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正
北京的早春虽然有点干冷,但疫情过后,店铺开张、行人穿梭,繁荣气象正迎春踏来。
作为国家最高历史文化殿堂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毫无疑问地成为中外游客游览北京的网红打卡地。在2023年新春刚过,作为一名实习生,我也如游客一般,获着敬仰之情踏进这个久违的历史文化殿堂,开启学习之路。正缘于此,使我走进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在举办的系列展览,亲切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华文物与文明的交相辉映。
“瑞兔带来新年美好的祝福与祈愿”
癸卯新岁,瑞兔呈祥。
在十二生肖中,兔寓有祥瑞吉兆之意,古人常用瑞兔形容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是吉祥文化的符号之一。
博物馆里过大年已成为中国人的新年俗。沿袭传统做法,在兔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了“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展出了精心撷选的80余件(套)馆藏文物,从多角度展示中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兔文化、生肖文化、吉祥文化和年文化。
展厅张灯结彩,展陈丰富多样。喜庆热烈的中国红氛围、庄重典雅的皇家气韵、五组多媒体亲身体验,营造了喜庆祥和、团圆和美的节日气氛。
“我太喜爱这个氛围了”“烟花、鞭炮的声音和真的一样”“雪花漫天飞舞的感觉真美”……一群小朋友在体验场中相互分享着观感体验。
圆明园海晏堂兔首是备受关注的展品,不断吸引着游客驻足观望。
“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展厅中展出的圆明园海晏堂兔首
此次展览展出的文物上起商代下迄20世纪初,涵盖玉器、瓷器、铜器、石器、骨角牙器、书法、绘画等多门类物质文化遗存。其中,从唐代至清代的多件玉石兔饰或奔或伏、或坐或伫,憨态可掬;唐代的浅青釉褐斑瓷兔与元代的青玉兔活灵活现;明代的白玉双兔耳杯妙琢精治,呈现出不同时代的匠人巧思,是传统工艺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范例。展览还展出了多件寓意平安、吉祥的精品文物和时令书画。文物与民俗有机结合,为这个“年味”增添了几许深意。
展开全文
“我们在正月初一上午还组织十位书法家开展写福送福活动,让前来国家博物馆参观的群众不但欣赏到精美的展览,还能领到红彤彤的福卡。”国家博物馆书画院院长杨军介绍,他们已连续多年组织开展写福送福活动,旨在将来自国博的美好祝福在新春之际第一时间送达观众手中。
“这是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
263家文博机构的纸、绢、麻等材质,1700余件历代绘画精品的出版打样稿档案,12405件(套)中国绘画藏品……这是在国家博物馆“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展览现场看到的珍贵文物与文献资料。
尽管这个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展览已开幕三个多月,但春节期间来参观的人依然不少。
来自山东大学的博士生王潇在1700余件历代绘画精品的出版打样稿前久久徘徊凝视,他感叹于绘画的精美和史料的系统珍贵,“这是国内藏品与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国绘画珍品的一次集聚,也是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
观众李女士仔细观看着《清明上河图》出版打样稿,她表示平时只是听过介绍,没有看到过这张画卷的样子,现在看到了,确实非常震撼。
观众在“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展厅欣赏《千里江山图》
此次展览包含“薪火相传 代代守护”“千古丹青 寰宇共宝”和“创新转化 无界之境”三大板块,以图像、文字、视频、新媒体等多元展示手法,系统呈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绘画的宏富成就。
“太逼真了!雕塑的形态简直比看真的还清晰。”在等比例高保真数字化3D打印复制的敦煌莫高窟第45窟前,一名青年发出感叹。同样有此感受的,还有等比例高保真数字化3D打印复制的云冈石窟第6窟南壁“文殊问疾”屋形龛前的一名女士。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共收录海内外263家文博机构的纸、绢(含帛、绫)、麻等材质的中国绘画藏品12405件(套),涵盖了绝大部分传世的“国宝”级绘画珍品,包括《先秦汉唐画全集》《宋画全集》《元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共计60卷226册。这是迄今为止同类出版物中精品佳作收录最全、出版规模最大的中国绘画图像文献。
“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增强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博物馆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博物馆是国外了解中国的“第一窗口”,是中国的“文化客厅”,具有特殊的作用。这一点在国博的展览中得到充分体现。
一方面,国博是外国文化“走进来”的场所。近两年,国博举办了“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东方吉金——中韩古代青铜器展”“云鬓珠翠——弗吉尼亚美术馆藏二十世纪珍宝艺术展”等多个国际交流展览,使观众仅游览一馆就可以欣赏到外国优秀文化。展览往往从中国本土文化角度展现他国文化,在呈现逻辑、中西对应上花费许多心思。观看一个展览,就像旁听了两大文明巨人的对话。
“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展厅一角
另一方面,国博更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平台。今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与陪同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总统夫人丽莎共同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了“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展厅中400余件中国历代文物藏品精美绝伦,将中华文明深厚的历史底蕴展现出来,获得丽莎女士的赞叹。展览中传达的中华民族“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追求,更是对两国人民弘扬友谊、中菲关系迈上新台阶无声的表达与期待。此外,1月还有土库曼斯坦总统谢尔达尔·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参观、2月埃及驻华大使哈奈菲访问等等,馆内也常常有外国游客参观,充分体现着国博是展现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不断推动着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成果传向世界。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成为文博事业腾飞的加速器,智慧博物馆建设迅速发展。国博也在不断更新展示方式,进一步拉近文物与观众、国内与国外的距离。一些创新运用的智能互动展陈方式,正通过网页等电子媒介传播到普通大众,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正如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所说,“中国国家博物馆首倡的‘透彻感知、泛在互联、智慧融合、自主学习、迭代提升”的技术路径正在成为业界共识,智慧保护、智慧展示、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成为主要的应用场景,极大地促进了博物馆组织形态、征藏手段、展陈方式、观众服务、运维保障等方面的改革转型发展。”
时代发展,博物馆也具有了新的使命。实习期间,我看到了国博深厚丰富的馆藏,折服于其磨砥刻厉的研究和服务人民的诚心,体会到了其对于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推动和促进。相信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决心下,在各个博物馆的协力同心下,人民会在文物中找到自信,世界会在文化中看到辉煌。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