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本报记者常立军
湘西的底色,是深绿。
这幽深的颜色总让人想起那些隐没于山中的隐士。他们身怀失传绝技却不愿意流俗于世界。保靖的黄金茶,就曾是这样的一个存在,它继承了古老的基因,有着非同凡响的口味和营养,却深藏在武陵山中多年与世无争。等到它重出江湖,立刻就赢得了世人的无数惊叹。
吕洞山区,极品好茶的隐居地
武陵山区,湖南最早有历史记载的茶叶产区。关于茶叶种质资源的基因密码,也深藏于此。
在湘西保靖葫芦镇的黄金村,靖峰茶叶的茶叶生产区内有一个很特别的文保单位,它是一片古茶园。这颠覆了很多人心中文保单位多是历史文化遗迹的常规印象。这片茶园,就是一味好茶的秘密所在。
黄金村是保靖黄金茶发源地,保靖黄金茶现存7片古茶园共2057株明清时代古茶树,集中分布在这里,它是湖南省唯一植物活体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业内专家赞誉为“可以喝的文物”。树龄最长的那棵“古茶树王”至今有417年。2010年,黄金寨古茶园成为湖南省第九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湖南省唯一的植物类文保单位。这些以小乔木形态呈现的古老茶树,其所拥有的古老基因,为培育优质新茶品种展现出了一种极大的可能性。
保靖黄金茶被陈宗懋院士称为两个“中国最好的绿茶”品种之一。
一种优质茶叶必然来源于它极为复杂多样的生长环境。保靖黄金茶的好,与山有关。产茶区中,有保靖吕洞山,这是湘西苗族的神山。虽然古老的神话并不能成为解释这里产优质好茶的逻辑,但神山所享受到的特殊尊重,让这里的生态环境始终处于备受呵护的自然状态。吕洞山山区的复杂生境,以及保留的古老基因,是保靖黄金茶得以成就极品茶叶的真正原因。
曾经隐士般的保靖黄金茶,如何走出深山?
保靖黄金茶在历史上曾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局面:人人都知道保靖黄金茶好,却没法大面积栽培。开花少,结籽率低,种下去的种子,大多被动物刨食,产量极为有限,外界因此很少有人知道黄金茶的存在。
它就像一位隐士,身怀世间失传的古典绝技,却躲藏在武陵山中,不愿意面对大千世界。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县农业局工作的张湘生针对保靖黄金茶进行了长时间的无性繁殖(扦插育苗)探索,直到1993年之后,才实现了黄金茶的繁殖成功。她又在本世纪初年,培育出“保靖黄金茶1号”、“保靖黄金茶2号”两个优质品种。
同样“茶痴”的还有靖峰茶叶的董事长龙子娟。
为了找到让自己痴狂的保靖黄金茶,她整整寻找了三年。三年时间,她走遍了保靖的山山水水,走访茶农和专家。一次偶然的机会,三位茶痴相遇,在李健权和张湘生两位茶叶专家的介绍下,龙子娟找到了黄金一号和黄金二号两个品种,在黄金村扎下根来。
保靖黄金茶的珍稀,不仅在于其培育的艰难,更在采收的严苛。一克好茶需要112颗芽头,一斤好茶则需要56000颗芽头。优中选优,是保靖黄金茶保持自身高价值的坚定准则。
保靖黄金茶走出深山,走向世界所经历的路途,远比我们想象中艰难。
被茶叶改变的县城
保靖的历史命运充满起伏。
这个充满怀柔意味的名字并非它的古名,在汉代,它是迁陵。四方城的考古发掘印证着这里作为汉代中央王朝重要边地的历史。然而此后,这里就寂寂无闻了两千多年。直到保靖黄金茶这种“超级绿茶”的发现和传播,保靖才用茶叶打开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全新世界。
茶叶在保靖,是无处不在的一种存在。水边有茶,山上有茶,房前屋后都是茶,茶叶既是保靖的一道绝佳农业景观,也是保靖赖以发展的金山银山。
2022年,保靖黄金茶种植面积15万亩,其中有近6万亩有机茶园,茶叶企业、专业合作社共计278家,茶农8.5万余人,综合产值达到21.36亿元。茶产业成为保靖县乡村振兴中规模最大、受益人数最多的产业。湘鄂渝黔交界之地武陵山区,保靖黄金茶种植面积已超过100万亩。数据也许看起来有些枯燥,最直观且令人欣慰的表达就是:保靖戴了很多年的贫困县帽子因茶产业的发展从此被甩掉。
受益于茶叶的保靖,更加痴迷于茶叶的研究。他们启动了种质基因库建设、挂牌成立了省农科院保靖黄金茶产业研究院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出台了湖南省首部古茶树资源保护法规、推广使用了茶叶赋码溯源平台,“保靖黄金茶”号高铁专列扬帆启航,保靖黄金茶产业园投入使用……对于改变了自身命运的种茶事业,保靖人一往情深,无怨无悔。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