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现存的一些古籍都是怎么传下来的,现在网上看到的一些古籍都是哪些人在整理
- 古书的魅力在哪里,为什么有的新青年不喜欢读古书
- 有哪些古书值得去读
- 古书的收藏价值体现在哪里
- 有的古籍为什么没有标点符号,古人读着不费劲吗
- 像《易经》之类的很多古书,大多都很难看懂,难道古人真比我们聪明,你怎么看
- 古籍还有升值空间吗
- 古书有拍卖的价值么
- 我国六大古书是哪些
- 四书五经是哪几本书
现存的一些古籍都是怎么传下来的,现在网上看到的一些古籍都是哪些人在整理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比较久远,古籍的历史也很长久。其实,在中国发明造纸之前就有了书籍。之前是写在竹简、木简之上的,还有些写在丝绸之上的。更早的则是刻写在甲骨、青铜器和陶器之上的。
我国的古籍流传可以分两个阶段:唐前和唐后,唐以前主要是手写;唐之后主要是印刷。
第一阶段也就是包括刚才所说的竹木简、帛和纸。甲骨文金文虽是最早,但是刻写困难,很难流行、普及,那么甲骨文金文还不能称之为“书”。人们发现竹木帛便于书写,这些材料的使用也为后来书籍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古书形制和传播方式的变化,对估计的流传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得有失,消极影响主要有:1.辗转传抄易使古籍致误。如《论语·公冶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其中的顺序就有问题,“少者怀之”当在前。
2.为了传抄的高效,另外也因为传抄工作量之大,造成选择性传抄,很多古籍就被忽略丢失。
第二阶段:雕版印刷术的出现。这种技术的普遍使用当在唐后,这种技术使得古书形制发生了变化,古书有卷轴制、经折装变为册页,便于阅读和珍藏。但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1.重视雕版印刷版,致使原抄本丢失。2.技术促使古籍版本泛滥,错误增多。
说到古籍整理要复杂得多,涉及面广,门类较多,哪些人整理过很难一两句说清楚。
古书的魅力在哪里,为什么有的新青年不喜欢读古书
我是梅落肩香,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一、年轻人为何不喜欢读古书。
1、受文化层面的影响,古书生僻字汇多,晦涩难懂。
2、感觉读不读古书对自己的人生影响不大。
二、古书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读古书的益处。
1、读古书可以了解历史,借鉴古人经历过成功和失败后总结出的经验,供我们学习运用。
2、读古书可以立君子之品,明德晓礼,行仁义之事。读古书可以学习古人们,处世的旷达和智慧。
3、读古书可以体会到,撑起华夏历史天空的那种民族气节。
读古书书就像欣赏古陶。古陶与如今的陶瓷工艺相比,它算不上雍容华贵,但它独具一种拙朴的气质美,使人很想亲近它。它浑身散发着一种古韵生香的烟火气,凝聚着一种血乳交融的精神,从而衍生出一种身为华夏儿女的豪情壮志。这便是古书的魅力所在。
【三】我们读古书并非是读死书,并非所有的古书都适合我们读,要有目的性、有选择性的去读,读适合自己,对自己人生有帮助的古书,取其精华,摒弃糟粕。
有哪些古书值得去读
有那些古书值得去读,小编这个问题提得好。
首先我们从读书谈起,少年时代应该读孔子的《三字经》让人从小树立善良尊老爱幼的道德观,青年时代要博览群书读司马迁的《史记》
等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再读一些古代小说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再读一些古代名作家的文章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老子的《劝学》以及《唐诗》《宋词》等一些优秀文章以充实青年人知识头脑,铺垫他们在走向社会知识道路,人到暮年要根据你的兴趣读一些有关的古文古诗词来陶冶情操。再次我们在读书的同时要吸取古人的优秀文化和为人处世的优良品德,教育后代以善为本,以德服人,做社会有用之人。回答完毕,谢谢邀请。
古书的收藏价值体现在哪里
玩故钱币、古文物、古书籍都是有钱人玩的一种心态。至于说什么文献价值、版本价值、艺术价值、文物价值无从谈起。关键是这些东西的年代太久,一般人根本不知道它是真是假;中国人聪慧过人,喜欢造假,以假乱真;各种赝品数不胜数。现在市场上的骗人的乱七八糟的东西让人普通人没有办法判别;真正好的值得收藏的古书籍就连鉴定别费你都出不起。
公元581~630年间的南北京朝时代古书只能够在历史博物馆中可以看到。古书收藏中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存量太多,失去了它的市场价值。物以稀为贵。好古书民间寥寥无几。
有的古籍为什么没有标点符号,古人读着不费劲吗
谢谢邀请!古代人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现在看到的古籍有标点符号,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人们加上的。古代人读书靠的是文言虚词断句。古人叫句读,这些文言虚词有之、乎、者、也、而、其、所、兮、哉、耶……相当于今天的标点符号,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句中的“者”“也”就把句子断开了。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习惯了读起来就不费劲了。古时候,小孩子开始上学,书买来以后,先由老师打上标点或请个老师打上标点,然后再教小孩子读书。这些标点以前都是圆点,到了清末,皇帝的诏书、白话文文章就有使用标点符号了,从此标点符号就被人们使用起来了,到了五四运动的时候,就很完善了。
像《易经》之类的很多古书,大多都很难看懂,难道古人真比我们聪明,你怎么看
古人看易先由五行格物致知,八卦八方对应,动静水火求真,道儒合融共济,由耳濡目染的规矩中探寻,专业性强,今人以易为副,多年排斥以失心法,故坚涩难通。
古籍还有升值空间吗
古籍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有收藏价值的产品都是具有很高的升值空间,下面我就讲讲有关古籍的收藏
旧书其实是泛指一切的老旧书籍,但没有时间上的规范,在现代有还有一种通俗的书法,古籍一般知道是1949年之前到清末的旧书,在清朝的时候还不能采用现代的印刷技术去印制线装的古书就是我们口中的古籍,古籍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大家都知道一页宋版的书一两金,就在之前的一次拍卖会上面,就仅仅一页宋版书(文选)就拍出了62万人民币的天价,要是成套的宋版书,可猜想下价值是有多高。古籍除了宋版外,辽金版本的也非常的稀有,有的价值甚至还超过宋版的古籍,在就是元本的也相对稀有,明朝带版图的精刻本价位也是非常高,就连现在清代的一些成套的精刻版本价格也都在暗暗的上涨,还有就是看历史的存在的地位,就比如说近代的中国共产党早期苏维埃政权时期的书籍,存世量非常的稀少,对于研究我党早期的政策法令,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如果能在拍卖会上,都能拍出不俗的价格。
所以针对古籍还有升值空间,我的观点是,有很高的升值空间,具体还是得看收藏的古籍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和市场的稀有度来绝定升值空间的大小
古书有拍卖的价值么
首先明确一点,何谓“古书”。国家规范的名称,称为“古籍”。根据2015年7月正式实施的《汉文古籍特藏藏品定级》的第一部分《古籍》的表述,凡书写或印制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称为古籍。
古籍当然有拍卖价值。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嘉德拍卖公司首次举行专业的古籍拍卖会,至今古籍拍卖已走过约25年的历程。拍卖是古籍最重要的转让渠道之一。
购买、收藏和传承古籍,是中国历代藏书家一贯的做法。古籍之所以可供交易和收藏传承,是因为它具有历史文物价值、学术资料价值和艺术代表价值。具体到某种古籍,可能独具一种或兼具上述多种价值。
具体到古籍拍卖市场,文物价值是买方群体一以贯之的选择标准。近几年来,伴随着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行情波动,古籍的学术资料价值(或称文献价值)被格外地重视起来。特定某种古籍的内容稀缺性、可用性越来越获得认可。
这是一件好事,说明古籍拍卖市场正在走向更加理性和成熟。
我国六大古书是哪些
我认为没这个暂时没有什么权威答案,只知中国为万术之国,各方面的历史都比较悠久,各学科第一部书分亨一下。
第一部农业生产技术论著《天工开物》。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第一部词典《尔雅》。
第一部韵书《切韵》。
第一部方言词典《方言》。
第一部字书《字通》。
第一部植物学词典《全芳备祖》
第一部药典书《新修本草》。
第一部医药书籍《黄帝内经素问》。
第一部妇产科专著《产宝》。
第一部地理书《禹贡》。
第一部茶叶制作书《茶经》。
第一部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I
第一部珠算介绍书《盘珠算法》。
第一部大型断代诗选《全唐诗》。
第一部绘画理论著作《古画品录 》。
第一部系统的戏曲理论著作《闲情偶记》。
第一部戏曲史《宋元戏曲韵史》
第一部图书分类总目录《七略》
第一部诗集《诗经》。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第一部神话小说《搜神记》。
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史记》。
第一部断代史史书《汉书》。
第一部历史批评著作《史通》。
第一部兵书《孙子》。
第一部典章制度史《通典
四书五经是哪几本书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士礼》《周易》《春秋》五部。
1、四书五经简介
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四书五经翔实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士礼》《周易》《春秋》五部。《士礼》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2008年7月,清华大学入藏了一批战国竹简,经专家鉴定,其内容全部都是古书,其中有许多经、史一类的文献,此次公布的清华简中,《傅说之命》三篇引发关注,其内容与东晋时期出现的伪古文《尚书》的《说命》篇完全不同,再次证明,传世的伪古文《尚书》系后人伪作。
此外,《周礼》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
2、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 《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
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不过,在朱熹之前的程颢、程颐兄弟已经大力提倡这几部书了。他们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曾子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
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
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曾参、子思,所以称为 “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
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 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值得注意的是, 朱熹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本来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浅入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
后人因为《大学》《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前年通行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序。由于朱熹注释的《四书》既融会了前人的学说,又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切于世用。
又由于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后,朝廷便将他所编定注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从此盛行起来,到元代延佑年间(1314—1320)恢复科举考试,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注《四书》之内。
明、清沿袭元制,衍出“八股文”考试制度,题目也都是出自朱注《四书》。《四书》不仅是儒学经典,还是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书。在近代,《四书》还被编入小学教科书。
3、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或修改。
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后来的五经是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扩展资料
1、考证
2008年7月,清华大学入藏了一批战国竹简,总数约2500枚。经专家鉴定,其内容全部都是古书,其中有许多经、史一类的文献。此前,清华简第一辑和第二辑整理报告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年底出版。
此次公布的清华简中,《傅说之命》三篇引发关注,其内容与东晋时期出现的伪古文《尚书》的《说命》篇完全不同,再次证明,传世的伪古文《尚书》系后人伪作。古代的另一种学术造假行为叫伪托。这类伪托之作和今日之学术造假不同,这类作者只求作品传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
而且虽然是伪托之作,往往不乏学术价值,有些甚至是极其重要的文献。《禹贡》是我国现存最古史书《尚书》中的一篇。以前的学者都以为《禹贡》为夏朝史官甚至是大禹本人的著述,现在早已为学界所否定。
上世纪30年代,顾颉刚提出了《禹贡》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观点。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个证据是:《禹贡》中提到一条河“菏”,菏指菏水,是公元前483年吴王夫差为与晋争霸而开凿的一条运河。即此一点就可以断定《禹贡》作于公元前483年之后。
此外,《周礼》 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庄子》 除内八篇外都是后人所作,《论语》 的版本之争实际上就是真伪之辩。
2、价值
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