008)

吴燕杰,崇明县城桥镇人。1943 年毕业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1947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任中国建筑学会公共交通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公用事业研究所技术顾问、上海市综合交通规划组顾问、《世界城市交通》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和《城市公用事业》等多家杂志的编委和理事会顾问等。先后在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上海市公用事业研究所、上海市综合交通规划组等处工作。他毕生从事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和治理研究。曾主持《上海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可行性研究》等重大科研项目。1986、1988 年先后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 年 6 月,吴燕杰在上海病逝。

黄汉文

(1927 -2009)

黄汉文,崇明县城桥镇人。青少年时期在家乡读完初、高中,1949 年夏进入联勤通讯学校,结业分配到台湾通讯第八团任无线电通讯员。1952 年考入台湾国防医学院,1958 年毕业后分配到金门野战医院。之后,先后调入台湾陆军后方医院、八〇一医院。1965 年,晋升为新陈代谢科主任医师。1969 年 7 月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专攻肾脏病学,获医学博士学位。2 年后,转入耶鲁大学“诺华克社区医学中心” 任内科总医师。1972 年夏回到台湾,出任台湾三军总医院肾脏功能室主任及临床病理部主任。1986 年初,任陆军“军医署” 副署长。1988 年任台湾八〇二医院院长。1990 年春,黄汉文退休,受聘台湾永和振兴医院、中华医院、宏恩医院。

黄汉文医术精湛,尤长于肾脏病医治。在台湾部队医院首创血液透析,并大力倡导,渐次推广全岛,为众多肾功能患者延长了宝贵生命。

黄汉文珍重亲情乡谊,担任台北市崇明同乡会第 6、7、8、10、11 届理事长期间,募集资金购置会所,慰问孤老病残,料理丧葬公祭,为老兵遗族申领补偿金,每年举办春节团拜、重阳敬老等活动。黄汉文热爱故乡崇明岛,多次回崇明探亲时,热情地为邻居亲友作保健咨询、检查身体、诊治疾病。还随带肾脏医学资料,与县中心医院同行进行医学交流,并作专题演讲。1990 年 7 月,倡议成立《台北市崇明同乡会故乡优秀青年奖学金》, 带头认捐新台币 5 万元,共募集 50 多万元,资助故乡学子。

2009 年 9 月,黄汉文在台北病逝。

蔡光天

(1955 -2006)

蔡光天,崇明县中兴镇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1944 年因父亲亡故家道中落而辍学。复旦大学肄业后,回乡继承祖业,在新河镇经营布庄。1954 年,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布庄公私合营后,蔡光天当了教师,先后任教于大公中学、崇明中学和上海第五十一中学(上海位育中学)。1958 年,在“反右斗争” 中,蔡光天被戴上右派帽子,下放农村劳动改造。1980 年,落实政策,摘帽平反,恢复(教师)公职。1983 年退休。20 世纪 80 年代初,高考制度刚刚恢复,社会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外语成为社会上最热门的学习科目之一。1983 年,蔡光天抓住机遇,在自己退休的学校租借一间小房子作为办公室,同时租用附近中小学的教室,聘请 10 名老教师,创办上海市前进业余进修学校,开展外语为主的成人培训教育。首期培训班招收学员 50 人,第二期增到 300 多人,一年后扩大到 8 个班级,近千名学生,学校形成一定规模。第一年全国托福考试,前进业余进修学校学生的平均分超过了当时一般的全日制高校。至 1994 年,学校称学院,开设外语、计算机等 9 个专业,设有 23 所分校,360 个班级,每年有 5万余名面授进修生,接受“托福”、 GRE(研究生入学考试)和 GMAT(经企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等高等级外语辅导培训,其中 50%是大学生、研究生、工程师和企事业干部,全国托福考试最高分大多出在该校。

蔡光天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他致富思源回报社会。当在中国大地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刻,他总是慷慨解囊,曾获上海市民政局颁布的“上海慈善奖”。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他重奖为国争光的运动员。1997 年,他在崇明大公中学设立“光天前进奖学金”, 每年出资奖励英语学习优秀的学生。2003 年起,蔡光天加大对家乡学子的教育奖励,设立“前进帮困奖学金”, 投入资金 300 多万,奖励考入全日制高校经济困难的学生。

蔡光天先后担任上海民办前进进修学院院长、上海前进企业集团董事长、上海市房地产管理学院院长、上海市继续教育工作研究会会长和美国东南地区上海联谊会名誉会长、美国名人学会顾问委员会顾问、美国嘉禾正定国际开发有限公司顾问、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委员等职。1987 年,蔡光天被增补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此后连任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3 年,蔡光天应邀出席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宣誓就职典礼,为中国大陆唯一一位以民间人士身份出席这次庆典的代表。1994 年 11 月,蔡光天被评为“中国改革十大风云人物”。

2010 年,蔡光天在上海病逝。

(未完待续)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发布,任何媒体及个人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授权,并在转载时标明出处及作者,谢谢合作。投稿请加微信:anxinlu

心语编委会

主 编:陆安心

副主编:施炳刚

编 辑:沈雯逸

本文图片来自作者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欢迎关注陆安心的私媒体“心语”。(微信号:anxin20141124)也可扫描上面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感谢您的支持!

Copyright © 2014-2022 心语文化

分享

收藏

在看

一个新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一个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已然腾飞。“中国梦”不是宏大口号,而是蛰伏在每个中国人心头的期许、希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中国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