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宗:来自父亲的艳遇,19年太子如坐冰毡,与瞎眼母亲不敢永别_贵妃_国本_太子

明光宗朱常洛,明朝第十四位皇帝,一生38载,15年在“国本之争”的路上挣扎,19年太子位如坐冰毡,即位29天又突然暴亡,所以明史只给他留了半页纸。

在明朝十六帝中,朱常洛的经历最曲折、最悬疑,可谓帝史奇闻,关键死后还背负奇案,让人惊吁长叹。

常言道,世上幸福大抵都一样,而苦难却各有各的不同。

在展开朱常洛的故事前,让我们先从他的父亲一一一万历皇帝的那次艳遇说起。

朱常洛影视剧照

太后宫中的艳遇

万历九年(1581年)腊月的一个清晨,紫禁大内刮着寒风,不过万历皇帝朱翊钧依然和往常一样,乘步辇去了慈宁宫。

给生母皇太后李氏请安,是他每天的必修课一一一母慈儿孝方显家国太平。

这一年,朱翊钧18岁,身披貂皮大衣玉树临风,外加出阁讲学多年,朝夕苦读,让他看起来极是儒雅。

近侍急报:太后不在慈宁宫。朱翊钧一脸疑惑,一大早,母亲去了哪里呢?

母亲的事,朱翊钧不便询问,于是静静地在暖房等候。

稍顷,屋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一名宫女低着头进来了,双手端着木盘,腾腾地冒着热气,肩上还搭了条鹅黄的毛巾。

朱翊钧洗罢手,去宫女肩上取毛巾,不自觉地朝她睨了一眼。

只见这名宫女轻施粉黛,难以掩饰的羞涩和清丽扑面而来,虽然低着头,但她的第六感分明知道朱翊钧在瞧她,于是更娇羞、更慌乱,呼吸更急促。

这一下,撩拨了朱翊钧的神经,让他情窦初开又春心荡漾,以致再也没法把持,接下来,他牵过宫女的手,临幸了她。

展开全文

事后,穿戴整齐,上朝去了。由此,大幕拉开。

慈宁宫照片

朱翊钧想赖账

被朱翊钧临幸的这名宫女叫王氏。转眼春暖花开,凸起的肚子再也藏不住身孕了。

李太后把王氏召进密室向她一问究竟,王氏跪在榻前泣不成声,复述了被朱翊钧临幸的经过。

按例,皇帝临幸宫人,事后必定有赏赐,要么随身携带的饰物或是怀揣的玉佩,可王氏万万没想到,朱翊钧连一个字也没留下。

这就是王氏泣不成声的原因,但李太后相信她,可即便相信还需弄个水落石出。

不日,李太后把朱翊钧召来慈宁宫,四目相对,不料朱翊钧却矢口否认,让王氏惊悚不已。

无奈,李太后才命太监取来《内起居注》,语重心长地对朱翊钧说:

吾老矣,犹未有孙。果男者宗社福也。母以子贵,宁分差等耶!

意即:我已经老了,还没抱上孙子。如果(她)生下男孩就是社稷之福。不要在乎什么出生,难道你不明白母以子贵这个道理?

王氏影视剧照

板上钉钉,不容朱翊钧抵赖。可他又怎么不想扺赖呢?

当年,宫中的婢女统称“都人”,即使偶然让皇帝临幸,生下的孩子还是被人称为“都人子”一一一自己和母亲就是例证,朱翊钧当然不想复制这个笑话。

次年8月28日,王氏产下一子,这个孩子就是朱翊钧的长子朱常洛。接下来,在李太后和朝臣的干预下,朱翊钧被迫封王氏为妃(即王恭妃),同时大赦天下。

表面看,朱翊钧给了王氏母子交待,但却把王氏一个人安排在景阳宫独居,从此不再问津。

而王氏呢?望眼欲穿、夜夜梦回,终日以泪洗面,到逝前已哭瞎双眼,只能抚摸着朱常洛的头默默流泪、不敢言语,害怕给儿子引来杀身之祸。

直到弥留,才模模糊糊地吐出最后一句话:儿长大如此,我死何恨!

朱常洛呢?犹如一道惊雷,划过长空,差点把万历朝撕得粉碎。

李太后影视剧照

横冲直撞的郑贵妃

1581年,宠幸王氏不久,朝廷依制给朱翊钧遴选了九名妙龄女子,他照单全收。

一个女子出场了,这个女子就是位列第二,在明史上赫赫有名的郑贵妃。

她像天空掉下的彩云,拂开朱翊钧的心,让其一生对她流连忘返,还亲自写下八个字赞誉:

柔嘉玉质,婉嫕兰仪一一一几乎最高境界。

这又是为什么呢?

史载:郑贵妃并非绝色佳人,但她横冲直撞、无拘无束,敢于挑逗朱翊钧,并坐在他案上百般娇媚,时不时讲些诨段子,撩拨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从不卑躬曲膝,相反落落大方。

总之,香风酥软,没有郑贵妃朱翊钧就坐卧不宁、寝食难安。

偏偏她又是个生产大户,3年间生下一女一子(长子早夭),随后轻云直上,从淑嫔升为德妃,再到贵妃,宠冠后宫。

不仅如此,朱翊钧还取出太仓、光禄寺银替公主弹冠相庆;为表达丧子的哀痛,与郑贵妃在大高玄殿立下重誓,若爱妻再生一子,一定将其立为太子。

末了,朱翊钧手书一封,打上火漆,由郑贵妃亲自保管,以作他日的证据。

果然,1586年,郑贵妃真的诞下一子,朱翊钧大喜过望,亲自取名朱常洵。

此后,紫禁大内再无宁日,一场“国本之争”便开始了。

郑贵妃影视剧照

国本之争,权力争夺的顶级游戏

什么是国本呢?

太子者,国之根本。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大高玄殿朱翊钧和郑贵妃的重誓传到了朝臣的耳朵里,何况这一年朱常洛已6岁,至今没出阁讲学,满朝文武心急如焚、耳语不断。

于是首辅申行时上奏,要求朱翊钧效仿英宗、孝宗两朝尽快立太子,确定国之根本。

并以郑贵妃和王恭妃的封号作对比,一则揭开朱翊钧的阴谋,二则力挺长子朱常洛。

随之,户科给事中姜应麟、吏部员外郎沈璟跟进,反复向朱翊钧交涉,绝对不能破坏祖制一一一废长立幼,打自己的小九九。

由于国本之争不是本文重点,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但这场史无前例的争斗,不但给大明朝带来致命一击,还衍生出许多可悲的局面。

姜应麒影视剧照

1:朱常洛置于漩涡中心,仿佛一支箭宇朝四处投射,虽然将靶标射得千疮百孔,自己也遍体鳞伤,直到13岁还未出阁讲学,没得到一星半点的公正待遇;

2:王恭妃居于景阳宫,等同监视居住,被宫人欺凌,忍辱偷生,存在的意义,只为看到朱常洛出头的那一天;

3:郑贵妃无所不用其极,在为儿子争夺太子的路上,一条道走到黑,并成为朱常洛奇案的始作俑者,或者说明朝后期败落她难逃干系;

4:朱翊钧态度坚决,但一手制造的国本之争致使帝国凋零、江河日下,虽然他是那个时代的叛逆者,却让国家遭受重创;

5:国本之争共逼退4位内阁首辅,十余个六部大员,所涉官员多达三百余人,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充军;

6:这场由上而下的争斗最终演变成一场权力争夺的顶级游戏,结果“东林党”应运而生。

1601年,在李太后的干预下,国本之争落下帷幕。朱常洛被立为太子,朱常洵封福王。这一年朱常洛20岁(虚岁)。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似乎预示着国本之争并未结束。

万历皇帝影视剧照

玄妙的梃击案

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1615年5月30日),朱常洛的慈庆宫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一个名叫张差的男子手持枣木棍像疯了一样,逢人便打,一直打到慈庆宫的屋檐下(太子府的守卫呢?)

内官韩本用使出浑身解数才将张差擒获,疯狂举动结束,这就是轰动朝野的“梃击案”。

事后,张差交锦衣卫审讯,称受郑贵妃手下宦官庞保、刘成指使,供认不讳。

一石激起千层浪,朝臣一致要求朱翊钧调查真相,严惩凶手。而郑贵妃在朱翊钧面前却声泪俱下,坚称自己并非幕后。

不管朱翊钧出于何种目的,要求郑贵妃向朱常洛道歉,似乎是想化干戈为玉帛。

郑贵妃登门造访,跪在太子面前,乞求原谅,太子惊慌失措,赶忙回拜,彼此演了一束温暖大戏。

最后,朱翊钧下令处死庞保、刘成,以疯癫罪名杀张差并弃于市,从此“梃击案”断了证人链,不了了之。

可即便这样,梃击案还是透出一些玄机,一些想法不妨与大家分享:

慈庆宫照片

首先,张差是个混混,父母双亡,膝下无子,换句话说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作为凶手了无牵挂,是作案的最佳人选。

如果他受了庞保、刘成的指使,那幕后元凶自然是郑贵妃。反过来,郑贵妃温言软语就能让朱翊钧掀起旷日持久的国本之争,相信她不会出此下策,采用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手法。

那么,她为什么主动跪在朱常洛面前,朱常洛为什么又惊慌失措,连忙回拜呢?

这就引出了第二种可能,梃击案是朱常洛自编自导的闹剧。

因为张差只是手持木棍,并没携带匕首或是刀剑;逢人便打,也没对人造成致命伤害;另外,如果他要谋害朱常洛,为什么不直指目标,偏要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呢?

如果,这个理由成立,那么人们都低估了朱常洛——这一计可谓一箭多雕,连他父亲也被算进去了,而且效果事半功倍,手段看似低劣,实则天衣无缝。

最后一种可能就耸人听闻了,幕后元凶是朱翊钧——贼心不死,想再次废掉朱常洛,立朱常洵为太子,或者说就是他与郑贵妃的阴谋。

理由嘛!大致有以下几点:张差这个人了无牵挂,供词更是扑朔迷离;其二,他有什么理由主动让郑贵妃登门道歉,这不正是贼喊作贼吗?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为什么不深入调查,只是杀掉相关人员,销毁证据链,为什么要草草结案,不予深究呢?

梃击案太有趣,笔者很想知道你的看法。

张差影视剧照

短暂的朱常洛时代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在位长达48年的朱翊钧挂了。接下来,朱常洛于8月28日登基。

朱常洛即位后还是有一阵猛操作,《明史》载:

丁酉,太子遵遗诏命发帑金百万犒边。尽罢天下矿税,起建言得罪诸臣。已亥,再发帑金百万充边赏。八月丙午朔,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泰昌元年。

翻译几个要点:两次发百万帑币,一次犒边,一次奖赏三军,重在边防;罢免让人们深恶痛绝的矿税;鼓励朝臣直言;改次年为泰昌元年。

不过,这一切都是昙花一现,因为八月初十(农历)身体健硕的朱常洛就一病不起了。

为什么呢?《国榷》载:

“郑贵妃进侍姬八人,上疾始惫”。

不用过多解释了吧!关键是此八名绝色女子由郑贵妃进献,朱常洛尝尽人间美事,上朝仅10天,身体就垮了。

朱常洛影视剧照

红丸成了谜中谜

接下来,郑贵妃再次出现,它指使崔文升以御药房太监的身份给朱常洛服用“通利药”,这味药其实就是大黄。

朱常洛服下后,一夜间狂泻三四十次,天明后身体极度虚弱,处于衰竭状态。

朝臣对崔文升进行猛烈抨击,实际是在指责无端献媚的郑贵妃。

眼看大势将去,鸿胪寺臣李可灼被动向朱常洛进献仙丹,这粒仙丹由妇人经水、秋石、人乳、辰砂调制而成,外面抹上红色,即红丸。

朱常洛服用后精神百倍、妙用无穷,于是要求李可灼再献一粒,等同一口气服了两粒。

狂泻又大补,阴阳冲撞,最后这两粒红丸终于要了朱常洛的命,史称“红丸案”。

红丸制作材料

1620年9月26日五更,朱常洛驾崩。在位29天。

朱常洛一生凄苦——父亲不负责任地抛下他,一场国本之争折磨他17年,19年太子位形同虚设,战战兢兢、如坐冰毡,与母亲无声永别,经历梃击,到死还制造了“红丸”大案。

不仅如此,身后没几天,爱妾西李选侍带着他的两个儿子朱由校、朱由检又制造了不可思议的“移宫案”。

人生如此,悲催不过朱常洛,但史料却真是这么记载的。

参考文献:《明史》.《明实录》等

图片:来自头条图库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