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一些传奇的人物,往往都有一些“传奇”的经历。这里所谓的“传奇”,说的是些寻常事理所不能解释的事情。这些“传奇”的故事,就像是一层薄纱,挡住了我们寻真的视线,又好像是一道分界线,将传奇人物与芸芸众生分隔开来。为这些人盖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他们看上去似乎与普通人有本质的不同。
秦始皇开创了三皇五帝都不能达成的事业,黄帝也仅仅是能威服诸侯,周朝也无法做到政令统一。而秦始皇建立一统,推行郡县,从此政出一门,结束了持续数百年的分裂与内乱,达成了内部的统一与和平,并自认为创造了一个能带给天下人永久和平,持续万世的局面。像秦始皇这样的传奇人物,自然有些“传奇”的故事记录在册。
在秦始皇去世的前一年,史书记载了三件“怪事”,博学多识的秦始皇悟到了其中的隐意,并推测出了自己的死期。
这一年是公元前211年,也是秦始皇三十六年。这年发生的第一个“异象”是“荧惑守心”。“荧惑”现在被称作火星,在古代被视为“灾星”,预示着各种最“不详”的灾祸,而心宿的三颗星分别代表太子、天子和庶子。当火星运行到心宿附近时突然逆行,并在心宿附近停留,就是所谓的“荧惑守心”,古人认为它预示着帝王有灾。
这件事发生后,一些六国遗民开始躁动了,他们热切期盼变数发生的那天。不久后,一颗大陨石坠落到东郡,就有人在上面刻了这么几个字:“始皇帝死而地分”。所谓“地分”,就是他们所期盼的“秦朝崩塌,六国重建”,陨石上的刻字矛头直指秦始皇和秦朝。
展开全文
秦始皇知道这件事后十分气愤,派人逐个拷问居住在坠落地附近的人,但是没有人敢承认,调查一无所获。秦始皇顺着怒气,将居住这一片的人全部处死了,并派人烧毁了这块陨石。
这年秋天,又发生了一件事。一位使者半夜路过平舒道时遇到了一个献玉璧的人,他先是委托使者把玉交给“滈池君”,而后又说:“今年祖龙死”,使者感到莫名其妙,刚要问清其中的缘故,这人已经不见了。
秦始皇听完使者的汇报后沉默良久,只说了这么一句话:“‘山鬼’顶多只能预见一年的事。”看来秦始皇将那人当作了“鬼神”,认为它只能预见一年之内的事,也就是说它的话不久就会应验。
我们现在都把“祖龙”理解为秦始皇,因为龙指的就是君王,秦始皇是第一个皇帝,“祖”龙当然指的就是他。不过秦始皇对身边人的解释是:“祖龙者,人之先也”,他的理解是“祖龙”指的是人类的祖先,而不是自己。
联系到那年发生的“荧惑守心”,很难不把“今年将死”的祖龙和秦始皇联系到一起,秦始皇的这番解释多少有点自欺欺人的意味。后来玉璧被交送给管理皇家宝库的人验对,发现这块玉是秦始皇二十八年时沉入长江的那块玉。
那年,秦始皇在东巡结束后的返途路过供奉“湘山神”的祠庙,祭拜后准备过长江。碰巧赶上江面出现大浪,导致无法开船,秦始皇勃然大怒,迁怒于“湘山神”。博士们说:“湘山神”是帝尧的女儿帝舜的妻子,是大名鼎鼎的娥皇和女英。秦始皇认为她们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命三千囚徒砍光了山上的树,并用红色矿石铺满整座山,使山变成了红色。那块玉或许就是当时为了祈祷浪停而沉入江中的。
如今这块沉入了江中,本来不应再出现的玉又重见天日,还回到了秦始皇手中,并被要求交给“滈池君”。滈池是西周国都范围内的一个地名,所谓“滈池君”很可能指的就是周天子。它想表达的是周朝要重新崛起并取代秦朝,这符合后来六国贵族起兵灭秦的事实。
虽然嘴上说祖龙不是自己,但秦始皇还是为了这件事进行了占卜,得到的答案是应当“迁徙”。于是迁徙了榆中的三万户百姓,并于第二年进行第五次巡游,最终在巡游结束后返还的途中病逝。
这三件事是有相连的脉络的,先是发生了“荧惑守心”,使六国的人心中产生了一些希望和幻想,随后有人在陨石上刻字,意在希望六国重建,最后发生的献玉事件也与重建六国的幻想有关。
这些光怪陆离的记载,让人难以分辨真假,不太符合现代人的认知。如果非要给出一个符合现实的解释,就只能说是有人在“装神弄鬼”了,这些“怪事”可能是六国贵族或是秦始皇身边的人自导自演的,它们组合起来是一个大圈套,使秦始皇一步步被他们引导,最终决定进行巡游,而秦始皇最后也正是死在了巡游的途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