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五国十代的石敬瑭为了勾结契丹人,让他们帮助自己消灭后唐,建立后晋帝国自立为皇;作为报偿契丹人的相助,他把燕云十六州拱手相让给契丹辽人,也开启了五胡乱华帷幕。宋朝统治者的软弱在五胡人眼里,无疑是最没有抵抗力的一块肥肉。
当时的中原一片混乱,民族精神和身体都无法和战斗性强悍的马上军队抗衡。为了自保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拱手送给辽国,使后世几百年为了收复回此地而牺牲无数。燕云重要的军事位置关乎整个华夏安危,只有收复后才可以镇守住北方门户。
原城的石敬瑭
后唐大臣石敬瑭,因为作战勇猛很受李存瑁和代州刺史李嗣源的赏识,他也没有辜负二位的器重,几次三番救过他们的命。他帮助李嗣源建立起后唐帝国;在李嗣源死后帮助李从厚继位,李珂推倒李从厚,他又拥护李珂做了君主,被李珂加封为太原节度使等等一系列官职。
他的军事管理权力直接影响到北京、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石敬瑭成为拥重兵和实权的人物。他的实力和影响力让李珂倍感不安,时时提防石敬瑭,防备他起兵反乱推翻自己的帝位,两人关系逐渐变得微妙不堪。石敬瑭察觉到李珂的怀疑和不安先行走出一步做试探。
展开全文
1、石敬瑭的试探
他向李珂提出辞去统领北方军事职务的马步兵总管一职,将自己调到其它区域做节度使。石敬堂辞职本来就是为了试探李珂的态度,不想李珂将计就计没有半分挽留的意思,封他为郓州节度使,晋封为赵国公,石敬瑭对李珂彻底失望,他知道李珂不信任他了。
2、石敬瑭反叛
936年的后唐清泰年间,石敬瑭担心会被李珂谋算害死,想先下手为强逼宫李珂,扶持李嗣源的亲生儿子李从益登基。听到石敬瑭谋反,李珂暴怒中辞去石敬瑭一切官职,下令捉拿石敬瑭,石敬瑭慌忙逃跑奔向太原,李珂命大军追击攻打到太原城下。
向契丹求救
李珂的大兵包围太原被石敬瑭的军队拦截在城池外,李珂军队也不着急进攻,只是围着城池守而不打。很快太原城里的粮食出现短缺,石敬瑭琢磨这样早晚要被灭,思来想去觉得自己和契丹耶律关系比较铁,不如向他搬救兵,许以重金作为回报,契丹定会派兵增援。
1、以重利勾契丹
石敬瑭的使节和契丹耶律德光皇帝商量,请求派兵击败李珂后,拥戴石敬瑭做皇帝,成事后许诺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作为回报,并且每年还会上贡布帛30万匹。如此优厚的回报耶律德光岂有不应之理,加上后唐已经内乱,辽国正处于兵强马壮蓄势待出之势双方一拍即合。
石敬瑭拿着不是自己的东西许给契丹,本来已经够滑天下之大稽的,他的僚属刘知远劝他给契丹30万布帛就可以了,用不着许诺那么多的国土,将来遗患后世。石敬瑭不听,他相信重赏必有勇夫的道理,只是石敬瑭不知道的是,耶律德光已经对后唐垂涎许久。
2、契丹将计就计
耶律德光答应石敬瑭的求援后,从雁门关偷袭了后唐,契丹人的马队驰骋长驱进入汉室疆土,帮助石敬瑭成功推翻了李珂的皇权。他借契丹之力成功建立了后晋皇朝,心甘情愿的做耶律德光的义子,把燕云十六州拱手相送给契丹,每年乖顺的按时上贡布帛讨取欢心。
燕云十六州为枢纽
燕云十六州在古代的重要性是由它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它贯穿于燕山山脉两侧;像幽州、顺州、儒州、檀州、蓟州、涿州、等十六处;就包含了北京、天津的全境,这样的咽喉要塞对发起内地进攻,控制河北、山西、沿线的城池,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1、五胡觊觎
契丹等五胡民族,为了得到这些边界城池,经常用小股骑兵到汉族地区骚扰,在边界抢掠边民的财物,由于内地中原总是在轮番推翻政权的争斗里内卷,根本顾不上加强边地的军事力量,也使契丹辽国、金国等,对入侵汉族内地图谋已久,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缘发动战争。
契丹辽国对中原内部的情况,虽有风闻却不了解实际情况,自然不敢轻易动兵。石敬瑭主动送上门,联合契丹内应外和对于耶律德光正是求之不得。石敬瑭送去十六州做回馈,对耶律德光正是瞌睡遇到枕头,能得到燕云十六州等于有了进军中原的物质粮草基地。
2、燕云门户
燕云十六州,在北方等于是进入汉族疆土的门户,从这里进入河北平原后,就是广阔的河北平原,地势上的一马平川没有任何险隘可以防御阻截,只要拿下河北平原进军中原是非常省力旳,退可以到十六州补充防守休养生息,攻可以长驱直入势如破竹。
对于十六州的地理重要性,石敬瑭当然不是不知道,他出于保护自己的自私为目的,自然不在乎引狼入室。石敬瑭之所以不在意十六州,还有一个据说很重的理由,就是关乎他的身世;据新旧《五代史》记载,他的身份有两种看法。
石敬瑭的血统
1、混血后裔
《旧五代史》记载是说他的祖上,是春秋时的卫国大夫石硕和西汉石奋的后代,祖先迁移后流落到甘州,和当地沙陀民族通婚。这个记载看石敬瑭的的血统已经不是纯汉族了。欧阳修在《新五代史》里,不屑的说石家的姓不知溯源,也是说到了甘州与当地沙陀族人结婚。
有了这层关系,石敬瑭长期和契丹等眉目传情,就很好理解了。他把别人家的财富作为勾结外患的鱼饵,说出来真是令人瞠目,一个敢许一个敢要,不属于自己的财产。
2、卖了他人还数钱
许以重利自然有人会为利而不惧死亡,石敬瑭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而他的幕僚刘知远,也正是考虑到这种不安定的危害,劝说无望刘知远和石敬瑭闹掰,他不愿意做历史罪人被后世耻骂。
石敬瑭在位短短11年后病死,却留下大遗患让后世几百年有雄心大志的人为此流血;柴荣建立后周王朝,亲率军兵御驾燕云之地,他和将士们甘苦与共连夺三州后,在军营不幸剧染暴病。众将上下失去总指挥,心慌意乱领返回中原,不久柴荣病危托孤赵匡胤后而亡。
3、赵匡胤创建宋
赵匡胤为本了诺言创建了北宋皇权,因为得来的皇位来源不正,内心有结生怕他人效仿自己,忙于修理朝纲整理大臣,终日惶惶自顾不暇哪还有心思出兵征讨,远在几千里地外的燕云不是当务之急。
4、赵匡义亲征
赵匡胤暴毙而亡,兄弟赵匡义接任皇帝,为了转移朝臣议论赵匡胤死亡之谜,于979年月,上任初始,亲率10万精兵气势汹汹征讨燕云十六州。契丹人没有和宋军硬钢,采用轻骑突袭的方式,只用了三万军卒就击溃10万宋军,赵匡义慌乱中身负箭伤逃回大宋。
数年后,赵匡义为了一雪前耻,在公元986年,所率20万大军兵分三路杀进燕云、幽州等地;结果,主将杨业被杀,面对实力强劲的契丹兵又一次无功而返。这次战争,宋朝损伤了大量军兵。宋朝的战斗力和契丹、金国展开大的战争博弈时,还是处于下风只能再寻良机。
不想赵匡义也不长命,没几年就死了,后代子孙们贪恋享受,没有谁愿意辛苦去打仗,到了赵恒做皇帝,他的平庸不被大臣看好,不过他有理想想收回燕云诸州。不过赵恒还算聪明两次战败不敢轻易出兵,公元1004年,萧太后领着儿子打进澶州。
5、澶渊之盟
面对契丹辽国人生猛的进攻,赵恒想跑到南方被寇准等拦阻,无奈御驾亲征士兵备受鼓舞,把远征的契丹萧太后打的不敢深入,双方和谈停止了战争,“澶渊之盟”为宋朝维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后来就是钦徽二宗被掠到胡地,三千多人受尽屈辱客死他乡结束了北宋历史。
北宋灭后,南宋更是没人愿意再提这件事,十六州的遗留拖到了元朝的1368年;此时的元朝已经腐烂到根,被朱元璋派出25万劲军,一路北上攻城略地到大都,在勇武悍将徐达、常遇春等一鼓作气的打击下,大势已去的元朝皇帝领着家眷惶惶而逃回归大草原。
6、终结者明朝
历经五百余年沧桑的燕云十六州,终于回到汉族的疆域,又一次为汉族皇朝屹立在边关镇守,制约着关外的外夷势力不敢轻举妄动。石敬瑭遗留的卖地版图终于消失。朱元璋为国土完整、民族复兴立下了汗马功劳。
总结:
燕云十六州在古时对于中原腹地的军事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石敬瑭不顾中原未来处于危险之中,为一己之私陷众人与绝地,给汉族埋下了亡国的隐患,也将中原送入百年战乱之中。其拱手出让疆土行为是令人不齿的。而五代十国的五胡乱华暴露出了外族觊觎中原的野心,内外勾结祸乱的恶果带来的是一个民族的危机。
参考资料;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