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还有家谱吗?_家谱_姓氏_家族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家谱 你家 还有 家谱 姓氏 家族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暂时由我们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萧伯纳

传承与延续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责任,其间包括种族、国家、家族等。因而,每个人生来接过火炬,倾其一生使得火光璀璨,继而又匆匆交与后人使其得以传承延续。于火炬而言,你我皆过客。

因此,国家、种族皆有历史,家族源头亦可追溯。那么你知道你的姓氏的来历、和你的字辈吗?你家还有家谱吗?

1. 姓氏

自古以来,血脉传承与延续被视为人生的一大要事,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正是因为传承,方才有了人类脚跨历史千万年的延续至今。

那么对于一个家族而言,姓氏、字辈、家谱等便是一个家族藉为传承的火炬,正是因此历经岁月变迁的人方能以此为根据,认祖归宗寻其源头。其中,姓氏乃是代表着家族血缘的符号,姓源自于祖先,而氏则使得子孙有别。所谓“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而在我国记载当中,单姓便有6931个,复姓即双字及以上的姓高达万余。至于氏,则相较之下可有多层含义,如以国名为氏、以地名为氏、以姓为氏等。

两者虽有相同之处,亦有所不同。相同之处在于皆为血脉亲属组织,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姓所囊括的范围更为笼统广阔难以寻其源头,相较之下氏或可追溯到祖先本人。

而一般每个姓氏的背后,都有着属于它的缘由或故事。例如,妫、陈、田、姚、胡五姓同根同源,其血缘先祖同为舜帝姚氏。如这般一姓衍生多姓的不在少数。而姬姓作为上古大姓,由其所衍生出的姓高达411个,继而再次衍生者不计其数。

因而,正是因为姓氏的存在,才使得一个家族的后世子孙,可以在千万年以后,通过历史来“认祖归宗”。

展开全文

舜帝姚氏

2. 字辈

字辈的存在是为了使同一家族之人可通过字辈来确定彼此之间的辈分,时常以类诗体或是对联的形式存在,与此同时在其中寄予美好的祝愿抑或一个家族的来历。例如, “国正治朝,万事学道,本在其中,运泰有兆,愿复克家,滋大长保。”便是张氏孝友堂宣统年间族谱。

引申到我们生活之中,同辈之人,即兄弟姐妹各自的名字之中,常有一字相同,而这个字便是代表着一代人辈分的字辈。而因字辈的缘故亦引出不少令人啼笑皆非却又肃然起敬的故事。

辟如,在同一家族之中,有着不同的主脉支脉所构成,而这些不同脉系一直沿用着同一字辈,那么便会因为婚嫁诞子的时间不同,而导致同一辈分之人年龄相差甚大。辟如,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若按照字辈来算要向一个尚在襁褓之中的小女孩叫“姑姑”。如此状况生活之中极为常见,甚至犹有过之。

不过,对于极其重视血脉传承的中国人而言,此类情况普遍不会觉得不雅,毕竟血脉之间的归属感注定了辈分是极为神圣的一件事情。

3. 家谱

相较姓氏、字辈等口口相传,家谱无疑是最为精确的实体文献。

它记载着同宗共祖、同一血缘关系之中的人物与事迹,对于我们后世之人“认祖归宗”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与价值,同样对于历史以及民俗等多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

例如,古代某一家族出现一位重要人物,辟如登科及第、为官一方等光宗耀祖之时,除却会福泽故里、衣锦还乡,更会修缮家谱,载入史册等。

而在家谱之中亦往往包含着,一个家族祖先对于后人的教诲、训诫等,将先人为人处世以及诸多方面的经验以此传承,帮助后人少走弯路。《颜氏家训》便是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的传世代表作,其中包含着对于后人的谆谆教诲。

颜之推

而家谱的记录方式则多是以树状图的形式来记载,通过家谱我们可以逆着历史河流而上追溯到每一位先祖,其中包含名字与事迹等,更能够从中看出每一个时代变迁之下的人文、地理、生活方式等。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所谓家国情怀,本就注定了家与国之间的不可分割。因而,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更是把家谱与国史、方志并为一列。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黄同心,华夏一脉;血浓于水,叶落归根。”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

正是因为无数家族的存在方才奠定了一个国家,亦正是一段段家族史方才凝聚成了整个中国的数千年历史文明。

章学诚

然而,历史变迁,时至今日,对于很大一部分人而言,他们的姓氏究竟起源于何处尚可追溯,但是字辈却有所遗失,甚至对于许多家族而言族谱已然如若无物。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当然,没有人会刻意的去造成这些,毕竟家谱的遗失就像是丢了亲人的孩子,断了根源的巨树一般。究其原因,多是为时代变迁所影响,其中尤以战争最为主要。

战争的发生便意味着大批人的牺牲,同时也意味着大范围的迁徙,而这这一过程当中,很有可能普遍会造成,一个家族之间的成员互相走散,继而在不同的地方定居。正是因此,方才形成了我国各个地区姓氏驳杂的现状。

那么,你还知道你的姓氏来历以及你的字辈吗?家谱尚存否?若有,那么无疑是幸运的。而对于没有的人,不妨从历史着手,或有所获。

4. “根”文化

中华儿女历经五千年的岁月变迁,仍然可以追溯宗族之起源,铭记先人之往事,实属不易。这在世界范围是近乎独一无二的。

首先,是因为我国最初便诞生出的血脉延续传承之理念,将姓氏创造亦是将传承的火炬点燃。

其次,我国作为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在这一期间传承从不曾断绝过,此乃又一幸事。

另一方面,亦是因为我国自古以来由“孝道”衍生而出的根文化根深蒂固,方才导致了后人无论行至何处,对于先祖从不敢有一日忘却。

根生于土壤,而人亦生于大地,两者皆自大地汲取营养,继而开枝散叶呈繁茂之势。因而,无论人行至何处,对于自己的“根”,始终情有独钟。

例如,年迈之人时常面向一石一树伤春悲秋,他浑浊的双目之间所看到的,又岂是一石一树?那些借以凭借的事物,对于他们而言如同“文物”一般,其间岁月留下的痕迹便是他们一步步长大成人的见证。

试想昔年间,他们父母健在尚未稚童,便是同一树下,依偎于父母怀中,那些童真稚语、父母教诲似尤在耳,然故人已逝,唯此一物“血浓于亲”,陪伴他走过一生。彼时,树已非树,石亦非石,而是亲情的寄托,是他们曾经存在的“证据”。

然而现如今,日新月异的时代不断推进便意味着的无数的地区换了“新装”,对于许多老人而言,他们亦失去了聊以慰藉的“一石一木”。即便是对于我们年轻人而言,似乎童年时期的“遗迹”也难以找寻。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对于我们每个人的诞生而言,都承载着祖祖辈辈几千年的传承,而当我们接过祖传的“火炬”之时,亦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匆匆过客,即便如此,亦应高举火炬,以生命之璀璨,使此一炬光耀华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