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开国功臣两位:刘文静和李君羡,为何结局如此惨烈?李君羡因何而死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要杀掉李君羡_突厥_武则天_太宗

本文目录

  • 唐朝开国功臣两位:刘文静和李君羡,为何结局如此惨烈
  • 李君羡因何而死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要杀掉李君羡
  • 对于唐朝三大冤死名将李君羡、黑齿常之、程务挺你如何评价
  • 历史上真的存在李君羡这个人吗
  • 《至尊红颜》里,李君羡为何自刎做皇上和武媚娘在一起不好
  • 李世民为何要杀李君羡,难道真的是因为“五娘子”
  • “唐三世后,女主武王”,李世民为何听到预言后不杀武则天,反而杀了李君羡

唐朝开国功臣两位:刘文静和李君羡,为何结局如此惨烈

刘文静是李渊太原起兵反隋发起人,策划人´之一。是开始起义最主要军事领导人,和对外联络人。他更是玄武门事变,帮李世民出谋划策杀兄弟的罪魁祸首,是李世民玄武门事变突然爆发原因,李渊杀他后立爆发下兄弟相 杀起因。从而他才是李世民杀兄弟丑恶事变幕后里黑手,为此早先牺牲的军师。李世民也为他建寺庙,传至香火不断。

刘文静是晋阳令,与住太原留守李渊交好,因为与李密有姻亲关系,牵连被关入大牢。

李世民认为他是胸有大志,腹存机谋,敢做敢为的人,能助自家共谋大事的人,而去大牢探望。刘文静明白李世民更是做大事创大业的巨人。勇敢说,天下大乱,非有商汤,周武 刘邦,刘秀之精神之才能不能统一天下。李世民一听大惊。立刻寻问对起义看法,共商大计。

刘文静虽在牢中却说,如令,李密围攻洛阳,皇帝远在淮南扬州,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跨州过郡,阻碍山泽通行。如果这里有顺天应人的的高举义旗的人,则天下不难平定统一。把逃避盗贼的百姓都组织起来,成为十万大军聚集大原城中,再借来突厥兵为先锋,乘虚入关中号令天下。不用半年时间就能大功告成。

李世民开始安排侠士,筹划起义,准备待机而动。刘文静与裴寂李世民一同谋划。在付留守高君雅被突厥击败后,李渊也要面临下狱时,李世民让刘文静与裴寂劝李渊,如今天下大乱,您设身处地想,兼立怀疑之地,又立不赏之功,生命难以保全之时。如令部下兵败,您将被拘。到事情急迫了。非要不得不起兵改变命运时侯。晋阳之地,兵强马壮,府库钱粮充分,起兵举义大可成功。关中天府之国,代王李郁幼小无能,权贵百官,豪强并起,他却不知依靠谁,更希望您发兵向以图大事。 您改换旗帜,连结突厥。杀了怀疑您的副留守王威,高君雅,派出使者向突厥始毕可汗为臣,答应借助突厥兵马一同进入京师,百姓士地归于您,财帛和金宝归于突厥始毕可汗。始毕可汗一定大喜。会立即令大将康鞘利率领骑兵随您一起行动。

刘文静出使突厥,领来突厥兵南下,还有大批战马送给李渊,要跟随李渊起兵占领长安。刘文静率领大军打败潼关守将屈突通,桑显和。奇袭歼灭随朝数万兵马。生擒屈突通,平定新安以西地区,又随李世民还讨西秦,为唐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功,镇守长春宫。

从此刘文静自恃有功,但地位不如裴寂,心中不平,做事每每与裴寂相左,心中大有隔阂。因酒后狂言,拨出佩刀劈砍立柱,高喊我要杀了裴寂。同时家中出现鬼怪,请来巫师作法,与又被与外私通的小老婆告发他谋反,被政敌裴寂抓住审讯,多有谗言。李渊杀了身为宰相,户部尚书,陕东道行台左仆射,鲁国公的刘文静。更深原因还是刘文静参与玄武事变的兄弟相残谋划。被李渊杀人灭口。

太原起兵时,李世民,刘文静,裴寂的共同谋略,李渊也答应事成后立李世民为太子。但李渊的优柔寡断,使李建成与李元吉联合排挤李世民,却立李建成为太子,更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兵戎相见可能。刘文静从中作伐,在李建成建设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侵犯唐边境时,想从此控制秦王李世民的兵马打算。并准备设伏杀秦王李世民,刘文静要李世民先下手为强,在长安城玄武门要杀了李建成,李元吉。事不机密,被李渊侦获说是小妾告密谋反,刘文静被杀。后被李世民立庙寺纪念香火不断

李君羡是李世民手下勇敢大将,战功多著。是他心腹之一,守玄武门宿卫,却被李淳风的一韱语,而遭惨灭门。李淳风说,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淳风还说,臣据象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宫内,从令不逾三十年,当有天下,诛杀唐氏子孙歼尽。

李世民要,疑似者尽杀之如何?

淳风说,天之所命,必无让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无辜。且据上象,令已成,复在宫内,已是陛下眷属。更三十年,又当衰老,老则个仁慈,虽受终易,其于性下子孙,或不甚损。今若杀之,即当复生,少壮严毒,杀之立仇若杀戮陛下子孙一必无遗类“世李世民称善作罢。

但是李君羡是武连公是小王,武卫将军是武将,生在武安县,又是小名小五娘子,因谶遭忌,平白遭李世民深恶痛决,说他,妖人勾结,图谋不轨,定罪处斩,全家抄没。但是武则天当政后复李君羡官爵,以礼改葬。

在封建社能够平反照雪煤反之罪是非常之少,而刘文静 ,李君羡除了冤屈外政治形势变化。是根本原因。

李君羡因何而死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要杀掉李君羡

一、史记:因谶冤杀

李君羡出身瓦岗,李密失势后投王世充,恶王为人,转投李唐,随秦王李世民参加多次重大战役,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后作为尉迟敬德的副手,泾州大战击败突厥。又作为李靖的副手灭吐谷浑。贞观年间一度备受李世民信任,长期驻守玄武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时太白屡昼见” 太宗问太史令,李淳风占卜:“女主昌”太宗笑之。后《谶纬》小册传入太宗手中说:“唐三世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上恶之”贞观二十二年,宫廷宴请诸位武官,行酒令,要求讲各自乳名。李君羡自称小名“五娘子”,李世民闻之一惊,遂掩饰笑道:“既为女子,何为如此雄健勇猛?”李君羡官职(武卫将军)、封号(五连县公)、属县(武安县),皆有“武”字又为“五娘子”。李世民对此甚为疑忌,遂革其禁军职。外任华州刺史,再派人严密盯之,获知他与一个自称能够不进饮食,通晓佛法的员道信形影相随,窃窃私语后,就鼓动御史弹劾李君羡与妖人勾结,图谋不轨。后定罪处斩,抄没家产,家人沦为奴婢。

二、谶言:利者为之

根据《辞海》,谶是巫师或方士等以谶术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作为吉凶的符验或征兆,又称谶言、谶语、符谶、符命,是迷信的说法,谓之将来会应验的话;因通常配有图,故又叫图谶。所谓谶言,就是指要应验的预言,“立言于前,有征于后”,但其并非一般预言,而是一种神秘的政治预言。多用于政治斗争中谋求政治目的。谶言大体分为三类;

1、心理暗示、鼓动造反。

如:“大楚兴,陈胜王!”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十八子,主神器”,“刘秀当为天子”,“告安汉公莽为皇帝”,“桃李子,得天下”,“点检为天子”等。创作者大为造反的领袖及其智囊。目的就是鼓动人心聚众谋反。

2、后人编造、假托预言。

如《马前课》、《推背图》、《烧饼歌》。传称这三本书是中国历史三大高人:诸葛亮、袁天罡、刘伯温所创。史学家遍览北京故宫博物馆和台湾的故宫博物院,并无藏本也无批本。这就证明了预言确系假托之作。根据它们流行的岁月,一些学者分析,其真正的著作者是民国出版商。是这些出版商,为了大卖敛财,根据已经发生的历史,搞的 “拆字游戏”。创作的目的大致有二:一是商人通过出版类似书刊“造神牟利”;二是在改朝换代时期,起到推波助澜的政治作用。

3、有意编造、应验巧合。

“亡秦者,胡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弄假成真的谶言。其实是卢生搞的鬼。他奉命外出找寻长生不老之术,找不到回来那是死罪,便杜撰出这么个“胡人”的谶言,无非是为了交差或者显示自己的本事而已,而这恰恰又正是秦始皇日夜焦虑的事。后来就有了三十万大军北拒匈奴和修建万里长城之事。但令卢生和秦始皇万万没有料到是,真正应验“亡秦者,胡也”预言的不是胡人的“胡”,而是他儿子胡亥的“胡”。“李氏当为天子”、“桃李子、得天下”这两则谶言广为当时世人所知,有许多李姓之人,跳出来称自个儿名应图谶,如李密、李轨、李渊父子。实际上谶言是李密所为,而最早当皇帝的是李轨和李渊。最后李渊砍了从弟李轨,杀了表妹夫李密,诛了亲舅舅的儿子独孤怀恩,夺了亲姨娘儿子杨广的江山,得了天下,应验了谶语。

三、真相:编谶立威

统治者为了江山稳固,对重要位置人员进行调换是正常之事,李君羡外任亦是如此。而李君羡外任后,思想上没有了压力,作为地方大员,一手遮天,为所欲为。当时华州民风崇尚修炼辟谷术,李君羡时常也随着修炼,并与修炼高人沟通交流。被御史借机弹劾。因李唐得天下后,对各种谶言的力量深有体会,对制造谶言的妖人打击无比严厉,李君羡涉及了这个政治敏感问题。在唐朝“与妖人交通,谋不轨”是谋反重罪。按唐律,主犯杀头,成年男丁绞死,未成年男子流放,女眷沦奴。而“女主昌”、 “唐三世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是武则天授意编造的,目的是大造舆论,从而收服具有传统天命观的民众,证明自己皇帝的地位合理性。 所以,四十四年后的天授二年,李君羡的家属向当时的皇帝武则天诉冤,武则天为了证明自己有天命,下诏追复李君羡官爵,以礼改葬。

对于唐朝三大冤死名将李君羡、黑齿常之、程务挺你如何评价

三人之冤,都于武则天有关。

一、李君羡,死于迷信。替武则天挨了一刀。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李君羡参加李密的瓦岗寨农民起义军。他因感觉李密没有多大出息,投靠王世充。不久,又发现王世充器量狭小,改投李渊,跟随李世民(他瞧不起的曾经的老上级李密比他先一步追随李渊父子)。

李君羡在政治立场是虽摇摆不定,但军事方面的确非常了得。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时期,冲锋陷阵、作战英勇。先后大破宋金刚;俘获王世充之子王玄应的运粮军队,逼降王世充立下赫赫战功。另外活捉窦建德、大破刘黑闼等,屡立战功。626年,突厥进攻,距长安只有40里,李君羡与尉迟敬德奉命迎战,顺利解除长安之危。

李君羡之死,与迷信有关。

李君羡任华州刺史期间,因与一个妖道来往密切。遭到御史弹劾,说他“与妖道密谋勾结,欲行不轨”。李世民接到弹劾奏章,直接下诏“君羡坐诛,籍没其家。”

其实,唐代信奉道家的官员大有人在。为何唯一与出生入死的功臣称兄道弟的皇帝李世民,唯独对李君羡如此冷酷无情?只因李世民也迷信。

当时有段时间,金星白天出现。算命大师对李世民说:“女主昌”。意思是有女人会当皇帝。就在当时,民间也流传“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谶语。这说得更加明确,是一个与“武”有关的女人会当皇帝!

一日,李世民宴请群臣。君臣开心娱乐童心大发,玩起酒令,要求各自轮流自报小名。李君羡也如实地报上自己小名“五娘”。君臣一听,都笑了。李世民突然想起算命大师的“女主昌”。这“女主昌”,并不一定是女人啊,也可能是名字叫“女”的男人。再结合那一句谶语:“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看李君羡,他官职是左武卫将军,封地是武连县,是隋唐时期洺州武安人。因为李君羡身上有一连串的“武”,李世民对他“深恶之”,偏偏李君羡本人前半生的政治立场不稳。于是,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要快刀斩乱麻地处死李君羡。

康熙评论:“谶纬之说本不足据,如唐太宗以疑诛李君羡,既失为政之体而又无益于事,可为信谶者之戒。“

二、程务挺,犯了皇家大忌,卷入废帝之争。惹武则天动了一刀。

少随父作战,以勇力闻名。年纪轻轻就封为中郎将。

679年十月,东突厥酋长阿史德奉职率众反唐。程务挺随右卫大将军裴行俭奉命出征,大败叛军,俘虏阿史德奉职。唐军回师后,突厥围攻云州,程务挺与代州都督窦怀愆击败六万骑兵。

681年正月,突厥在此攻击唐边境。程务挺任副帅,兼任检校丰州都督。战争期间,他率军突袭突厥金牙山牙帐。叛军因家小被俘,军需辎重丢失,军心大乱,在刘敬同、程务挺连续打击下,各路叛军纷纷投降。因战功卓著,程务挺升任右武卫将军,封平原郡公。

683年,程务挺平叛,攻拔城栅,活捉白铁余。

684年,突厥骨笃禄等率部杀掠唐境百姓官吏,被程务挺击败。武则天任命程务挺在边境督军防备突厥。突厥忌惮程务挺,不敢犯边。

683年底,唐高宗驾崩,太子李显继位,为唐中宗。但武则天把持大权。随后,武则天下诏,废唐中宗为庐陵王,立豫王李旦,为唐睿宗。由于程务挺废唐中宗李显有功,得到武则天多次赏赐,程务挺的儿子与弟弟也一飞冲天。

唐睿宗李旦继位后,武则天大肆剪除异已,李唐子孙与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宰相裴炎因一句:把朝政还给天子李旦,叛军不用征讨就会自行解散,而被武则天拘捕。镇守边关的程务挺,上书武则天,为裴炎请罪,引起武则天的不满。酷吏趁机表现,诬告,说程务挺、裴炎和徐敬业暗中勾结,图谋犯上。

685年,武则天趁机除掉程务挺,于李敬业兵败一个月之后在军营中被处斩。

《旧唐书》记载:突厥闻务挺死,所在宴乐相庆,仍为务挺立祠,每出师攻战,即祈祷焉。(大意是:突厥人得知程务挺被处死,就欢宴相庆。还效仿汉人,为程务挺建立了祠堂,每次出师攻伐征战,就一定来祈祷敬拜。

黑齿常之,百济人(朝鲜半岛三国时期其中的一国)。无缘无故遭受一刀。

663年,唐军平定百济复国活动后,黑齿常之于是率部投降唐军。

678年,黑齿常之与王孝杰、娄师德等将攻打吐蕃。因主帅判断连连失误而惨败,在承风岭被敌围困。黑齿常之率领敢死之士500人夜袭击吐蕃军营,吐蕃军主将丢弃军队亡命逃走。十几万唐军才撤回。

680年,吐蕃三万人马犯境,黑齿常之率三千精锐骑兵乘夜出击,斩敌首两千,缴羊马数万。681年,在青海,黑齿常之率领一万精兵烧毁吐蕃粮草,缴获大批羊马。

黑齿常之守边七年,因运输道艰难,于是大量增设烽火台与戍守点,屯田五千余顷,粮食贮备做到自给自足。吐蕃人不仅抢不到东西,还自己损失惨重,从而不敢进犯。

684年十一月,黑齿常之任江南道大总管,奉命讨伐徐敬业。

686年,突厥进犯,黑齿常之奉命出征。半道上,遇上三千多名突厥骑兵,他们见到唐军,都下马穿甲。黑齿常之身先士卒,率领二百余骑兵,杀退突厥骑兵。傍晚,突厥主力到达,黑齿常之命令营寨之中点火,东南方也点火燃起一字长龙。突厥主帅怀疑唐军接应部队到了,于是乘黑夜撤逃。此战,黑齿常之因功进封燕国公。

687年,突厥人侵扰朔州,黑齿常之任燕然道大总管,大败突厥。把突厥赶到了大漠另一边。

1、黑齿常之极其善于夜战,能充分利用夜色掩护自己,从而创造一个有一个以少胜多的奇迹,出其不意地使己方转危为安。

2、善于安抚属下。《旧唐书》记载,一次,他的坐骑被士兵弄伤,负责马匹的军官要对那名士兵实施鞭刑,黑齿常之阻止道:“岂可以损私马而决官兵乎!“遂将士兵释放。黑齿常之得到的的赏赐也全部分给部下,自己则“无留赀“。

3、从黑齿常之的战例中,可见他也是一个极其爱学习的人。例如,686年,在两井一战,因自己只有二百余人,偶遇敌三千多名骑兵。趁敌下马穿甲之机,他效仿汉将军李广主动出击。傍晚,敌主力来复仇,他又学东汉末年的程登,击败年轻的孙权一样,在援兵来的路上点燃火堆,迷惑敌人。

689年,因臭名昭著的酷吏周兴等人诬告陷害黑齿常之,说他与副手赵怀节谋反。武则天下诏将黑齿常之其逮捕入狱。黑齿常之在狱中上吊自杀。

因武则天自毁长城,导致突厥日益强盛,边患不断。直到17年后(武则天已死),边将张仁愿,在黄河北岸修筑了3座受降城,才遏制住了东突厥入侵。

历史上真的存在李君羡这个人吗

当然存在,而且李君羡是大唐一代开国猛将!

李君羡(593年-648年8月7日),和秦叔宝、程咬金(知节)等都属于当年瓦岗寨那一票人。瓦岗寨解体,他们转投到王世充帐下效力。后来看不惯王世充为人,又集体跳槽到秦王李世民手下,得到重用,常随左右。李君羡跟着李世民南征北讨,破宋金刚、战刘武周、讨王世充,出生入死;每次对阵,都单枪匹马率先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

再来看看李君羡的勇猛!

  • 公元626年,突厥来犯,逼近长安附近渭桥,京师大震。唐太宗李世民也吓一跳,派李君羡与尉迟敬德率军迎战,大破突厥骑兵。太宗大喜,赞叹道:“君羡如此勇猛,强虏何足忧虑!”

  • 后,又随段志玄讨伐吐谷浑,大破吐谷浑。李君羡因军功历任左武卫将军,掌管玄武门宿卫,兰州都督、左监门卫将军并被封为武连郡公。

可这位战功卓越的将军,对大唐忠心耿耿。然上天造化弄人,灾祸来的太突然、太离奇、太不可思议了。

贞观初年,有民间谶语流传:“当有女武王者。”唐太宗对此一直内心不安,深为痛恨!有一次,唐太宗在内廷摆宴聚会,席间心血来潮要行酒令,要在座的将军报各自的小名。李君羡自称小名叫“五娘子”,太宗猛然想起谶言,心中愕然,故意调笑道:“什么样的女人,长的竟然如此勇猛!”宴会以后,唐太宗又想起李君羡的封邑是武连县、出生地是武安、还有官职是左武卫将军、甚至掌管的是玄武门,这些都带有一个“武”字,正对应“当有女武王者 ”之谶言,内心深感厌恶。此次宴会不到一个月,唐太宗就以李君羡和狂人乱说妖言为名,诛杀了他。

一代名将因谶言而被杀,在历史上也属于较为罕见的了。他算是替武则天死了,而李君羡和武则天两人根本不认识,生平素未谋面。电视剧《至尊红颜》中,两人还谈起了恋爱,实在是胡扯!

《至尊红颜》里,李君羡为何自刎做皇上和武媚娘在一起不好

至于李君羡选择自杀,其实也是希望天下太平。李君羡要被斩首的时候,好多百姓都站出来,希望李君羡为王,要把李治赶下台。李治当然不服,要大家拿出李君羡为王的证据,狄仁杰拿出了传位遗诏。李君羡也不想跟李治兄弟相残,当然这是电视剧演的,历史上有原型人物也叫李君羡,但他只是唐太宗身边的一名将军,并非像剧中演的那样,是李世民哥哥李建成的后代。所以也不能让他当皇上。

李世民为何要杀李君羡,难道真的是因为“五娘子”

说起李君羡,大家应该能想到一部电视剧《至尊红颜》。在剧中,赵文卓饰演的李君羡英气十足,文武双全,沉稳内敛,年轻有为,战功赫赫,最重要的是他和武则天成了情侣,真是天雷滚滚,不得不佩服编剧的脑洞。

不过在唐朝的历史上,李君羡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还是一位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

玄武门宿卫李君羡

李君羡是洛州武安人,瓦岗出身,他先是在李密的帐下效力,后来李密兵败于王世充,李君羡便投奔到王世帐下为将军。但是因为讨厌王世充的阴险狡诈,于是率领部队归降了唐高宗李渊,被任命为轻车都尉。

在战斗中,李君羡身先士卒作战勇猛,先后被封为骠骑将军,左卫府中郎将和左武卫将军,并封爵,武连县公。包括李世民也曾多次称赞李君羡:

“君羡如此勇猛,强虏何足忧虑。”

太白金星白日昼现

如果按照正常的剧本,李君羡在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后,应该会平静的过完自己的一生,被后世所铭记,然后因为战功卓著庇荫后辈子孙。但是人生处处充满了闹剧:

在唐朝时期,太白星曾多次出现于白天。太白星也叫启明星,和太阳一样东升西落,但是因为白天阳光太强,所以只有日色熹微之时才能一睹它的面容。在玄武门之变前夕,太白星就曾百日出现,当时主管察看天文的太史令傅弈就给唐高祖呈上了一份奏折说“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果不其然,李世民当了皇帝。而这次,太白金星再次与白天出现,李世民问与掌管天文星象历法的太史。说:“当有女帝崛起。”而后,民间又有传说:“当有姓武的女子为天子”。

李世民听了,颇为震惊。毕竟自己的皇帝当得好好地,自然不希望别人夺得他的皇位,更何况是一个外姓的女子。其实也不怪李世民不得不信,毕竟自己夺江山的时候也有太白金星出现。而且在古代,关于这些神神叨叨的事情人们都有所畏惧,好像冥冥之中就可以预言未来之事一样。比如,三国时期的落凤坡下的庞统,三马同槽的曹操。所以民间对于这些事传得是神乎其神。

“五娘子”李君羡

在贞观二十二年,李世民在宫殿里宴请诸位武官。因为在座的都是武人,自然少不了喝酒。当喝到尽兴之后,大家又开始玩起了行酒令,规定是群臣各自说出自己的小名。轮到李君羡的时候,李君羡却显得十分的扭捏,最后实在拧不过大家,便说出了自己的小名“五娘子”。

群臣众皆哄笑,唯独李世民一愣,心理咯噔一声,想起了那个太白金星出现时,天文星象官占卜出来的预言,将有姓武的女子成为皇帝。好歹李世民作为一个皇帝,喜怒不形于色已经成为他最基本的技能,当即为了掩饰情绪,笑着说:“你既为女子,为何如此雄健勇猛?”

散席后的李世民越想越心惊,“五娘子”不就是姓武的女子吗,而且李君羡出生在武安县,爵位是武连县公,官位是左武候中郎将,三者都带有“武”字,正好应了预言。但是李世民虽然心中忌惮李君羡想要杀了他,但是却找不到任何理由,毕竟就算是皇帝也不可能因为一个荒谬的预言,而无缘无故的杀害一个大功臣。

错把君羡当媚娘

就在同年,李君羡被李世民调到华州任刺史。当时华州民风崇尚修炼辟谷术,在当地有个布衣名叫员道信,自称能够不进饮食,通晓佛法,李君羡听了十分感兴趣,多次与他形影相随,窃窃私语。这件事情被朝廷知道了,御史便弹劾李君羡与妖人勾结,图谋不轨。终于,李世民找到了一个好机会,借着这个事情,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六月十三日,李君羡被定罪处斩,全家抄没。

李世民以为杀了李君羡就破了预言,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是他却忘了,在他的身边,还有一个叫武媚娘的妃子。也正是这个姓武的女子,在李世民死后当上了皇后,在李治死后,当上了女皇,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改国号为“武周。”

在苏轼的《苏轼集》卷一百五志林十三条曾说:

“汉景帝以鞅鞅而杀周亚夫,曹操以名重而杀孔融,晋文帝以卧龙而杀嵇康,晋景帝亦以名重而杀夏侯玄,宋明帝以族大而杀王彧,齐后主以谣言而杀斛律光,唐太宗以谶而杀李君羡,武后以谣言而杀裴炎,世皆以为非也。”

结束语:一代名将李君羡就因为一句谶语就被唐太宗处死,成为了武则天的“替死鬼”。并且在李君羡死后李世民还差点杀死了身边所有姓武的宫人,若不是李淳风的劝阻必定又要生灵涂炭。但预兆已成,横加阻拦也是无济于事的。就好像三马食槽的预兆,说的不是马腾、马超、马岱,而是司马懿。牛继马后说的也不是妞金,而是司马懿孙子的王妃和隔壁老牛生的孩子,司马睿!

那么关于古代的这些预言,你们又是怎么看的呢?

“唐三世后,女主武王”,李世民为何听到预言后不杀武则天,反而杀了李君羡

这事儿真不能怪唐太宗李世民。

要知道,在武则天之前,从来没有一个女人当皇帝。而且,当时的武则天只是一个小小的才人,根本引不起太宗的重视。所以,当“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谶语出现后,李世民的视野受到了局限,他把目光投向了最容易叛乱的武将身上。

于是,李君羡这个倒霉鬼被太宗锁定了。

李君羡倒霉在什么地方呢?倒霉在他的乳名。堂堂一员猛将,他的乳名居然是“五娘子”。

一个“五”,一个“娘子”,正好与“女主武王”这句话所契合。而且,李君羡的封号是“武连县公”,他的家乡又是“武安”。

这么多的巧合,由不得太宗不起疑心。

另外,李君羡的历史也有污点。他出身于瓦岗寨,本是李密的部下;之后,他背叛李密,转投王世充;再之后,又背叛王世充,转投李渊。

这是个不折不扣的三姓家奴啊,非常善变。这种人,是最容易叛乱的。

李世民结合以上所有因素,认定李君羡就是谶语中所说的那个人。于是,他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