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烧欠条后是否有人主动归还所欠的钱?_杜月笙_欠条_烧掉

1951年,杜月笙在病榻上让儿子烧欠条。这些欠条金额高达十几亿,儿子有些犹豫,杜月笙却拍着桌子咆哮:“烧!这是你们的催命符!”

当时,杜月笙已经病入膏肓,躺在卧榻上都气喘吁吁。

烧掉欠条后,他就只剩下11万美元了。

其实,早在他来香港后,势力就消退了,上门拜会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一家人蜗居在坚尼地城杜公馆,只有3室1厅,是最寒酸的杜公馆。

杜月笙记挂着身后事,嘱托得意弟子陆京士过来安排。

1951年8月1日晚,病入膏肓的杜月笙,躺在床上,长叹一声:“我许了个愿,若京士今天能来,我这病还有救,他若不来,我就知道,我这病是不会好了。”

然后,他就昏迷了,不省人事。

8月2日,风尘仆仆的陆京士,跪倒在杜月笙床前,痛哭流涕。

展开全文

杜月笙临终前的交代

陆京士是杜月笙最得意的门生,两人相识20多年,情同父子。

7月29日,陆京士收到杜家的电文,只有4个字:“病危速来!”

此时,陆京士在台北,收到消息后,立刻回电报:“8月1日前必到!”

然后,他匆忙赶飞机,几乎一夜未眠,但最终,还是没能在8月1日抵达。

8月2日,陆京士抵达香港,看着床上瘦得皮包骨的杜月笙,不禁放声大哭。

只是,杜月笙的状况很不好,时而清醒,时而昏迷,虚弱不堪。

陆京士就守在床边,衣不解带,尽心照顾。

2天后,杜月笙醒来,感觉神智清晰,呼吸顺畅,看着在旁边守了一夜的陆京士,开始为自己安排后事。

对自己的后事,杜月笙提出三点要求:

第一,穿长袍马褂入殓;

第二,要一口好棺材;

第三,尸骨不能埋在香港,以后要带回上海,葬在出生地高桥。

杜月笙曾是上海滩的传奇,巅峰时,跺一跺脚,整个老上海滩都要“地动山摇”。

他为避难来了香港,魂牵梦绕的还是上海。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只是,第三条要求,至今都没能实现。

烧欠条

交代完葬礼后,杜月笙让长女杜美如,从银行的保险柜里,取出一个包裹。

太太儿女们都以为,里面装满了金银珠宝,谁料打开之后才发现里面全都是纸。

每一张纸上,都有数额、落款和签名。

那是一摞比金银财宝,还要值钱的欠条,借钱人大多是国民政府的军政要员。

这些欠条里,最少的一张都价值5000美元,多的高达上百根金条。

随便拿出一张,都足够杜家富裕一段时间。

但杜月笙却派人取来火盆,让儿子把欠条一张张焚烧。

整个包裹里的欠条,价值上亿,儿子有些犹豫,杜月笙见状,却拍着桌子咆哮:“烧!这是你们的催命符!”

见儿子还不动手,他干脆直接自己挣扎着,把欠条一张张撕碎,然后烧掉。

无人敢质疑,无人敢反对。

只是,还是有人忍不住问:“咱们的手头已经很紧了,怎么还要撕碎烧掉欠条呢?”

自从搬来香港,杜家人的日子,就捉襟见肘,没有当年的风光。

杜月笙扫了一眼儿女,郑重开口:“我杜月笙的儿子,不可以成为向人讨债之人。感我们杜家恩的,没有这欠条也会报答我们,不感我们杜家恩的,这条欠条反而会害了你们。”

这话,很通透。

只是,几十亿的欠款,说烧就烧了,这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魄力。

遗产分配

烧掉欠款以后,杜月笙手上的财产,就只剩下11万美元了。

他一共有5房太太,对每位太太的感情都不一样,但在遗产分配时,他尽可能做到了公平。

杜月笙当着大家的面,算清了遗产总数,然后缓缓说道:“这些钱,每位太太拿1万美元,儿子拿1万美元,没出嫁的女儿拿6000美元,出嫁的女儿每人拿4000美元”

话音落下,屋子沉默许久,在场的3位太太和7个孩子,无人提出质疑。

在男女之事上,杜月笙并不好色,他的一生仅五位妻子。

大太太沈月英是原配发妻,她是黄金荣夫人林桂生的贴身丫鬟。

在某种程度上,这段婚姻有一定的拉拢色彩,不论杜月笙是否愿意,他都不能拒绝。

刚结婚时,两人也有过一段琴瑟和鸣的时期,只是后来随着妾室进门,沈月英争风吃醋不得,不仅偷偷与表哥暗中苟且,还染上了鸦片瘾。

杜月笙对鸦片深恶痛绝,自此几乎与沈月英断了往来,只吩咐人给她好好安置,安稳度日。

10年后,本就身体不好的沈月英郁郁而终。

杜月笙和沈月英没有亲生子女,唯有一个养子杜维藩,很是受宠。

二太太陈帼英,是上海夜总会的舞女,以舞吸引杜月笙,为他生下了三个儿子。

三太太孙佩豪,苏州人,16岁就嫁给杜月笙,而后生下了两个儿子。

四太太姚玉兰,是京剧演员小兰英的女儿,在上海黄金剧院演出时与杜月笙见上,成了他的妾室。姚玉兰生了2子2女,其中便有杜月笙最宠爱的长女杜如美。

五太太孟小冬,是著名的京剧“冬皇”,也是杜月笙最后一位妻子。

少年时,孟小冬被前夫梅兰芳伤透了心,从名正言顺的妻子被人骂成“第三者”,不被梅家承认。

当时,梅兰芳以“兼祧”为名,想坐拥“三人之福”,但二夫人挺着孕肚,拿刀相逼,梅兰芳就只能委屈孟小冬。

这段感情里,孟小冬遍体鳞伤,4年婚姻宣告终结,孟小冬扬言:“再嫁人一定不会比你差!”

离婚后,杜月笙闯进了孟小冬的世界。

或者说,早在孟小冬年少时,他就注意到了她的天赋。

杜月笙爱戏,自然也惜才。

于是,他帮着孟小冬和前夫打官司,为孟小冬赶走闹场子的流氓,甚至还千里迢迢寻找古玩字画逗孟小冬开心。

那时候,杜月笙已经40多岁,却因为孟小冬,活成了未尝人事的小伙子。

他是流氓出身,此举也有趁虚而入的味道,但他始终十分尊重孟小冬。

就连示爱的时候,也只是以“带盖子的美人肩插花瓶”暗示“梅没了,用我这个盖子配你这个美人瓶”,生怕太直接,让孟小冬觉得唐突。

被梅兰芳伤透心的孟小冬,虽不敢轻易再踏足婚姻,始终没有点头。

但她并非没有动心。

在国难当头的日子,杜月笙给了她自由,还不忘在危险时用直升机去接她,可见真心。而这些,都是梅兰芳做不到的,梅兰芳只会叫她忍。

后来,孟小冬跟了杜月笙,多年里,她的地位不亚于正房太太。

临去香港前,杜月笙询问孟小冬的意见,孟小冬反问:“我跟着去,算使唤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

此话一出,即便杜月笙身体不好,但他还是放下一切,立马与孟小冬结婚。

比起其他的太太,孟小冬是杜月笙最特殊的存在。

她是杜月笙苦苦求了多年,才得来的,某种程度上,也是他的最爱。

但即便是最爱,在遗产分配上,杜月笙也没有厚此薄彼。

只是,分配完遗产后,杜月笙嘱托儿女,要把孟小冬当成妈咪看待。

杜月笙为什么要烧掉欠条?

杜月笙曾是上海滩的传奇,他手里握着的欠条,随便一张就能应付杜家的困顿生活,为何他要烧掉呢?

第一, 为了保护家人周全。

杜月笙活得非常清醒。

签下这些欠条的人,都大有来头。

若他们愿意还钱,即便欠条不在,也依旧会有人找上门来还钱。

若他们不愿意,打官司闹事也未必有用。

烧掉欠条,还能落一个仗义疏财的名声,否则,子女可能会被有心人报复。

毕竟,斗米仇升米恩,杜月笙精通人性,自然比任何人都能看清这一点。

根据杜月笙长女杜美如回忆:烧掉欠条以后,只有一人来还了钱。

这个人是谁,杜美如并没有说,或许是为了低调,也或许是为了保护那个人。

第二, 和杜月笙的金钱观有关。

早在杜月笙借钱出去时,他就没有真正想过一定要对方还钱。

在金钱这件事情上,杜月笙一向非常大方,不仅对兄弟朋友阔绰,对路边的乞丐也很大方。

发家之前,杜月笙曾经是黄金荣和林桂生手下的小弟。有一次,林桂生吩咐杜月笙办事,给了他一笔钱财,事后杜月笙把剩下的钱如数奉还。林桂生当即对他刮目相看,此人不贪财。

随后,林桂生便把钱都拿给杜月笙当赏钱,结果杜月笙二话不说,直接拿着钱与手下的弟兄瓜分了。

从此之后,林桂生便开始重用杜月笙,还把自己的贴身丫鬟沈月英嫁给了他。

干青帮的,有勇有谋,还不贪财、讲义气,未来定会有大作为。

果不其然,杜月笙后来成为了上海三大青帮之一,比起黄金荣还要受人尊敬。

杜月笙地位高了,却从来不喜欢摆架子,助人也会顾及对方感受。

章太炎晚年生活窘迫,又十分好面子。杜月笙前去探望时,偷偷把2000元银票压在茶杯下,算是接济老先生。

面对大街上的乞丐,绝大部分富贵人家都嫌弃至极,可杜月笙见了,都会给上一些散碎银两。

如果见对方情况不一般,他还会毫不吝啬地多给一些。

久而久之,杜月笙一出门,汽车前面总围着一群乞丐。

别人劝他,对于这些贪婪的乞丐,不如吓唬几次,一味如此纵容也不是长久之计。可杜月笙却说:“乞丐也是有脸的,多拿也无所谓,我不过多花几个钱而已。”

在杜月笙的信念里,人生有三碗面十分重要:人面,场面,情面。

如果不是到了万不得已,又有多少人愿意放下脸面,去求人给钱、求人借钱呢?

因此,几乎只要有人求到杜月笙头上借钱,他都会尽力答应,这便是他看人情面、给人脸面。

至于对方是否一定会还钱,反倒不是杜月笙看重的。

可惜这样宽容豁达、通情理的杜月笙,晚年落魄时却少有人帮扶,门庭也远不如当年热闹。

到了弥留之际,来看他的也寥寥无几,除了几个亲近的弟子和旧友,就是老蒋派来的特使洪兰友。

第三, 对子女的期盼。

杜月笙虽然自己当了流氓、入了青帮,却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可以好好求学,成为有智慧的人,自己养活自己,不要再沾染青帮分毫。

弥留时,杜月笙告诫子女:“你们要学会自谋出路,不要再像我一样,我已经没有希望了,可你们大家有!”

恰恰是对子女的期盼,让杜月笙一定要烧掉欠条。

如果他留下这一箱子欠条,儿女们后半生都自以为有依赖,不断打官司要欠款,便和他的心愿背道而驰。

杜月笙的苦心没有白费,他的子女在各自领域,都颇有成就。

杜月笙的长女杜美如,在约旦开了一家中餐馆,悬挂五星红旗,经常招待约旦的国王和王后。

杜月笙的长子杜维藩,一步一个台阶,在香港交通银行,从末等办事员做起,一直做到了交通银行存款部主任。

其他儿子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留学英美,老三杜维屏还考入了麻省理工学院。

杜月笙的七儿子杜维善,成了地质学家,业余爱好是收藏古代货币。临终前,他把自己收藏的价值18亿的文物,捐给了上海博物馆。

杜月笙在世时,时常教导孩子:“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虽然他无法回上海,可对祖国,他有着无限的眷恋。

杜维善曾回忆说:“大家都以为杜家的儿子会很有钱,但实际上除了一个‘杜’字什么都没有。”

杜家的孩子,没有万贯家产,但他们的“杜”字里,藏着父亲杜月笙的言传身教。

这一个“杜”,也是孩子们毕生的财富。

尾声

杜月笙去世后,家里的几位太太和孩子在昔日好友的帮助下,为他风光大葬。

他的棺材,是万国殡仪馆的老板主动登门送来的,特意提出只收半价。

葬礼当天,送行的人很多,其中有不少人与杜月笙素不相识,只冲着杜月笙的事迹而来。

这样一个讲义气的青帮大佬,令人敬重。

细数杜月笙对后事的三个要求,第三点至今都没有实现。

杜月笙,病逝于香港,妻子姚玉兰将他的骨灰带到了台北安葬。

在台北县汐止秀峰小学后山上,坐落着昔日青帮大佬杜月笙的墓葬,祭奠的人很少。

如今,人们提起杜月笙,还是会想起他临终前烧掉欠条的义举,不由得夸赞他有智慧、为朋友着想。

可是,根据杜月笙女儿杜美如所说,在那一堆被烧掉的欠条里,只有一人想尽办法前来还钱。至于其他人,恐怕从得知欠条烧掉那一刻起,就已经当欠款一笔勾销了。

有人说,杜月笙烧掉欠条的举动是明智的,保护了太太和儿女。

也有人说,杜月笙识人不清,把钱借给了一帮不义之徒。

如果再给杜月笙一次重来的机会,想必他依旧会如从前般借钱,也仍然会烧掉欠条,不为别的,只因他是杜月笙。

杜月笙曾说:一等男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男人有脾气有本事,末等男人有脾气没本事。

他真的是非常睿智的人。

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