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节说健康
乳腺癌与宫颈癌
展开全文
- HAPPY WOMEN'S DAY -
女性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既事关妇女最基本的生存与健康的需求,又是提升国家整体人口素质、人力资源水平的重要手段。为推动健康江西妇幼健康促进行动走深走实,值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我们推出了关于妇女健康保健的系列科普知识,关注当下热点,覆盖妇女健康重要阶段,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广大妇女同志对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第二篇
乳腺癌与 宫颈癌
1.乳腺癌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平均每1.8 s就有1例新确诊患者,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首次超过了肺癌的220万例,成为全球患病率最高的癌症。在我国,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乳腺癌患病率逐年增高,2020年新增数量高达41.6万例,占新发癌症患者总数的9.1%、占女性新发癌症的19.9%,也是中国女性患病率最高的癌症。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乳腺癌患病率在20岁后开始增加,55~60岁为发病高峰;病死率随着年龄逐渐增长,在55~65岁较为稳定,随后急剧增长,在85岁后达到峰值。
乳腺癌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临床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乳腺肿块、乳腺疼痛、乳头溢血、乳头内陷、皮肤改变、腋窝淋巴结肿大。部分乳腺癌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体征,或临床体征与其他良性病变类似,加上自身重视程度不够,而延误治疗,失去保乳的机会且治疗费用增加,生活质量和心灵均遭受巨大打击。乳腺癌筛查项目包括乳腺临床检查、乳腺彩超和乳腺钼靶机X线检查。
2.宫颈癌
宫颈癌的发病率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居第二位。我国每年有新发病例约13.15万,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8%;全世界每年约有29万女性死于宫颈癌,其中我国约为5万人。且农村高于城市,发病高峰年龄为40-70岁。随着性病发病率的上升,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每年增速达2%-3%。以36岁至50岁最为集中,占患病人数的57%左右,尤以41岁至47岁的女性为数最多,30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所占比例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宫颈癌较隐蔽,难以第一时间发现。由于宫颈的生理解剖位置较深,当其发生癌变时,病人往往不能通过自我检查发现,致使许多宫颈癌病人一直到疾病的中晚期尚无症状,导致了癌组织的扩散。所以要想早期发现宫颈癌,就必须借助医务人员的帮助,进行妇科普查,做到对宫颈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宫颈癌筛查包括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巴氏检查、阴道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或HPV检测。
3 .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可防可治的癌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快速变化,宫颈癌发病率持续增高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原因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通过开展三级防控,即为年轻女性接种HPV疫苗、在适龄女性中开展宫颈癌筛查、及时治疗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等三级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防控并最终实现消除宫颈癌。
2020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启动了《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包括我国在内194个成员国首次承诺消除这一种癌症。《战略》明确提出“到2030年90%的女孩在15岁之前完成HPV疫苗接种”的阶段性目标,并呼吁:通过尽早接种尤其是为9-14岁小年龄女性接种HPV疫苗来加强宫颈癌预防。9—14岁接种者只需接种2剂次可有效远离宫颈癌发病风险,引导和鼓励在最佳年龄时接种HPV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宫颈癌死亡率及其给家庭带来的医疗负担。尽早接种HPV疫苗,早接种,早保护,早获益。
2023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等10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的通知》,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宫颈癌防治服务体系,提高综合防治能力”,“推广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服务”的主要目标。到2025年,试点推广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服务;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到50%;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率达到90%。到2030年,持续推进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试点工作;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到70%;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率达到90%。
此外,《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3年民生实事安排方案的通知》提出为适龄女生免费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我省将于今年对全省进入初中一年级、未满14周岁、未接种过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女学生,按照知情、自愿原则为其免费接种国产二价HPV疫苗。
4.做两癌筛查的意义
乳腺癌、宫颈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两大杀手,而且发病率有不断增加和年轻化的趋势,很多女性没有养成定期筛查的习惯,体检也只做了常规检查,而非两癌筛查。定期做筛查可以保护女性健康,通过早期检查能够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效果,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农村妇女“两癌”筛查项目是2019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新纳入的内容之一,至今已持续三年。农村35-64岁已婚女性可以免费参加两癌筛查,两癌筛查周期是每2-3年一次,无高危因素或筛查无异常的,可以按周期循环接受检查;有高危因素或者筛查发现异常的,建议遵医嘱定期检查或进一步诊断。
END
供稿:李蓉洁
编辑:胡梦玲
审核: 彭建华 张文慧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jxwsjkjcpj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