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的家谱,再也找不回来!_家谱_父亲_爷爷

对于那些漂泊异乡的人们,在他乡生根繁衍之后,多会立即着手修订家谱,记录自己的来历。

我曾固执地认为,家谱里藏着众多秘密,甚至多次向父亲打听:“我们还有家谱吗?我们从哪里来?”父亲用尽量平淡的语调告诉我,爷爷在世时,家里尚有一本线装的家谱,上面密密麻麻抄满了祖先们的名字,还有杨家的字辈排行表,但后来被邻居一个小孩撕掉了。“再政通光昌,盛秀德文芳……”父亲是几个兄弟中唯一还能完整背出那四十个字的。

但对字辈的运用,在我和兄弟们这一代就停止了,我的儿子,还有侄儿们的名字,都不再看出字辈传承的序列。我始终觉得疑惑的是,如此重要的家谱,为什么会像玩具一样被邻家小孩撕坏。父亲给出的理由是“爷爷不认字”。就算那四十个押韵甚至颇富文采的字辈表,还是仅有高小文化的四叔当年根据爷爷口述记录下来的。

父亲还知道的一点,是他的爷爷从二十公里外一个小镇辗转搬到现居地的零落传说。从知道这些零落故事的那天,每每走到几个跟祖上有关的地点,我都莫名生出一种敬畏。

曾有那么两年,我热衷于寻找祖上的迁徙脉络,在浩瀚的网络上寻找字辈排行相同的“血亲”。网络上有一个杨氏宗亲网,无数的人在上面寻觅。

但我发现,上面列出的班辈表五花八门。当我认定自己属于“再政通光昌盛秀”这一支脉的时候,竟然发现父亲提供的字辈表中,前七字有两字都只是声音近似,显然在爷爷的转述和四叔的记录中出现了问题。那么,后面的三十三个字,又有多少是准确的?父亲讲述的那些关于祖先迁徙的故事中,到底有多少是想象和虚构?

我没有再跟父亲核实,也不再去追问自己的来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