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苏联母亲55年的黎远康:61岁才赴俄认亲,与80岁母亲抱头痛哭_苏联_母亲_父亲

2019年12月份,河南洛阳61岁的大叔黎远康跟随央视的一个节目组不远万里来到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一想到终于要见到失散55年的母亲瓦莲金娜,黎远康就激动不已,若非节目组帮忙,他还不知道有生之年能否再见到母亲。

在两国电视栏目的帮助下,终于在2009年12月18日下午,黎远康和多年未曾见面的母亲团聚。

在节目现场,80多岁的母亲瓦莲金娜也痛哭着用中文说了句:

“我也一直在寻找你啊!”

分别多年的母子两个在节目现场抱头痛哭,感动了无数观众。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一对母子分离了55年之久?

幸福的一家

1948年的1月23日,在甘肃酒泉一家医院里传来了婴儿清脆的啼哭声,这名刚出生的孩子便是黎怀钰和瓦莲金娜的第二个孩子。

展开全文

由于瓦莲金娜是苏联人,夫妻两个决定给刚出生的婴孩取两个名字,一个中文名字:黎远康;一个苏联名字:鲍里斯。

为什么黎怀钰会娶瓦莲金娜这个苏联女子呢?这个故事还要从1945年说起。

黎怀钰原本是四川人,1945年的时候远赴新疆工作,在那里认识了小他14岁的来自苏联的护士瓦莲金娜。

瓦莲金娜是随着身为医生的父母来到中国的,那个时候苏联和中国十分亲密,许多苏联人前赴后继来到中国支援建设。

瓦莲金娜跟着父母来到新疆的一家医院工作,因为工作尽心尽力、对待病患和蔼可亲,深得病患和同事的喜欢。

1946年的一天,黎怀钰因为身体不适来到医院治疗,陪护他的正是瓦莲金娜。

瓦莲金娜照顾黎怀钰是无微不至,两个人一见钟情,陷入爱河的他们跨越了国籍和年纪,结为夫妻。

虽然很多人对这段婚姻并不看好,一个苏联女子,一个中国人,又差了十几岁,中间有多少鸿沟难以跨越。

但是别人的看法却影响不了这对夫妻。

甜蜜恩爱的两个人很快就生育了第一个孩子,同样也是取了两个名字,中文名为黎远礼,苏联名字为阿拉·阿列克桑德洛夫娜。

第二年黎远康便出生在甘肃酒泉,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生活虽然艰苦但不失温馨。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大力号召青年才俊们到东北建设,黎怀钰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带着儿女来到东北。

刚到东北时,黎怀钰在沈阳飞机场工作,瓦莲金娜则带着儿女在长春定居,还在当地的一所学校当起了俄语老师。

起初,黎怀钰还有大量的时间可以回家来看望妻儿,但是随着工作的调动,他被分配到了沈阳矿山机械厂,在这里他的工作量大了许多,每天忙碌到深夜。

连休息都成为一种奢望,更不要提赶到长春去看望和两个孩子了。

黎怀钰只能期盼着着逢年过节,只有这个时候他才能回去看望心爱的还有可爱的孩子。

没有在身边,瓦莲金娜便担负起了教育一双儿女的责任,恨不能将所有的爱都给他们。

长春的冬天是极冷的,零下几十度的天气,泼水成冰。

三个人住在没有暖气的宿舍,唯一能依靠的便是宿舍里那个火炉了,担心孩子们半夜会因为寒冷睡不着觉,瓦莲金娜经常半夜起来添置煤球。

担心煤球燃烧太慢,屋内冷空气过多,她经常先添加一些木柈,用扇子将火苗燃烧旺盛后再添置煤球。

有的时候木柈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呛得人眼泪直流,不停地咳嗽,可是瓦莲金娜却极力忍耐,担心动静太大会吵醒两个孩子。

尽管瓦莲金娜自己被冻得双手通红,还不住地打喷嚏,可她还是坚持这么做,毫无怨言。

每天早上黎远康醒来都能看到母亲在添煤球,拿着他和姐姐的衣服在炉火边烤,衣服烤地暖烘烘才拿来给他们姐弟两个穿上。

穿着暖和的衣服,再吃着母亲准备的热腾腾的牛奶、面包还有香气四溢的烤肠,黎远康觉得幸福的生活不过如此。

起初黎远康和姐姐还会抱怨为什么父亲总是不回来看望他们,是不是不要他们了。

瓦莲金娜总是会耐心地告诉两个孩子,他们的父亲是在为了这个家庭而努力,长久不回来也是无可奈何,让他们多多体谅。

当夜幕降临时,瓦莲金娜便会将两个孩子都抱在怀里,给他们讲着童话故事,还有她在苏联的童年经历,两个孩子在她的怀里总是睡得香甜。

将孩子们哄睡以后,瓦莲金娜才将他们轻轻放回床上,盖上被子后洗衣服,准备明天讲课的内容。

一个人要照顾两个孩子起居,还要忙着备课,着实辛苦,但是瓦莲金娜却从不抱怨一句。

一到夏天,天气炎热,宿舍里也是像蒸笼一样,瓦莲金娜的工资都用来照顾两个孩子,也买不起风扇,只能一边哄着孩子、一边为他们扇风,驱赶蚊子。

她相信只要熬过现在的困难,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所以无论生活多么艰辛,她都甘之如饴。

可是安排总是被计划所打乱,美好的生活还没有盼到,苏联却发生了一件大事。

苏联长达4年的卫国战争导致他们遭到了巨大的损失,元气大伤的苏联,竟然连粮食都供应不足。

为了解决百姓的生计问题,苏联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还有伏尔加河等诸多地方都开垦荒地投资种地。

虽然有了田地,但是他们缺乏劳动者,于是苏联决定将在中国工作生活的侨民撤回苏联,让他们弥补劳动力的不足。

瓦莲金娜的名字便被列在了第一批回苏联的名单中。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陷入了无尽的悲伤中,虽然她是苏联人,可在中国这么久了,她早已将自己当成是中国的一份子,更何况这里还有她的和孩子。

但是国家需要她,又下了这样的命令,她如何能拒绝?

最终瓦莲金娜思索再三,向黎怀钰提出,希望他能够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回到苏联生活。

苏联是自己的故乡,从小生活在那里,亲戚朋友都会给很好地照顾,在苏联他能得到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但是这一提议被黎怀钰拒绝了,毕竟他是中国人,这里也是他从小生活的地方,俗语说:“父母在,不远行。”

更何况如今母亲年纪已大,需要人在身旁照顾,他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中国。

最重要的一点,中国刚成立没多久,需要大量人才建设,他不能为一己私利贸然离开,这样会对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没有国哪有家?作为一个经历过战乱的人,自然希望国家能够繁荣昌盛,不再被他国所欺辱。

两边都有自己割舍不下的亲情,都有难以放弃的东西。

最终两个人协商后,决定和平分手,可是两个孩子该何去何从?

黎怀钰说了一句:

“让孩子们自己做选择吧。”

瓦莲金娜紧紧抱着两个孩子,问他们:

“妈妈要走了,你们两个是跟着我回外婆那里,还是跟在父亲身边?”

两个孩子还不到十岁,哪里懂得瓦莲金娜的意思,也不知道她这一走,便是几十年都见不到。

姐姐黎远礼提出要跟着母亲回苏联,黎远康没有做选择,瓦莲金娜也觉得将两个孩子都带走对黎怀钰来说太过残忍。

她没有多说什么,满怀不舍地收拾着行李,准备离开中国。

虽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看到她们收拾行李,黎远康意识到自己可能再也见不到母亲和姐姐了,他哭着跪在母亲面前:“不要走,我不要你走。”

看着怀胎十月生下来的黎远康,瓦莲金娜感觉心在滴血,毕竟是从她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怎么能说舍弃就舍弃?

没过多久,瓦莲金娜就后悔了,她决定背着将一双儿女都带到苏联去生活。

1955年的秋天,瓦莲金娜趁着忙于工作,偷偷带着两个孩子坐火车来到一个边陲小镇满洲里,原本她是打算从这里换乘国际列车回苏联的。

可是黎怀钰回到家中后,到处都没看到儿子的身影,就连他的衣服都消失不见了,他猜测一定是瓦莲金娜带走了两个孩子。

黎怀钰毕竟是在国家机关部门工作,认识不少铁路部门的人,他通过有关部门拦住了即将过海关的前妻和孩子。

一家四口以这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在满洲里相聚,明明是甜蜜恩爱的一家四口,却不得不被迫分开。

黎怀钰抱着瓦莲金娜不放手,将她和孩子们带回了家,享受这最后的团圆时光。

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瓦莲金娜回苏联的日子还是到了,黎怀钰牵着的手送他们到火车站。

在站台上,瓦莲金娜抱着黎怀钰不放手,千言万语哽在喉咙最终只化成一滴又一滴地眼泪。

相互深爱的一对夫妻,却因为国家的原因不能厮守终身,只能被迫分开。

一想到今后将失去深爱的另一半,两个人内心的痛苦都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瓦莲金娜并不想松开这个温暖的怀抱,可是眼看着火车由远及近,黎怀钰淡淡地说了句:

“车要开了,该走了。你要多多保重,我们还会有再重逢的那一天。”

虽然黎怀钰心里多有不舍,可他也是无可奈何。而且他知道若是此时流露出不舍的感情,瓦莲金娜肯定会更加难受。

既然无力改变现实,那便痛快接受吧,他抚慰着,擦干她的眼泪,让她可以放心离开。

火车的汽笛声不停地响着,像是在催促这对夫妻尽快分开似的,瓦莲金娜依依不舍地看着黎怀钰父子两个,用手指在他们脸上抚摸了一遍又一遍,想要将他们两个的模样深深印刻在脑海里。

最终,瓦莲金娜带着女儿坐上了火车,黎远康不知道母亲和姐姐去哪里,也不知道距离有多远。

“妈妈,你不要哭,一个星期后我就和爸爸去找你们,无论多远我们都会找到你们的,妈妈放心。”

说完还用稚嫩的小手向母亲和姐姐告别。

火车虽已远去,但是母亲和姐姐的容貌和眼泪却永远定格在黎远康的心中。

对妈妈的思念

回到家后,黎远康很不适应,习惯了和母亲姐姐生活在一起,如今除了空空荡荡的房间什么也没有。

就连晚上做梦都是母亲哄着他,给他讲故事,梦里的一切都那么美好。

尤其是当母亲抚摸着他的头,问他最近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吃饱穿暖?

这样的场景是那么的梦幻,那么的亲切,可是梦醒了,母亲也没了,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泪水还有惆怅。

黎远康抱着母亲留下来的那张合影,小心翼翼将它镶在镜框里,放在床头最显眼的位置。

每次想念母亲,便拿出来看一看,他每天都会记着日子,盼望着一个星期后父亲能带着他去找母亲。

可是一个星期过去了,黎怀钰却没有要去苏联的打算,黎远康问父亲为什么,父亲却只说时间未到,再等等。

黎远康失望地看着父亲,等了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母亲和姐姐就这样在他的生活中渐行渐远,逐渐成为过去式。

“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即便父亲关心着他的饮食起居,可还是不能代替母亲。

没有母亲的生活是苦涩和艰辛的,1956年的秋天,黎怀钰被调到了河南省洛阳市矿山机器厂工作,黎远康也跟着在洛阳定居。

原本洛阳对于他来说就是陌生的环境,既没有亲戚家人,又不曾有知己好友,内心的孤单只能对着照片诉说。

父亲工作繁忙,顾不上他,黎远康在学校因为这个事情,经常被人欺负,每次被欺负后,他都会流着眼泪对着照片哭诉,希望母亲能回来看望他。

在他8岁那年,鞋子破了个洞,但是他和父亲都没有留意到,学校的孩子都拿这件事笑话他。

这件事让黎远康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晚上回家,他故意露出自己的脚指头在父亲面前走来走去,还说:

“若是妈妈还在,该多好啊!”

父亲低头看到了他破旧的鞋子,也从老师那里知道了这件事情,默默流下了眼泪,他知道自己对不起儿子。

半夜当黎远康醒来时,看见父亲坐在床头,正在昏黄的灯光下纳着鞋底,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爸,你在干嘛呢?”

黎怀钰看着儿子,愧疚地说:

“是我不好,没照顾好你,我是个不称职的父亲,你的鞋子破了,我给你做双新的,你省着点穿。”

黎远康看着父亲手上全是被锥子刺穿的伤口,还带着鲜血,他握着父亲的手说:“我们去找妈妈好不好,这样妈妈就能给我做鞋子穿了。”

听到这话,黎怀钰叹了口气,沉默片刻说着:“你还小,等你将来长大了,或许能有机会见到她们。”

从父亲的话里,黎远康读出了两层意思:一层是目前没办法寻找母亲;一层是不要忘记寻找母亲。

很快地,黎远康便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还有了两个孩子,每次当听到两个孩子找妈妈时,他便会想到自己的母亲。

他默默在心里说道:

“妈妈,你等着我,我会找到你的。”

寻母之路

黎远康对于母亲的印象,只停留在1955年母子分离的时候,至于母亲这么多年来有什么变化,生活是怎样的,他一概不知。

但越是这样,越是激发了他找到母亲的想法,一到逢年过节,黎远康便将母亲坐过的椅子放在桌子旁边,渴望有朝一日,母亲能回到家中,一家团圆。

1982年,黎怀钰患上了淋巴瘤,这么多年他虽然不说,但是黎远康知道他一直放不下母亲。

看着日渐消瘦的父亲,他侍奉在父亲床前,说着:

“爸,你放心,等中苏和缓后,我便去苏联找妈妈和姐姐,告诉她们,你很想她们。”

病入膏肓的黎怀钰虽然口不能言,但还是流下眼泪回应着儿子,紧紧握着他的手,含糊不清地说道:“找,找到,她,她们。”

1983年,黎怀钰带着对前妻还有女儿的牵挂,不治而亡,黎远康始终记着他父亲的嘱托,找到母亲。

1988年,中苏逐渐解冻,黎远康看着和母亲那张合影,每次只要听说谁去苏联,他便请人家给苏联的红十字会带一封寻找母亲的信件。

可是托付了那么多个人,依旧杳无音信,但是黎远康不放弃,没有妈妈的孩子始终像是无根的浮萍。

找了许多年,黎远康都没有找到自己的母亲,身边的朋友都劝他放弃吧。

可他坚持要找到母亲,还说:

“无论走多久,找多久,我都不会放弃的。”

血浓于水的亲情

2007年,黎远康从单位退休,有了大把的时间寻找母亲,偶然一次机会他知道自己老师的孩子张飞在俄罗斯工作,委托他寻找母亲。

张飞也从父亲那里听说了黎远康多年寻母的故事,觉得他这番孝心难能可贵,在俄罗斯的网站上发布了寻亲的帖子。

网站虽然人多,但是依然没有多少线索,张飞觉得仅靠自己,能力有限,不如请求媒体的帮助。

他将瓦莲金娜的资料送到了电视台公益寻亲节目《等着我》栏目组,希望能借助他们的影响力圆了黎远康寻母的心愿。

黎远康并不清楚,他的母亲也一直苦苦寻找孩子和,她也同样将黎远康的资料送到了俄罗斯电视台《等着我》栏目组。

栏目组发现黎远康送来的母亲资料和瓦莲金娜送来的儿子资料高度吻合,于是在央视《悠悠岁月》栏目组和俄罗斯电视台《等着我》栏目组帮助下,黎远康终于来到了莫斯科。

在演播室里,80多岁的瓦莲金娜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和孙子,虽然时隔55年,母亲容颜大改,但是那双眼睛却和当年分开一样。

黎远康哽咽着跪在母亲面前,双手死死地抱着母亲不放开,泪如雨下。

“这是真的吗?我不是在做梦吧!”

虽然身上传来温暖的怀抱,耳边听着儿子熟悉的声音,但她仍不敢相信。

黎远康虽然做梦都是与母亲重逢,可如今真的团圆,他也有种难以置信的感觉。

“孩子啊,你可知道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找你啊!”

分隔了55年的两个老人泣不成声。

2010年,黎远康将母亲和姐姐都接到洛阳生活,一家人终于团圆,只可惜黎怀钰却看不到了。

结语:

人生在世,总有许多牵绊和挂念,尤其是和父母、孩子间的亲情是最难以割舍的。

因为你永远不清楚,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临,活出人生的精彩固然重要,父母的陪伴也不可少。

人生苦短,要学会珍惜,不要等到失去后再追悔莫及,珍惜当下与家人团圆的时时刻刻。

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不妨在评论区说说你的观点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