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屈原的《离骚》到底有多重要
- 《离骚》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 《离骚》是著名诗人屈原所写,此诗对学术界有哪些影响他在什么背景下创作此作品的
- 屈原他写的《离骚》被宋代史学家宋祁称为词賦之祖,你认为呢
- 读完《离骚》,你认为屈原人生悲剧的原因有哪些呢
屈原的《离骚》到底有多重要
《离骚》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对后世的写作方式和精神传承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太史公说:“屈原放逐,乃作离骚”,约略阐明了《离骚》的创作背景。因为“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所以《离骚》写的是“怨”,但这种“怨”,却不是向隅而泣的哀怨,而是在无限的孤愤中不断求索,说高洁的情怀,寻灿烂的光明。诗中作者不断以“香草美人”自喻,通过比兴的手法,情绪逐层推进,在现实与虚拟中进进出出,着力铺排,通过幻想的境界,展现了对抗现实黑暗的决心。
《离骚》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巨大,所以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大才汪洋恣肆如李白,都曾说“屈平辞赋悬日月”,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它的影响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写作方式,一是精神传承。
第一,在写作手法上,《离骚》的言辞华美,想象力极其丰富。全诗抒情与叙事并用,现实与幻想互映。通过历史人物、日月星辰、香草美人、神话传说等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不断铺排,内容丰富,情绪饱满,比兴得当。全诗如大河奔流,浩浩荡荡,横无际涯,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匠心。后世称诗人为“骚人”,即出于此。
第二,在思想的传承方面,屈原凭借《离骚》这一抒情长诗,成为了中国历代文人所敬仰的高洁化身。那种不畏强权,不同流合污,力求光明与美好的高洁情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
所以,综上所述,《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所代表的浪漫主义流派与《诗经》所代表的现实主义流派,共同为中国的古代文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离骚》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后来也有很多人对《离骚》理解为;“离”,通“罹”,“遭遇”义;“骚”,“忧愁”义。“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也有人解释为“牢骚”。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离骚》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陈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诗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为后来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离骚》是著名诗人屈原所写,此诗对学术界有哪些影响他在什么背景下创作此作品的
《离骚》在创作之后就饱受争议,从其“含义”到“体裁”,再到创作背景,很多方面都存在争议。
讨论其创作背景和学术影响,需要从分别对其“含义”、“体裁”、“创作背景”进行分析。
第一、“离骚”的含义至今尚未确认,很多学者对其进行探讨
“离骚”是什么意思,主要有三种说法。
离愁说: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
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王逸在《离骚》的注解当中讲:
离,别也;骚,愁也。二人都认为“离骚”是屈原被放逐之后的忧愁。这种说法流行最为广泛,容易被人理解。
离别说:
这种说法曾经流行过,但是在近代被朱季海先生在《楚辞解故》当中推翻了。
持此种观点人,其依据来自于《离骚》原文: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所以,离骚就是“离别”。但是朱季海就用了这一句同样的素材对这个观点进行了反驳。
他说,屈原既然“不难夫离别”,就说明屈子之愁有大于离别者。这一论证十分精彩,一锤定音,自此“离别”说被淘汰。
牢骚说:
有人认为“离”与“牢”其实是一个字,只不过是因为楚地方言的差异。所以,“离骚”就是“牢骚”,《离骚》的创作就是屈原所发的牢骚。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持此论,在《次子瞻见寄》中有句:
贾生作传无封事,屈平忧世多离骚。除此之外,《汉书》的作者班固也认为屈原“露才扬己,愤怼沉江”,其实是抒发“牢骚”的行为。
第二、“离骚”的体裁在汉代争论严重,《文心雕龙》的说法最为可信
《文心雕龙·辨骚》一文当中称《离骚》是:
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是说《离骚》的创作在《诗经》诞生之后,汉赋兴起之前,是在北方为文学主流的情况下出现的南方文化代表。其韵律优美,篇幅较长,那么到底应该归属于抒情诗歌还是经传文章呢?这在汉代有很大的争议。
汉武帝喜欢《离骚》,所以淮南王就为《离骚》作传,他认为《离骚》继承了《诗经》的传统,有着“哀而不怨”的风格,所以应该是儒家经典。
但是班固反对,他认为屈原在《离骚》当中所写的故事在《左传》等儒学经典中都找不到依据,并且因为不受重视就沉江自杀的行为是为了彰显楚王的昏庸,即所谓“露才扬己”、“愤怼沉江”,所以不是经传,但文辞雅丽,是一篇优秀的诗歌作品。
除此之外,王逸认为《离骚》所记事件虽然找不到依据,但其精神确实是符合儒家精义的,所以应该是儒家经典,汉宣帝、扬雄等人也基本上持此观点。所以汉代《离骚》又叫做《离骚经》。
这个问题在当时争论很大,后来经过刘勰的辨析,认为《离骚》:
取熔经意,自铸伟辞。即他从作品的形式、内涵等等因素入手剖析,判断《离骚》是一种创造性的诗歌,代表了南方文学的特征,而不是儒家经典。
自此,《离骚》是诗人写作的诗歌这一观点逐渐被人接受,不再将其划入儒家经典范畴。
第三、“离骚”作于何种情况,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离骚”的写作有人认为是一气呵成,也有人认为是分时段创作。从现今留存下来的版本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认为是一次性创作的观点,其中有一点是出现了悖论。
持此论调的学者认为,屈原投江而死,这种想法是在写作《离骚》的时候萌生的,所以付诸了实践。其依据就在于《离骚》当中多次提及了“彭咸”这个人名,表露出要向彭咸学习的想法。
悖论就在于此!
“彭咸”根据现有文献,只能确认是上古不得志的先贤,但其如何死法没有任何记录。而其“投江自杀”的说法是根据《离骚》而来。
也就是说,因为屈原最终是投汨罗江自杀,而《离骚》当中多次提到“将从彭咸之遗则”等话语,所以推断彭咸是投水而死。然后又通过“彭咸是投水而死”的推断,来论证屈原在写作《离骚》时就已萌生死志,想要投汨罗。
这就是一个悖论,用“观点”来论证“观点”,是没有科学性的。
所以,《离骚》是屈原在不断贬谪过程中逐渐创作的可性能更大一点,其创作背景是一系列的不得志。
《离骚》的争议到现在依然有很多,比如其内容当中提到过的很多植物、词语等等,在当时都是楚地方言。即:
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可惜的是,这些内容在汉代之后就完全失传,所以很多内容到今天已经不可考证了,由此引发了很多的争论。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屈原他写的《离骚》被宋代史学家宋祁称为词賦之祖,你认为呢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体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他的代表作者是长篇叙事诗《离骚》。也可以说是屈原一生遭际和思想感情的结晶。全诗长达两千余字,是一首光芒四射的抒情自序诗。题目的意义为“遭逢忧患”以后的作品。通过自序身世、陈述节操、诉说思想等几个重点,诗人痛斥了昏庸王室与反动贵族陷害贤良、误国误民的罪行,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全诗分三大段:第一大段叙述自己的志洁行芳的品格和修养,辅佐楚君以励精图治的奋斗和努力,自己遭谗被疏原因和经过,并引用历史事实,揭露楚国的黑暗现实和政治危机。第二大段以神话传说和超现实的描写,表现自己追求理想而不可得的矛盾苦痛心情,以男女恋爱之情作为追求思想的象征。最后一段由于苦闷彷徨,假托求神问卜,以求正确出路,得出了楚国不可久留的结论。因而高举远引,开始了幻想的旅程。但强烈对祖国的感情,打消了远适异国的幻梦,以决心用生命殉故国、殉理想的两句话作为全诗的结束:“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全篇曲折变化,起落无迹。又构成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这一长诗,集中反映了屈原的思想感情、意志理想和人格。也集中表现了他的创作特征:感情炽热,词采瑰丽,以大胆、丰富的想象,结合对现实和理想的描绘,驱使各种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日月山川、风云雷电、鸾凤虬龙,构成五彩斑烂,奇特非凡的艺术形象。又以引类譬喻的方式,多用各种草木花鸟,经过诗人点染,构成一套完整的象征,达到了极高的境地,因而成为闪烁着璀璨光辉的诗篇。与《诗经》的短小精悍,风格朴素比较,屈原作品的表现形式是一个飞跃的变化。它是在囊括风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而又有所独创的。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所说的“虽取镕经义,亦自铸伟辞”,正说明了这一点。因此说《离骚》是词赋之祖,他受之无愧。
读完《离骚》,你认为屈原人生悲剧的原因有哪些呢
汨罗悲歌传古今,刚正不阿赤子魂。
高洁明志世人敬,九死未悔爱国心。
—————————2020-3-20雅儒居士
主要是忧国忧民,不得志太过倔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