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明代民窑青花碗值钱吗
- 明代民窑青花瓷特征
- 明中期青花瓷鉴定要领 明中期的青花瓷特点
- 祥瑞奇珍款青花碗是什么年代的
- 明代民窑青花碗价格多少啊
- 明成化青花瓷碗价格多少民窑与官窑怎么区分
- 明朝的太阳青花碗有收藏价值吗
- 明代各时期的青花瓷特征(中:明代中期)
- 明代空白期的青花瓷有哪些特征
- 明朝末期清朝初期的碗大约值多少钱
明代民窑青花碗值钱吗
值钱。
明代民窑青花碗做工精致,年代久远,花纹细腻,因此值钱。
明代民窑青花碗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
明代民窑青花瓷特征
1、丰满,浑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2、胎体,琢器指立体造型,如瓶,尊等,都较厚重。圆器指平面造型,如盘,碗等,其胎体也较清代厚重。
3、明代青花瓷器,早期晕散,中期漂亮,晚期发灰,暗淡。
4、永乐,宣德瓷器的里子很规矩,俗称净里,其他时期的盘,碗类,内壁欠平整,有凹凸不平之感。琢器的腹部有多至肉层的衔接痕迹。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在明显,正德以后,到嘉靖,隆庆,万历及明末各朝,胎体接痕特别显露,民窑器尤甚。
5、明代所有瓷器露胎处(底足,器口等)多有火石红斑痕迹的现象。
6、釉面最大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青花品种除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少数器物釉面洁白外,其余皆为青白色,俗称亮青釉。这种白中闪青釉面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器口及足边微有垂釉痕迹。
7、纹饰多为写意,画面豪放生动,画龙多凶猛,咀巴象猪咀,俗称猪咀龙,怒发前冲,爪部团成圆形,有三爪,五爪,晚期龙纹有衰老之态。前期所绘凤纹与元代一样,颈部无发毛,在龙,狮及兽身上多带有火焰纹。嘉靖以后所画儿童形象,头部很大,额角及后脑勺凸出。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鱼,罐,肠。文字装饰有回纹,百寿字,富字。
8、器足,大件器足,多为砂底,永乐,宣德大盘均为白砂底。明代早期和晚期的圆器足底,常有塌底,沾砂,放射状刮削跳刀痕,到末期更为明显。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内敛圈足,卧足,台阶式圈足,外倾内斜削式圈足,直切圈足,壁形足,平削圈足,深圈足,浅圈足,刮削平足等。
9、款识,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书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窑器物上书写本朝年号款,在民窑器上有图记款,吉祥语款,私家人名款,款字多以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朱书等。除永乐,宣德,弘治,万历有篆书外,其余多为楷书款,以六字双行和四字双行为主,亦有极少数为单行横款,环形款,竖款,一般格式为大明某年制,隆庆时期多为大明隆庆年造,书写位置,一般写于器足底面口沿或器身上。所有青花书写的款字,色调都较深沉,无飘浮感。
明中期青花瓷鉴定要领 明中期的青花瓷特点
1、成化瓷底部双边线近圈足的那根青花弦纹线,颜色比较深重,而上面一根弦纹线则显清淡。(注:耿宝昌先生之语)。
2、成、弘的罐或香炉的内口边沿,有时会加饰一至二道青花弦纹线。
3、肩部与胫部(下腹近底的那部分),出现青花变体莲瓣纹与简化莲瓣纹。这类辅助纹饰,通常情况下,不是成化便是弘治的。而肩部与胫部出现青花方体莲瓣纹与简化莲瓣纹之纹样,不是弘治就属正德。
4、胫部常饰以螺丝靥形莲瓣纹,而盖面纹饰大多与肩或胫部之辅助纹饰相呼应。这类螺丝靥形莲瓣纹边饰,明景泰、天顺时出现,成化时盛行。
5、成化经常模仿宣德纹饰,故多见夔龙、还有香草龙。晚明时,此纹样明代少见,即便有,亦粗俗不堪。至清康熙朝,又见形象细腻、生动的夔龙与香草龙之摹仿(这与康雍乾三朝喜好模拟大明瓷器有关)。
6、肩部常常饰有一周青花连弧纹边饰,此连弧纹,自成化起,经常出现在明中期的罐与瓶等立件上,系成化至弘治的重要边饰,时代性极强。
7、明代多见婴戏图。明中期,主体人物常见4至16人,背景大多数为田野景色;明晚期或清代,背景多为庭院,童子一般2至3人。
8、成化瓷上的人物纹,占据画面的比例,通常较大,所绘线条圆润。例如人物脸部呈鹅蛋形,衣服画成圆弧形,山石线条柔软无凹凸之感、有的若卵。此外,成化构图饱满、景致布局讲究匀称。弘治人物纹所占画面的比例通常较小,景致空旷、深远;正德时的人物纹,画得有大亦有小,景致显得对称和布局平稳。
9、成化喜以梵文(印度古代书面文字)作装饰题材,器物多为庙堂供器,书写的内容多属佛教经文、咒语之类。咒语的目的是消灾。正德惯以阿拉伯文作题材,文字内容主要为吉祥语、箴言、可兰经及器物用途的说明。
10、十字杵纹:双头杵交叉成十字形,在成化时期极为流行。据《李朝实录》、《明实录》、《明史》等文献记载,成化后期,京师大建寺庙,宫中大兴法会,瓷器出现书写梵文、藏文以及与佛事等活动有关的题材,“这当与成化后期宪宗皇帝酷好佛教有关”(参见故宫博物院编《孙瀛洲的陶瓷世界》P105)。
11、成化官器釉内气泡细小、均匀、疏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鉴别时万万不可疏忽,以免误断或失之交臂。
12、器物的底足釉面,同器身釉面色调经常不一致。底足釉面白,器身釉面色调为白中闪青。此特征始于成化,为前朝所不见。
13、明代的胎体洁白、细柔,釉质肥腴润如凝脂,呈半透明状。有些器物,迎光透视隐约可见胎体泛出淡淡的肉红色。但并非绝对!当综合器物全貌,避免以一概十。
14、成化瓷器修胎规整,器身横接缝的痕迹不明显,盘子多有塌底(下塌)现象,碗、盘类等圈足较直、较高。官窑青花瓷器分底施釉和涩底两种,以带釉者居多。成化民窑器虽比不上同时期的官窑来得精细规矩,但质量大多上乘,质地洁白细腻,瓷化程度较好,绘画工整,这在明朝各代中最为突出,甚或超过晚明时期之官器。弘治民窑绘画有较多的为一笔涂抹法。正德民窑器胎体粗重,厚薄不均,横接缝的痕迹明显,碗的圈足较直、较高。
15、明中期,民窑器的底部几乎多为涩胎,自嘉靖起,绝大多数为釉底。
16、明代民窑器物多见有类似竹丝般的刮胎痕,尤其在器内与涩底,系修坯时留下的。
17、同清代瓷器相比较,总体而言,明代器物的釉汁更显肥腴、古拙、釉面不太平整,并多见漏釉、缩釉现象。而涩胎上,尤其在胎釉相交的露胎边缘处,多见氧化铁红,有的色泽淡淡的,有的浓烈呈桔红色。
18、明中期,系指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三朝。中国青花瓷,经历了明代正统、景泰、天顺这三个朝代的“空白期”(亦称“黑暗期”)之后,至成化,景德镇御窑厂的瓷器生产,又得以全面恢复。因此,明中期属我国陶瓷烧造史上的重要历史时期,瓷器质量很高,被称为“青花瓷的振兴期”。
祥瑞奇珍款青花碗是什么年代的
您好,祥瑞奇珍款青花碗是大明崇祯时代的产物,以茶碗,水指,葫芦瓶为多见。
“祥瑞”的烧造在明末崇祯期间已经开始。“祥瑞”之名源于器底的青花款“五良大甫吴祥瑞造”青花发色艳丽悦目,色泽幽蓝。造型丰富各异,别开生面。纹饰也独具一格,以各种几何纹为主要图案,绘满器身,有的器内及盖内也满铺花纹,繁而不乱。祥瑞落款瓷器在明清民国时期的堂名款之中没有查到,认为不是堂名款,因该是吉语款识,有可能仅仅落有祥瑞两字,应该是吉语款,这样就需要看瓷器的照片了
明代民窑青花碗价格多少啊
您的问题,清中期青花碗,民窑的,是大开门的老的真品;完整地市场上一般喊价在1000元左右;可以当一个品种收藏,一定要好好保存!
明成化青花瓷碗价格多少民窑与官窑怎么区分
明成化青花瓷碗如果品相良好的话,价值一般不会低,下面的拍卖能说明:
2013年10月,香港苏富比举行了一场规模庞大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一件青花秋葵纹小碗,以清雅迷人的艺术芳华征服了所有在场的中外人士,最终以1.41亿港币成交,再一次为神话般的成化瓷器增添了一份令人目眩神迷的光环。
也许这样的价格在今天这个拍卖价格屡创新高的时代,你不会觉得惊奇,但是当年这个碗的估价是8000万,以6500万港元起拍,最终成交价加上佣金约是1.41亿港元。
区区一个口径仅为14.5厘米的青花小碗,仅用了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在当时就缔造出明代瓷器世界第二之高价,成为当时香港苏富比40周年庆典拍卖会上最耀眼的明珠。
民窑与官窑怎么区分?景德镇王掌柜认为主要体现在瓷器产品的制作目的、样式设计、制作场所、原材料选择、工艺标准、成品甄选、以及法规条例等诸多方面。下面,王掌柜简单说说官窑与民窑的区别。
1、制作目的
通常情况下,官窑制作主要有日常用瓷与祭祀瓷两大目的。
与官窑相比,民窑制品也以日常实用瓷为主,只是制作质量相对落后,造型不太讲究。明清时期民窑外销瓷制作空前壮大,并发展到外国商人设计纹样,再由各地窑场按图纸烧制、提供。现在看来,这应该是明清民窑发展超越官窑的最大亮点。
2、样式设计
明清官窑瓷的样式设计主要包括造型与纹饰两方面,都由内府设计完成。“内府”是皇宫内负责监管制造器具的部门,也称“内务府”。由于统治者对官窑器物样式涉及、过问,导致各自时期的官窑器制作风格也与统治者审美观密不可分。同时,设计者多是画院名手,令图案纹饰“皆当时殿中画院人遗画也”,因此,官窑的设计质量都很高。民窑在样式设计方面相对简单,只要大众喜欢,商家满意,就有发展前途。另外,由于涉及人员少,样式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随时变更调整。因此,与官窑相比,民窑在样式设计方面多了随意,少了拘谨。
3、制作场所
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记载:“洪武二年,设厂于镇之珠山麓,制陶供上方,称官窑,以别民窑。设大龙缸窑、青窑、色窑、风火窑、匣窑、大小横窑六种共二十座。” 洪武三十五年,改陶厂为御厂。
清代除了景德镇御厂制作官窑外,康雍乾三朝还在清宫造办处使用御厂烧制好的填白瓷胎制作珐琅彩,该类制品堪称官窑极品。由于制作时间短暂,制品数量有限,只能算在官窑制瓷历史上的特例。
民窑烧制场所非常复杂,明清疆土辽阔,百姓在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因地制宜,其中较有成就的民窑就有景德镇窑、龙泉窑、定窑、耀州窑、德化窑、博山窑等,数量之多,体系之广,令笔者无法深入探讨。相对而言,明清官窑制作单纯很多,只是景德镇窑系中的一个分支,涉及层面并不复杂。
4、原材料选择
制瓷原材料主要以胎土、釉料以及彩料等为主。统治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为了体现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与优越性,经常利用手中权力限制民窑瓷器自由制作与发展。
1.胎土
史料证明元代已经出现被统治者垄断使用的“御土”。到了明代,该土又被称为“官土”、“麻仓官土”。由于统治阶层对这类优质陶瓷原料垄断、独享,使得官窑器的瓷胎质量出类拔萃,远优于同时期景德镇民窑制品。
2.釉料以及彩料
官瓷瓷器表面一般都涂有一层薄薄的釉,它是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制成。制瓷者将其加水稀释,涂在瓷胎表面,烧制后形成一层玻璃釉。釉通常具有保护、装饰美化瓷器的功能。因为釉内通常会含有各类微量元素,它们在不同情况下会产生不同釉色。于是,制瓷者经常利用这一特点,调整釉内元素成分,改变釉色,以致出现铜红、钴兰、铁黑、金红等釉色。
制作彩瓷时,还需要用到不少彩料。彩料有些被混合在釉内使用,有的则单独使用。彩瓷初创时期,因为制作尚不普及,显得技术先进、造价高昂,只有御厂才有相关技术与财力开发应用。更多情况下,统治者严禁民窑私自烧造色釉。
违反条例者,所受处罚极其残酷。因此,仅就彩料应用,民窑已经失去使用权,更谈不上与官窑竞争,瓷器色彩多样性方面自然无法与官窑器并驾齐驱了。
5、制作工艺
对国家最高统治者而言,不论宫内日常用瓷、赐予群臣及外来使者的赏赉制品,还是国家出面的祭祀用瓷、海外贸易瓷,都关系到国家荣誉、皇权尊严。为此,统治者不得不苛刻要求、不计工本、力求完美,这些因素促使景德镇御厂汇集天下英才。于是,技艺高超的制瓷工匠,使用本朝最优良原材料,以最严谨制作态度,在威严皇权下,必然能够制作出当时最高水准的瓷器。鉴于这些原因,中国瓷器制作史上,历代官窑瓷一直被看做为该时期瓷器制作最高峰,不仅质量凌驾于民窑,纹饰、造型也足以引导全国制瓷发展方向。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明朝的太阳青花碗有收藏价值吗
明代晚期的太阳青花碗,虽然有残但还是有收藏价值的。
你觉得这是明朝的么?
在我看来,只是民间的普通的碗而已,工艺粗糙,不值钱!
明代各时期的青花瓷特征(中:明代中期)
文接上期,继续聊聊明代青花的那些事儿。
明朝中期, 正统、景泰、天顺 这三个朝代瓷器的发展史料记录模糊、空白,故称“空白期”或“黑暗期”。 成化之后 ,景德镇御窑厂的瓷器生产又得以全面恢复。因此,明中后期成为了我国陶瓷烧造史上的重要历史时期,瓷器质量很高,被称为“青花瓷的振兴期”。
空白期
明宣德之后的近30年间,国势倾颓,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形势下,制瓷业出现了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的“空白期”。景德镇瓷业生产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制瓷水平与瓷器品质较前朝有明显下滑。这一时期的陶瓷,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状况。
正统时期 的青花色料以国产青料为主,偶见掺用苏麻离青。青花发色蓝中泛灰,深沉幽暗,色料厚处少见黑色斑点,呈黑褐色,抚摸有凹凸不平感;色料淡薄处呈青灰色,个别处泛蓝色,少有晕散现象,流釉处呈蓝黑色。该时期青花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宣德风格,青花发色较浓艳,布局较为繁密。
景泰是“空白期“中最低落的时期 。这一时期青花基本延续正统朝风格。胎质比正统粗糙,为白砂底;釉层较厚,有细小气泡。釉色白中泛青,呈玉质感。器物有酱釉口器和青花酱釉弦纹装饰,里外釉基本一致。色料以国产料为主,含钴量低,所以发色清晰,十分适合描绘人物活动场面。
天顺时期 青花瓷以国产料为主,青花发色以靛青为主,有浓淡两种呈色,颜色深沉者似宣德青花,淡雅柔和的似成化青花。青花胎体厚重,多白净,瓷化程度好,修胎较粗。釉质细平滋润,釉色白度高,器物表、里、底三面釉质和釉色一致。纹饰风格趋向淡雅,布局疏朗;装饰花纹表现手法宽广,写实或变形的纹样皆有。
成化——正德年间
成化、弘治、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平稳发展的阶段。成化、弘治青花用料采用国产的平等青料,青花色泽蓝中带灰,呈色淡雅柔和。正德时期青花因使用石子青及回青料,青花色泽也呈现多种面貌。造型丰富,器物纹饰也常见阿拉伯文,为这一段时期青花的时代特点。
成化青花瓷 胎质洁白、细密、胎体秀美而轻薄。施釉洁白肥腴,呈半透明状,迎光透视隐约可见淡淡的肉红色,这种釉色是成化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特征。成化青花器形规整,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制作精巧,一改永宣以来雄健豪放的风格,多轻巧圆润的小件,故有“ 成化无大器 “的说法。
弘治朝时, 青花色料与前朝基本相同,仍采用国产平等青钴料,发色浅淡,多蓝中闪灰,不如成化朝典雅。民窑器多数为一笔涂抹的画法;官窑器以小件的碗、盘、洗、炉、瓶、罐和高足碗等为主。该朝罐比较矮,肩由溜肩变为丰肩。 诸葛碗是弘治朝创新的器形。
正德青花瓷 处于明代中晚期交替的过渡时期,逐渐改变了前朝器物的精致纤细的风格,出现了造型凝重的大件器物。青花色料采用产自江西上高县的石子青,色泽青中偏灰,发色稳定。纹饰构图趋向繁密,大量采用双勾平涂技法,纹饰叶、花的脉线十分明显。 用波斯文和吉祥图案作为主体纹饰是当时盛行的一种风气。
明代中期青花就聊到这里,欢迎关注下篇的明代晚期青花瓷特征赏析。
明代空白期的青花瓷有哪些特征
明代从1436年到1464年间,因为没有出产任何带有官窑年款的瓷器所以被称之为空白期。青花瓷是中国历史上的传统瓷器,历史悠久也是非常好的艺术品。不过在空白期出品的青花瓷都是民窑所产,倒不是说民窑就不如官窑,那在当时的出产的青花瓷又有什么特点呢?其实说不定会有更加精致的青花瓷产出,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明代中期包含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六朝。正统、景泰、天顺时期,社会动荡,灾荒、战争连年不息,景德镇制瓷业也受到冲击,至今还未发现带有确切纪年款识的官窑瓷器。陶瓷史上称这三个朝代为瓷器制造的“空白期”。
正统 孔雀牡丹纹罐
明中期民窑青花瓷器胎、釉
正统、景泰、天顺时期的青花瓷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的器物胎质较为白细,继承了宣德时期的部分特征;后期与前期的比较相对粗糙些,釉面薄而白润,也有闪青或灰青色的,都光亮透明。特别是景泰时期釉面加厚,泛青的釉面似湖面青色。
成化 缠枝莲牡丹纹碗
明代中期民窑青花瓷的工艺和造型
正统、景泰、天顺时期,民窑青花瓷器中大、小罐较多,此时的罐肩腹丰圆,束径、器足外撇,罐型与元代近似,但罐身多比元代高。瓶的双耳以扁方耳、月牙耳、蟠螭耳多见。
正德 八卦纹象耳炉
折胫筒形炉正统后期开始流行,直至弘治,青花回纹筒形“天顺年”款三足炉被成化、弘治直接继承。小型琢器瓶、罐,大多用模印再镶接成型,接痕多并且较明显,器物内壁不修坯。盆分折沿、花口和圆口。总之,这时期制作工艺盘圈足较浅,足根内斜,有砂底和釉底。碗的圈足大而深。碗底常出现缩釉、芝麻点,碗底多是乳点状。瓶、罐、香炉是砂底,接痕明显,修胎粗糙。“空白期”的青花瓷的造型以生活器皿为多,另外,还有祭祀用瓷和盖罐、净水杯、香炉等。
天顺 “松竹梅”纹梅瓶
明代“空白期”青花瓷的青花:正统朝的青花瓷的青花清新浓艳,发色淡雅,笔线清晰明快,晕散现象少有,青花浓的地方有下凹不平褐黑色或灰青色斑点。景泰、天顺时期民窑青花釉层变厚和微小气泡,青花颜色显得松散朦胧,笔线晕散。
景泰-天顺 菊花纹筒式炉
明代中期民窑青花瓷的纹饰
“空白期”画面布局疏朗,绘画用笔流畅,线条有轻重粗细变化。正统与景泰、天顺的区别主要在于正统纹饰细致秀丽,接近宣德时期的绘画风格。景泰、天顺时期的线条肥润柔软,正统时出现抖屈笔法,画面给人苍老古拙之感。“空白期”纹饰写意的多,图案丰富。人物题材采用简笔写意,内容有高士图、庭院婴戏图、苏东坡夜游赤壁图、张骞乘槎图、琴棋书画、八仙、三国故事、陶渊明爱菊图等。
成化 缠枝莲八宝纹碗
动物花卉纹饰题材有:牡丹湖石孔雀图、狮子绣球图、鱼藻图、蝴蝶图、池塘鸳鸯图、牡丹麒麟图等。还有松竹梅纹、山石松竹纹、折枝茶花纹、缠枝莲八宝纹、蒲草纹、梅花纹、灵芝纹、杂宝纹、菊纹、宝杵纹、芭蕉纹等。器物上也有用青花书写的梵文和吉祥汉字,如:隶书福、寿等。同题材的纹饰各时期的画法也不尽相同。
弘治 花卉纹罐
正统时期的卷云人物纹多以左右大片螺纹状卷云衬托人物背景,人物神情生动,线条流畅。景泰后期器物的画面趋于简化,在亭台楼阁后部只点缀远山、劲草,颇有意境。少有人物为主体的纹饰图案。麒麟纹在正统时多是蹲着昂首前瞻,大多与孔雀、牡丹组成主题纹饰,四周装饰火焰纹、杂宝纹点缀空白。
弘治 携琴访友图碗
天顺以后麒麟纹多画成蹲姿回首状,填白处的火焰纹、杂宝纹绘画的较为简化、潦草。花卉纹也有区别:正统时缠枝莲纹的花头似宝相花状,绘画细致工整,景泰时花心画成螺旋状,花瓣似芒穗,卷叶短而粗,中心叶片似桃实、豆荚,有点缠枝莲还保留元代特征,但画的比元代小许多。折枝瑞果纹或缠枝茶花纹,正统初时与宣德时一样画的比较写实,正统中期等景泰,画面呈现描意画,瑞果由三果简化为一果,花瓣随意点成“逗号”。折枝画为分开状。
正德 缠枝花卉纹碗
正德 凤穿牡丹纹
总之,明代中期的“空白期”前期,连年战乱,瓷器烧造也因社会的动荡而没落。成化时期,政治中兴,经济得到了恢复,制瓷业得到了发展,瓷器制作也趋于精细。成化到弘治青花瓷总体造型趋于俊秀轻巧,青花发色淡雅幽静,绘画疏朗。正德时期继承了成化、弘治的旧制,也有创新和发展,并且对后朝影响深远。
明朝末期清朝初期的碗大约值多少钱
明末清初青花碗一对,260元
明末清初青花折腰碗 ,1800根据年代、窑口、保存状况、文化艺术价值、大小等不同价值有很大差别。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