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菡:我为什么推荐罗素的《幸福之路》_罗素_南京_幸福

罗素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少有的智者,他不仅在哲学、逻辑和数学上成就显著,而且在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文学等许多领域都有建树。百余年来,他的思想影响了无数人。

与毕生固守书斋书写高头讲章的哲人不同,罗素一生还曾面向普通读者写下大量深入浅出却充满智慧与洞见的读物,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幸福之路》了。在这本薄薄的小书中,罗素以浅白而深刻的文字,分析了人类不幸福的原因,并尝试着带领我们探究走向幸福之路的门径。这本书不阐述高深哲理,不做枯燥说教,只是将一些经由作者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证实过的通情达理的意见归纳起来,制作出一张献给读者的幸福良方。

2021年,果麦推出由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江苏省委党校教授黄菡老师精心翻译的《幸福之路》全新译本,黄菡在译者序中说:《幸福之路》绕开了宏大、体系、玄思、抽象,直接反思生活中常破坏幸福感的消极心理,直接给出获得和提升幸福感的具体生活建议。

本文系黄菡老师为新译《幸福之路》撰写的序言,与读者诸君分享。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展开全文

《幸福之路》译者序

文 | 黄菡

来源 | 《幸福之路》

即便是寻常生活,其中的许多问题也难以说清道明。有的是因为被明确限制,比如某些宗教、种族、群体权利议题;有的是源于文化传统或集体无意识的回避而不愿说,比如衰老、死亡;还有的则不同,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是经年累月、随时随地被谈论着,但是从哲人到凡夫,却都依然感觉说不清道不明,甚至一说便错,比如爱情,比如幸福。

这类问题往往开始得很简单——我怎样做才能获得幸福?但它经常发展到很复杂——幸福究竟是什么?好比一个男孩只想知道怎样能找到女朋友,希望有个人简洁地告诉他,面对喜欢的女孩,句话该怎么说,可一大群人非要来跟他聊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男孩说:"不用聊那么多,我就喜欢好看的。"这时就有人教导他了:"好看的未必适合你,你觉得好看的未必真的好看,还有更重要的,你未必真的喜欢好看的……"

在追求幸福感的时候,不少人把着力点放在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上,大约认为幸福感就是满足感的叠加。而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经历负面感受的时候,他们迫不及待地消愁解闷,恨心理学不能变出一百种立竿见影的"百忧解",大约认为消除烦恼与获得或提升幸福感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获得或提升幸福感的技术要领是什么?财务自由、品质生活、身体管理、亲密关系、虔诚信仰、和谐社会、阳光心态、佛系、低欲望、断舍离,等等,不胜枚举。确实各有各的道理,但哪一种都不能包治百病。幸福之路枝横蔓纵,不一而足,探寻之旅由来已久,去程亦长。赫拉利说:"人类未来的第二大议题,可能就是找出幸福快乐的关键。"

先贤们在探寻幸福的路上从未静候"未来",罗素也没有,他在九十年前出版了《幸福之路》。以罗素的聪慧、思想成就乃至人生诸多侧面而论,他无疑是人中翘楚,其卓越在我看来甚至有可能成为个人幸福的障碍。他有一本与牛顿名著《数学原理》同名的著作,堪称二十世纪的伟大著作之一,但也可能是有史以来读者少的著作,他自己曾说:"据我所知只有六个人通读了本书的后面部分。"这样的曲高和寡难免让人担忧会带来精神和心灵上的封闭孤绝。写完数学书,罗素做了分析哲学创始人。因为他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所以可知他的《西方哲学史》可能是好读的西方哲学史。

也许无论数学还是技术哲学,都会让人觉得他活在烟火之外,难与共话世俗生活,但罗素并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男同学。"一战"期间,他是激烈的反战活动家,两次被判违法,还坐了几个月监狱;他关注政治与社会变革,曾去苏联考察;他思考个人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就道德、伦理、教育、婚姻家庭等主题的写作与演讲与大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年少时敏感抑郁,一生中充满激情,从不曾停止过对浪漫爱情和理想婚姻的追求。罗素九十七岁离世,至今仍有超过六十部作品在印行。他对于生命的总结是:"我觉得生命值得一活,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愿意再活一次。"

直到此时此刻,"幸福"仍然是我说不清的问题,但我模糊地感觉到,在给定了客观条件之后,"幸福感"的高低正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有真智慧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上述判断成立,那么,罗素本人及其一生为其幸福建议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做了好的背书。

《幸福之路》肯定不像《数学原理》,也不像哲学家的哲学著作,而是更像一位伟大哲人的幸福生活手册。它绕开了宏大、体系、玄思、抽象,直接反思生活中常破坏幸福感的消极心理,直接给出获得和提升幸福感的具体生活建议。罗素的处方未必全面,其中观点也未必全是原创或独创,但它胜在两个方面:

一是罗素表达得更为智慧与精致。有人对罗素的清晰、坦率和诚恳不以为然,甚至视之为简单幼稚,认为既然简单便必定会牺牲微妙与精准,必定有失缜密与深刻。殊不知,"清醒的头脑可以融会贯通地把握深刻的道理,并把它深入浅出地呈现给所有人,而不是极少数幸运儿"相反,许多高深不过是故作姿态,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罗素的作品让人感觉平实无华、浅显易懂,是因为他自己思想清晰、心智灵动、表达透彻并满含率真的善意。

二是罗素给每个观点都提供了真实的人性经验的支撑,许多经验还是来自他自身的痛苦经历,读来便格外容易被触动,感同身受。如果你接受这些建议并把它们真正用起来的话,还将获赠一个哲学家附送的增值功能,即帮助你从正确的角度来看生活、看世界。

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听过"还不是"真知",知行合一才是真知。仅仅"听过"当然不足以让你"过好",幸福不是"听来"的,是要行动"做出来"的。而同时,"过得好不好"也是个主观性问题,有些道理会改变你的人生态度,让你重新评价自己的生活是好还是不好。

"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二十岁时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话,开始思考和追寻幸福,四十岁时我开设以幸福为主题的讲座,从关注心理健康的角度讨论幸福。回过头来,今天再读《幸福之路》,依然深以为是,真知灼见难出其右,堪称经典。所以我愿意将哲人的生活智慧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说出去,以期更多些人在追寻幸福的路上遇见。

THE END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 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 《 生活的逻辑: 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 》 |《谢辰生口述》 |《袍哥》 | 《年羹尧之死》 | 《朵云封事》 |《两性》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 《书事》 |《情感教育》 |《百年孤独》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诗经》 |《霓虹灯外》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子夜》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骆驼祥子》 |《朱雀》 |《死水微澜》 |《通往父亲之路》 |《南京城市史》(新版) | 《被困的治理》 |《双面人》 | 《大名道中》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 | 《九王夺嫡》 |《乡土中国》 |《白鹿原》 |《冯至文存》 |《在城望乡》 |《海阔天空》 |《遗产的旅行》 | 《城堡》 |《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 |《了不起的盖茨比》 |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