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丨赖永勤:那年南山黄桷垭_三毛_重庆_诺亚

那年南山黄桷垭

赖永勤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一些杂志上看到了台湾作家三毛的名字,觉得有些好奇,便试着读她的文章。她那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走南闯北的人生经历,连同浪漫洒脱的文笔,瞬间就俘获了我,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三毛迷。尽管那时我的月工资只有三十几元,但仍从牙缝中省下钱买了一套三毛的系列丛书,经常翻阅,几次搬家都舍不得“淘汰”,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一直到现在,那套丛书还完好无损地安放在我的书橱里。

三毛故去后,在诸多追忆她的文章里,了解到了三毛竟是出生在重庆南山黄桷垭,便萌生了到黄桷垭去寻找三毛故居的想法。恰好我的好友,重庆话剧团演员郑之同大哥从渝中区迁居到了黄桷垭,他了解到我的想法之后,马上告诉我:“我知道三毛故居,我带你去。”

“这就是三毛故居?”我问小楼的房东。

“是啊,几年前,三毛还来过这里。”房东回答道。

善于拍照的之同提议,“来,摆一个Pose,留一个纪念吧。”

展开全文

向我抛来橄榄枝的,是重庆广电都市频率著名主持人诺亚女士,她是三毛故居开幕式的主持人。诺亚告诉我,主办方希望有一位很熟悉三毛的作家来参加揭幕,一是体现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二是便于与三毛的姐弟交谈。我欣然接受了邀请,同时告诉诺亚,主办方选我没有错,我不仅稔熟三毛的人生经历,还几乎读完了三毛所有的作品,包括电影剧本《红尘滚滚》,并特别喜欢听电影里的插曲《橄榄树》,我还曾经在一个电视读书节目里,赏析了三毛的随笔集《我的宝贝》。

揭幕仪式前,诺亚向我介绍了三毛的姐姐陈田心女士和三毛的弟弟陈杰先生。三毛的姐姐气质优雅,谈吐温婉。三毛的弟弟诚恳睿智,极富修养。两姐弟举手投足透视出的气质学养极具亲和力,相互交流起来非常自然轻松,十分投机。我站在两姐弟旁边,只见她俩细细端详着立在故居堂屋里三毛的塑像,环视着屋内的陈设,姐姐望了望木窗格,再仰头看了看塑像后的木楼梯:“这些都有我们童年记忆,可惜妹妹走了,她一直很眷念黄桷垭,她要是看到这些,不知有多高兴,妹妹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说不定她还会为这里写一些文章呢。”

三毛的弟弟陈杰先生用一口重庆话对我说:“我们一家非常重庆,我们全家人都会说重庆话,我虽然不是在重庆出生,从小耳濡目染,也会说重庆话,家里甚至可以用重庆话对话。父亲经常向我们回忆他在重庆的生活,那时父亲在城里开了律师事务所,每天坐滑杆下山,乘木船过河,不论刮风下雨,天天如此,他很爱他的两个女儿,工作再忙,下班后,也要过河回家陪陪女儿,我两个姐姐从小就是在爱的怀抱中长大的。”

照片:郑之同,重庆话剧团演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