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理念如何个性又协调统一地融入到校园每个角落?
课程与场景怎样结合有利于更好的学习?
一所面向未来的学校,应该长什么样?
带着无数疑问,2023年3月17-18日,蒲公英教育智库·DETT教育设计研究院带领1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老师们走进了上海四所创新校园。在为期两天的研学之旅中,一同聆听、考察、参与、探寻,从文化到课程到场景,零距离了解如何让学校本身真正成为触发、激发孩子学习生活的地方。
作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沿地区,上海校园的创新设计正在怎样改变教育、影响学生的成长?
研学团到达学校时学生正在上课,第一站就从张人利校长的主题分享拉开了帷幕。
“从 1998 年我兼任学校校长,到今天已经有整整 25 年。” 不同于大多数学校建设所采用的“交钥匙工程”,从开始的概念招标到后来的结构设计,张人利校长参与了校园设计的全过程,将自己从教数十年的经验、感悟、理念等都渗透凝炼在空间设计的每个角落、每个细节。与研学团交流时,他也重点强调了学校建筑的四大特点:保障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段特殊需求、中西方文化融合以及体艺科劳资源充沛。
展开全文
▲张人利校长为研学团介绍学校设计特点
教院附校新校区是在能看见南京路的市中心、原校址旁动迁了23亩地后建成的。这里需要容纳40个教学班,用地十分拥挤。但学校做到了40个教室,每个达70平方米,且全部朝南、南北通透,全部不沿马路、不沿操场,为全体学生提供了一个安静又亮堂的学习环境。
▲研学团参观教室、心理宣泄室、趣谱室等空间
张校长笑言:“我们把朝向不那么好的地方给了校长室、办公室。都在说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我们从房子就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了教师围绕学生转。”
▲参观党建室、心灵空间
▲采光最不好的教师公会休息室
校门退后8米留出300 多平米的场地给家长等候孩子放学;图书馆设置在学校入口处,让学生进入便利,形成主动学习的能力;下沉空间“交叠”于地面运动场地之下,创造出庭院、体育馆、艺术场等多样化的公共功能空间……参观过程中,研学团也能时时感受到 教院附校四大建筑特点的存在。
▲江南灰白与哈佛红交织的校园建筑,对称与不对称之美
▲位于学校入口处的“致雅书院”,桌椅设施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心理和需求设计
张人利校长表示:“教院附校的学校建筑就是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理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成为健康的自然人;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让学生成为适合未来的社会人。”
▲下沉空间里的明星闪耀30分舞台
▲地下中式庭院,鱼缸里的鱼由每个班级认领,学生负责每天照顾喂养
▲风雨无阻的室内篮球场
到达筑桥实验小学,顺着眼前的坡爬上去,进到室内又下楼,贯穿于建筑之中,仿佛一瞬间穿越到“筑桥时空”。
▲校园环绕绿地与水景,构筑了自然静谧的整体环境
“我们已经建立了太多的墙,却没有足够的桥梁。”筑桥实验小学校长郑腾飞在开场致辞中谈到,“培养学生不是培养工具人,工具永远只是不断地提高效率,它并不知道要去向哪,但人是必须要决定要去哪以及创造自身价值的。所以学校叫做筑桥,我们希望这座桥引导孩子通向更广阔的世界,通向他人与他人之间的互动。”
▲郑腾飞校长为研学团介绍学校理念
筑桥的课程也可以去贯通课堂与生活,整个校园设计成非常真实的学习环境和场景。郑腾飞校长介绍到:“我们会在场景里安排课程内容,在菜地、在厨房,或是根据节气的不同,开展对应在节气里的活动。让孩子们去到自然里,听不同的声音,看花的颜色,真正地感受他和自然的连接,提升对于环境的感知能力。”
▲研学团参观咖啡厅、教室、走廊等空间
“这是我们的烹饪教室,有时我们会在这里开展食育课,自己动手做一些美食与大家分享,也会学习一些摆盘,搭配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研学团从筑桥小导游们的讲解中,也深刻感受到了这所校园与生活与世界的链接,以及孩子们成长的点滴感悟。
▲筑桥学子为研学团介绍烹饪教室
▲“好奇来信”墙,收集与回答孩子们的奇思妙想
在研学团为筑桥处处让人惊喜的空间布置细节连连点赞时,陆嘉副校长也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学校的空间设想:
“筑桥从最初想做的就是一个基于开放、平等的学习者园区,希望给学习者提供的是具有临场感体验的学习环境。因而我们所有的空间设计、建筑布置,都围绕着这一个价值观主题,每个地方设计背后都有不同的内涵,时间久了可能内涵就会进入到心灵当中,在看到同样东西时,有过似曾相识,这样知识的迁移就产生了,学习就发生了。“
▲天空之城,光线轨迹随时间流动而迁移,学生在这里渐悟“时光”
▲游泳馆,全景天窗让孩子在游泳时也能看得见风景
▲黑匣子剧场,360°环形幕墙凸显最鲜明的舞台效果
正如校名一样,筑桥将学校视为一座桥梁,让学生及所有进入学校这个场所的人,他们的所有经历,包括所见、所听、所尝、所闻、所感,都成为教育的一部分;校园环境为孩子提供自由探索的氛围和动力,也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接受着自然的美学浸润,有机会通过丰富多样的建筑功能挖掘内心的兴趣所在,成为具有内驱力、目标感和行动力,融通传统与未来、民族与世界的终生学习者。
▲研学团在音乐厅合影
为什么要越过山丘才能来到操场?为什么校园内环布着蓝色跑道?为什么7幢单体的教学楼每一幢有不同的朝向和设计?校长老师们漫步在校园里,疑惑也随之打开。
▲研学团进入校园
2018年建成的青浦平和双语学校,是平和生态美育在空间概念上的延展。非洲有一句谚语——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整个村庄。青浦平和的校园就是从空间上去营造这种村落、社区的氛围,既有立方体的教学楼、行政实验楼,也有螺旋宿舍和自由形态的幼儿园。
▲不同形态的单体建筑
村落概念的校园内既有波光粼粼的湖泊,也有天鹅、孔雀、羊驼栖居的农舍。社区氛围凸显未来城市学校对于社区的凝聚力,图书馆、剧场、游泳池、体育馆设有单独的社区接口,体现了打破校园围墙的理念。
▲芳草斜坡、池塘树林、农舍菜地……构建平和村落
校长李春雷在分享中谈到:“我有一句话说,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效果,跟他的刷题量不成正比,而是跟他内心的愉悦程度、他的接受度是成正比的。所以我们希望孩子在一个比较自然、宽松的环境之下健康成长。同时也希望孩子的审美具有较高的层次。从小在这么一个具有艺术之美的校园里面成长,我相信他们未来的审美层次不会低。”
▲李春雷校长分享平和办校理念
▲研学团参观艺术中心
整个校园的环保材料选择也传递出平和的教育理念。所有教室内均配置新风系统和二氧化碳含量监测仪,精细的照明设计保障教室内任何位置的光线都是最适宜的。李春雷校长笑道:“现在都追求公平,其他的有些公平是否做到了且不说,至少我们首先实行了光照公平。”
▲参观教室及剧场,感受环保材料
青浦平和不追求急功近利的教育,提倡的生态教育不仅仅是周边的硬件环境,而是希望整体的教育氛围、教育生态在这所校园里能有所体现。孩子们可以在蜿蜒起伏的校园跑道上奔跑;不仅能在“蓝鲸”图书馆里畅游书海,也能在艺术中心放手搭建木拱桥。孩子们在课程与空间的生态交互过程中,可以顺势生长、自然表达、自主发展。
▲图书馆链接万物,张菁副校长分享图书馆使用的丰富活动场景
▲不同高度的阶梯与舷窗,延展沉浸式阅读空间
午后驱车2个小时,跨过长江大桥,空气开始变得清新湿润,眼前也逐渐变得绿荫葱葱。刚抵达学校,研学团就被美丽的校园环境所吸引,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绿草地上的蜗牛,也启发着大家“教育是慢而优雅的艺术”。
▲学校里鸟语花香,各色花草绿植遍布角角落落
在李海林校长看来,学校建筑是学校生活方式的一个领域,孩子们在这个地方学习、生活、成长,并且被建筑塑造。而建筑本身也是语言,它总是在默默地、持久地、顽强地诉说着教育情怀。“所以想让学校有灵魂,就不应该把学校设计的权利交付给建筑师,校长应该是学校设计的第一负责人。”
▲李海林校长为研学团做主题分享
我在为谁设计这所学校?李海林校长在分享中给出了明确回答:“我是为我的学生在设计这个学校。”因此,他总是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每一个摆设,孩子心里想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孩子们需要与自然泥土亲密接触,学校就开发了“农场”,开设了“玉米节”、“草莓节”等自然课程;孩子们喜欢在沙滩上开心玩耍,学校就安排了安全舒适的“沙坑”;孩子们需要科学的萌芽,学校就与美国一所学校联谊,设置了乐高机器人、机器人赛车等国际课程;孩子们需要欢蹦乱跳后的安静思考,学校就设计了“冥想”空间,孩子们在安心地“发呆”中,安顿了自己的心,在专心的“发呆”中,萌生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智慧。
▲研学团参观展示墙、图书馆,了解邮箱文化
“所以大部分孩子一来就很喜欢我们学校,因为环境对孩子足够友好。而孩子喜欢就是我们学校设计的唯一原则。”
正如一位研学校长感慨的那样:这里没有看到匆忙、焦躁,没有看到粗糙、繁杂,只有顺应节气自然生长的花草,顺应节奏和谐成长的师生,一切都是慢而美且涌动着生命的力量。
短短两天的研学,不仅让校长老师们在真实的创新校园中了解了学校建设的实操路径,收获了一些可迁移借鉴的做法,还更深入地看到了教育设计中最重要的是观念改变。不少校长老师们纷纷感叹:
“这次研学是一次认知被打开的过程,前期好的校园规划反而能节省后期频繁改造的费用,传统空间也可以很好地做出自己的特色。”
“学校理念、学生成果竟然还可以这么展示,我们学校也可以这么尝试着做起来!”
“筑桥小学来讲解的孩子们,每个都很自信大方且热情,我想这也源于学校的理念和培养方式。”
“我印象深刻的是每所学校的图书馆,不一定只是阅读空间,还可以交流研讨、游戏、发呆……我们对空间的划分都太死板单一了。”
建设一所未来的学校,每位教育者都在探索、在实践、在映证。让建筑契合教育理念,让空间赋能学生学习,当孩子真正沉浸于校园,也许才能收获最真实而生动的成长。
如您还想深度了解未来学校设计, 请持续关注将在5月开展的“用设计点亮教育未来”——未来学校主题研学第二期。
• 循着浪花的足迹,看见一所学校品牌文化的蓬勃生长
• 当经费有限时,推荐学校设计这6个校园关键处
• 设计策略:从学生体验出发的8种校园空间范式
图源| DETT教育设计 (禁止商用,转载请说明)
编辑| 肖霞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