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外贸 危中寻机_梅州_广交会_亿元

每年,广交会都会吸引众多国内外企业参展。

南方日报记者 张冠军 摄

展开全文

第133届广交会将于4月15日举行。南方日报记者 张冠军 摄

在梅州市商务局对外贸易科的办公室内,科长赖卫平的手机铃声不断响起,电话的另一头,是咨询参加第133届广交会相关事宜的梅州市企业负责人。

而在广东辉骏科技集团的商务部办公室,负责第133届广交会的筹备团队,正在商量着展出的产品,不大的桌面上摆满了高销量产品与新研发产品的资料。

连日来,梅州政府部门与企业都在为参展第133届广交会而忙碌。广交会作为梅州产品面向世界的通道,既是城市实力的展示窗口,更是梅州做强外贸的重要平台。

开年来,梅州对外贸易遭遇了严峻的挑战,进出口额同比下降明显。忧中有喜的是,五华县、蕉岭县、梅县区、梅江区的进出口额为正增长。数据的背后,是政企合力攻克难题的生动实践。

外贸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也是推动苏区融湾入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利用好广交会做强外贸?新时期,梅州在思索中寻找方法,在实践中书写答案。

●南方日报记者 梁时禹 通讯员 陈纪鹰 石国权

开年外贸喜忧参半

一台蒸汽烤箱,从零件组装到出品包装需要多长时间?在广东辉骏科技集团(下称“辉骏科技”),这个问题的答案是:1分钟。

在辉骏科技的装配车间,快速高效的场景正在生动上演。在A1、A2两条蒸汽烤箱生产线上,一台蒸汽烤箱从最初的一个自动螺丝机零件到出品包装只需要1分钟的时间。迅速的组装速度,让人叹为观止。

“这是集团的明星产品,在日本尤为畅销,每年都会接到不少日企的订单。”该集团副总经理周慧丰告诉笔者,此款产品年产值超过2亿元。生产高效、产品质量好,让辉骏科技的产品在日本市场具有较高的认可度。

据了解,辉骏集团的电烤箱类产品已占据日本市场三成以上份额。除了蒸汽烤箱外,该企业2021年研发的一款高端咖啡机,一经推出,就获得了2021年度日本最受欢迎家电产品奖。

“这几年,我们建立了自主品牌体系,旗下有‘辉骏’‘FINETEK’等品牌,不仅在日本市场,在珠三角、长三角的家电市场都有着不错的口碑。”周慧丰说,目前,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了下个月,企业上下正开足马力忙生产、拓市场,火热的氛围随处可见。

辉骏科技订单数量不断增加,为梅州当前低迷的外贸行业注入了信心。

由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全球通胀仍处于高位,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使得外贸行业进入低迷期。数据显示,2023年1—2月,梅州市外贸进出口13.3亿元,同比下降24.4%。其中,出口9.9亿元,同比下降29.6%;进口3.4亿元,同比下降4.3%。

不过细分区域来看,1—2月五华县、蕉岭县、梅县区、梅江区的进出口实现正增长,其中,五华县进出口增长达41.7%,蕉岭县进出口增长达22.2%。

数据增长的背后,是企业对质与量的坚守。

在家电领域这一块,辉骏科技依托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在开拓新的产品线、打造自主品牌上,有了更多的底气。仅是去年,辉骏科技便投入了近亿元用于研发和技术改造。“像这款蒸汽型烤箱,除了烘烤外还可以蒸、嫩烤,蒸汽大小可以自主调节,而且不会对烤管造成损害,使用寿命长,消费者更喜爱。”周慧丰说,符合消费者使用习惯且质量上乘,这是辉骏受到认可的主要原因。

“今年,我们预计在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方面投入2500万元,生产出更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烹饪产品。”今年,辉骏科技定了一个“小目标”:公司的生产线突破20亿元产值。

在梅州,一批以辉骏科技为代表的外贸企业,坚持用质量说话,一方面,通过加强产品研发、技术攻关,解决消费者的使用痛点,对产品进行迭代升级,迎合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引入智能化生产线,加强“量”的把控,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在留住老顾客的同时,通过良好的口碑吸引了不少新客户,为“稳”外贸提供了坚实支撑。

环境变化带来挑战

“这是预料之中的事,老客户的需求量降低,从去年开始早已有了先兆。”周政是大埔县某陶瓷企业销售部的员工,他对公司今年订单数量同比少了近一半,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尤其是去年下半年圣诞节、感恩节等国外重大节日带来的热潮效应并未如约而至后,“此前,在圣诞节、感恩节等节日过去之后,会有部分新客户与我们对接,商量新一年的订单。”

周政的预感十分准确。进入新的一年,合作伙伴的订单需求持续下降,部分合作伙伴甚至取消了订单。面对企业接到的订单数量减少,生产速度不得不放慢,而人力成本又上升的现状,周政的销售压力倍增。“除了国内市场之外,我们也在积极开拓东南亚、南美洲的日用陶瓷市场。”周政说。

与周政有着同样压力的,还有梅江区某电路板制造企业销售部员工王勉。“由于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运输速度发生变化,我们的老客户此前已订足了产品,扩大库存满足生产需求,因此第一季度已不需要更多的订单。”王勉说。

外需走弱、订单下降是当前梅州外贸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从1—2月进出口形势分析来看,进入2023年,外贸压力明显加大,不少企业反映手上的订单在减少,下单在延迟,大单变小,长单变短。“希望这样的现象不会持续太久,开拓市场、转战内销等方式都需要时间,在此间公司承担的经济风险并非属于完全可控。”周政说。

在经历了疫情期间的爆发式增长和小幅回落后,2023年外贸开始进入了调整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显示,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计将从去年估计的3.4%放缓至2.9%。世界贸易组织(WTO)报告显示,当前,出口订单不断下滑,航空运输状况尚未恢复正常水平,集装箱吞吐量也不理想,略低于趋势值,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量或将只增长1%,较此前预测的3.4%大幅下降。

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尚在缓慢恢复阶段。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今年需求或许会有所放缓,但需求仍然会存在。“从长计议、增强实力仍是根本,这样才能吃到经济回暖释放的红利。”

需要看到的是,梅州的城市综合实力正在提升。梅州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一周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落地生效一周年、《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总体方案》印发……种种迹象都表明,梅州外贸仍然可期。

在梅州综保区,博捷酒业有限公司无尘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忙碌着。经过洗瓶消毒、瓶装、风刀后,一瓶瓶白兰地罐装完毕。该企业主营进口洋酒分装、销售和进出口贸易,入驻梅州综合保税区一年来,实现内销450多万元。

“拥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对公司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依托这个政策,我们实现了‘跟国内做生意’更加便利的效果。”该公司总经理黄壁明说。除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政策成功落地,封关运作一年来,梅州海关扎实落实“一企一策一范一站”工作服务模式,为入区企业提供“一对一”针对性辅导。

“区内企业从国外进口自用的机器、设备免税”“境内(境内区外)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实行出口退税”等政策红利也得到充分释放,将综合保税区功能优势、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企业的利好。

政企合力谋求突围

“忙碌,充满信心。”这是赖卫平对近期工作的评价。“广交会恢复线下展,每个外贸企业都希望通过这一平台接到更多的订单,我和同事们尽全力帮助企业做好参展工作的准备。”

作为企业展示形象、实力的平台,梅州企业寄予广交会更多期待,特别是广交会的线下展。

外贸企业达成采购订单,“走厂、看实物、收样品”非常关键,线下展会牵线,“面对面”谈生意的作用举足轻重。“国外企业与国内企业不同,他们更注重和偏爱线下交易,希望通过线下的交流来促成合作。”赖卫平说。

第133届广交会将于4月15日盛大开幕,全面恢复三期举办线下展、常态化运营线上平台。为优化展览结构,更好发挥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平台作用,广交会出口展拟从第133届起,线上线下增设3个新展区、3个新专区。

本届广交会将首次启用新建展馆,展览面积由过去的118万平方米扩大到150万平方米,有3万多家企业参展,创历史新高,集聚各行业优质供应商和境内外采购商。

此外,本届广交会首次在三个展期均设立进口展区,所有商品类别全部面向境外企业开放。目前,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的优秀企业参展活跃,土耳其、韩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将组团参展。

后疫情时代,政府应该如何帮助企业解决当前的困难?针对需求和订单的下降,比较直接的解决手段是外出参展抢订单。

为此,梅州提前谋划、及早部署,全力以赴服务好参展企业。

3月29日,梅州市商务局召开第133届广交会梅州分团筹备会暨政策宣讲会。培训会中,梅州海关综合业务科副科长李洪斌就产地证签证及知识产权保护进行宣讲,市商务局对外贸易科相关业务人员就第133届广交会有关证件办理情况向大家进行介绍。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了解政策,熟悉规则,企业才能在广交会的‘百团大战’中赢得胜利。”赖卫平说,相关业务科室已加班多日,每个工作人员将广交会的参展筹备工作计划熟记于心:做好展前动员、做好参展培训、加强督促指导、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企业也不松懈,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做好参展的准备工作,它们对即将召开的广交会充满期待。

“我们准备了新的产品,对外观和质量进行了改良,期待在展会上能跟新老客户碰出更多的火花。”丰顺县培英电声有限公司(下称“培英电声”)外贸市场部业务人员陈学颖说。此次展会,培英电声共有4个展位,并派出了一个由多个部门约12人组成的团队,全力以赴,想方设法获取更多外贸订单。

有业内人士指出,单月同比出现下降是周期错位影响,并不意味着未来会继续走低,还要结合整体情况分析,中国外贸的优势和竞争力没有发生变化,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发生变化。

“我们将以全面恢复举办广交会等一系列国内出口展会线下展为契机,组织企业参加第133和134届广交会、第六届进博会、粤贸全球、粤贸全国等重点展会。计划市、县联合抱团参加2—3场境外专业展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

相关

梅州金针菇

首次出口

海关迅速验放52.5吨产品发往越南

近日,经汕头海关所属梅州海关监管,广东代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52.5吨金针菇顺利出口越南。这是梅州金针菇首次成功出口。

金针菇是菌菇家族的“白富美”,其氨基酸含量丰富,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十佳蔬菜”之一,国内外市场广阔。

“海关关员多次到公司开展指导,帮助查找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指导如何提升产品质量,让金针菇实现首次顺畅出口。”广东代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名瑯说。

据悉,该公司是梅州一家从事食用菌研发、生产和冷链销售的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近年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该公司业务受到一定冲击。在梅州海关指导下,该公司成功转型改种金针菇,并于近日传来喜讯,拿到出口越南的金针菇订单。

“金针菇水分含量高、保质期短,保存条件严格。为助力金针菇抢‘鲜’出口,我关开辟冷鲜金针菇查验通关‘绿色通道’,实行单证签发‘立等可取’,现场查验‘随约随检、合格即放’,帮助企业产品在最短时间内出口国外市场。”梅州海关查检一科科长谢树强说。

“此次出口是我们成功打入东南亚市场的第一步,为我们后续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徐名瑯说。

当前,因客观原因造成的对外贸易格局重塑,正影响着梅州企业的出海之路。如何实现突围?开拓新市场,不失为一个选择。

稳定外贸规模,美欧日韩等传统市场要稳住,新兴市场也要开拓,拉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潜力很大。去年我国与东盟的贸易增速超过传统市场,东盟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具体到梅州,数据显示,1—2月,梅州对美国、欧盟、东盟、日本、韩国出口分别为2.08亿元、1.77亿元、0.58亿元、0.5亿元、0.32亿元。东盟市场的潜力正不断释放出来,成为美国和欧盟之后,梅州出口的又一重要市场。

据谷歌公司、淡马锡控股和咨询公司贝恩联合发布的2022年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显示,2022年,东南亚的数字经济总交易额预计可增长20%;到2025年,该地区数字经济规模预计达3300亿美元。无疑,东盟具有发展跨境电商的潜力。

如何抢夺这块市场?梅州外贸企业应该大力提升产品质量与创新能力,通过加强产品研发、提高质量标准、打造自己的品牌等,以更好的品质和服务占领国际市场。

同时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实现产业升级,推动贸易模式由单纯的手工或劳动密集型贸易向技术密集型、品牌创造型和服务贸易型转变,提高梅州商品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