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前子:三原色 ‖《新诗中国》_诗人_文摘_一首

车前子,又名老车,1963 年生于苏州,1998年初移居北京。出版有诗集《纸梯》《怀抱公鸡的素食者》和散文随笔集(明月前身)等近二十种。

三原色 ‖ 车前子

我,在白纸上

白纸---什么也没有

用三支蜡笔

一支画一条

画了三条线

没有尺子

线歪歪扭扭的

大人说,

红黄蓝

是三原色

三条直线

象征三条道路

我听不懂

又照着自己的喜欢

画了三只圆圈

展开全文

我要画得最圆最圆

空白:多义歧生

--读车前子《三原色》

陈仲义

《三原色》是首童诗:儿童的眼光、口气、心理、举止和儿童简单的用语。《三原色》不是童诗:抽象,有意或无意的“留白”背面,有点玄乎。在不承认任何先在意义的“原色”背面,该隐藏着什么意义吧(哪怕是歧义),这就使得当年胶胧诗论争时,如此明白的“童诗”,竟一时成为争论的焦点之一

事情看起来很简单,本诗无非就是讲一个小孩画画,用三种颜色画直线,大人告诉他,三条直线象征三条道路,可孩子听不懂,也不喜欢听,所以他画圆圈去了。

设若有这么一类诗歌,特强调呈现事物,事件的“本身”,只要呈现本身就知足了,而拒绝直接赋予意义,更不承认任何先在的意义,那么该诗歌到此就可以结束了。它的确描述了生活中一个十分正常的现象,大人与小孩的关系,大人与小孩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如此而已。它拒绝“点明”主题,甚至就没有主题:三条线就是单纯的三条线,三只圆圈就是三只圆圈,何必硬要给它戴上含义的光环呢?

设若我们又根据另一种诗歌类型的“规定”,试图在诗的空白处挖掘“意义”,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

从艺术创造学角度上看,小孩坚持画线与画圆,大人却坚持要赋予其他说法,是不是反映了作者对诗中“大人”们的不满、反感,主张坚持自己的天性,进而引申出自由和创造的本性来?联系当年朦胧诗论争背景,作者是否暗含着对反对派(大人们)“暴政”的抗争、对艺术规律的强烈呼吁,以及对自身艺术立场的表白?

从教育学角度上看,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倒是个大难题。所谓的大人们喜欢用他们的“眼光”来处理事物,以为是最好的教育理念,殊不知,他们所有的强加只能使自我创新意识及独立人格不断遭到损害。孩子的反抗,在某种意义上倒可以证明孩子是大人的老师;大人们首先要听懂孩子的声音。因为孩子天性中的自然、纯洁、不掺任何杂质的本真恰恰是成人世界里极

豆其匮缺的。再从哲学角度来看,光学原理中的红、黄、蓝构成一切颜色的“本源”。任何事物在红、黄、蓝的“照射”下千变万化,形成无穷可能的变色景观。一切源于本色,却又可能“突破”本色,一切始于三原色,又可能回归本色(万变不离其宗)。没有任何负担的“白纸”、“原色”,加上“童心”,呈现人与物的单纯关系和本原性。在本色中存活、在本色中坚持“天性”、在本色中“自在”,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啊。

本诗至少留下三处空白:白纸的空白、三条线的空白、三只圆圈的空白,共同制造了多义的“歧生”。本诗至少可以从创造美学、教育学、物理学、哲学切人空白处。而如果换成其他人,相信还有更多的“节外生枝”,因为““空白”是无限开放的世界。

英国新批评派主要首领燕卜逊在他著名的《含混七型》中曾总结出诗歌多义性的七种特征。他以《夏天的遗嘱》(托马斯·纳什)““光明从天上落下”为例,在我们看来是很普通的一句,他却从中挖掘出十三种含义。他鼓励读者做各种猜测,因为作者本人往往说不清楚。

语义空白、结构空白、句法空白、语词空白,一起为阐释解读预留巨大空间。

肥沃的土壤,总能引发多义歧生。

陈仲义,1949年生于厦门。厦门城市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首届研究员。从事诗歌写作、批评、研究近半世纪。出版现代诗学专著12部,代表作《现代诗:语言张力论》(36万字),发表与出版现代诗学论文与批评文章300多篇,总600多万字。获中国当代诗歌(2000-2010)理论批评奖;第12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首届昌耀诗歌理论批评奖;第三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奖。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两项:《现代诗:接受响应轮》《现代诗:元素化合论》。

《新诗中国》

李金发: 弃妇 (外六首)

王独清: 但丁墓旁 (外三首)

刘半农: 一个小农家的暮

闻一多: 死水

冯至: 蛇

徐志摩: 雪花的快乐

穆木天:雨丝(外二首)

冯乃超:红纱灯(外二首)

蓬子:风景二种(外一首)

胡也频:秋色(外一首)

石民:良夜、黄昏

林松清:梦幻

侯汝华: 水手

张家骥:我痛哭于蛙声中

戴望舒: 雨巷(外六首 )

卞之琳: 断章(外六首)

何其芳: 预言(外四首)

陈江帆:灯、窗眺

废名: 街前头(外三首)

梁宗岱: 晚祷

施蛰存: 嫌厌

金克木: 生命、雨雪

玲君: 铃之记忆(外一首)

李白凤: 小楼、幻想

路易士(纪弦): 火灾的城(外二首)

李心若: 音乐风、夜泊感

徐迟: 微雨之街、都会的满月

林庚: 春情二题

史卫斯: 小诗二首(外一首)

番草(钟鼎文): 桥

李广田: 秋的味

孙毓棠: 北行(外一首)

吕亮耕: 索居

禾金: 二月风景 线

钱君匋: 路上、苍茫

南星: 黎明、巡游人

辛笛: 印象二首(外六首)

郑敏: 黄金的稻束(外二首)

陈敬容: 雨后(外四首)

穆旦: 春(外三首)

杜运燮:无题(外四首)

袁可嘉: 岁暮 (外一首)

唐祈: 草原幻象(外一首)

唐湜: 我的欢乐(外一首)

杭约赫: 启示、最后的演出

朱湘: 采莲曲

艾青: 我爱这土地

牛汉: 半棵树

蔡其矫: 波浪

苏金伞: 埋葬了的爱情

余光中: 长城谣

郑愁予: 错误

洛夫:诗的葬礼(外三首)

痖弦:上校

罗门: 流浪人

席慕容: 悲喜剧

夏宇: 甜蜜的复仇

北岛: 语言

江河: 纪念碑

多多: 春之舞

舒婷: “?。!”

芒克: 阳光中的向日葵

杨炼:诺日朗

顾城:门前

林莽: 感知成熟

严力: 不用站起来去看天黑了

王小妮: 我感到了阳光

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食指: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王家新: 泼墨山水

方含: 在路上

李钢: 舰长的传说

傅天琳: 一个老人和一棵铁树

徐敬亚: 在一种节奏里

张烨: 老处女

骆耕野: 车过秦岭

吕贵品: 少妇之谜

唐晓渡: 无题

阿曲强巴: 童话

孙武军: 水和鱼

岛子: 荒原狂想曲

小青: 失去的地平线

贝岭: 冬天的字句

马高明: 小夜曲

阎月君: 月的中国

黑大春: 白洋淀的献诗

杨如雪: 爱的尼西亚信经

车前子:三原色

Beaconsfield Coffee Shop

建筑师的咖啡馆

李小洛手绘艺术馆

原岩咖啡,喝出尊贵

《诗人文摘》

《一首》(1)

《一首》(2)

《一首》(3)

《一首》(4)

《一首》(5)

《一首》(6)

《一首》(7)

《一首》(8)

《一首》(9)

《一首》(10)

《一首》(11 )

《一首》 (12)

《一首》 (13)

《今日诗选》(第1辑)

《今日诗选》 (第2辑)

《今日诗选》(第3辑)

《新诗百年》900家

2022《诗人文摘》年度诗人

2021《诗人文摘》年度诗人

2020《诗人文摘》年度诗人

2019《诗人文摘》年度诗人

2018《诗人文摘》年度诗人

2017《诗人文摘》年度诗人

2016《诗人文摘》年度诗人

2015《诗人文摘》年度诗人

2014《诗人文摘》年度诗人 (上)

2014《诗人文摘》年度诗人 (下)

2022《诗人文摘》最受读者欢迎诗人

2021《诗人文摘》最受读者欢迎诗人

2020《诗人文摘》最受读者欢迎诗人

2019《诗人文摘》最受读者欢迎诗人

2018《诗人文摘》最受读者欢迎诗人

2017《诗人文摘》最受读者欢迎诗人

2016《诗人文摘》最受读者欢迎诗人

《诗人文摘》,大型诗歌类网刊,成立于2005年,以报道国内外诗坛新闻、事件及诗歌评论为主。从2014年开始设立《名诗百家》《今日诗选》等栏目,获得广泛赞誉。为纪念中国新诗百年而开辟的新栏目《新诗百年》,于2016年陆续刊出活跃在当今中国诗坛的诗人作品。2017年10月设立《诗杂志》《国际诗人》栏目。2018年开辟永久性精品栏目《一首》,并已成为有影响力的国际交流栏目。

之道,《诗人文摘》主编,《终南令坛》主持。作品见《诗刊》《星星》《中国诗选》等诗歌刊物。作品《行李》 展示于中国首列诗歌高铁,《雨》展示于北京地铁四号线,《荷说 》获“荷花颂”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著有诗集《我拣到了铜》《一根漂浮的石柱》等五部,主编《长安大歌》(陕西优秀诗歌作品选)。新作有《北纬0.7度》《咖啡园 》等,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法、日、韩、印尼等语。参加第32届(以色列)、33届(马来西亚)、36届(捷克)、39届(印度)世界诗人大会。现居西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