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家喻户晓,纳外室让原配抑郁而终,至死都未得到子女们原谅_茅以升_父亲_去世

茅以升,中国最具知名度的桥梁专家,他的名字早已被写入中小学教科书中,成为无数中华儿女年少时的学习榜样。1989年11月12日,茅以升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

茅以升一生有7个孩子,可他在他去世后,只有最小的儿子茅玉麟为他守灵。这是为何?茅以升死时手中紧紧攥着一封信,这是长子茅于轼“写给他的”。长久以来,很多人认为正是这封信让茅以升安然离去。

可惜,这封信不是茅于轼写的,而是小女儿伪造的,目的是为了让父亲安息。事实上,茅以升去世时,茅于越以及其他子女都没有原谅父亲。父亲都奄奄一息了,为何茅以升的子女们连给父亲送终都不愿意?

这些令人惊讶的背后,源自茅以升的外遇说起。茅以升的名气太大,以至于掩盖了外遇这件事。戴传蕙是茅以升的原配,她生于江苏扬州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戴祝尧以教书为业,对书法颇有研究。

从当时来看,茅以升和戴传蕙的结合,算得上是门当户对。戴传蕙气质上佳,茅以升被她深深吸引。1912年,戴传蕙和茅以升结婚,这年戴传蕙19岁,茅以升18岁。不可否认的是,婚后两人生活很是甜蜜,戴传蕙生下了两男四女,一家人生活和睦。

展开全文

以茅以升的名气,戴传蕙完全可以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可惜从1934年开始,戴传蕙的精神出现问题。也许是跟随丈夫走南闯北,外加多次分娩,让戴传蕙不堪重负。戴传蕙表现的症状,与如今的抑郁症很像,曾几次自杀未遂。

茅以升长女茅于美回忆时说:“母亲的病主要是焦虑造成的。最初是因父亲在镇江任水利局长时,堤坝倒塌他负一定的责任,这一事件使母亲受了一场惊吓,但当时尚未发病。”

不过,当钱塘江大桥修建完成后,戴传蕙的抑郁症症状逐渐消失。1946年,茅以升来到上海工作,戴传蕙留在南京,两人出任分居状态。在上海,50岁的茅以升遇到了21岁的权桂云。

权桂云生于苏州,家境贫困,为人谦和,从不想茅以升提出要求。尽管两人年龄差距很大,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不久,权桂云为茅以升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直到1950年全国开始“诚信运动”,茅以升的外遇行为才最终曝光。

戴传蕙崩溃了,从此一言不发,不久抑郁症复发,精神一日不如一日,整日眉头紧锁。1967年戴传蕙去世后,茅以升把权桂云和小女儿接回了家。然而,这让其他子女难以接受。由于其他女子都是戴传蕙一手带大,对母亲有着深厚的感情。

尤其是长子茅于越,早年出国留学,在国外无时无刻不思念母亲。然而,戴传蕙去世时,茅于越未能回到送终,这成为他最大的遗憾。得知父亲有外遇后,茅于越和父亲决裂了,在他的影响下,其他人也逐渐和父亲越走越远。

于是,到茅以升去世时,身边只有小女儿陪伴他。为了让父亲安息,小女儿将用了一个善意的欺骗,将一封假的长子来信塞到父亲手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