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男子隐居深山8年,娶女弟子活成理想模样,如今却有一丝烦恼_隐士_武当山_这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东晋末年,陶渊明一首《饮酒》,可谓道出了中国隐士文化里的完美境界所在。

和西方文明里积极的入世文化不同,我国的传统文化里还多了一种叫隐世的东西。相传,公元前2700年的上古时期,华夏文明的祖先黄帝便是从两位隐士那里学会了延年益寿和战争要领。最后,通过这一诀窍,黄帝在逐鹿之战中大胜蚩尤。

从古至今,国人一直对隐士相当尊崇。在大众看来,隐士们掌握着这个世界的运转规律和宇宙的奥秘,他们能看到一些世俗之外的东西。

而在最古老的汉语语境中,隐士其实指的就是萨满巫师。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原始社会,这些巫师通过灵魂飞升来和神明交流以帮助人们认知世界,因而才会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不过,随着生产力发展,国家这一社会结构的出现,萨满的存在危及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所以他们的地位开始被不断打压。

也是从这一时期,隐士逐渐从社会体系中剥离,开始归隐山林、拥抱自然。再加上道家文化里无为出世,淡泊名利思想的加持,我国传统的隐士文化开始成形。说到底,隐世文化无不是道家文化的延伸。

展开全文

而古人之所以隐世,无不出于以下几个要素。第一是因为和统治者政治意见不合,陶渊明便是代表,这种隐士最为纯粹,也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第二则是以退为进,看似隐世,其实是为了追求更高的仕途。唐朝时期,社会风气对隐士普遍神化严重,官场不得志的人只要隐世镀一层金,再次回到朝堂时必然高升。

第三种则是静观时局随时准备出世之人,诸葛亮就是这种,刘备当时三顾茅庐才请他出山。而诸葛亮正是在考量再三后,才最终选择了刘备。第四种则是最古老的隐士延续过来的,一般是一些萨满或道士,他们追求的是纯粹的隐士生活,不牵扯任何尘世的杂念。

中华文明辉煌了5000多年,隐士文化亦传承了这么久。即便在中华传统文化逐渐凋敝的当下,我国依然有不少人将信奉这套隐士法则。譬如今天笔者要说的这位广西男子,便是华夏隐士文化最好的践行者。

该男子叫吴一琴子,出生于广西梧州。从小兄弟姐妹众多的他童年过得并不省心,很小便跟随兄弟姐妹出来打工了。也是没受过什么良好教育,吴一琴子的打工生涯并不顺利,从事的都是一些体力劳动。

正如当年黄帝遇到两位隐士后打败了蚩尤,吴一琴子的命运也是由于一位隐士发生了转折。当年他辗转流落到湖北武当山地区,受到一位世外高人邀请上山隐世修行。也是对未来的打工生涯不抱信心,吴一琴子想都没想便随其去了。

没想到,这一归隐便是整整16年。16年来,这位世外高人对吴一琴子可谓倾囊相教,吴一琴子早前没上过学的短板一下全补回来了。不过学的都是一些隐士特长,譬如弹琴下棋,修行功夫等等。

16年时间里,吴一琴子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从一个迷惘的少年成了一名身怀隐士技艺的青年。也是没有东西可以再学了,30岁那年,吴一琴子拜别高人,从此开始了云游生活。

而此时的吴一琴子还是没有隐世想法的,他在云游时结识了不少朋友。在朋友的建议下,吴一琴子开了一家古琴行。由于自己16年的隐世生涯,吴一琴子的古琴行很快声名远扬。不但生意蒸蒸日上,还有外国的古琴爱好者找他切磋。

看起来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人算不如天算。2011年,吴一琴子在和朋友一次西藏自驾游时,遭遇了车祸。他的2个挚友当场身亡,捡回一条命的他花了很长时间才走出心理阴影。

而当他正准备将古琴行再次开张时,却又发现另一位昔日好友将琴行里的东西全卷走了。朋友也丢了,钱也没了的吴一琴子顿时心如死灰。他想到了当年隐居武当山时无忧无虑的生活,于是在2012年,吴一琴子又回到了武当山上。

隐世的日子过得很快,吴一琴子原本以为自己将在武当上了却残生。没想后来一位女弟子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

这位女弟子叫朱双琴,她和吴一琴子的命运几乎如出一辙。从小家境贫寒出来打工,结果在社会上四处碰壁,面对巨大的精神压力,朱双琴的身体出现了问题。于是,她的隐世念头与日俱增,2010年那会,她鼓起勇气辞去工作,只身一人来到了武当山。

也是在这里,两个苦命人相遇了。一样的遭遇让两颗心越走越近,吴一琴子不仅收了朱双琴为徒,在2014年那会,两人还结为夫妻,婚后不久,朱双琴还给吴一琴子生了2个女儿。

两人的夫妻隐居生活过得越来越舒适自在,朱双琴在吴一琴子的开导下,如今也活成了爱的模样。不过,在2015年那会,两人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有几位驴友无意中闯入了他们世外桃源的生活,随着夫妻两人弹琴的照片被曝光。无数古琴爱好者慕名前往武当山,只为找吴一琴子拜师。

吴一琴子也犯了难,拒绝他们又显得自己不近人情,不拒绝又彻底破坏了自己隐居的生活。虽然如今他和朱双琴依然在武当山上过着不食烟火的隐世生活,但却有了一丝丝烦恼。也希望这些古琴爱好者能理解吴一琴子的初衷,不要冒昧打搅了人家的幽静。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