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凯旋而归,上奏向皇帝报喜,皇帝却大怒:给我重罚_进贡_的是_暹罗

导语:前文我们提到过几位“千古一帝”,他们的丰功伟绩让后人铭记至今,但今天要说的却是一位“文盲皇帝”。

他就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虽是名正言顺的皇长孙,但其父朱常洛身为太子却并不受宠,且英年早逝,因此朱由校自幼就没受到什么教育,16岁登基时,仍然是目不识丁,就连批改奏折和颁发圣旨都得靠他人拟稿。但他还偏要一意孤行,靠着自己仅有的水平不懂装懂,最终只会导致一知半解,频频闹出笑话。

一次,江西抚军剿平寇乱后凯旋归来,并上奏向朱由校报喜,奏章中提到“追奔逐北”四字,表示他们一路上为了平息叛乱而四处奔走。但当时为朱由校宣读这篇奏折的太监也是大字不识几个,竟然将这四个字念成“逐奔追比”,又将意思曲解为“追赶逃跑”和“追求赃物”,朱由校听后大怒,立马下令贬俸,原本是一桩功劳事,到了昏庸的君主和太监口中却变成了重罚,也算是历史上前所未有了。

展开全文

还有一年,扶余、琉球和暹罗三国分别派使臣向明朝进贡,当时扶余进贡的是紫金芙蓉冠和翡翠金丝裙;而琉球进贡的是温玉椅、海马和多罗木醒酒松;暹罗则进贡了五色水晶围屏和三眼鎏金乌枪。然而尽管各国使臣向上呈递的是汉文奏章,朱由校仍然不懂其中含义,他先是装模作样的看了一遍误以为是要交涉什么问题,突然将奏章往地上一扔,嘴里还骂道:外邦小国好没道理!说完便愤怒离朝。

这个“文盲皇帝”似乎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制作木器上面去。像是凡刀锯斧凿和丹青髹漆这样的木匠活,他都必须亲自上手,而且他造出的装饰品不仅实用,更是出乎意料的精美绝伦。最终在天启七年八月十一日,落水生病的朱由校服用“仙药”身亡,终年23岁。也许人各有志,朱由校在政事上一窍不通,对木匠活却是造诣颇深,只是出生的时代不对,导致了下场极悲。

文/子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