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廊081 首发 | 南京拙木设计:场景内外,写在红砖绿植里的诗意_空间_咖啡馆_花青

这是咖啡社交属性的自由地,是传达生命力的能量场。

在商业气息反复旖旎的城镇,咖啡馆也许是最后阵地。

它时常看上去突兀、脆弱, 却兼具某些难以名状的美感。

如同砖石缝中摇曳的花,带给当代人更生动的场景体验。

花青蓝PH11

场景堆叠,无处不在的自然

PH11——酸碱调和的花青蓝咖啡馆,用一堵原石垒砌而成的粗糙围墙打破了所谓的边界。围墙之上,高挑的树木不经意地探出饱含绿意的身姿,在一胧明黄的灯光下,挥洒着流向远方的遐想。而匍匐于墙外的青苔,亦在棱角分明的奇石衬托中,无声地诉说着柔软。以看似朴素的景致,使周遭的世界完成了一次优美的“降噪”。悠然见南山,误入桃花源。我们总在期待,在山重和水复之后,与内心的诗意不期而遇。

展开全文

作为一家创建于社区,集合了咖啡零售以及社群活动的复合型咖啡馆,花青蓝的品牌基因强调对生活平衡的理解,以亲和性和多样性的空间语汇为人们打造独具归属意义的精神之所。品牌形象的传达从入口到院落再延伸至建筑,完成了从一而终的视觉设计和规划。

设计师运用绿植、鹅卵石、花卉、木板路等自然元素,搭建出颇具亲和力的露营风场景。以室外环境的感受,拉近人们与建筑的心理距离。用层层递进的场景堆叠,诱发对咖啡馆本身的好奇和探索。对于咖啡馆本身的运营而言,这样的设计也方便日后社区化的互动。通过室外的露营、小市集等活动,增添有趣、文艺、独特的品牌体验。

拆分骨骼,重塑视觉焦点

但在规划的初期,咖啡馆曾被定位为一栋偏向商务会谈的茶空间,建筑的骨骼和框架略显沉重和严肃。因此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如何将空间语汇转变为轻松、灵动,具有社交属性和互动特质的氛围,是设计师面临的难点。空间的原始架构极致敞开,视线几乎没有落脚点,人们走入其中不由自主地感到游离和失焦。

入口处的景窗是这间咖啡馆的神来之笔。它以一种半开放的介入,将空间分割成前端和后域两个模块。视觉的前端是乳白色的墙壁、敞口的原木窗框、小而美的手作家具和洋洋洒洒的绿色植物。花青蓝的品牌logo掩映其中,呼唤着人们的进一步探索。

景窗的存在好似整间咖啡厅的取景框,透过这里向远处看去,南侧的洽谈区变成了模糊但具有意韵的景深。空间的层次从平淡走向了丰盈。

与此同时,设计师在合理的地方定制了几处隔断屏风,它们或采用棉麻、纱线、藤蔓等等自然而柔软的材质,以恰当的存在感平衡了硬装的原始氛围。而这些隔断屏风的引入,也让空间的流动更加具有秩序。

不再是一望无际的空旷和疏离,每一个点状区域,都由不同色彩和风格的家具组合搭配,创造出安定的场地包裹和定制化的个性空间。咖啡文化的核心是社交互动,它是人与人之间借助场的形式营造出的社交氛围。形式的多变让整个空间充满了趣味体验。

自由出入,社交里的放松

在这栋双层建筑中,设计师将咖啡操作区定义为整个空间的核心枢纽,近七米的直线斜切出中心区域的不规则空间,向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生成网格状的区域分界。随性的斜线勾勒着咖啡的自由社交属性,不拘束不规正。

当人们进入到室内,便可以从东侧的入口来到开放的咖啡吧台,再根据意愿选择西北两侧的大厅,亦或是南侧的半私密花房。整条动线自由而兼顾,人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感受着咖啡馆的一切。不管是香气的传递、光的渐变,还是充满原始感的红色砖墙夹杂着大片的植物。

二层空间是为小镇居民所叠加的生活方式的体验空间,除了大厅的开放式活动休憩区和亲子阅读区。还单独设置了茶室、康养室、书画教室和瑜伽冥想室。方便小镇居民的多样需求。

在设计师看来:“花青蓝不仅仅是承载人与物的容器,它更应该是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倡导在身心倦怠的不确定性中,去拥抱生活中仍然可贵的一面。这种精神寄托是创造视觉场景与叙事内容的原动力。”

在建筑面积高达1000平方米的超量级咖啡馆里,超脱而又朴实的场景似乎能够成为人们休憩时的内心归属。没有华丽的重工和繁琐的设计,只是静静伫立便已成就了生命里的诗意和张力。这些感受来自路上的石子儿、院子里的树木、头上的弦月、隐秘的屏风、红砖里的绿意,也来自于每一个客座里缓释而出的咖啡之味。酌饮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

项目名称 | 花青蓝PH11咖啡馆

项目类型 | 软装设计及局部硬装改造

项目面积 | 1000平方米

项目地址 | 全椒,安徽

设计公司 | 南京拙木空间设计

设计主创 | 吴媛媛

参与设计 | 员媛,孙燕

施工时间 | 2022.07-2022.08

摄影版权 | 黑曜石

吴媛媛

设计师

南京拙木空间设计联合创始人及主持设计师,南京悦设空间设计前联合创始人。擅长以女性视角挖掘空间层次,通过富有表情的设计手法演绎空间的纯粹性,相信好的设计能够兼顾理性与情感的共鸣。

拙木空间设计是一家专注于商业和住宅空间的设计事务所。我们试图以人物活动为出发去思考空间的边界,不断探索人的感性张角和空间的生动性。同时,我们以“拙”为美学坐标,打磨技巧也试图超越技巧,从而赋予对事物恒定的执着与热爱。

文 | 赵晨 摄影 | 黑曜石

图片版权 | 黑曜石

新媒体编辑 | Ruirui、fun

本文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权所有,

欢迎转发朋友圈;

如需转载、投稿,请联系留言获取转载、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elledeco@hearst.com.cn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