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宗朱常洛的母亲本是宫女,她是如何上位的最终结局如何?朱常洛到底怎么死的_神宗_明光_皇帝

本文目录

  • 明光宗朱常洛的母亲本是宫女,她是如何上位的最终结局如何
  • 朱常洛到底怎么死的
  • 朱常洛只在位一个月,他的寝陵是如何修建的
  • 朱常洛有几个儿子
  • 明光宗朱常洛的文盲儿子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明光宗朱常洛的母亲本是宫女,她是如何上位的最终结局如何

明光宗的生母孝靖皇后王氏,出身于中下级武官家庭,13岁时通过选秀的方式入宫,被分配到慈宁宫去服侍明神宗的生母李太后。在慈宁宫中,王氏虽然能经常见到皇帝,但由于她出身寒微,所以从未被皇帝拿正眼瞧过一次,更别提得到临幸。时间一晃过去3年时间,先前姿色并不出众的王氏,开始出落得标致可人,而就在此时,她的命运迎来大转折。

原来在万历九年(1581年)的某天,当明神宗向李太后问安时,无意间看了一眼宫女王氏,忽然间觉得她清秀可爱,不禁春心萌动,便在当晚临幸了她。其实,明神宗并非真的喜欢王氏,他之所以命其侍寝,不过是一时兴起。所以事后,皇帝并没有按照惯例赏赐王氏,也禁止侍从提及此事,就当从未发生过一样。

说来也真是够巧,虽然只是一夕欢好,但王氏却就此怀上龙种,眼见着肚皮一天天大了起来。李太后看在眼里甚是疑惑,便将她叫到密室追问原委,王氏不敢欺瞒太后,便将实情全部说出。李太后听后将信将疑,于是利用和皇帝一起用餐的机会,向儿子求证此事。

明神宗做了亏心事,非常害怕会遭到母亲的责罚(李太后教子甚严,即使皇帝犯下小错,也会对他进行重罚),所以起初百般抵赖,坚决不肯承认自己临幸王氏的事情。李太后见儿子不肯承认,便命人拿来起居注,对照当时日期及相关的记载,一一指给明神宗看,并问他还有什么话说。面对着确凿的证据,明神宗哑口无言,只好勉强承认。

不过这一次李太后并没有惩罚明神宗,而是温言劝慰道:“哀家老了,一直想抱孙子,如果这丫头能生下男孩,也算是祖宗社稷之福啊。既然她已经怀了你的骨血,那么按照宫中的惯例,就封她为皇妃吧!”没想到明神宗听后很不情愿,嘟囔着说道:“她不过是个宫女,哪里有资格当皇妃呢?”

没想到李太后听后脸色大变,气咻咻地说道:“宫女怎么了?难道你不是宫女生的?(李太后本是宫女)王氏虽然身份低贱,但既然怀上你的骨肉,那就不能再计较她的出身。”明神宗被母亲一通斥责,吓得再不敢表示异议,很快便进封王氏为恭妃。不久,王恭妃果然诞育皇子,此即明神宗的庶长子朱常洛,时在万历十年(1582年)八月。

孝靖王太后,光宗生母也,初为慈宁宫宫人。年长矣,帝过慈宁,私幸之,有身...时帝讳之,故左右无言者。一日,侍慈圣宴,语及之。帝不应。慈圣命取内起居注示帝,且好语曰:“吾老矣,犹未有孙。果男者,宗社福也。母以子贵,宁分差等耶?”十年四月封恭妃。八月,光宗生。见《明史·卷一百一十四》。

由于皇后王喜姐(孝端显皇后)一直没有生育,为江山社稷考虑,作为皇长子的朱常洛理应被立为储君,然而明神宗因为嫌弃王恭妃的出身,便以等待皇后生子为由,迟迟不肯这样做。等到郑贵妃得宠后,明神宗又打算立她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为储,为此不惜和大臣们争执、扯皮长达15年时间,史称“国本之争”(1586-1601年)。

“国本之争”造成皇帝与官僚集团间的尖锐对立,致使明朝政局动荡不安,在这种情况下,李太后果断站出来,命令儿子必须立朱常洛为太子。在母亲的逼迫和群臣无休止地劝谏下,心力交瘁的明神宗最终妥协,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正式册立朱常洛为太子,并进封王恭妃为皇贵妃。

然而王恭妃虽然被进封为皇贵妃,儿子被立为太子,但是她的处境非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变得更加糟糕。原来,因为“国本之争”的失败,明神宗对王贵妃母子变得更加嫌弃,而郑贵妃更是将他们视为“眼中钉”,用尽各种手段来诬陷、排挤他们。王贵妃饱受屈辱却又不敢向他人倾诉,每日里只能默默啜泣,并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含恨而死,终年46岁。

王贵妃死后,明神宗丝毫没有表现出难过的情绪,不仅在葬礼事宜上极尽刻薄,并且在王贵妃下葬后,又不派人为她守坟,实在是令人寒心。等到王氏的孙子明熹宗即位后,才正式追谥她为孝靖皇后,并按照皇后应有的标准改葬(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仅1个月便驾崩,来不及办理这些事情)。至此,王氏在死后多年,才算是赢回应有的尊严。

史料来源:《明史》、《明世宗实录》

朱常洛到底怎么死的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元朝小编觉得元朝还是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一个朝代,当时历史上的元朝开国皇帝是朱元璋。不过,我们今天要议论的是元朝的明光宗皇帝,据说当时的明光宗皇帝在位仅仅一个月便死去,明光宗的死因也是很多人议论的焦点,其实,明光宗皇帝在位期间,便发生了很多神秘的事情,当时明朝的三大奇案都与明光宗有关,具体的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明光宗到底是怎么死的吧!

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朝皇帝朱常洛年号及简介,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汉族,明代第十四位皇帝,在位一个月。明神宗万历帝长子。朱常洛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万历皇帝并不喜爱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苦熬了三十九年之后,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但是就在他即位的第三十天清晨,这位刚要展翅高飞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庙号光宗,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于十三陵庆陵。

明光宗朱常洛,年号泰昌,明代第14位皇帝,在位一个月。

朱常洛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万历皇帝并不喜爱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苦熬了三十九年之后,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但是就在他即位的第三十天清晨,这位刚要展翅高飞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走了。

朱常洛的身世和他父亲万历皇帝差不多,也是父皇偶然临幸宫女而生,不过虽然都是临幸,朱载后要比朱翊钧负责任。朱翊钧是打心眼里不喜欢这位皇子,认为这个皇子的出生是他的一件丑事。这一观念持续了三十九年,直到万历皇帝去世。皇长子朱常洛出生后的日子就可想而知了。

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更是将郑贵妃的儿子福王朱常洵视若掌上明珠,加上郑贵妃整天在万历皇帝枕边吹风,万历皇帝早就有废长立幼的想法。万历先是封了郑氏为贵妃,而长子的母亲却还是妃子,这是不合古制的;其次是在朱常洛长大后迟迟不让他上学,然后又想出了三王并封的主意,将众皇子都封为王以降低长子的地位,好在这些伎俩被大臣们识破,总算没有得逞。之后爆发国本之争,众大臣用生命和鲜血为皇长子朱常洛争来了这个太子之位。

当上太子之后的朱常洛并没有就此安定下来,宫内、宫外的斗争始终都在威胁着他的地位,甚至生命。好在朱常洛在残酷的斗争中已经渐渐成熟,各方面表现中规中矩,让万历皇帝也无话可说。就在太子之位渐渐稳定下来之时,最着急的要算郑贵妃了,为了让他的儿子能够坐上皇帝的宝座,他不惜孤注一掷。

泄击案就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了。一天中午,一个壮汉手持枣木棍闯入太子宫,准备行刺,好在被值班太监当场抓住,朱常洛才算躲过一劫,一个农民如何能闯进戒备森严的皇宫,又如何能轻易找到太子居住的宫殿,看来此中必有内情。

经过反复审理,案情牵涉到了郑贵妃,但没有进一步追查,两个太监做了替死鬼,此案草草结束。不过究竟此案是否为郑贵妃指使,没有定论。此案成为了明宫三大案之一。

不管如何,万历四十八年,朱常洛历尽千辛总算登上了皇位,成了君临天下的帝王。在他即位的前十几天,朱常洛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他发内帑犒劳边关将士,虽则杯水车薪,也是万历朝很难见到的。他罢了万历朝的矿税,这种税收曾一度使民不聊生,叛乱叠起。他拨乱反正,将由于进谏而得罪皇帝的言官都放了出来,恢复了官职。面对万历中后期官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他重振纲纪,提拔了一批新的官吏,补足了缺额,使国家机器能够正常运转。

正当百姓望治之时,皇帝却突然病倒了。什么原因呢?泰昌帝未即位的时候就好女色,即位之后郑贵妃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向皇帝进献美女,泰昌帝的身体本来就不好,年龄又不饶人(40岁左右),即位之初处理政务非常繁忙,加上回到后宫的纵欲,他终于倒下了。

本来不是什么大病,吃几副补药,静心调养一段时间因该可以复原,但是掌管御药房的太监崔文升向皇帝进了一剂泻药,泰昌帝当天晚上腹泻三四十次,身体一下就垮了下来,再也起不了床了,而且病情日趋恶化。

就在这时,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两粒红丸,泰昌帝用了第一粒后后,病情稍见好转,用了第二粒后泰昌帝昏昏睡去,于第二天清晨驾崩。由于皇帝服用红丸毙命,红丸到底是什么药,是否有毒,崔文升为什么要向皇帝进泻药,这些都已无法弄清,这件事史称红丸案,此案最后不了了之,成为了明宫又一大案。

泰昌帝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走了,没当皇帝之时处处小心,当了皇帝没几天又抱憾而终;生前命运坎坷,死后陵寝也是采用当年景泰帝的废陵,命运对帝王竟也如此捉弄。

朱常洛母亲

嫡母:孝端皇后王喜姐

生母:孝靖皇后王氏(王恭妃)

朱常洛皇后

孝元皇后郭氏,原配妻子、太子妃,生怀淑公主;

孝和皇后王氏,初为才人,生明熹宗朱由校;

孝纯皇后刘氏,初为淑女,生明思宗朱由检;

朱常洛的妃子

李康妃,初为选侍,即“西李“,光宗最宠爱的妃子,生乐安公主,怀惠王朱由模。“移宫案”中的风云人物;

李庄妃,初为选侍,既是“东李”,抚养过崇祯皇帝,以仁慈著称;

傅懿妃,生宁德公主、遂平公主,湘怀王朱由栩;

邵慎嫔,生最小的女儿悼温公主朱徽姃。公主至父亲明光宗死后才生下来,然后襁褓夭折,连名字也没起。异母兄明思宗在位时,追念皇十妹,故此将她的母亲邵氏尊封为慎嫔。

冯敬妃,生惠昭王朱由橏

赵选侍,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后,被朱由校的奶妈客氏诬陷,赐死;

王选侍,齐思王朱由楫

朱常洛之子

明熹宗朱由校,母孝和皇太后王氏

简怀王朱由(木学),生四岁殇,母孝和皇太后王氏

齐思王朱由楫,生八岁殇,母王选侍

怀惠王朱由模,生五岁殇,母李康妃

明思宗朱由检,母孝纯皇太后刘氏

湘怀王朱由栩,早殇,母定懿妃

惠昭王朱由橏,早殇,母后敬妃

朱常洛只在位一个月,他的寝陵是如何修建的

公元1620年七月,明神宗朱翊钧驾崩,他的太子朱常洛继位,但非常尴尬的是,就在登基大典举行十多天后,朱常洛就一病不起,同年九月初一,朱常洛就驾崩了。

朱常洛驾崩得实在仓促,当时连明神宗朱翊钧都还在停灵没有入土,由于根本还没为朱常洛建造皇陵,万般无奈之下,群臣想起了当年景泰废帝为自己修建的陵寝。

明光宗朱常洛是明神宗朱翊钧的长子,他的生母是个宫女,因偶然受到神宗临幸降生,神宗觉得朱常洛是自己的耻辱,所以非常不喜欢这个孩子。

神宗的皇后没有子嗣,而他所宠爱的郑贵妃则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神宗一心想着册立朱常洵为储君,废去原配而改立郑贵妃为后,但这引起了群臣不满。

朱翊钧的想法违背了明朝的祖制,朝廷大臣担心因此损害国本,最终引发了后来明朝的国本之争,最终无奈的神宗,只能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

明万历四十八年七月,神宗皇帝驾崩,朱常洛作为太子随即嗣位,改元泰昌,原本一切都进行得很正常,没有任何问题,可大典完成后十天,朱常洛突然重病。

泰昌元年八月初十,也就是朱常洛万寿节前一天,光宗忽然病重,而这也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红丸案”,无论真相如何,光宗病倒之后,在九月初一就匆忙崩逝。

这就很麻烦了,当时驾崩未久的神宗尚且没有挪入定陵之中,而光宗的陵寝根本都还没建,通常帝陵都是皇帝在位期间修建,没想到光宗走得这么仓促。

朝廷大臣们一边争论寻找着光宗驾崩的真相,而另一边也在头疼如何处理光宗的身后事,光宗毕竟是皇帝,身后不可能随便挖个坑埋了就算了,帝陵工程浩大,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工。

想来想去,朝臣们想到了当年被废的景泰帝为自己修建的陵墓,朱祁钰在位期间,曾为自己建造帝陵,但夺门之变后其帝位被废,朱祁钰给自己修的帝陵也就被英宗拆毁废弃了。

朱祁钰为自己在天寿山建造的帝陵,虽然当年的地面建筑都被毁掉,可地宫等仍旧还在,而且这里也是选定好的吉壤,在这里建造帝陵,可以说是最方便省事的选择了。

光宗驾崩之后,仍旧开始停灵,在他驾崩次年庆陵的建造工程正式开始,当时国库空虚,前后仅仅四个月,花费一百五十万两白银,就将庆陵修成,着急忙慌将光宗挪了进去。

相较于明朝其他的帝陵,庆陵可以说相当寒碜,比如光宗的父亲神宗,他所安身的定陵占地超过18万平方米,前后动工六年耗费八百多万两白银,而庆陵占地不过2万平米。

办法总比困难多,虽说明光宗驾崩得仓促,但古代的那群人为了礼法颜面,很多方面也不会随便乱来,景泰帝当年给自己选的万年福地,没想到成了明光宗的身后之地。

朱常洛有几个儿子

7个儿子: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母孝和皇太后王氏,明神宗朱翊钧临死前才留下遗嘱,册立其为皇太孙。 明光宗朱常洛皇长子,明思宗朱由检同父异母兄,明朝第十五位皇帝,16岁即位,在位七年。熹宗好木工,有木工皇帝之称,即位之后不理朝政,魏忠贤等人擅权,朝政日益败坏。

天启七年(1627年),落水生病的熹宗服用“仙药”身亡,享年二十三。葬于明十三陵之德陵。又称木工皇帝。

简怀王朱由㰒,生四岁殇,母孝和皇太后王氏。

齐思王朱由楫,明光宗朱常洛第三子、母王选侍。朱由楫八岁就夭折,泰昌年间追封为齐思王。

怀惠王朱由模,生五岁殇,明光宗朱常洛第四子,母李康妃。朱由模五岁就夭折,泰昌年间追封为怀惠王。

朱由检(1611年-1644年),母孝纯皇太后刘氏,明光宗第五子,即后来的明思宗,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终年34岁,在位17年。

死后庙号怀宗,后改毅宗、思宗。清朝上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葬于十三陵思陵。

湘怀王朱由栩,明光宗第六子、母定懿妃。朱由栩出生不久就夭折,泰昌年间追封为湘怀王。

惠昭王朱由橏,明光宗第七子、母敬妃。朱由橏出生不久就夭折,泰昌年间追封为惠昭王。

10个女儿:

皇长女朱徽娟(1604年-1610年),封怀淑公主,七岁而薨,追册。

明光宗嫡长女(一说排行第二),母亲是孝元贞皇后郭氏。《春明梦余录》作悼淑公主。

皇二女朱徽姮,母不详,早夭。

皇三女朱徽璇,母不详,早夭。

皇四女朱徽㜲,母不详,早夭。

皇五女朱徽妍,封宁德公主,母傅懿妃,下嫁刘有福。

皇六女朱徽婧,封遂平公主,母傅懿妃。天启七年,公主下嫁于齐赞元。生有四个女儿。崇祯六年正月初一日病薨。齐赞元在崇祯末年尚存,逃奔南京。

皇七女朱徽婉,母不详,早夭。

皇八女朱徽媞,封乐安公主,母李康妃,下嫁巩永固。

巩永固此后因李自成起义焚烧全家,举剑自刎身亡。

皇九女朱徽妱,母不详,早夭。

皇十女朱徽姃,明光宗幼女(排行第十,一说排行第十一),母亲是慎嫔邵氏。崇祯时追封悼温公主,明光宗幼女(排行第十,一说排行第十一),母亲是慎嫔邵氏。

朱徽姃至父亲明光宗死后才生下来,然后襁褓夭折,甚至可能是死胎,连名字也没起,很快就被遗忘。异母兄明思宗在位时,追念皇十妹,故此将她的母亲邵氏尊封为光庙慎嫔,追封这位小妹为公主,并为她追赐了名字。

明光宗朱常洛的文盲儿子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泰昌元年(1620)九月初一日,刚刚做了一个月皇帝的明光宗朱常洛撒手西去。尽管他登上皇位不久就病魔缠身,宫廷内外对他的趋势也已有预感,但当死神真正降临到他身上时,无论是宫里的后妃还是宫外的朝臣,还是感到有些突然和错愕。自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万历皇帝驾崩,到九月初一正好四十天,竟然接连死了两位皇帝,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有的变局。

此时宫内外的眼光都集中在一个少年身上,这就是朱常洛的长子朱由校。朱由校生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父亲去世时,他已经16虚岁,但尚未得到任何封号,这使他成为明朝唯一一位以白身即位的皇帝。

上图明熹宗天启皇帝

天启皇帝即位始末

万历皇帝朱翊钧生前不喜欢朱常洛,在朝臣和李太后的干预下,万历二十九年(1601)朱常洛才被册立为太子,朱由校的诞生也为巩固其父的太子地位增加了一个砝码。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李太后弥留之际留下遗嘱,要求册立朱由校为皇太孙。次年五月,朱翊钧宣召阁部大臣及科道等官,“传谕圣母遗嘱,欲册立皇太孙”,但说过之后,一直不采取行动,对大臣请求册立皇太孙的上疏一概置之不理。

上图明神宗万历皇帝

万历四十八年(1620)七月二十一日,朱翊钧去世,遗诏中要求“皇长孙宜及时册立、进学”。八月初一,朱常洛即位。八月初四,礼部右侍郎孙如游率先上疏,请遵照先帝遗诏早立太子,朱常洛答应待释服(即服丧二十七日)后举行。随后,兵科给事中杨涟也就此事上疏,朱常洛只是“报闻”,而没有作出具体安排。见皇上犹豫不决,吏部和礼部的官员又上疏催请,朱常洛才下旨宣布九月初九日举行册立典礼。

朱常洛答应册立太子之时,事实上病情已很危重。到八月十六日,他已不能起床上朝。八月中下旬,大臣在和皇帝言及朱由校的时候,都称之为“东宫”,也是一种对朱由校继承人身份的认可和强调。二十九日,朱常洛在乾清宫召见方从哲等十三名官员,自感大限将至,看着朱由校对群臣说:“卿等辅佐为尧舜”。九月初一日,朱常洛驾崩,遗诏中说:“皇长子茂质英姿,克荷神器,宜早嗣皇帝位。”九月初六日,朱由校正式即皇帝位,改次年为天启元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