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天津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苏州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等6家单位,在线召开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会。6家单位新增发布古籍资源6786部(件),不仅有明清版刻、稿抄本古籍,还有碑帖拓本等特色资源,为读者和专家学者开展利用和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文献资料。
此次活动是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的第七次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文献影像资源达到13万部(件),其中国家图书馆建设的“中华古籍资源库”发布古籍影像资源超过10.2万部(件),先后联合39家单位发布古籍资源2.8万部(件)。
▲中华古籍资源库
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2022年,党和国家关于古籍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并召开全国古籍工作会议。文化和旅游部以《意见》为总纲,制定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任务分工方案》。2022年12月27日,国家图书馆召开第十七届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城市图书馆馆长联席会议,对下一步古籍保护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座谈会上,与会领导、专家对在线联合发布古籍资源的举措给予了肯定。古籍数字资源的在线发布与共建共享,使社会大众和研究者可以足不出户阅览古籍资源,在有效解决古籍保护和利用矛盾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古籍传播,为中外学者方便地研究古籍提供便利,对于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上围绕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和合作服务机制、古籍数字化成果共享方式、古籍数字化标准规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附:
“中华古籍资源库”新增古籍数字资源
“中华古籍资源库”是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建设的综合性古籍特藏数字资源发布共享平台,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成果。2020年国家图书馆新版读者门户上线后,对各类古籍及特藏文献资源进行了整合,统一纳入“中华古籍资源库”,该平台遵循边建设、边服务原则,目前在线发布资源包括国家图书馆藏善本和普通古籍、甲骨、敦煌文献、碑帖拓片、西夏文献、赵城金藏、地方志、家谱、年画、老照片等,以及馆外和海外征集资源,在线发布古籍资源超过10.2万部(件),已成为全国古籍资源类型和品种最多、体量最大的综合性资源共享发布平台。
展开全文
本次在“数字古籍”子库新增发布国家图书馆藏古籍数字资源1075部19.2万叶,主要为年谱类、目录类古籍,从版本类型上看,包括明刻本19部、清刻本801部、清稿本11部、清抄本154部,石印本、铅印本及其他版本90部。
本次发布年谱类以及与年谱体例、功用相同或相似的古籍,如年表、年略、编年、年状、年纪、梦痕录、知非录、诗谱等676部。发布的年谱类古籍中版刻最早者为明成化刻本《临川吴文正公年谱》,为危素所编,是书为研究吴澄生平的重要资料。此外成书年代较早者尚有明代陆申所编明正德十四年(1519)刻本《陆宣公年谱》、明代马峦所編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刻本《温公年谱》,还包括清乾隆锡山顾栋高撰稿本《司马太师温国文正公年谱》等。
本次发布目录类古籍399部,涵盖了目录学中的通论、版本、题跋、校勘等各家著述,以及史志、公藏、私藏、专科等各类图书目录,并包括古籍典藏方面的经典著作,基本囊括了经典的目录学著作,如《校雠通义》《群书校补》《禁毁书目》《千顷堂书目》《经义考》《小学考》《四库全书总目》《书目答问》《藏书纪事诗》等等,并且自宋以来私家藏书目,有名者基本网罗,稀见者亦不乏其例。
读者登录国家图书馆网站“中华古籍资源库”栏目或“中国古籍保护网”(/),无需注册登录,即可以进行单库检索和多库检索、全文阅览。
发布网址:
天津图书馆发布古籍数字资源
天津图书馆本次发布馆藏稿抄本文献165种655册。该批稿抄本文献内容包括诗文集、日记、奏折、书札等,一批未经整理、出版的历史文献。其特色在于版本丰富、内容多样、史料价值高。
一是版本丰富:包含馆藏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稿抄本。其中,明代抄本4种,清代稿抄本133种,清末民国时期稿抄本28种。如:《使琉球录》一卷,明嘉靖至崇祯蓝格抄本;《老子道德经》二卷,明崇祯六年(1633)田大受抄本;《公是集》五十四卷,清传抄四库全书本;《钦定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清乾隆纪昀抄本;《洪驹父老圃集》二卷,清乾隆抄本;《宜兴任氏信稿》不分卷,稿本,等等。
二是内容多样:发布文献包含经史子集丛五部类图书。子部选取了多部医书,如《痘疹世医心法》十二卷《碎金赋》一卷,(明)万全撰(明)赵烨校,清抄本;《医学纲目》四十卷,(明)娄英编辑,(清)王来宾校正,清初傅山抄本;《太医院经验奇効良方大全》六十九卷,(明)方贤辑,清光绪十一年(1885)方氏十万琳琅阁抄本;《医说》十卷,(宋)张杲撰,清抄本;《普济本事方》十卷,(清)许叔微撰,清光绪三年(1877)杨沂孙抄本,等等。集部选取了稀见传奇、杂剧,如《桂花姻传奇》《南唐杂剧》《收燕调莺馆宋元词会》。
三是史料价值高:选取了民国时期28种重要史料文献,如《合肥李氏家翰》《傅增湘等致止庵书》《承荫堂家书》《孔庙保管办事处单据黏存簿》《公函存查》《陈中岳信稿薄》《金息侯甲子奏疏》。
这批稿抄本图像数据的发布,将很好的解决部分历史文献藏与用的矛盾。手稿、散件、未刊稿的影像数据,可以满足研究者阅读、研究需求,将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效益。
发布网址:/
南京图书馆发布古籍数字资源
“清人文集数据库”是2021年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专项经费资助的,“江苏省珍贵古籍全文影像数据库”项目的第一期成果。数据库将通过“江苏省珍贵古籍数字资源集成平台”进行全网公开发布。
“清人文集数据库”目前共收录清人文集399种,以全本彩色扫描的方式制作成数字影像,并进行全网发布。与目前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发布的珍贵古籍数据库不同,本次发布的数据库主要有以下特点:一、以专题数据库形式发布,从文献内容角度,较为集中地公布一批具有共同主题的珍贵文献;二、不仅仅追求文物性古籍发布,避免一定程度地重复公开,将视角延展到更广阔的未全网公开的古籍上;三、对每种文献作至少深入到第二层级的标引,方便使用者按子目检阅相关内容;四、尽量细颗粒度化检索字段与古籍信息,提供如“四部分类”“版本类别”“朝代分布”“馆藏分布”等类型化检阅项,满足使用者更广泛的个性化检索需求。
由于是“清人文集数据库”,所以与大多数公布宋元明善本古籍的平台不同,本平台在所谓“文物性”上并不突出,但这不代表本数据库在“罕见性”上的弱势。清人集部版刻文献有两类常见的稀少性版本,一是遭到朝廷禁毁的书籍,一是由太平天国战争而受损的嘉、道、咸丰时期书籍。本次公布的清人文集中,如嘉庆时期刻本吴俊《荣性堂诗集》、潘奕隽《三松堂集》、任承恩《二峩草堂遗稿》,道光时期刻本韩廷秀《双牖堂文集》、查元偁《臶斋集》、吴嵩梁《再生小草》,咸丰时期刻本谭献《复堂诗》、何栻《江风集》、王笃《两竿竹室集》,等等,都是存世较少的清人文集。此外,还包括了从理论上来说独一无二的稿本、抄本等写本文献。从著作者方面来说,这次择取文集不仅有钱谦益、徐乾学、洪亮吉等名家文集,也关注了王式丹、金门诏、孔继鑅、薛时雨、金和等虽不为大众熟知,却在当时具有一定地方影响力(甚或全国影响力)与较广阔的交游面的人物。并且,有部分清人文集已囊括该作者的绝大部分主要著作,如薛诗雨收有《藤香草堂诗稿》《藤香馆诗续钞》《藤香馆小品》等三部文集。
发布网址:/
云南省图书馆发布古籍数字资源
云南省图书馆此次发布资源为馆藏善本63部381册, 图像50604拍。此次数字加工的古籍以史部为主,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断代史,有《北齐书》《南齐书》《周书》,此三种书为眉山七史的宋元明递修本,具有珍贵的版本价值。第二类是云南方志,如省志《[雍正]云南通志》,郡县志《[康熙]澂江府志》《[道光]普洱府志》《[乾隆]宜良县志》《[道光]陆凉州志》等,俱为清代刻本,都是云南方志中的精品;山水志《盘龙江水利图说》《六河图说》《云南温泉志》《鸡足山志》等,图文并茂,具有云南地方特色;专志《云南铜志》对清代滇铜的开采冶炼情况进行了记载。第三类是地方文献,如《纪古滇说集》《滇小记》《滇考》《滇补》等地方文献,是云南地方历史叙事文本的代表;《钦定平定云南回匪方略》《滇南民变纪略》反映了清咸同年间云南动乱的历史;《滇海虞衡志》《滇南山水纲目》《滇游路纪》《川滇藏边》等反映了历史时期云南的山川道路情况;《云南备徵志》《续云南备徵志》《云南丛书提要》《呈贡乡先辈著述目录》《云南金石目略补编》《云南民族史史料目录》等则反映了云南的文献情况。
除以上史部文献外,此次数字化发布文献还包括小学类文献《韵略易通》《文字蒙求》《埤雅》《说文古?疏证》,兵家类文献《何博士备论》《草庐经略》《火攻挈要》,医家类文献《洞主仙师白喉忌表抉微》《御纂医宗》等。
此批史部文献是云南省图书馆馆藏史部善本中的特色和精华所在,是研究云南历史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医家类文献则多为云南本地医书,其他地方较为少见。
发布网址:/
苏州图书馆发布古籍数字资源
2007年以来,随着“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深入开展,苏州图书馆结合古籍保护工作的需求,持续投入人力物力,大力推进古籍数字化,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截至目前,已完成数字化古籍1496部,829640页,容量达16.12TB。同时,图书馆还建立起了包含苏州古代地方文献、馆藏珍贵古籍、苏州地区家谱以及苏州文人别集等内容的“苏州图书馆古籍库”,并实现了远程登录、图文对照、全文检索、繁简字转换等功能。另外,通过缩微胶卷的转化,建成了馆藏民国报纸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了民国期间苏州的18种地方报纸,极大地便利了读者的查询使用。2018年,苏州图书馆参加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活动,首批发布古籍数字资源608部,本次新增发布馆藏古籍数字资源888部。
发布网址:
中山大学图书馆发布古籍数字资源
中山大学图书馆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目前收藏碑帖近4万张,主要为1927年学校委派顾颉刚先生赴江浙所采购,以及陈寅恪、容庚、商承祚等名家捐赠。这批碑帖上自秦汉,下迄近代,以石刻为主,兼有金器、陶器、法帖等,有重要的文物、史料、艺术价值。
中山大学碑帖数据库现收录馆藏碑帖4196种1万余幅,类型主要有碑碣、画像石、石经、墓志、造像、摩崖等,读者可以通过题名、责任者、刻石年代、出土地点等检索相关碑帖图像,支持前方一致检索。
此次发布的资源特色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具有较高的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价值。数据库收录碑碣、墓志、造像丰富,其中以书法著称于世者不在少数,如《曹全碑》《多宝塔碑》《元显儁墓志》《泉男产墓志》《始平公造像》等,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书法的发展成就,另画像石、碑首、墓志盖及造像中的佛像等,融合了中国古代绘画、雕刻等多种技艺,可为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爱好者与研究者提供丰富的史料参考。二是具有较高的宗教文化研究价值。数据库收录宗教相关石刻颇丰,其中以佛造像和经幢为主,兼有基督教、摩尼教等相关者,其时间自汉魏至明清,地域上包含河南、山东、河北及江苏、广东诸地,记载了不同时期经文、佛教传播及佛教故事等的变迁,对宗教研究颇有裨益。三是具有较高地方史料文献价值。数据库收录了不少清末民初以来出土与镌刻的碑碣、墓志,以及大量江浙、广东地方石刻,记录了地方学宫庙宇之兴废修葺、或记载名流仕宦之轨迹及重要历史事件,较少为学者所著录和研究,可补以往史乘之阙,具有重要的史料文献价值。
发布网址:/
作者:文汇报驻京记者 李扬
编辑:江胜信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