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皇帝怎么死的(介绍一下成化皇帝)_皇帝_明朝_成化

本文目录

  • 介绍一下成化皇帝
  • 明朝皇帝怎么死的
  • 明朝皇帝朱允炆是怎么死的
  • 洪武、永乐之后,有个明朝最猛的君王,为何却被史家严重低估了
  • 明朝成化帝~
  •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怎么死的
  • 文武全才的皇帝朱瞻基最后是怎么死的有什么依据呢
  • 明宪宗朱见深的真正死因
  •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是什么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怎么死的

介绍一下成化皇帝

成化皇帝就是明宪宗朱见深。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初名朱见濬,汉族。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1464至1487年在位。
朱见深本为太子,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即帝位。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将朱见濬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被立为太子。
朱见深英明宽仁,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可以说有君王的风度。时代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朱见深能够宽免赋税、减省刑罚,使社会经济渐渐复苏。 但是在位期间任用奸邪,不能说没有缺陷。
成化二十三年( 1487年)九月九日病逝,终年41岁。庙号宪宗,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在明十三陵的茂陵。

明朝皇帝怎么死的

1、明太祖朱元璋老死的

2、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

3、明成祖朱棣旧伤发作死的

4、明仁宗朱高炽病死的

5、明宣宗朱瞻基病死的

6、明英宗朱祁镇老死的

7、明代宗朱祁钰病死的

8、、明宪宗朱见深病死的

9、明孝宗朱佑樘病死的

10、明武宗朱厚照病死的

11、明世宗朱厚熜服用丹药过度中毒死的

12、明穆宗朱载垕病死的

13、明神宗朱翊钧酒色过度病死的

14、明光宗朱常洛中毒(红丸案)而死

15、 明熹宗朱由校中毒而死

16、明毅宗朱由检上吊死的

扩展资料

太子朱标原谥号“懿文”,其子朱允炆即位后为其尊上皇帝之庙号、谥号、陵号(均已不可考)。靖难之役后各项尊号被成祖一应废除,复称“懿文太子”,并对懿文太子父子多有诋毁。后,明安宗、清高宗先后为懿文太子平反,追复其皇帝尊号。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建文帝在大火中下落不明。朱棣即位后否定建文帝的正统性,废除建文年号,改称“洪武三十五年”,预定改次年为永乐元年,对其大加诋毁。

建文帝的姑父,宁国公主之夫,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为其发丧,谥号“孝愍皇帝”,庙号“神宗”,但未被永乐帝采纳。之后明朝历代皇帝都拒绝追复建文帝的帝号。后,明神宗恢复“建文”年号。安宗为其平反,上庙号、谥号。清高宗再为其平反改谥。

朱棣原庙号是“太宗”,以后世宗改为“成祖”,原庙号不再使用。

景泰七年,太上皇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复辟为帝,废景泰帝朱祁钰为郕王,死后谥号“戾”。后,宪宗追复其皇帝谥号并改其王陵为皇陵,安宗追复庙号并改谥,清朝后多用宪宗所定谥号。

明睿宗为世宗生父,本为兴王,谥号“献”。世宗即位后,通过长达三年的“大礼议”之争,成功为生父争得皇帝尊号,为其尊上庙号、谥号,改其王陵为皇陵。

明朝皇帝朱允炆是怎么死的

朱允炆的人生结局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件历史悬案。
按照明朝官方的记载,靖难之役后期,燕王朱棣的大军抵达金川门下。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开金川门迎降,京师遂破。燕军进城后,混战中南京城内的皇宫起了火,建文帝朱允炆即死于这场大火之中。
但又鉴于当这场大火被扑灭后,在灰烬中发现的残骸已无法辨认,后来对建文帝朱允炆抱有同情心的历史学家们又提出新的观点,认为他当时乔装成和尚,逃离了南京。但至于他后来的下落,就真的无人能说得清了~

洪武、永乐之后,有个明朝最猛的君王,为何却被史家严重低估了

 明朝有一个皇帝,虽然他的存在感比较低,可能你都没有听说过他,很多电影或者电视剧中都没有过他的身影,但是他的能力却很强。虽然我们可能不了解他,但他却是整个明朝甚至是整个历史上唯一被低估的皇帝。他就是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那么朱见深的命运是怎样的呢?

其实他从小的命运是比较坎坷的。当时他的父亲明英宗时和蒙古人打仗时,被活捉了,后来明朝就是他叔叔当皇帝了,后来他的叔叔就把他的太子之位给废了。一直到后来发生的“夺门之变”明英宗才把皇位夺了回来。后来朱见深当上皇帝以后,便开始兢兢业业治理明朝。当时的明朝内忧外患,局势很不稳定。

当时朱见深不仅很好的缓和了统治阶

级的内部矛盾,而且还给于谦平反,恢复了他叔叔代宗的帝号,重新修缮了代宗的陵寝。这一系列的事情,让当时明朝的大臣对朱见深很是喜欢和认同,自此以后大明王朝的统治阶级才团结起来了。接下来朱见深在内政方面开始重用贤臣,整顿明王朝的吏治。还开始加大商税比例,减轻农民负担。

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大明王朝焕然一新。后来他还平定了各处的叛乱,解决了很多流民问题。朱见深对外者采取强硬的措施。他严厉的打击蒙古人,驱逐鞑靼部落,收复了河套地区。这一系列的行动,可以说当时的朱见深比朱棣还霸气。 1487年,成化皇帝去世,他真可谓是一代雄主。

明朝成化帝~

宋朝仁宗所谓狸猫换太子的传说纯属小说家言,宋仁宗母亲李氏出身卑微,是由刘皇后从小抚育成人的,母子关系很好,根本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
而明孝宗朱祐樘的身世颇为曲折,虽没有狸猫换太子这般离奇,可也很有传奇色彩。因为明孝宗之父成化皇帝明宪宗朱见深一直宠幸比他大17岁的万贵妃,万贵妃将所有妃嫔视为眼中钉,生怕别人争宠,凡是有嫔妃怀孕的她都派人做掉。明孝宗的母亲纪氏是广西纪姓土司的女儿,进宫后一次被宪宗临幸并有了身孕。万贵妃得知后便命太监张敏带着堕胎的药给纪氏吃,结果派去的人没有忍心,只让她吃了一点点,没有堕胎,最终纪氏生下皇子朱祐樘,而且一直偷偷地养到6岁。后来趁宪宗在为自己将老无子感叹时,太监张敏说出了真情。宪宗喜出望外,立刻派人去接儿子,朱祐樘被册立为太子,但很快纪氏暴亡,太监张敏也吞金自尽。此后万贵妃多次想加害太子,并改变策略,让许多妃子都生下了皇子,挑唆宪宗皇帝更换太子,多亏因泰山地震天象异常,在群臣劝说下,朱祐樘终于保住了太子位置。万贵妃因为恐惧愤郁成疾去世后不久,宪宗皇帝也驾崩,朱祐樘登基改元弘治。有朝臣上书要追究明孝宗生母被万贵妃毒死之事,并要兴起大案,逮治万贵妃宗族家属。明孝宗厚道,怕此事牵涉到后人对父皇的评价,下诏不问。孝宗在位18年间,吏治清明,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是明代上少有的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史称“弘治中兴”。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怎么死的

朱元璋 太祖 高皇帝 洪武(1368年——1398年) 孝陵
朱允炆 惠宗 让皇帝(又谥惠帝) 建文(1399年——1402年) 待考
朱棣 成祖(原为太宗) 文皇帝 永乐(1403年——1424年) 长陵
朱高炽 仁宗 昭皇帝 洪熙(1424年——1425年) 献陵
朱瞻基 宣宗 章皇帝 宣德(1426年——1435年) 景陵
朱祁镇 英宗 睿皇帝 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裕陵
注:1449年土木堡之变三月被俘退位,1457年一月复位。
朱祁钰 代宗 景皇帝 景泰(1450年——1457年) 景泰陵
朱见深 宪宗 纯皇帝 成化(1465年——1487年) 茂陵
朱祐樘 孝宗 敬皇帝 弘治(1488年——1505年) 泰陵
朱厚照 武宗 毅皇帝 正德(1506年——1521年) 康陵
朱厚熜 世宗 肃皇帝 嘉靖(1522年——1566年) 永陵
朱载垕 穆宗 庄皇帝 隆庆(1567年——1572年) 昭陵
朱翊钧 神宗 显皇帝 万历(1573年——1620年) 定陵
朱常洛 光宗 贞皇帝 泰昌(1620年)实际在位一个月 庆陵
朱由校 熹宗 悊皇帝 天启(1621年——1627年) 德陵
朱由检 毅宗(原为思宗) 烈皇帝 崇祯(1628年——1644年) 思陵
最后一个皇帝是毅宗朱由检
死因:
  崇祯十六年正月,李自成部克襄阳、荆州、德安、承天等府,张献忠部陷蕲州,明将左良玉逃至安徽池州。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一日,大同失陷,北京危急,初四日,朱由检任吴三桂为平西伯,飞檄三桂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六日,李自成陷宣府,太监杜勋投降,十五日,大学士李建泰投降,李自成部开始包围北京,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太监曹化淳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 明军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两线战斗中,屡战屡败,已完全丧失战斗力。
  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十八日晚,朱由检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称万寿山,今北京景山),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只是哀声长叹,徘徊无语。李自成军攻入北京。太监王廉急告皇帝,朱由检在宫中饮酒长叹:“苦我民尔!”太监张殷劝皇帝投降,被一剑刺死。朱由检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勋戚周奎、田弘遇家。回宫后写下诏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烺。又命周皇后、袁贵妃和3个儿子入宫,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他又哭着对周皇后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周皇后也哭着说:“妾跟从你18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现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不死?”说完解带自缢而亡。朱由检转身对袁贵妃说:“你也随皇后去吧!”袁贵妃哭着拜别,也自缢。朱由检又召来15岁的长平公主,流着泪说:“你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来啊!”说完左袖遮脸,右手拔出刀来砍中了她的左臂,接着又砍伤她的右肩,她昏死了过去。 同时也挥剑刺死了自己年仅六岁的么女—昭仁公主。
  朱由检又砍死了妃嫔数人,并命令左右去催懿安张皇后自尽。懿安张皇后隔帘对朱由检拜了几拜,自缢身亡。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义军从彰义门杀入北京城。然后朱由检手执三眼枪与数十名太监骑马出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朝阳门),成国公朱纯臣闭门不纳,后转向安定门,此地守军已经星散,大门深锁,太监以利斧亦无法劈开。三月十九日拂晓,大火四起,重返皇宫,城外已经是火光映天。此时天色将明,朱由检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朱由检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最后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身边仅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上吊死前于蓝色袍服上大书: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诸臣惊闻这一变故,大学士范景文及其妻妾,户部尚书倪元璐与他的一家十三口人,左都御史李邦华,副都御史施邦昭,大理寺卿凌义渠,兵部右侍郎王家彦,刑部右侍郎孟兆祥与其妻何氏儿子孟章明,儿媳万氏,左谕德马世奇并其妾朱氏、李氏、左中允刘理顺并其妻万氏、妾李氏及儿子、奴仆婢女满门共十八人,太长寺少卿吴麟征,左庶子周凤翔与他的两个妾,检讨汪伟与他的妻子耿氏,户部给事中吴甘来,御史王章,御史陈良谟与其妾时氏,御史陈纯德、赵馔,太仆寺丞申佳允,吏部员外许直,兵部郎中成德并母张氏、妻张氏及子,兵部员外金铉并母章氏、妾王氏及弟錝,光禄寺署丞于腾蛟并妻,新乐侯刘文炳并祖母与弟,左都督文耀及妹、子孙男女共十六人,驸马巩永固并乐安公主及子女五人,惠安伯张庆臻并阖门男女,宣城伯卫时春并阖家,锦衣卫都指挥王国兴,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珪,锦衣卫千户高文采并一家十七人,顺天府知事陈贞达,副兵马司姚成,中书舍人宋天显、滕之所、阮文贵,经历张应选,阳和卫经历毛维、张儒士、张世禧并二子,百户王某,顺天府学教官五人,俱失其姓名,长州生员许琰,俱死之。诸臣死难,惟孟兆祥守正阳门,死于门下。王章、赵撰骂敌而死。范景文、申佳允、刘文炳、卫时春赴井,金铉、滕之所、阮文贵、张应选投御河,施邦曜饮药,凌义渠扼吭,巩永固及乐安公主、张庆臻自焚。其余皆投环自缢而死。
  三月二十一日尸体被发现,大顺军将朱由检与周皇后的尸棺移出宫禁,在东华门示众,“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梓宫暂厝在紫禁城北面的河边。当地平民又将他合葬在田贵妃墓中。清军入关后.将他移葬思陵,谥为怀宗,后改谥庄烈帝。南明政权谥他为思宗烈皇帝,后又改谥为毅宗,史又称崇祯皇帝。

文武全才的皇帝朱瞻基最后是怎么死的有什么依据呢

朱瞻基是明朝第四位皇帝,总共在位十年,属于是一位文武全才皇帝。对内安抚民生,对外发动相应战争使得各少数民族不敢来犯,但就在其壮年之际突然间死去。因此后世对他死因有很多种说法,一种说是因为朱瞻基在位期间十分勤政,积年累月下来身体被累坏了。毕竟从朱元璋开始就废除了丞相,所有工作都落在皇帝一个人身上。另一种说法是朱瞻基喜欢蛐蛐,而且是日夜都不离手。而装蛐蛐的宣德炉主要成分是铅,天长日久下来朱瞻基等于是慢性铅中毒,所以他是突然发病死去。还有一种说法在民间流传广泛,就是明朝皇帝从明仁宗开始普遍都很短命,寿命都在四十岁左右,所以朱瞻基是遗传基因作用下,是寿命到了自然死亡。

1、十分勤政劳累而死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就废除了丞相。所以朝廷当中大小事情都要由皇帝一个人来处理,虽然是杜绝了一个人大权在握,但同时也就将所有工作压在了皇帝一个人身上。加上朱瞻基本身就是个十分勤政之人,每年睡觉时间都很短,常年劳累最终使得他英年早逝。

2、死于铅中毒

朱瞻基在休息时喜欢打猎,也喜欢玩蛐蟥,并且专门命人打造了一个装蛐蛐的炉子叫宣德炉。而据人们考证说这种宣德炉当中含有铅成分,朱瞻基因为喜欢蛐蛐,所以日夜都带在身旁,天长日久以后就逐渐铅中毒。等到毒素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时,人就会突然间死亡。

3、朱家皇帝寿命短

明朝皇帝总共有十几位,但其中寿命长一些的只有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嘉靖皇帝,万历皇帝,其它人都很短命。所以民间有一种说法就是,从明仁宗开始朱家子孙就没有长寿基因,就像明仁宗只当了十个月皇帝就突然死去,所以朱瞻基所属于是寿命到了自然死亡。

明宪宗朱见深的真正死因

明宪宗朱见深,原名朱见浚,于公元1449年英宗北征时奉皇太后之命,被立为皇太子。谁知命运与他开了个玩笑,他的叔叔明代宗即位后,随着政局的逐渐稳定,就开始考虑如何废掉他,而用自己的儿子取而代之。经过一番精心的谋划,朱见浚被废为沂王。但是上天好像只垂青于他,此后不久先是被立为太子的朱见济早夭,然后是著名的“夺门之变”,这样不仅他的父亲夺回了皇位,他的太子之位也失而复得,他父亲改元天顺,也将他改名朱见深。但由于幼年卷在皇位之争的漩涡中,精神压力非常之大,因此留下了口吃的毛病。天顺八年,英宗皇帝去世,朱见深继承了皇位,成为了明朝第八位皇帝,第二年改年号为“成化”。
宪宗即位后,平反了于谦冤狱,恢复了于谦之子的官职。又不顾明代宗曾废掉自己的太子之位,以德报怨,恢复代宗帝号,重修代宗陵寝,博得了朝野的一片称颂之声。朱见深任用李贤为相,阁臣之中还有彭时、商辂等人,可谓是人才济济,朝政也比较清明。
由于名相的辅佐,加之上述的一系列措施,朱见深在即为之初还是以明君的形象出现的,但只是昙花一现。随着明朝土地兼并的严重,官吏对百姓的压榨,许多农民流离失所,并且这种情况不断恶化。百姓终于忍无可忍,荆襄爆发了刘千斤起义,广西爆发了少数民族起义,虽然这些起义都归于失败,但已经为明朝的政治敲响了警钟。更值得一提的是广西的少数民族起义虽然被镇压了,但是它的影响却非常“深远”。因为成化朝最显眼的两位人物都出自这次战斗的俘虏,其一就是一手遮天的大太监汪直,另一个就是孝宗皇帝的生母纪氏。
大太监汪直本是广西少数民族,由于起义的失败,起义军的成年男子被杀,小孩与女人被送往宫中为奴,汪直就这样进宫做了太监。由于他善于钻营,而且又攀附上了当时宫中的实权派万贵妃,因此官运亨通。成化十三年,宪宗皇帝设立了著名的特务机构“西厂”,使得明朝的厂卫制度达到顶峰,而汪直就掌握着西厂的实际指挥权。汪直也凭借特务机构不断排除异己,树立亲信,朝廷被他搞得乌烟瘴气。汪直还多次作为监军随军出战,所到之处官吏都小心侍奉,加紧搜刮百姓,购买大量珍宝取悦汪直,可以说汪直所到之处,就像闹了一场蝗灾。由于汪直的倒行逆施引起了朝野的交相弹颏,宪宗皇帝也因此对他失去了兴趣,在汪直的最后一次监军过程中索性将他留在了边关,之后又将他贬到了南京,大太监汪直渐渐在历史中消失了。
汪直走后,朝廷并没有安定下来,宪宗皇帝开始宠信佛道,任用奸佞。大批贤能之士或贬逐或罢官或去世,中难有直臣容身。许多社会无赖,骗子得以混进宫中,而朝廷的重要官吏也腐败到了极点,当时百姓就有“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的说法,将这些朝廷的蛀虫贬得一钱不值,这些大臣不但贪赃枉法,而且为了取悦宪宗经常以房中术进献,明朝政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其政治昏暗,奸臣当道,西厂横行不法,王室奢侈而官吏贪污盘剥,加上连年的水、旱灾,人民处于饥寒交迫、水深火热之中。
朱见深最令人捉摸不透的就是他竟喜欢一个比自己大19岁的宫女,而且终其一生都没有改变。这位宫女就是万贵妃。她的出现造成了明朝第一个外戚乱正的局面,他的亲戚在她的庇护下到处抢占民田,而且许多官吏也通过贿赂她而得到了提升,不过万氏对于朝廷的控制比其他对内宫的控制就可谓小巫见大巫了。他紧紧笼络住成化皇帝,使得后宫无人敢触犯她的势力。成化皇帝的正宫皇后吴氏,就是由于与万贵妃发生口角,并动手打了万氏,被打入了冷宫。新皇后王氏也只好曲意逢迎,才得以保住了皇后的位子。由于万贵妃的亲生子的早夭,为避免失宠,他开始控制被皇帝临幸的宫女,一旦发现宫女怀有身孕,不是强迫打胎,就是致死。险些使朱见深断了子嗣。
成化二十三年万贵妃暴亡,朱见深也因悲伤过度于数月后去世,为太子朱佑樘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江山。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是什么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怎么死的

为转载删减了一些
  1. 洪武 明太祖 朱元璋 1328—1398(71岁)属龙 仁祖第三子 40岁称帝1368-1398(31年)建立明朝,统一全国,洪武之治,加强君权。
  开国皇帝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南京明孝陵
  2. 建文 明惠帝 朱允文 1377—1402?(26?)属蛇 太祖孙 懿文太子朱标第二子23岁即位 1369-1402(4年)削藩政策,靖难之役,焚宫潜逃,不知所终。
  身冤之君
  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 庙号惠宗,无陵寝
  3.永乐 明成祖 朱棣 1360-1424(65岁)属鼠 太祖第四子43岁篡位1403-1424(22年)永乐盛世,迁都北京,五征漠北,远航西洋。
  五五之君
  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北京明十三陵长陵
  4.洪熙 明仁宗 朱高炽1378-1425(48岁)属马 成祖长子 1424-1425 (10月)勤政爱民。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北京明十三陵献陵
  承启之君
  5.宣德 明宣宗 朱瞻基 1399-1435(37岁)属兔 仁宗长子28岁即位 1426-1435(10年)三杨辅政,仁宣之治。
  守成之君
  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北京明十三陵景陵
  6.正统/天顺 明英宗 朱祁镇 1427-1664(38岁)属羊 宣宗长子9岁即位1436-1449 (15年)一次复辟1457-1664(8年)平治守成,重用王振,土木之变。
  混沌之君
  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北京明十三陵裕陵
  7.景泰 明代宗 朱祁钰 1428-1457(30岁)属猴 宣宗次子23岁即位1450-1457(8年)京师卫战,夺门之变。
  尴尬之帝
  成化帝上谥号恭仁康定景皇帝。初无庙号。南明弘光年追尊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恭孝景皇帝,庙号代宗。 北京西山王礼葬景泰陵
  8.成化 明宪宗 朱见深1447-1487(41岁)属兔 英宗长子19岁即位 1465-1487(23年)
  雷人之帝
  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北京明十三陵茂陵
  9.弘治 明孝宗 朱佑樘 1470-1505(36岁)属虎 宪宗第三子18岁即位1488-1505(18年)重用贤臣,弘治中兴。
  有道明君
  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北京明十三陵泰陵
  10.正德 明武宗 朱厚照 1491-1521(31岁)属猪 孝宗嫡长子16岁即位1506-1521刘谨专权,沉迷酒色,喜好军事。
  无道昏君
  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北京明十三陵康陵
  11.嘉靖 明世宗 朱厚璁 1507-1566(60岁)属兔 宪宗庶孙 武宗堂弟 兴献王朱佑杬嫡子15岁即位1522—1566(45年)礼仪之争,迷信道教,重用奸臣。
  XX之君
  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北京明十三陵永陵
  道号为:灵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玄真君、九天弘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一阳真人元虚玄应开化伏魔忠孝帝君、天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元证应玉虚总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
  12.隆庆 明穆宗 朱载垕 1537-1572(36岁)属鸡 世宗第三子31岁即位1567-
  1572 (6年)开放海禁,任用能臣,沉迷酒色。
  平庸之帝
  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北京明十三陵昭陵
  13.万历 明神宗 朱祤钧 1563-1620(58岁)属猪 穆宗第三子10岁即位1573-16
  20(48年)人生四段,酒色财气,怠于政事,醉生梦死。
  醉梦之帝
  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北京明十三陵定陵
  14. 泰昌 明光宗 朱常洛 1582-1620(39岁) 属马 神宗长子 39岁即位1620-1620(30天)明末三案。
  窝囊之帝
  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北京明十三陵庆陵
  15. 天启 明熹宗 朱由校1605-1627(23岁) 属蛇 光宗长子16岁即位1621-1627(7年)善长木工,魏党专权。
  昏聩之帝
  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北京明十三陵德陵
  16. 崇祯 明毅宗 朱由检1611-1644(34岁) 属猪 光宗第五子 熹宗胞弟 17岁即位1628-1644 (17年)铲除庵党,自毁长城,自尽殉国。
  勤勉之帝
  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崇祯帝卒后,南明弘光年间谥思宗烈皇帝。庙号思宗,后改为毅宗。清改为庄烈愍皇帝。庙号怀宗。北京明十三陵思陵
  以上为史学界普遍认可明十六帝
  后有南明几帝,有名无实,史不多彰。
  弘光 明安宗朱由崧 1644—1645 处天承道诚敬英哲缵文备武宣仁度孝简皇帝
  隆武 明绍宗朱聿键 1645—1646 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
  绍武 明文宗朱聿鐭1646贞天应道昭崇宁文宏武达仁成宣闵孝节皇帝
  永历 明昭宗朱由榔 1647—1661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礼仁克孝匡皇帝
  16. 崇祯 明毅宗 朱由检 是自尽殉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