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12个入选!国家六部委公布第6批1336个传统村落
3月21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获悉,住建部、国家文物局等六部门近日公布了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336个传统村落榜上有名,中国传统村落总数已达8155个,标志着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数量巨大、种类丰富的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遗产之一。山东省入选的传统村落有43个,其中济南市有12个。
此次发布的传统村落名录中,前10名的省份分别是:河北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各70个;山西省、云南省各69个;陕西省66个;浙江省65个;湖北省64个;四川省63个。
其他省市的数量为:广西壮族自治区62个,青海省60个,福建省58个,重庆市、甘肃省分别为54个,江苏省、湖南省分别为46个,西藏自治区45个,山东省43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5个,贵州省33个,广东省29个,宁夏回族自治区20个,内蒙古自治区16个,辽宁省15个,吉林省、黑龙江省、海南省分别12个,北京市、天津市各4个。
从2012年12月17日开始,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组织开展了全国第一次传统村落摸底调查,在各地初步评价推荐的基础上,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并公示,第一批646个,第二批915个,第三批994个,第四批1598个,第五批2666个,第六批1336个。
展开全文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等关于做好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调查推荐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一村一档”建立完善中国传统村落档案,并于2023年9月底前完成挂牌工作。要指导列入名录的传统村落编制保护利用规划或方案,明确保护范围、重点和要求,提出保护利用传承工作措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规划或方案内容要简洁、易懂、实用,效果要可感知、可量化、可评价。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切实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济南市入选的12个传统村落为:
济南市长清区孝里街道北黄崖村
济南市章丘区文祖街道石子口村
济南市章丘区官庄街道石匣村
济南市莱芜区雪野街道吕祖泉村
济南市莱芜区雪野街道娘娘庙村
济南市莱芜区茶业口镇逯家岭村
济南市莱芜区茶业口镇中法山村
济南市莱芜区茶业口镇上王庄村
济南市莱芜区茶业口镇中茶业村
济南市莱芜区茶业口镇潘家崖村
济南市莱芜区和庄镇青石关村
济南市钢城区颜庄街道澜头村
济南市入选的12个传统村落分布于多个区县中,能够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说明每个村落确实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传统,能够吸引人们前来旅游,领略村落独特的文化和风光。
北黄崖村
长清区孝里街道北黄崖村位于三黄崖的最北端,是明清时期鲁西地区村落民居的典型代表。一条小径自村中央穿过,是旧时通往中黄崖村和南黄崖村的必经之路。村北首路两旁依山势而建的石头房子足有十四五米高,随处可见的古宅、古祠、古庙、古桥和古道等建筑,还有长长的石板路。在村北首的路两旁,依山势而建石头房子非常高大、古朴。村头有古树,古村下立有毛主席画像的影壁墙。北黄崖有石佛堂庙,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庙内墙壁采用浮雕工艺,人物形象雕刻其中,栩栩如生。
自2022年以来,北黄崖村对旧民居建筑进行规划设计、招商引资,将空置老院落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乡村民宿,为老屋注入新活力,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
石子口村
章丘区文祖街道石子口村位于章丘区的最南端,隔齐长城与莱芜搭界,坐落在锦阳关西,齐长城脚下。
村名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段典故。相传楚国灭鲁、莒后策划灭齐,通过观察齐国边关布防,计划采取偷袭战术,却被齐国早已布好的“石子阵”打败。后齐国在此建村,起名“石子镇”,清咸丰年间,更名“石子口”。
此村三面环山被十沟二十面坡环绕着,植被茂密,绿树成荫是个风景秀丽的山村。齐长城位于石子口村东南面山脊之上,始建于春秋时代,齐宣王时完工。毁于秦,复修于明、清。齐长城绵绵数千里,现保存最完整的一段662米就在石子口村境内,存190个雉堞(垛口)。石子口村风景秀丽,各种景色鬼斧神工。大、小光石崖象加工过的一块巨大石板矗立在古山寨下。
石匣村
石匣村位于济南市章丘区官庄街道南部山区。这里四面环山,一条小河自西向东穿村而过。村民的民居就沿河分布在狭长的山谷中。据以前出版的《章丘市地名志》记载:“石匣村位于九顶山下,石匣村委会辖石匣、东岭、相峪、相峪口4个自然村”。“村东有一方匣形石槽,槽中潴水有鱼。据此取村名石匣。”
石匣村依山势而建,中间有一条3米宽的小溪,四季流水潺潺,溪水清澈见底。民居就依小溪两侧分布在狭长的山谷中。石匣村还有丰富多元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如章丘梆子博物馆、古戏台、乡愁记忆馆、九顶山、大青山等二十多座山峦层层叠嶂、凉水泉、圣水泉等36口泉水汩汩穿过古老河道、升仙桥、真武桥等24座古桥。石匣村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传统村落、省级美丽村居示范村、章丘梆子的发源地、大汶河的源头之一。
2021年4月20日,此村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首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2021年10月27日,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为山东省文化生态名村。2021年12月28日,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命名为2021年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精品旅游特色村)。
吕祖泉村
吕祖泉村位于济南市莱芜区雪野水库(中国航空体育公园)北3公里,占地3800亩。吕祖泉村是国家AAA级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区三面环山,森林茂密,植被丰富,山泉长年不断,自然景观众多,生态环境极好地保持了原生状态,据传吕洞宾在此修炼成仙,尚存无数仙人遗迹。
吕祖泉村中的吕祖泉旁有井,泉井相通,井深15米,岩缝深凿而成,井口巨石上23道井绳磨出的深沟显示着它的沧桑。井前的几棵古柳苍郁繁茂、柳枝依依,与附近大街上的青石板路面、河上的石桥相互照映,风光旖旎。
吕祖泉风景区内的特色景观包括乡村风景区、金蟾景区、仙缘景区、逍遥景区和生态休闲区五大区域,每个区域都各有特色,景区有名的景观有白水泉、仙乳峰、仙乳石、仙拳、仙脚印、天娥回首、金蟾石、怪兽石、海豚接吻、仙人头、神龟石等。精美的建筑物有:吕祖庙、八仙洞、八仙亭、娘娘庙、观湖亭、元宝湖等。这些景观将纯朴天成的野趣和天人合一的古意结合起来,体现了生态特色。
娘娘庙村
娘娘庙村隶属莱芜区雪野街道,位于莱芜区与章丘区的交界处,北依齐长城,南望吕祖泉,242省道从村中穿过。
村内古迹颇多,有“八大景”之说:换门关、石人前、八盘山、地牢狱、青龙湾、八棱桥、锦阳关、千层顶,其中最出名的要数齐长城锦阳关。
娘娘庙村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自古就有“八大景观”之说,即:齐长城、锦阳关、石人前(摩崖石刻)、八盘山、娘娘庙、地牢狱、八棱桥、青龙湾。每年的4月18日泰山奶奶生日庙会更是人山人海,人员辐射到泰安、济南、淄博、临沂等地市,河北吴桥马戏团也来献艺。2016年娘娘庙村入选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
逯家岭村
逯家岭村隶属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茶业口镇,位于莱城东北55公里,镇政府驻地东北12公里处。东界博山,西临上法山,北靠卧铺村,南接双山泉,东圈村,为境内海拔最高的村庄。
由于该村坐落于岭顶,从古到今流传这样一则谚语“冲了泰山顶,冲不了逯家岭”。村中房舍皆为村民就地取材,用石头筑成,坚固异常,有些老屋已历经数百年风雨,除了屋顶外,毫发无损,石桌、石凳、石槽、土灶等古老器具依然在使用。村中有逯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建筑工艺精美、规制严谨,在“一线五村”古石房中是保存最完整、占地面积最大、规格最高的四合院。,村中还有孙阁老故居等。
该村立庄时在村中栽了四棵古槐,现仅存街中一棵,即昔日街中的那棵称老三的古槐,粗可三围,虽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但古槐依然枝繁叶茂,是村子古老的见证。《安家》等影视剧的在这座村中取景拍摄。
中法山村
中法山村位于济南市莱芜区东北47公里处。东邻上法山村,西接下法山村。中法山是多姓村,以吴姓居多,其次是王、李、穆、田、张、姚、郑等姓。各家庭中有各自的特点,如吴姓行医,张姓干木工,田姓干石匠等。
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石城保•中法山”。村里的古建筑和人文景观随处可见。其中吴氏中医大院,历代相传,采用二郎担山式设计,匠心独特,别具一格。清朝光绪年间的禁赌碑、挑檐石砌房、石台阶、石碾、石磨、石板路散落村内各个角落,构成了一幅沧桑古朴的画卷。该村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抗战模范村,先后有20多人为国捐躯,抗日剧团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文艺和政工人才。
1982年,恢复了停办的吕剧团,吸引了很多爱好者,团先后排演了《红嫂》《李二嫂改嫁》《小姑贤》《王汉喜借年》等剧目。
上王庄村
上王庄村位于莱芜北45公里,镇政府驻地北3公里处。北傍齐鲁长城,章莱河水环绕大半个村庄,南邻茶业口村,东至下法山村,西接中茶业村。
据范氏墓碑记载,明万历年间范姓建村。后王姓迁此,以姓名村王庄,因址在章丘县北王庄以南,称南王庄,1943年分为两个村,该村居北,故改名上王庄。
村中保存有石街、石屋、石碾等石头为特色的黄石建筑集中风貌区。另外,村中的长城文化包括以嬴汶河、嬴政沟、嬴政湾等为代表的嬴秦文化;以齐长城、黄石关等为代表的关隘文化;以孟姜女墓、孟姜女碑、孟姜女十哭歌词等为代表的孟姜女文化;红色文化包括以刘俊林殉国处,《泰山时报》旧址等。上王庄村2015年入选市级传统文化村落,2016年入选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
中茶业村
中茶业村隶属莱芜区茶业口镇。位于莱城北约45公里、镇政府驻地西北2.5公里处。东西分别与上、下茶业村接壤,北依俊林山,南接凤凰山。村南一条小河穿过,背山靠水,依山而建,形成特有的建筑风格,村庄村域广阔,风景秀丽。
据《李氏谱》记载:明朝永乐年间李姓由章丘县迁此建村,因村北有山名茶芽(俗名茶叶山),冠以姓氏曾名李茶芽。后改称中茶叶,1949年后谐音为中茶业。村有李、尚、石、谢、王、蒋、常7姓,以李姓居多。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石城保·中茶业”。
村内尚存古迹众多,齐鲁古商道经过村中,村中间的官屋,最初可追溯到中茶业建村之时,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曾是古商道上商旅们休憩住宿的重要场所。至今存在于村中小河北岸的古槐,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古树,枝繁叶茂,已有数百年历史。村内还有一处天然泉水——长寿泉,长流不息。
潘家崖村
潘家崖村隶属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茶业口镇,位于镇政府驻地100处。东靠逯家岭,北邻中法山,南靠山泉。村庄位于逯家岭以西一条巍峨的山崖之下,这里山势高峻,地势险要。
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石城保。盼望崖“。据《崔氏谱》记载,清乾隆(1736年)崔姓有博山桃花泉村迁次建村,他们是崔元亭、崔元剧兄弟,他们起初靠放养为生,因家贫无力建房,在崖下扎窝棚度日,盼望回老家,曾名盼家崖,后谐音成潘家崖。
村中存有很多的石屋、石墙、石碾、老物件等,最有名的要数小樱桃和千年柘树。村中悬崖边,一棵有着千年树龄的柘树,顽强生长,如蟠龙一般,风骨犹存。
青石关村
青石关村位于济南市莱芜区和庄镇。青石关素有“齐鲁第一关”之盛名,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青石关的修建不仅具有军事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和平时期,它为商旅往来提供了方便。唐代时,这里行人渐多,人烟日厚,逐渐形成村落,村以关名,名青石关村。
青石关村现尚有齐长城青石关遗址。关城长宽各百米,原有南、北、西三座城门楼,现仅存北门洞。北门洞用长条青石发碹。北门洞顶原建有玄帝阁,现尚存柱石。西门通博山区的樵岭关,现存几米长的炮台墙。南门外上方镶嵌的“青石关”石匾仍保存完整。南北门之间为通衢,路西有一处店铺,为石墙瓦顶。南门外有用青石纵向铺成的石铺路一条,长约一里许。路西侧有块石碑碣,上刻“圣王说奇处”。路东边有“奕世流芳”石碑一块,碑文记载:“青石关,南北通衢也,北祀元帝,南奉慈航,两崖嵯峨,一径崎岖”。
2001年,青石关村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
澜头村
澜头村位于济南市钢城区政府驻地西北约9公里处。明朝初年,吴姓由山西省迁此建村,因河水绕村而过故名“拦头”,后因村旁龙潭河常现波澜而更名为澜头村。澜头村隶属钢城区颜庄镇,位于莱芜区东南12公里、颜庄镇政府驻地西4公里处。
澜头村现存明清瓦房建筑群10余家,其中吴茂林古民居,为明代建筑,占地东西长50米,宽40多米,有房十几间,东南大门1间,砖石墙、小黑瓦。大门外面,左右两边各有一棵古槐,古槐遮天蔽日,北面一棵树干高约6米,粗需三人合抱,腐烂的树心里生长着一棵臭椿树,人称“古槐抱春”,是村中一大景观。
大门外两侧摆着石凳子,石凳子南有盘石碾。观花楼,位于东北角,有3楹,2层。楼南有东西屋各3楹,石基,砖石墙,小黑瓦,原为李姓后花园。2000年被公布为省级历史优秀建筑。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