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黎明之海塞瓦斯托波尔怎么过
- 塞瓦斯托波尔战役的过程
- 塞瓦斯托波尔属于哪个洲哪个国家
- 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在历史上是如何记载的
- 塞瓦斯托波尔的介绍
- 二战苏联最牢固的要塞塞瓦斯托波尔,为何曾一度陷落
- 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历史溯源
- 塞瓦斯托波尔的历史
黎明之海塞瓦斯托波尔怎么过
1、首先,打开游戏《黎明之海》,输入账号密码登录。
2、其次,找到塞瓦斯托波尔任务点击进入。
3、最后,找到该任务中的两个伊利亚特贰贰章即可通关。
4、《黎明之海》是一款海洋题材的MMORPG手游。
塞瓦斯托波尔战役的过程
1854年9月20日,俄军在阿利马河畔失利后,在缅希科夫海军上将指挥下撤向塞瓦斯托波尔,尔后又撤向巴赫奇萨赖。塞瓦斯托波尔城防军(约7000人)在英法联军(6.7万人,英国将军腊格伦和法国将军康罗贝尔指挥)突击下,于9月25日宣布戒严。英法联军占领巴拉克拉瓦和卡梅申港口,作为英法联合舰队主要基地和军队补给站。塞瓦斯托波尔陆上没有预有准备的城防阵地(南区仅有一些旧的和新修的工事,配火炮145门),处境十分艰危,濒海一侧有13个海岸炮连(火炮611门)担负掩护任务。黑海舰队主力(帆力战列舰19艘、汽轮巡航舰6艘、帆力巡航舰4艘及其它舰船,2.45万人)停泊在塞瓦斯托波尔停泊场。联军各型战舰比俄国舰队多2倍,各型汽轮舰船比俄军多8倍(共计战列舰34艘、巡航舰55艘,其中包括4艘汽轮战列舰和50艘汽轮巡航舰)。负责城防的黑海舰队参谋长科尔尼洛夫海军中将和分舰队司令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利用英法联军统帅部未作出行进间攻击塞瓦斯托波尔的决定的机会,采取了加强防务的紧急措施。9月23日,俄军在北部湾入口处沉没旧战列舰五艘和巡航舰两艘,把部分舰炮搬上了陆地,并将水兵编成22个营。塞瓦斯托波尔防御战的最初三周,俄军在中校工程师托特列边指导下,修筑工事20处,布设在塞瓦斯托波尔南区的火炮就有341门(其中重炮118门)。联军有火炮144门。因此,在短期内建成了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体系,可有效地发挥了兵力和兵器(包括舰炮和岸炮)的作用。棱堡(支撑点)是防御的基础。塞瓦斯托波尔城下建立了3道防御地带(防线)和一个前进阵地,构筑了掩体和堑壕,第一次在俄国使用了掩蔽部。火力和堑壕配系相结合为进行阵地战奠定了基础。
英法联军统帅部率军抵达塞瓦斯托波尔南区之后,计划在陆海军猛烈炮火支援下,一举拿下该城(当时塞瓦斯托波尔的联军有6.7万人,守军仅有3.66万人)。塞瓦斯托波尔守军先发制人,于1854年10月17日晨(第一次炮击之日)以猛烈炮火轰击敌军。在这次炮击中舰炮和岸炮密切火力协同获得成功。俄国水兵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汽轮巡航舰上采用,舰体人工倾斜法,增大火炮射角,使舰炮射程由18链增至25链。对岸上不可见目标进行射击时运用设在高地上的舰艇观察哨进行射击校正,是使用舰炮的一种新方法。守军作战果断灵活,压制了联军几乎全部炮兵。1854年10月5日科尔尼洛夫身负致命重伤后,由纳希莫夫接替指挥。当天下午,联军50艘艇舰炮击塞瓦斯托波尔,使用1340门火炮连续炮击达5小时之久。在俄军炮火下,许多联军舰支损伤严重。撤离了塞瓦斯托波尔,未敢再来炮击该城。
1854年11月5日,俄军从因克尔曼方向冲击英军阵地。部署是:索伊莫诺夫指挥的1.9万人、38门炮,沿基连山谷向东南方向进攻;巴甫洛夫指挥的1.6万人、96门炮,从因克尔曼桥向南进攻。西支队由彤伦堡统一指挥。戈尔恰科夫指挥的2万人负责牵制法军并攻占萨朋山。南部要塞守军则以火力支援进攻部队,并派小分队出击,借以吸引法军的注意,此外,还以6000人掩护通往巴赫契萨赖的交通要道。英军阵地成两面三刀线配置:第一线9000人,23门炮;第二线1.4-1.5万人。战役在极其复杂的地形上进行,俄军对地形很不熟悉(战役结束的后的第二天才收到从彼得堡送来的地图)。战役前连续下雨,使部队火炮行动困难,因此炮兵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俄军选择的作战地形狭窄,部队拥挤,成为联军火炮打击的目标。6时许,大雾弥漫。索伊莫诺夫首先对英军正面发起突然袭击。按计划,巴甫洛夫应攻击其翼侧。但后者因因克尔曼桥未及时修好,耽误了时间,这样战役一开始,两支主攻部队就丧失了协同,并使英军警觉,迅速占领阵地,以猎兵枪和炮火打击索伊莫诺夫部队,迫其后撤。此时,俄军急需投入预备队发展胜利,介预备队指挥官察波克里茨基在1公里以外按兵不动。关键时刻,英军向法军求援,形成优势兵力,迫使索伊莫诺夫部队向塞瓦斯托波尔退却,巴甫洛夫部队向因克尔曼桥退却。这样,俄军进攻受到严重挫折,损失10634人,其中有索伊莫诺夫等5名将军,联军损失4700人,其中有3名将军(参见因克尔曼战役)。
塞瓦斯托波尔久攻不克,旷日持久,尔后,联军又5次炮击塞瓦斯托波尔。联军使用重型野炮,数量很大。塞瓦斯托波尔军民一面抗击联军军冲击,一面顺利进行对联军炮兵斗争和坑道地雷战,并采取小群多次夜间出击。据俄方统计,俄军所挖地洞总长度达6889米,大型爆破94次,联军挖地洞1280米,爆破120次。1855年2月17日俄军企图攻占增援部队登陆点叶夫帕托里亚,未果。缅希科夫被解职,戈尔恰科夫继任克里木军总司令。4月9日,联军对塞瓦斯托波尔开始第二次炮击,持续达10昼夜。俄军在南部要塞有1000门火炮,其中466门可打击联军攻城炮兵阵地,但炮弹不足,俄军火炮发射次数只有联军一半。10昼夜中,俄军损失约6000人;联军损失不大,但预定的强攻再次被迫推迟。但兵力对比发生了有利于联军的变化。至1855年5月,联军总兵力为17.5万人,克里木守军为8.5万人(其中4.3万人坚守塞瓦斯托波尔)。英法联军借此积极作战。5月底,联军夺取了塞瓦斯托波尔主要阵地——马拉霍夫岗(防务由伊斯托明海军少将负责)前沿的多面堡。守军伤亡不断增加(3月损失约9000人,4月1万余人,5月约1.7万人)。曾有数日,联军每日向塞瓦斯托波尔发射炮弹5万发,而俄军则深感炮弹不足。6月6日~10日,联军第三次猛烈炮击塞瓦斯托波尔,持续5昼夜。联军企图夺取要塞以东之马拉霍夫岗,占领了左翼前沿多面堡。6月17日,联军第四次炮击塞瓦斯托波尔,持续两昼夜,重点打击船只泊区。18日联军向该方向发起强攻,再次企图占领马拉霍夫岗。俄军顽强抵抗,打退了进攻,但损失达7000人。联军首次强攻塞瓦斯托波尔之后,英军总司令兼联军总司令拉格伦死亡。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坚持由法国人担任联军总司令,并且要求迅速攻下塞瓦斯托波尔。7月10日,纳希莫夫身负致命重伤。俄军总司令戈尔恰科夫获得增援后,决定进行一次会战,从 黑河方向进攻法军阵地。为此准备投入5.8万人,272门炮。如进攻得手,要塞内守军也准备出击。法军阵地位于费久辛高地。俄国进攻部队首先必须通过8公里的开阔地,越过两道水障(黑河和与之并行的—条水渠),才能接近法军所在的高地。俄军进攻时间定在8月16日。拂晓前,部队在浓雾掩护下出动。左路由利普兰迪指挥,右路由里德指挥。利普兰迪部队尚未接近联军阵地时。里德即提前下令向费久辛高地开炮。当即发现距离太远,火炮射程达不到。于是停上射击,转移炮兵阵地,但炮声惊醒了法军,他们迅速进入阵地,准备迎战。当里德转移炮兵阵地时。利普兰迪恰好接应联军并打响,他发现对方已有充分准备,而且得不到里德部队的配合,进退两难。戈尔恰科夫亲自赶到利普兰迪部队,但拿不出对策。稍后,里德部队也恢复进攻,逐次增加兵力。一个团一个团地投入战斗,但各团部队都独立行动,互不协同。导致进攻受挫。里德将军阵亡,部队失去指挥,陷于混乱。戈尔恰科夫为了转移法军注意力,命令利普兰迪部队进攻,但为时已晚。法军在歼灭里德部队之后,转移兵力对付利普兰迪。俄军伤亡惨重。10时许,戈尔恰科夫被迫下令撤回黑河彼岸。此役俄军损失8000余人。黑河会战后,塞瓦斯托波尔守军再也得不到增援,防御设施 破坏情况愈来愈严重,由于人力不足,无法修复。联军则加紧准备新的强攻。8月17日,联军开始第五次炮击,动用800门炮,持续3天。9月5日,联军开始第六次,也是最猛烈的一次炮击,动用了807门炮,倾泻炮弹15万发。火炮密度达到1公里正面150门。炮击持续3天。第二、第三号炮台和马拉霍夫岗的防御设施被摧毁,南部要塞几乎成为一片废墟。俄军每天伤亡2—3千人。9月8日中午,联军13个师和1个旅(共6万人)发起强攻(守军4万人),经过多次激战,占领了马拉霍夫岗。9月8日晚7时,俄军放弃南区,夜间,利用浮桥和船舶向北区转移,尔后与缅希科夫部队会合。俄军全军携带炮兵和后勤一夜之间进行如此有计划的撤退,可谓史无前例。
塞瓦斯托波尔属于哪个洲哪个国家
塞瓦斯托波尔属于亚洲俄罗斯
塞瓦斯托波尔(Sevastopol),克里米亚半岛著名港口城市,黑海门户,俄罗斯海军基地,黑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在历史上是如何记载的
1854年9月25日,塞瓦斯托波尔城内宣布戒严。由此开始了历时349天的英勇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约有6万人的英法联军遭到只有1.8万名俄国步兵和水兵的塞瓦斯托波尔守备部队的抵抗。塞瓦斯托波尔临海一面,有强大的海岸炮台作掩护,但舰队指挥官会议认为这还不够,决定将14艘帆力战列舰中的5艘和7艘巡航舰中的两艘横向沉没在港口入口处,以阻止敌蒸汽舰突进塞瓦斯托波尔内停泊场;其余帆力舰只和所有汽船及蒸汽巡航舰用于保卫塞瓦斯托波尔。在塞瓦斯托波尔的背陆一方,有一座古老的堡垒从北面扼守着通往该城的各条道路。塞瓦斯托波尔南部的陆上工事刚刚开始构筑。然而敌人却未能利用自己的优势,拖延了攻城的准备工作,致使要塞守备部队在居民的协助下构筑了一道7公里多长、由8座棱堡和大量中间工事组成的防线,从南面完全保障了塞瓦斯托波尔的安全。领导城市防卫工作的是海军中将科尔尼洛夫、纳希莫夫和海军少将伊斯托明。
1854年10月17日,联军对塞瓦斯托波尔进行了第一次炮击。有120门火炮和1340门舰炮同时从陆上和海上对该城进行了轰击。俄军仅有268门火炮对敌进行了还击。敌人指望以海陆两面的猛烈炮火摧毁要塞的陆上工事,尔后一举攻占塞瓦斯托波尔。但是,俄军海岸炮台的还击使敌围城火炮和舰只受到较大损失,从而迫使腊格伦将军和康罗贝尔将军推迟了进攻。俄国野战军再度向塞瓦斯托波尔推进,后据守于梅肯集高地。10月17日,科尔尼洛夫海军中将在巡视筑垒线时,在马拉霍夫岗被炮弹炸伤后死去。缅施科夫在得到援兵之后,遂决定于1854年10月25日对巴拉克拉瓦谷地的英军外围工事实施攻击。俄军夺取了敌一些多面堡,击溃了卡迪根将军指挥的英国骑兵,迫使敌放弃了对塞瓦斯托波尔实施进攻的计划。
塞瓦斯托波尔的介绍
塞瓦斯托波尔(Sevastopol),克里米亚半岛著名港口城市,黑海门户,俄罗斯海军基地,黑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位于克里米亚半岛西南端,北纬44°36′,东经33°32′。面积770平方公里。人口378,600(2005年)。地处黑海北岸,北有铁路经克里米亚共和国首府辛菲罗波尔,可直达莫斯科,南出黑海海峡可通地中海,战略地位重要。城市坐落在塞瓦斯托波尔湾和南湾沿岸阶梯形山坡上。1塞瓦斯托波尔原为乌克兰的两个直辖市之一(另一个是基辅),2014年3月16日塞瓦斯托波尔与克里米亚一同举行独立公投,23月18日在克里姆林宫与塞瓦斯托波尔代表签署条约,塞瓦斯托波尔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
二战苏联最牢固的要塞塞瓦斯托波尔,为何曾一度陷落
位于克里米亚半岛的塞瓦斯波托尔在二战期间,苏军和德军都围绕着这个要塞进行过攻防。而作为二战期间苏联在刻赤半岛上最为坚固的要塞,塞瓦斯波托尔的陷落似乎很不应该。但是如果仔细想一下当时塞瓦斯波托尔的处境,以及苏军当时的情况,德军用于对付这个要塞处心积虑弄来的超级武器,可能我们会发现这个要塞在德军当时的进攻之下陷落,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
德军为了对付这个背后的隐患,动用了超级大炮和优势兵力
德军当时的战线已经推进到了刻赤半岛的后方,除了海运路线畅通以外,苏军的陆上交通已经被彻底隔绝。尽管如此,德军还是不准备放过塞瓦斯波托尔要塞。为此,德国和罗马尼亚为此准备了30多万大军,由经验丰富的德国将军曼施坦因统一指挥,而苏均在要塞上的人数只有不到三万人。在军事装备上,为了破除要塞坚固的防御工事,德军特别准备了口径达到800毫米的古斯塔夫列车炮。事后看来德军的准备非常充分,而且卓有成效。
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在发起对塞瓦斯波托尔要塞的进攻之时,要塞还有部分工事没有完工。德军的列车炮在老远就能击毁苏军要塞上的炮台,苏军的火炮射程却碰不到德军火炮的脚后跟。所以德军使用这种战术,逐次击毁了苏军所有的要塞炮台,让要塞内的苏军没有还手之力。
苏军增援要塞外围的援军被德军彻底击败,要塞孤立无援
为了拯救整个刻赤半岛以及要塞,苏军发起了多次救援行动。苏军通过登陆作战,将大量军队投送到交战区域,并迫使德军分散了攻击塞瓦斯波托尔要塞的兵力。但是于事无补,德军准备充分,并且战斗意志高昂。最终德军在1942年5月初,击败了前来支援的苏联第44和51集团军,并开始加大轰炸要塞的密度和强度,同时开始攻击附近的苏联海军部队,切断了水上苏军的海上交通线。德国空军也开始掌握此区域的制空权,苏军和要塞的联系通道几乎完全被切断。这些险境让塞瓦斯波托尔要塞彻底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要塞因为被切断补给线,弹尽粮绝
要塞内当时还是有不少苏军凭借要塞的坚固性和德军进行近身作战,在短时间内成功阻止了德军彻底占领要塞的企图。但是时间一长,武器弹药无法得到补给,战斗民族的人民再强壮也不能拿铁锹跟全副武装的德军肉搏吧?在1942年的6月底,要塞内的幸存的苏军在苏军统帅部的命令下,开始逐步撤离要塞。到七月初,一部分经过苏联海军营救,撤离到了后方。一部分扯进山区,当起了游击队继续和德军作战。
至此,苏军的塞瓦斯波托尔包围战彻底结束。、
这个要塞以兼顾著称,但是在面对二战军事思想的变革之下,德军使用新式武器远程打击。使得要塞的攻击性降到了最低,苏军尽管多次支援,围魏救赵也无济于事,最终要塞陷落。所以在现在的作战当中,适当使用创新思维去解决难题。如果苏军吸取当时战争初期被德军闪电战教做人的教训,那么战争当中的损失也许就不会这么大了。
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历史溯源
从1854年英法与俄国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开始,塞瓦斯托波尔已随着战斗不息的时代而演化成一个要塞都市,大量的堡垒、壕沟和故意制造的迷宫隧道围绕市区。
二战中,整个要塞的防御力量:以塞瓦斯托波尔市区为参照,整个市区北靠细长的塞维纳亚湾南岸,塞维纳亚湾北岸和别别克峡谷之间是防御重点。在这片绵延360公里的矩形地带,配置了12个永久要塞群,占全部克里米亚要塞数量的75%,每个要塞都有一个典型的苏联式名称,但多数史学家认为这是德军给起的别名。中心地带由“莫洛托夫”、“契卡”、“柯别乌”这3个巨大的要塞群把守,西南靠海的角形突出部配置了“列宁”和“北堡垒”这2个要塞,正东有5个联合要塞,即“斯大林”、“西伯利亚”、“伏尔加”、“顿涅茨”和“乌拉尔”。在4重防御线的最北也是最容易被突破的隘口,是当时最强的“马克西姆-高尔基I号”联装炮塔要塞,它拥有1934年制造的双联装305毫米巨炮,射程达到44公里,外部防御层形状酷似当时的战列舰炮塔,由200~300毫米厚的装甲板全体包裹,炮塔下面有3层永固工事,每层永久混凝土天盖都厚达3000~4000毫米。此外,在“马克西姆·高尔基I号”东侧还设置了“巴斯季昂I号”要塞作为前瞻。所有要塞周围都被永久混凝土装甲板覆盖,用地下通道和小型铁路连接,在山地部分更设置难以数计的暗堡、火力点,所有的要塞炮塔都是下沉式安装且具有绝对优势射界,理论上不可能对该防御地带进行地面攻击。而且设计者将要塞的基本弹药存放在塞维纳亚湾南岸地下深达30米的“库拉贝”主弹药库中,可谓万无一失。
相对的,塞瓦斯托波尔南部及西部防御力量就没有这么集中:沿正东到东南只配置了“巴斯季昂II号”、“库贝”和“巴勒库勒瓦”这3个要塞,在它们中间穿插着5个主要的一线步兵防御阵地:“白糖帽子阵地”、“北方鼻子阵地”、“废墟山”、“荆棘山”、“红色高地1、2、3”;一线阵地西侧只有3个二线步兵阵地:“上坡高地”、“秃鹫高地”和“风车高地”。为防止南部海上威胁,在克里米亚半岛南端突出部设置了“马克西姆-高尔基II号”联装炮塔要塞。在二线阵地和塞瓦斯托波尔市区之间是“苏联山脉阵地”,这是最后一道屏障。守卫塞瓦斯托波尔的苏军士兵比较特殊,除了普通的红军(陆军)外,还有海军陆战队和苏联内务部队(秘密警察),这些特殊部队战斗力和武器装备、军官素质都很强。当时守城兵力约为10万人,但坦克仅40辆。
塞瓦斯托波尔位于现俄罗斯境内,属于乌克兰时期被俄罗斯黑海舰队租借为海军基地,2010年俄乌双方将租借年限延长至2042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属于俄罗斯。
塞瓦斯托波尔的历史
塞瓦斯托波尔,原属奥斯曼帝国的属国克里米亚汗国。1783年并入俄罗斯帝国后建军港和要塞。
从1854年英法与俄国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开始,塞瓦斯托波尔已随着战斗不息的时代而演化成一个要塞都市,大量的堡垒、壕沟和故意制造的迷宫隧道围绕市区。
1918~1920年苏俄国内战争期间,曾先后被德军和英﹑法﹑希军以及白卫军占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于1941~1942年遭到德军多次进攻。当地军民奋战250昼夜,钳制并消灭大量德军,终因寡不敌众于1942年7月4日被德军攻占,至1944年5月9日解放。
塞瓦斯托波尔是前苏联黑海舰队所在地,1996年塞市根据乌克兰法律对外国公民开放,允许外国船只进入。
1997年乌克兰和俄罗斯正式签订了俄罗斯黑海舰队驻扎乌克兰领土的协议。
乌克兰直辖市塞瓦斯托波尔市2014年3月16日与克里米亚一同举行地位公投,95.6%的选民投票支持加入俄罗斯 。
俄罗斯总统普京2014年3月18日与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代表签署条约,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直辖市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乌克兰未予以承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