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国之初,由于相同的意识形态,苏联为我们国家的建设提供了很多方面的帮助。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中苏关系开始恶化,形势变得十分紧张。
为应对来自苏联方面的威胁,加强北方边境的边防。中国于1967年开始修建布苏里军事要塞,与此同时还修建了一系列军事设施,以保证后方的供给,捍卫国家安全!
要塞位于内蒙古境内,修建在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当中,占地约二十四平方公里。修建这座要塞,陆陆续续经过了近三十年的时间,动用了上千名官兵,花费了人民币约二十七亿,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军事要塞,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地下洞库群。
在要塞基地的地下,总共修建了九个洞库,包括食品库、被服库、弹药库、导弹库等各种军需物资库,用来储存军需物资和弹药等。其储存的物资,可以供给十余个机械化作战集团半年的消耗,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军需物资库。
要塞修建于中苏交恶时期,面对来自苏联的威胁,要塞对于巩固国防,稳定边疆,起到了重大而积极的作用,对于苏联的威胁,起到了强大的威慑。
到了上世纪末,随着国际局势的改变,中俄关系紧张的局面得到了缓解,并形成了战略伙伴的关系。于是,我国便撤走了要塞内的军队,要塞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如今,这个要塞已被开发成为旅游景区,迎接来自国内外的游客,让人们一睹当年的情形。
展开全文
1969年,时任军委副主席的林彪曾到要塞视察,当他来到08哨所的时候,见哨所依山而建,不仅结构坚固,而且防御严密。这座哨所是营级哨所,在当时来说,是国内最高级别的哨所。
林彪对于这处哨所十分的赞赏,为了表彰它,林彪亲手写下了“北国第一哨”的题词。时至今日,这一题词仍然存在,通过它,似乎仍能看到当年战士们坚守岗位的情景。
不仅是林彪,当年的叶剑英元帅也曾来到要塞视察。他当年居住的地方是将军楼,后来改成了元帅楼,现在作为了景区的一个著名景点。这栋楼是专门为了接待叶剑英所建,一共有两层,叶剑英在二层居住,下面的一层则作为会议室和接待室。叶剑英离开之后,这栋楼成为了专门接待来访官员的地方。
除了这两处之外,要塞内还有陈列馆,窑洞指挥部,地下油库等景点。
要塞的地下油库修建在一座山体之内,是我国最大的地下油库,具有防水、防火、防原子弹的功能。地下油库的全长四百多米,宽两米五,高三米,共分为三层,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修建完成。
油库内共有七个巨型油罐,每个油罐高是十四米,周长为十三米,储油量达到了两千二百多吨,可以加满一列四十节火车的油箱。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大小油库十几个,另有专门的铁路来连接输油管道。
当年焊接这些油罐时,总共动用了两个连的女战士。因为山洞十分狭窄,为了确保油罐的储油量,就只有动用这些身体纤瘦的女兵。这些女兵在狭窄阴冷的地下工作,一直到三年后工程完成。
为了保证国家安全,这些女兵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因为身在数十米的地下,山洞的气温很低。盛夏时节,外面有三十多度,而在山洞当中最高时的温度才三度。因为长期在低温环境下工作,很多女兵的身体都遭到了严重损伤,得了宫寒,导致她们失去了生育的能力。
陈列馆内存放着建造要塞时曾使用过的工具等各类物品,共三千余件,展现了要塞建设这一艰苦又漫长的过程。此外,馆内还展示了当时的指挥官们所使用的沙盘、地图、武器等物品,向人们展示了那个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
窑洞指挥部是要塞的指挥中心,在基地建设时期,指挥人员就是在这里生活和工作。指挥部依山而建,是平排建筑,内部采用了西北窑洞式的穹顶结构,并因此而得名。除此之外,指挥部还有宿舍、食堂、通讯室、会议室等设施,反映了当时官兵们的生活状态。
时至今日,布苏里要塞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失去了它在军事上的价值。如今,它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历史景点,提醒着人们曾经发生的那段历史,以及为保证国家和人们的安全,我们的全军官兵多付出的心血和做出的牺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