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品读》2023年第3期内容
在大街上闲逛,于牌匾林立的诸多店铺中,猛然看到一家卖馄饨的老店:旧时的门脸,老式的招牌,看似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模样了。莫名的欣喜涌至,忍不住驻足,像对着相册上一位久未联系的老友,认真打量起来。
动情的端详中,感觉老店似乎也欣然。那种双向互认,自然而亲切。我不由自主走进去,看到里面四张黑漆漆颜色深旧的木桌、木凳,装着小菜的五斗橱,青瓷大花碗和铝制汤匙……就连墙上那张丰收年画,好像也贴了多年。
手写的菜单简洁明了,价格低廉得令人咋舌;若不是收银台前多出了微信、支付宝的收款二维码,真以为走进了哪个年代剧的场景中。
身材微胖的老板娘,正目光安详地坐在门口,午后的阳光洒了一身。我点了一份大碗馄饨,自己动手浇了几滴香油,撒些香菜沫和带籽的油炸辣椒丝,又剥了几瓣蒜放入小碟,然后开始慢慢品味。馄饨皮筋道,肉馅香气四溢,老汤里漾着舌尖熟悉的老味道。吃完馄饨,连汤也喝得干干净净,我感觉通体舒畅,惬意悠然。
老店的食客不多,老板娘似乎已习惯了这种冷清。我找了个话题,跟她闲聊起来,无非是生意好坏、世情百态以及光阴流逝、再回不去了的一些往事……从容,平和,淡定,甚至超然,似有些过于“守旧”,却不失岁月安好。
老板娘说,喜欢念旧的老顾客,会不时地回访老店,对坐一起,忆忆过往,叹叹今朝,有时也憧憬明天;偶有新客,大多是慕名而来,也有一时新奇的网红过来打卡。不论新朋、旧友,常客、稀客,来者均被一视同仁,童叟无欺。
年过半百的我,自以为活得洒脱,早已懂得放下,其实也仍忍不住偶尔怀想某个老店——因它的某一美食、某一物件或因其环境以及店主本人,让我有过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那种时候,我总会走出家门,怀着难以描述的情愫,去找寻存于记忆中的那家老店,想再去抚摸一下印在上面的旧时光,也无所谓温暖或者薄凉……
而不知何时,太多的老店都已被新店取代,牌匾、装饰、格局和主人,都新得花枝招展,叫人心生紧迫感。我知道,这是个时时处处都在不断翻新的时代,更迭的时光中,新店层出不穷是必然,应该欢欣鼓舞,而不必过多沉缅于老店。那些依然不老的老店,也全是因为一颗不老的心使然。倘若心老了,店就真老了。
原标题:《 老店不老》
作者:阿建
责编:张子晴 / 校对:郭艳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