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年间妖狐案导致西厂设立,商辂上书后明宪宗才废除西厂_妖狐_京城_人心

“妖狐夜出”这件事发生在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年)。

一般来说,狐狸精都和美艳的女子脱不开关系,志怪和话本中,书生在荒郊野外的破庙旧屋中,往往会有美丽的女子找上门来,相谈甚欢,一时颠鸾倒凤,成就一段风流韵事。

但是成化年间的“妖狐夜出”却并没有那么浪漫动人,反而极其惊悚。

据说,京城里一个叫赵灵安的人,外出经商,带回来了一个据说因为生的妖娆动人,隐隐有一股狐媚之气,所以必须得戴着面纱的女子,没想到,第二天,赵灵安一家就发生了灭门惨案,真正意义上的鸡犬不留,连鱼都死了。而所有的死人里面并没有赵灵安带回来的那个女子。

这个女子神秘消失了。

因为此案过于惊悚,所以京城中就渐渐有了谣言,认为此案是狐狸精作祟。

同时,京城的夜晚也开始不太平,有多人看到一个戴着面纱的女子在街头巷尾出没,而且还陆续死了几个人。所以就导致了一种大面积恐慌的出现,京城内人心惶惶,引起了朝廷的注意。

妖狐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野史中关于“妖狐夜出”的夸张记载。

自然,各种野史、方志、笔记中对此“妖狐夜出”也不仅仅只有这么一个带有传奇性质的段子出来。

比如明朝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他的爷爷就曾经记录了另一个版本的“妖狐夜出”。

成化十二年(1476年)明宪宗带着百官到郊外进行新年祭祀的时候,忽然飞沙走石,狂风大作,气温骤降,当场有人冻毙。明宪宗战战兢兢回到了宫中,认为此事定是妖人作祟,下令彻查,但是也没查出个结果。

此后数月,有值夜的宦官发现状似狐狸的黑影在宫中出没,还有人被此诡异之物咬伤了。这种宫廷内的异事更是让明宪宗坐立难安。再次下令彻查。

展开全文

本来就是以讹传讹,捕风捉影的事,自然是查不出什么名堂的。

无奈之下,明宪宗给自己拟了一个“罪己诏”,“罪己诏”还是好使的,至少清净了几个月,然而,随后民间又有异事发生。

这就是赵灵安野外遇狐女,全家灭门案。

这一系列的凶杀案,导致了一个更严重的后果,那就是京城人心浮动,局势不稳,这就很严重了,历代的天子对京城这块地盘都是强力掌握的,绝不会允许发生任何的变故。因此,明宪宗再次下令彻查。

这一次总算是查出了一点“结果”。

然而,这个“结果”之惊悚,让本来就心神不宁的明宪宗愈发疑神疑鬼。

此次捉到了一个道士,此道士的招供非常耸人听闻。《明史纪事本末》说:“先是,妖人李子龙以左道惑众,内使鲍石、郑忠敬信之。夤缘入内府,时引至万岁山观望,谋不轨。锦衣官校发其事,伏诛。”

明宪宗又惊又怒,没想到自己认为最安全的宫内也不安全了,什么人都可以入宫来。因此下令对宫中进行了大清查,包括鲍石、郑忠敬在内的大批宦官被杀。

这就是“妖狐夜出”事件的全部内容。

皇宫地形图

此次“妖狐夜出”的事件在正史中其实是一笔带过了。此事件带来的最重要一个后果就是明朝四个特务机构之一的“西厂”的设立。

据说最开始设立西厂,就是为了查清“妖狐夜出”的真相,同时抚慰人心,更重要的是,历来借助妖魔鬼怪的事迹浑水摸鱼的也不在少数,所以,也是为了监视各方异动。

这也是在正史中的西厂设立的官方理由。《明史》和《宪宗实录》中对此都有记载。《明史》说:“会直数出边监军,大学士万安乃言:‘太宗建北京,命锦衣官校缉访,犹恐外官徇情,故设东厂,令内臣提督,行五六十年,事有定规。往者妖狐夜出,人心惊惶,感劳圣虑,添设西厂,特命直督缉,用戒不虞,所以权一时之宜,慰安人心也。向所纷扰,臣不赘言。今直镇大同,京城众口一辞,皆以革去西厂为便。伏望圣恩特旨革罢,官校悉回原卫,宗社幸甚。’帝从之。”《明宪宗实录》记载:“往年,京城妖狐夜出,人心惊惶载劳,圣虑添设西厂官校,特命太监汪直提督缉访,用戒不虞,所以权一时之宜,慰安人心。”

“妖狐夜出”其实就是一出成化年间的“叫魂”事件。

原本可能只是一起普通的凶杀案,经过几番渲染,或许还有其他凶杀案在同一段时间内发生引起的叠加效应,再加上有心人推波助澜,终于导致朝廷插手,甚至对此作出剧烈反应的事件。

“妖狐夜出”最开始是内廷范围内的事件。并没有波及到民间。但是,大范围的抓捕依然引起了民间的恐慌。此种恐慌,到了真正的“妖狐夜出”发生时,彻底爆发。

锦衣卫

对于连续凶杀案的恐慌,实则是普通民众对于锦衣卫以及东厂等鹰爪的无形恐惧,深埋在心底的恐惧借由这种灵异神怪的事件引爆,才引起了大面积的惊惧。

然而,普通民众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件事引致的后果是另一个更残暴的鹰爪机构——西厂被设立。

西厂成了大太监汪直肆意妄为,排除异己的工具,权势最盛的时候,汪直所领的西厂甚至可以直接冲进东厂抓人。虽然如此,汪直还是深受明宪宗的信任。

因为明宪宗以为汪直才是自己的耳目。这也是“妖狐夜出”这一系列事件引致的后果之一,明宪宗愈发重用和宠信身边的亲近太监。

大学士商辂上书,认为西厂在汪直的统领下,抓的人太多了,搞得从上到下的官员又是畏惧又是疑惑,人心不稳,如果再不加以制止,可能会有类似于曹钦内乱这样的前车之鉴再次发生的祸端。《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时汪直开西厂,罗织数起大狱,臣民悚怵,大学士商辂疏言:‘近日伺察太繁,政令太急,刑网太密,人情疑畏,汹汹不安。盖缘陛下委听断于汪直,而直又寄耳目于群小也。中外骚然,安保其无意外不测之变。往者曹钦之反,皆逯杲有以激之。’”

曹钦是明英宗一朝大太监曹吉祥的嗣子,密谋造反被明英宗所杀,夷三族,商辂认为曹钦之所以造反,是因为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佥事逯杲肆行太过,才激得曹钦反叛。

朱见深

明宪宗深以为然,最终废了西厂。

成化年间的这一出“妖狐夜出”事件,疑点重重,有人认为所谓的“妖狐夜出”是此次事件中的最大获益方汪直自导自演的一出戏,也有人认为是以讹传讹,古代人迷信引致的人群恐慌,也有人认为是明宪宗故意为之。

众说纷纭,然而,“妖狐夜出”这件事,至少有下面这几点可以肯定:一,民众对以锦衣卫为首的明朝鹰犬的恐惧和厌恶。二,明朝内外机构互相掣肘,导致效率低下,以至皇帝都难以信任他们,不得不另起炉灶。三,民间信仰依然是可以借用的反叛工具,统治者对此心知肚明。

李子龙可以借用邪术进出内廷。而后世的明熹宗天启年间,也有蓟州人王森借用妖狐,建白莲教,蔓延数地,声势浩大。《明史》说:“先是,蓟州人王森得妖狐异香,倡白莲教,自称闻香教主。其徒有大小传头及会主诸号,蔓延畿辅、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

总而言之,“妖狐夜出”是明宪宗时期一个带有标志性的事件。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