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档共享!川渝两地档案馆签署档案数字资源共享协议_档案_档案馆_双城

3月22日,四川省档案馆、重庆市档案馆第三次联席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一大重点是川渝省市两馆现场签署了《关于四川省档案馆馆藏清代巴县衙门档案与重庆市档案馆馆藏部分民国档案数字资源共享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并研究了下一步合作推进有关事项。

▲3月22日,四川省档案馆、重庆市档案馆第三次联席会议在重庆召开

该《协议》明确,川渝省市两馆就四川省档案馆11万余卷馆藏清代巴县衙门档案与重庆市档案馆148个全宗、12万余卷馆藏部分民国档案数字资源分批次进行资源共享,并约定了双方共享档案数字资源的交付方式、交付标准、安全保管义务、利用公布以及研究开发等方面内容。根据《协议》,双方第一批次档案数字资源共享将于今年6月底之前完成。

据介绍,已经于2012年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巴县衙门档案,是国内现存数量最多、跨度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县级地方政权档案,对研究清朝重庆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挖掘重庆历史文化、传承重庆文脉意义重大。

▲签约仪式现场

双方一致表示,《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签署近三年来,川渝档案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两省市党委决策部署,秉持“一家亲”理念,强化“一盘棋”意识,紧密协作、相向而行,积极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档案资源建设、档案利用服务、档案宣传文化、红色档案开发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成果丰硕,影响广泛,深受社会好评。

双方认为,2023年川渝档案馆要进一步通过开展深度合作,加快区域档案事业“融圈”提速,推动区域档案馆工作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本次川渝两地共享档案数字资源,是川渝两地档案馆主动探索区域馆藏档案资源建设共建共享新路径的创造性尝试,对丰富川渝两馆馆藏结构,推动区域档案资源互联互通和历史文化研究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在跨省档案资源协作开发上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会上,双方还商讨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概览》出版和长江黄河流域红色珍档联展等事宜。下一步,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川渝档案馆工作联动机制,全方位推进档案资源共建共享、档案利用互联互通、档案宣传同频共振、档案人才共培共育、档案服务共兴共融,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力量。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重庆市档案馆供图

编辑:周芝逸

责编:秦雨

审核:宋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