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中的神话建筑阊阖、春宫和瑶台,有什么文化象征?_屈原_离骚_春宫

谈到《离骚》,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高中语文课本中那极难背诵的词句。《离骚》篇幅之长绝对在课文中排得上前列,而它的文学价值、艺术成就也是不可估量的。

《离骚》开创了中国爱国主义诗篇的先河,也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它对于后世文学以及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鲁迅对其与《史记》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所表达出了屈原对于真理锲而不舍地追求精神也对鲁迅有着极大的影响。那么笔者将带大家去了解离骚中关于神话建筑的描写,并将其文化象征意义对大家进行一一解读,大家请耐心观看。

一、《离骚》中的神话建筑

1、《离骚》的创作背景

《离骚》是从何而来的呢?根据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里所描述:“屈原放逐,著《离骚》。”以此为依据那么《离骚》应该是写于屈原被放逐的时候。但是现今对于这种说法也有不同的意见,有的说是在屈原不得志被当朝统治者疏远时所作,也有说是作于楚顷襄王时屈原被流放后。

尽管说法不一尚无定论,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写作的时间是在秋天,因为《离骚》整篇蕴含有着秋悲的意味而屈原也正是“秋悲”的创始人。屈原郁郁不得志寄托于求女不得上,控诉着当政统治者的无能。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屈原作出了这篇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呢?原因很简单,从刘安的《离骚传》里就明白了:“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展开全文

当时楚国的政治现实与统治者的无能,让屈原感慨自己的不平遭遇便发愤以抒情创作出了这一首抒情诗。而其中前半部分反复地描写诗人对于楚国人民生活以及国家命运前途的关心,后部分借由神话故事来表达自己追求理想失败的处境,表达出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这篇《离骚》无异于是屈原的自述诗。

2、神话世界里的建筑形式

《离骚》从整体上看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主要描写了现实中的遭遇以及身世经历,从下部分开始将主人公从现实中的不得志拉向了幻想的国度。

主人公周游四方,上下求索,从人间飞到了天上,这部分也是描绘了诗人因为在现实中受挫、怀才不遇,到了天上之后诉说苦衷,不断求索真理的过程。后半篇的描写是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试想一下古人对于天地的想象远超乎我们现代人。

那么进入正题,《离骚》中出现了三个神话建筑,分别是阊阖、春宫和瑶台。这三者所出现的诗句我也向大家一一展示,以便更好得理解一下它们的文化内涵。《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那么往下为您一一介绍其含义所在。

阊阖一词,最早的解释出现于东汉时期的《淮南子》,那时候的人们将天门等同于阊阖,因此在离骚里头也被解释为了西边的天门。

我们根据离骚后半部的描写也可以将其这样理解,但是我们要知道它所蕴涵的另一层含义,那就是朝廷的宫门,屈原想表达的就是执政者不听良言,进谏困难而导致国家陷入险境。

正如屈原所言,我叫天门守卫把门打开,他却倚靠着天门呆呆地望着我,所以将进谏比作登天门,这是何其之难啊。

接下来是春宫,春宫并非世俗之所,它是帝王之居,因此在描写这里时就有了政治意义。宫字起初指的是房屋,到秦汉以来便特指为帝王之宫。

但是据《吕氏春秋·制度》所记载:“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故此推断屈原那时候便已经成为了王权的象征。而屈原到此处折琼枝正代表着他的政治理想,他想用此来借喻自己的美政能够劝谏楚王。

最后是瑶台,在现实中奢华糜烂的瑶台在屈原的笔下就成了天上仙境的高台。屈原用这美玉砌成的现实高台比作神仙的身居之所,不仅让读者们对其建筑有着具体的感知,也给瑶台本身赋予了新的寓意。

瑶台最早有记载的是在夏桀时期建造的,《淮安子》记载“帝有桀纣,琁室瑶台”,瑶台作为夏桀权力极致的象征,极致奢华。

在瑶台之上的有娀之佚女自然也就随着瑶台的地位而提高,屈原用象征的手法以现实中的琼台之美借喻所求之女的高贵美丽,从而表达自己思想的高尚纯洁,这样就增添了诗篇的奇妙。

屈大夫所描写的诗篇,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也为后世提供了诗歌创作的另一种思路,而其中的想象更是为后人开拓了神话思路。

二、三处神话建筑的文化象征意义

屈原对于神话场景以及仙境经历的描写,其实都是他内心的所感所想,对于官场政治的现实和自己怀才不遇全部表达在了《离骚》之中,所描绘出来虚无缥缈的三处神话建筑并不是作者随意捏造出来的,而是屈大夫追求的具体目标,也可以说是实情虚景。

1、阊阖

阊阖,作为宫门的意指,具有宫殿大门的象征意义。它的本意是房屋,那么阊阖作为建筑也有家园之门的意思,因此家园之门也就象征着保护。

屈原以阊阖为界,表达了他渴望进入门内报答国家,但是始终被统治者挡在门外的社会之中,也导致了诗人只能借诗篇来宣泄 自己的情感,而屈原文中的飞升也绝对不是离开楚国这个伤心之地,而是更加接近自己的理想中的楚国。

阊阖的描写也是屈原对于家国安稳的向往,对家国的牵挂之情通过诗篇的描绘得到了升华。

阊阖中蕴含了屈大夫的爱国之情,寄托了他对家园的思念,当然春宫和瑶台也同样寄托着诗人对于楚国的特殊情感以及未来社会的美好愿望。如果说门外是他平时所生活的社会,那么门内就是他内心的情感世界,是他的精神家园。

他只有进入门内诉说自己的感情,才能让自己内心得到安慰。但是造化弄人,他被统治者疏远流放,拒之门外,从此再也没有了安全感。

2、春宫

在遭遇了流放之后,又感多事之秋,借着秋悲的情绪写下了《离骚》。虽然如此,当时诗人内心的向往和理想从未放弃,他所描绘的春宫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于理想的执著和忠贞的信仰从未改变。

屈原要折那春宫的琼枝来作为求女的信物,因为春宫的琼枝与现实之中的草木相比,它是不会凋谢的,这也代表着屈原对于楚国的赤忠之心。在漂泊之际,诗人感到了自己的岁月流逝,身边草木随时间的凋零让诗人有感而发,“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至此,诗人对于春宫这一仙境有着极高的向往,它也就成了屈大夫心灵慰藉的地方。春宫承载着屈原内心坚定的信仰和对于理想永不言弃的希望,也构成了诗篇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

3、瑶台

屈原在历经多次失败之后,内心情感无处发泄,只能向自己的亲人诉说。但是他却对自己的父母之言不语,只是表达了自己是颛顼高阳氏的后代,所以他只能去找自己的先祖高阳氏进行诉说。

而高阳氏之地虽是他的根,但是离他又太过遥远,于是他就只能去瑶台寻访那“有娀之佚女”,去离他比较近的高阳之族哭诉。可能只有这样,才能让他的心灵得到安慰,灵魂得到些许安宁。

4、小结

因此,总体上来看这三处神话建筑就是诗人的精神家园所在。阊阖是诗人寄托思念家园的情感以及爱国之情,春宫则寄托着诗人对于楚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和向往,瑶台则是诗人因为历经挫折磨难后,想要回归先祖的愿望。

同时三者也有其在现实事物中的表现,在现实建筑物中所表达了即使政治难言,劝谏难行,诗人也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进行努力。

三处神话建筑以其特有的文化象征意义向我们展现了诗人的一生,神话世界里的一切不过是诗人现实世界中的一片缩影,想要更好的了解诗人和诗篇,就应该透过诗人的笔端去发现诗人的内心情景。

以此神话建筑为由,记录了诗人一生的艰辛与失败,但是自身精神上的不断探索与寄托,从而反映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尽管笔者的解读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屈原《离骚》的艺术成就以及文学成就绝对是冠绝古今的。

三、总结

《离骚》是一部关于理想与现实的长篇巨作,他是诗人内心的一部史诗之作。我们通过对阊阖、春宫和瑶台这三处神话建筑的理解,可以更加了解诗人当时的处境以及环境变化,屈原在描绘神话世界的时候则是整篇作品的高潮部分。

屈原一生都在追求真理,即使自己深陷困境也依旧相信未来,依然相信并追求着春宫和瑶台这样美好的事物,不肯屈服世俗的愚昧之中,正是因为与现实这样的矛盾,才让他的人生多了一份悲哀。所以,这三处神话建筑也寄托着他美好的理想与坚持,也体现了他人生苦短的矛盾。

参考文献

1、《离骚》

2、《史记》

3、《淮南子》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