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幼儿如何给他制定家规和家训?中国有哪些重要的名人家训、名人家谱、名人家规_家规_家训_家谱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家规家训 家规 家训 家谱

本文目录

  • 三岁幼儿如何给他制定家规和家训
  • 中国有哪些重要的名人家训、名人家谱、名人家规
  • 我们今天需不需要家规家训
  • 传统家训家规对现代家庭教育还适用吗为何很多家庭不再讲究了
  • 想了解一下家风,家训,家规的区别

三岁幼儿如何给他制定家规和家训

李嘉诚、王永庆、柳传志……如何读懂这些豪门的家规

家规,代表着一个家族的信念体系的核心,说明了这个家族是靠这样的精神发家致富的,也是需要家族传承的核心。

豪门家族,特别重视“家规”的建设。能够提出如此的家规,一定与他们的命运经历和生命初始设定相关!

父母的忠告,即“家规”

父母是我们这一生最重要的老师,是无法替代的。

就算是你有再好的老师,父母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因为是渗透到骨子里的,流淌在血液里的。

就算父母过得再不济,他们偶尔的一些话语,也渗透着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例如,做人要踏实,做事要勤奋等等。只是他们没有很强的文化和丰富的社会阅历,让这些看似简单的话,变得价值千金。

如果你跟父母交流比较充分,你就会发现,父母经历的很多事情,我们也会在同样的年龄阶段,面临类似的事情,重新做一次选择。

该如何取舍?父母哪些做对了?哪些留有遗憾?你都要去经历和体会!何不趁早,想想你的父母都给你哪些“忠告”呢?

先让我们看看豪门的家规,都说了什么吧?

豪门的家规,朴实且厚重


001 李嘉诚家规

“教育孩子应该培养他们独立的意志品格,不能溺爱娇生惯养,这与有多少家财没有关系。”

“应该让孩子吃些苦,让他们知道穷人是怎么生活的。”

“教导子女时百分之九十九应该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即使现在他们长大了,也应该是三分之二教他们如何做人,三分之一教如何做生意,因为真正重要的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002 王永庆家规

“要忍耐”,凡事不要只看眼前,要看长远。

她的女儿王雪红说,父亲每天三点钟起床,做毛巾操、写文章,亲身展现凡事要有毅力、有原则。

在她求学期间,王永庆给的学费、生活费是刚刚好。因为觉得打电话太贵,王永庆和儿女沟通都是写信,从来不打电话。儿女回信,还要报告花了哪些钱,连买条牙膏也写上去。


003 柳传志家规

“我的孩子不管做什么,只要做一个正直的人都是我的好孩子。”

“既要看前门脸也要看后脑勺”,前门脸指的是这个人的业绩、能力,他要给人看的地方;后脑勺是人的品行,一般考核不到的地方。

“要懂得融通,有理想而不理想化。未来世界充满了变数,更多的不确定性等着下一代,所以,子女们必须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来面对未知的未来。”


004 周福仁家规

“贫困是资本,而不是障碍。”

周福仁,无论是有钱还是没钱,节俭的习惯却没有改变,出差从来都是坐经济舱,而不去做头等舱、公务舱。

“现在不管怎样,都比以前好多了,额外的花销没必要。一定要为子女、为员工做一个榜样。”

家规是从何而来

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凭空而来,都是有规律、有源头可循。那么,家规的源头是如何而来呢?

通过网络,我们找到了李嘉诚、王永庆、柳传志、周福仁的时间局,来简单分析一下他们的家规或者说信念的更深一层源头。以下就是根据他们的出生时间,用天干地支纪年法表达出来的(不清楚准确的出生时间的小时和分钟,最后一个竖列是问号)

大家可以对照前边的家规和他们的时间局分析,就会明白这些信念是从何而来,也可以看到这些字做到极致的力量。

001 李嘉诚

李嘉诚先生的日柱是庚午,午火的人特别重视品格的培养,自带午未合,能看到生活的“不易”,重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非常不容易的。

自作官煞星,是非常重视声誉和社会成就的,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而且外盘全是土,对诚信的要求也不是一般的高。

002 王永庆

王永庆先生的日柱是庚申,非常重视实干精神,执行力要求非常高,而且是以身作则那种。

申金,是强调“忍耐”的,要能扛得住,做事情要有规律,甚至要求容易死板,只要能体会用心良苦,就能看见其中价值。

申金,往往是自己先做到,才要求别人做到,而且同样的标准的。

003 柳传志

柳传志先生的日柱是癸亥,天干带戊癸合,对诚信的要求非常高。他对正直的要求来自于年柱的“甲申”。

亥水,很讲究培养人,但是,对被培养的人要求比较高,要有长期可培养价值,所以,他更看重的是“后脑勺”,这个决定了这个人的潜力。

亥水,水主智,讲变化,所以,融通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在社会上生存,懂得借势。

004 周福仁家规

周福仁先生的日柱是壬申,跟王永庆先生类似,也是有非常明确地原则,常年不变的。

你可以说是,死板,也可以说是,他在用行动证明,自己可以做到,别人理所应道也可以。他们是在做表率,做榜样,让周围心服口服,照着做。

申金,往往不怕困难,所以,才把“贫穷”这个困难,当做资本,而不是障碍。一切的障碍,对于申金的人来说,都是要克服和跨越的。

家规是从何而来

经常有人说,做人不能忘本。

忘本,不单单是你出生在哪里,你是哪里人。还有就是,你们家族能够存在和延续的根本处事原则。

若是违背了这些最基本的原则,这个家族所积累的“福报”,也会随之烟消云散,因为安身立命的根本没了。

你的家规是什么?你留给你的孩子们的信念是什么?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们家的智慧!

文/熊猫

天赋解读与人生导航顾问

知名情感与沟通教练、高端私人心理顾问、企业高管决策顾问

中国有哪些重要的名人家训、名人家谱、名人家规

家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记录家族源流、血脉关系、家族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的书籍,它与国史、方志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

家训、家规是家谱的重要组成内容,旨在教导子孙后代如何为人处世、修身齐家。

国外一些名人政要很注重家庭教育,往往制定非常具体严格的家规,值得借鉴。

现将平常学习记录的相关名人家训、名人家规和名人家谱整理呈现如下,请专家批评指正。

名人家训

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后代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的重要内容,对个人修身、齐家发挥约束作用,对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重要作用。现列若干名人家训故事于后:

一)孔子家训:“诗礼传家“。孔子对其儿子的教育是从做人开始,并不是要求自己的孩子背诵多少文字,做对多少个题,而是从《诗》《礼》入手。为何要学《诗》?诗发自心生,能表达人的最真实、真诚的感情,优美的文字,能够把话说的更好;为何要学礼,就是要教育孩子有道德,懂礼貌,不争不抢,与人和谐相处,才能更好的为人处世。

二)李世民家训:“每餐一食,则念耕夫。“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他定了一条家训,即“每餐一食,则念耕夫”,也就是说,每吃一顿饭,都不能忘记农夫的辛劳。李世民作为一代皇帝,从不奢侈浪费,谦虚待人,而且从谏如流,广纳英才,成为一代明君,实现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三)胡适倡导“独立、合群、重学”。在家庭教育中,胡适倡导“独立、合群、重学”。1929年,胡适给胡祖望写信,希望锻炼他过独立、合群、用功读书的生活,其中说:“功课及格,那算什么?在一班要赶上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赶上一校最高一排。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

(四)吉鸿昌不忘父训:“当官不许发财“。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五)老舍家训:“勤奋是做人的根本。“老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至今是人们学习的榜样。老舍先生在给妻子的一封信中曾说:“我想,他们能粗识几个字,会点加减法,知道一点历史,便已够了,只要身体强壮,将来能学一份手艺,即可谋生,不必非入大学不可。假如我看到我的女儿会跳舞演讲,有做明星的希望,我的男孩体健如牛,吃得苦,受得累,我必非常欢喜!我愿自己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

老舍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有一次,老舍先生的女儿为自己数学只考了60分有些不高兴,老舍却安慰女儿说:“60分也很高嘛!你比爸爸好,我小时候数学还净不及格呢!”当女儿问老舍先生自己考不上大学怎么办,老舍先生回答说:“考不上大学,你就在家待着,我教你英语。

名人家谱

名人家谱是家谱中的精华,也是研究名人家世、生平事迹的重要历史文献资料。现就我知道的收集列举如下:

一)徐世昌家谱:《续修天津徐氏家谱》三卷,民国七年(1918年)“寿岂堂”铅印本,徐世昌主修。

徐世昌(1855—1939年),北洋政府第五任大总统。1878年,他与袁世凯拜盟,成为袁的主要策士,并由此发迹,做了近四年的民国大总统。

徐世昌曾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主修过《续修天津徐氏家谱》(二卷二册,铅印本),与1918年这次纂修仅隔十年。家谱修谱间隔时间一般通行为“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徐世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重修家谱,或许与这一年他任民国大总统有关。徐世昌祖上世代业儒,祖父、父亲也曾做过几任小官。传至徐世昌,才给这个家族带来了史无前例的辉煌和荣耀。徐世昌本人素有学养,曾被人称为“翰林总统”、“文治总统”。在家谱中徐世昌编写了大量的晚清族人的传记,内容丰富,文采颇佳,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二)黄公略家谱:湖南湘乡《筻口黄氏四修族谱》十二集(卷),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敦本堂木活字本,黄家鹏、黄家葆纂修。

黄公略(1898—1931年),谱名家杞,号公略。曾参与领导平江起义。在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初期,“朱、毛、彭、黄”四人曾一度齐名。1930年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从闽西向长沙进军的途中写下《蝶恋花·从汀州到长沙》一词,用“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两句,高度评价了黄公略。1931年9月15日,黄公略率领红三军在赣南东固行军时遇敌机空袭,被低空盘旋的敌机扫射击中腹部,因失血过多于当夜牺牲。在黄公略烈士追悼大会上,毛泽东亲自主持并撰写挽联:“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落;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筻口黄氏四修族谱》中载有黄公略世系。因在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里,家谱对其记载较简,只曰“殁于军次”。倒是对同族的陆军中将黄汉湘(字子和,号侠仙)大书特书,详细记载了武昌起义的一些事件,大可补史料所阙。

三)恽代英家谱:江苏常州《恽氏家乘》,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光裕堂”铅印本,恽宝惠、恽毓格等纂修。

恽氏一门科第不绝,有“十叶云仍(?)登榜,廿年咸藉两传胪”之称。恽代英祖父恽元复,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画家。恽代英(1895—1931年),字子毅,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青年》主编,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先后参加南昌、广州起义。1930年因叛徒出卖在上海被捕。蒋介石闻听捕获了恽代英,又惊又喜,以高官厚禄相诱,但恽代英始终不为所动。蒋介石哀鸣:“其一人可抵我五个军,既不能为我所用,则必除之,免成他日之患。”于1931年4月在南京将其杀害。

四)杨开慧家谱:湖南长沙《蒲塘杨氏六修族谱》,杨开迪等纂修,民国十八年(1929年)“绍美堂”木活字本。

杨氏始祖文斌,明永乐时宦游入湘,迁居长沙蒲塘乡铜铃市。子安雅、安权、安全。杨开慧即为三房安全公支下十八世孙。父杨昌济,是近代史上著名的人物,共生一子二女。杨开慧为次女,适湘潭毛润之。谱于杨开慧事迹记载不多,然革命先烈杨开明、蹈海烈士杨守仁等多有详解。

名人的家规

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为人处世的准则,也叫家法。家训与家规有的是合在一块,有的是分开。

(一)周恩来同志的家规十条: ①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出差顺路来看看; ②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 ③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他代付伙食费; ④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 ⑤不请客送礼;⑥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 ⑦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 ⑧生活要艰苦朴素; ⑨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他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 ⑩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二)著名作家冰心小时候,祖父在墙上挂了一幅对联“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冰心解释为:衣、食、住虽然简陋一些,也应当知足;追求知识学问和修身养性上,应当知不足。有益于世道人心的事,勇往直前地去做;违背道义的事,就应当坚决不做。

三)香港超人李嘉诚“六大家规”:独立人格、勤俭节约、凡事忍耐、不断学习、为人正直、用心做事。

(四)美国托马斯·杰弗逊总统家中的日常生活的7条家规: ①今日能做的事决不要推至明日。②自己能做的事决不要麻烦别人。③决不要花费还不曾到手的钱。④决不要贪图便宜而购买你并不需要的东西,这对你反而昂贵。⑤决不要骄傲,骄傲比饥饿、干渴和寒冷更有害。⑥不要贪食,吃得过少是不会使人懊悔的。⑦不要做勉强的事情,只有心甘情愿才能精益求精,不厌其烦。

(五)美国总统奥巴马给自己两个不到10岁的女儿设立了7条家规: ①不能有无理的抱怨、争吵或者惹人讨厌的取笑; ②一定要铺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洁而已; 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冲麦片或倒牛奶,自己叠被子,自己设置闹钟,自己起床并穿衣服; ④保持玩具房的干净;⑤帮父母分担家务,每周1美元;⑥每逢生日或是圣诞节,没有豪华的礼物和华丽的聚会;⑦每晚8点30分准时熄灯。

奥巴马的家规看似简单、琐碎,但操作性极强,每一条都蕴含着深刻含义,体现了一个父亲的良苦用心。他希望通过这些家规,把女儿培养成能自立、有教养、负责任、讲道理、爱劳动、不慕虚荣、起居有节的人。而这样的人在哪里都是受欢迎的人,也是离成功最近的人,做员工会是一个敢负责、能吃苦、值得信任的优秀员工,做老板则是一个遵纪守法、精明强干又通情达理的出色老板。

名人家谱是家谱中的精华,它保存了不少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名人家训家规无论对平凡人还是什么人均有借鉴意义。任何有作为的人都因自幼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幼懂得如何为人处世、如何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道理!

我们今天需不需要家规家训

家规,家训,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很早以前家庭或一个家族制订的规矩。家训也叫训诫,都是来约束人们做好事不做坏事。诚实守信,堂堂正正的做人。好的家规,家训,砥砺人们奋进前行,不断的成长。有的家规,家训,代代相传,不断的传承,不断的广大。

我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方是做人之本,是做人的脊梁。圆是处世之道,是稳妥做事之计。所以做人一定要有约束,要遵守法度规则。要立足于社会之中,我们不但要继承那些好的家规,家训,家风。同时还要做到,守规,守训,守信,守约。还要立德,立范,立意,立志。曾国藩在家训中说:诚实无悔,宽恕无怨,和睦无愁,容忍无辱。高尚的人,有三件事不争斗,一不与君子争名,二不与小人争利,不与天地争灵气。

重点的说立范,所谓的立范父母要做孩子们,一面镜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影响子女一辈子。做父母的要守规,守信,起表率作用。身教重于严教,以身作则。千品万物,皆始于道。道承载天地,道就是理。教子有道,教子有方。

我们要学习古人,那些好的家规,家训,家风,是古人用智慧传承下来的宝贵经验,我们一定继续发扬光大,让那些好的家规,家训,家风传承下去。

传统家训家规对现代家庭教育还适用吗为何很多家庭不再讲究了

个人认为:传统教育在当今社会,大有用武之地。

1.孝道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家庭尊老爱幼、孝顺父母是传统美德,应该继承与发展。

2.家风对成员的正面意义

书香门第、信义之家、商户之家等家族,往往人才辈出,因为家风对成员的习惯养成、思维培养、视野扩展等方面,举足轻重。

3.家庭与社会、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中华民族有自己的文化基因,教育需要各方积极配合,传统教育应该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

4.国学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国学热、艺术特长培养等现象,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回暖、社会的重视。

因为诸多因素,传统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她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发挥;所以传统教育需要不断发展,以适应当今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

个人感觉部分问题如下:

1.有些内容需要审慎继承、改良,甚至剔除。例如,愚孝、一言堂家长作风、棍棒教育等。

2.与现代教育理念、方法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问题。国学文化、传统习惯的研究成果,应与当今中招、高考等社会考试紧密结合,形成积极引导、培育的良好氛围。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家庭教育作为继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我们只能坚守,毫无退路!

想了解一下家风,家训,家规的区别

家风,是指一家传统的作风、风尚。陆游《书感诗》:“烟蓑雪笠家风在,送老湖边一钓矶。”

家训,是指祖父或父辈为子孙写的训导之辞。如〔北齐〕颜之推(531~约595)著《颜氏家训》、〔清〕朱用纯(1617~1688)撰《朱子家训》、〔清〕曾国潘(1811~1872)撰《曾国潘家训》等。

家规,是指家长训饬儿孙的“家法”。

家风、家训、家规的区别:家风,是一家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家训,属于家教训话的经典。家规,是约束儿孙的行为规则,违反者,即按此规则处理。

家风、家训、家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由于家风、家训、家规是上辈流传下来的,它变成家教者和受家教者认识的客体,而家教者和受家教者是认识的主体,通过主观的作用,使子孙代代人才辈出、成为社会各阶层中的一种“望族”(名望家族)。

以上回答,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谢谢邀请!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