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葬两天的新坟传出异响,开棺后逝者“死而复生”,吓退围观村民_老太太_这一_仵作

下葬两天的新坟中传出异响,开棺后逝者竟开口讨要水喝,死者复生究竟是子虚乌有还是确有其事,这一切的背后又隐藏着怎么样的秘密?

这件怪事发生在2006年六月的一个傍晚,当时阳光尚未消散,家住广西梧州藤县的妻子来到丈夫的新坟之前,强忍着满心悲伤摆上香烛,准备与自己的爱人告别。可就当香烛燃起,摇曳的影子投射在坟土之上时,妻子突然听见了一阵奇怪的声响,不是野兽在林间穿行时的沙沙声,反倒像是有人在敲击什么的沉闷声响。

妻子一时间愣在原地,可还未等害怕的情绪涌上心头,她就隐隐约约听见了一个熟悉的呼救声,那是与自己相濡以沫的丈夫!一股热血涌上脑门,妻子顿时将心中隐约的害怕抛到了九霄云外,疯了似的挖着新填的坟土。可她一人两手空空,又能挖得了多少土?稍微冷静的妻子唤来了因害怕而躲在一旁的女儿,让她回村叫人,自己却不肯离开半步,一个劲地用双掌挖土。

展开全文

时间不长,女儿便带来了将信将疑的村民,在女人的苦苦哀求之下,众人终于掘开了坟包,打开了下葬不久的棺木。这一开棺盖,躺在棺中的男人果然尚有生机,还开口讨要水喝,周围的村民都被吓得倒退一步,唯有妻女二人欣喜若狂,抱头痛哭。众人七手八脚地将男人抬出棺木送回村里后,又因为男人身体虚弱而将他送进了医院治疗。而人多口杂之下,这一场“复活”的奇迹自然瞒不下去。只是传出去的消息似乎有些变了味,从“复活”变成了“诈尸”,村中众人的议论也开始向着鬼怪故事偏移。

各种版本的消息像是长翅膀一样四散纷飞,自然引来了记者的关注,不过当记者带着医生来到村中时,才知道故事的主角仍在医院疗养。记者来到男人家中,恰巧老太太在家,听说记者来意,老太太乐呵呵地拉着记者坐下,开始念叨起往事。老太太一共有六个孩子,这位大难不死成功“复活”的男人金,是最小的一个,今年刚过四十。

事实上,在两天前,察觉到金“去世”的,正是这位老太太。那个上午,老太太一如既往地拎着饭盒,前往小儿子的宅子。因为生病的缘故,金的身体一直比较虚弱,而他的妻子为了支撑起这个家不得不在外打工挣钱,平日里为儿子送饭的任务自然也落在了老太太身上。那天老太太进了家门,看着小儿子还在床上,就以为他还没醒,想着让儿子多睡一会,就先将屋子收拾一番,才准备喊儿子起床喝粥。可两三声下去,小儿子却毫无反应,再一看,小儿子竟已经没了呼吸。

这一下子可真是把老太太吓得魂飞天外,赶忙把大儿子喊了过来。大儿子来了仔细一看,心也凉了半截,自己的弟弟此时已经是身上发凉,手脚僵硬,似乎没有了生机。而请来的“仵作”更是坐实了这件事情,一家人悲伤万分的就开始料理金的后事。而等到在外打工的妻子得知这一噩耗,带着女儿连夜赶回家后,见到的已经是躺在灵堂中的丈夫了。

由于当地的习俗,整个葬礼的流程并不复杂,逝者也很快入土为安。一般情况下,亲人会等到为逝者“祭七”过后才会离开,可考虑到家中实际情况,妻子必须要尽快出门打工赚钱才能支撑起一家人的生活,自然不可能完成长达四十九天的繁琐“祭七”流程。因此妻子才会在丈夫下葬之后的傍晚,带着香烛纸钱前来祭奠一番,也正是因此,才意外察觉到了丈夫还未死去的事实。

“复活”一事的来龙去脉算是搞清楚了,可这件事上笼罩的神秘色彩却也是越来越重了,下葬两天的金竟然离奇复活,这究竟是村民传言中的“诈尸”,还是从一开始就未曾死去呢?记者随后来到了医院调查,因为身体虚弱,又加上病痛缠身,金仍然躺在病床之上,不过还算有精神,在慰问一番之后,记者便向医生询问,金的遭遇到底是何缘故。

而医生十分肯定地告诉记者,金在下葬的时候肯定未曾死去,村民的判断一定只是误判。随后便与记者分析了原因,当时金的大哥和母亲判断金已经去世,不过是因为金的体温较低,呼吸微弱,而之后寻找的“仵作”来做判断也算不上专业对口。虽然“仵作”这一职位本就是古时衙门负责判断尸体伤势死因的,换算到现在大概算是法医。但毕竟没有系统学过专业的医学知识,大都是自学和前人的经验。据这位仵作所说,当时他也只是摸到金的身体发凉,又发现没有脉搏,才作出金已经死亡的判断的。

医生摇头说道,这种过于简单的检验方法很难确保准确性,至少要检查当事人的脉搏,心跳,呼吸,以及瞳孔反射才能作出初步判断,而更准确的方式自然是依靠医院当中更加精密的仪器。按照医生的推测,金当时的假死大概是因为他糖尿病病情的恶化,在没有及时送到医院得到救治的情况下,使金陷入了深度昏迷状态,因此才会对外界没有任何反应,宛如死去一般。

事情至此,算是真相大白,“诈尸”与“复活”并不存在,只是金因病昏迷才产生的误会,而在事情的最后,金的糖尿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家人们也重拾了生活的希望。

本期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喜欢的朋友可以双击点点关注,更多精彩内容,请看下期分享。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