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3日,期待已久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全文共九个部分,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纵观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有诸多内容和互联网有关。对于BAT、京东、拼多多、快手、苏宁易购等业务延伸到乡村的互联网平台来说,文件的发布也是机遇和利好并存,能干的工作更多了。
在第五个板块,也就是“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很多内容和互联网有关。这个部分提到,加快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共同配送、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乡村下沉;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
在第六个板块,也就是“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提到加快完善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制度。加强返乡入乡创业园、农村创业孵化实训基地等建设。
在第七个板块,也就是“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到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
以上这些新要求,正是上述互联网企业能干并且已经深入开展的工作。
新时期的乡村振兴 互联网企业能做什么?
很多朋友都知道,这段时间我的新书《探访乡村振兴·数字经济进行时》受到京东图书、《小康》杂志、长安街读书会等媒体和平台推荐。这本新书是我历经7年、行程几十万公里的一线走访和思考,本书提到了包括腾讯、京东、阿里、拼多多、快手、美团、苏宁易购等互联网企业所开展的乡村振兴实践。
展开全文
在2023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我接受《环球时报》等媒体采访,就着本书内容,回答了“关于乡村振兴,互联网企业能做什么?”这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这本书中,我总结了互联网在乡村振兴中的几大价值,分别是消费升级、产业赋能、人才培育。
①消费升级
其实,这几年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会提到促进农村消费。包括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网点,推动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满足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需要。
这些政策引导的方向正是各大平台努力的方向,比如菜鸟网络这几年的渠道下沉战略、苏宁物流开放战略和线上线下协同战略、美团社区团购的城乡和消费对接等等。人民日报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17万亿元。越来越多的乡村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平台买到了好货,享受到了好服务。
我在走访的时候注意到,阳曲县泥屯镇下面的乡村消费者,因为镇上开了苏宁易购,他们坐在家里的炕上,就可以享受冰箱、洗衣机的送装服务,这样的生活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②产业赋能
这两年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认识到要将乡村振兴当做产业化、常态化、规模化的工作来看待。
比如,腾讯与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达成合作,双方站在产业的高度上,围绕“民族、生态、文化”三大旅游资源,推进全域旅游和“旅游+”发展战略。通过生态旅游、文创园建设、文创产品研发、成立教育基金等一揽子方案,全方位的促进彭水文化旅游产业创新融合,推动彭水乡村振兴。
阿里数字乡村赋能蠡县,打造蠡县麻山药产业。通过平台、流量、技术赋能,对河北蠡县麻山药产业大力扶持,借势打造河北蠡县麻山药区域公用品牌,助推全产业链整体结构优化升级,助力蠡县麻山药产品向高附加值转化升级。
苏宁提出的通过统筹资源,打造以C2M(用户直连制造)模式为特色、以线上线下融合为主要销售手段的乡村生产基地,核心思想也是通过产业赋能推动乡村振兴。
③人才培育
人是一切工作的中心,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梯队的建设。正如马化腾所言人始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应该大力吸引并培育信息时代“新农人”,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我们的互联网平台,早已经认识到人才培育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性。
快手发起了“乡村振兴官”项目,针对全国乡村的广大基层政务人员提供培训,让“短视频+直播”成为赋能乡村振兴的“新农具”;苏宁的中华特色馆也将全面铺开电商人才培训计划,下沉至乡村,手把手带训乡村青年;腾讯为村专家下乡,开展系列培训工作,为各地乡村干部和村集体电商平台负责人提供了学习、成长机会。
学校是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重要体系,2019年以来已经有30余所高校制定了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方案,13所高校成立了乡村振兴学院,为服务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不久前,北京的一所高校还邀请我担任讲课老师,探讨就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开展相关课程。
消费和产业双向升级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这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要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关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减城乡二元差异”这些概念可能大家无法理解,我谈谈我的看法。
在几千年历史中,城市和农村发展差异巨大,农村发展一直是不如城市的。这几年有了互联网之后,差距要缩小了,为什么?很多时候,互联网平台的存在的价值,对大城市消费者的改变是“方便与否”,主要价值在于提高了生活品质和生产效率。而对于广大乡镇地区来说,是“有或者没有”的改变,意义更为重大。
随着互联网平台尤其是电商零售平台的努力,业务不断地下沉、渗透到更广阔的村镇地区,中国广大村镇地区甚至偏远地区的群众,也可以和城市地区的新潮消费者一样,第一时间平等的享受到最新的产品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消费平等了,城乡的二元差异就会逐步地被抹平,我们身处6线区域的消费者就会有更大的获得感和满足感。北京朝阳区消费可以第一时间购买到最新的新奇特商品,某个6线区域的消费者也能,双方基本没有时间差和价格差,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互联网的出现,不仅仅便捷了乡村“花钱”,也便捷了乡村“赚钱”。
因为这些互联网平台的助力,带来了大产业机会,乡镇地区的群众拓宽了就业、创业的通道,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比如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的预制菜,其实是一个老产业。这两年,因为互联网平台和资本的进入,倒逼了很多乡镇预制菜产业链发展壮大。有一位河南的创业者,拿了北京互联网企业的资本,利用直播带货等工具,实现了本土预制菜产业创业,带动周边相关链条上的企业和伙伴共同致富,这就吻合了政策鼓励的方向。
还有我之前提及的盘锦河蟹的案例,也很值得一说。辽宁盘锦生产的河蟹很好吃,但是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远不如南方的阳澄湖大闸蟹。后来,这个地方政府合作了拼多多、阿里等电商平台,通过电商平台的帮助,升级了河蟹生产、养殖的产业带,一方面河蟹运营进入了流程化、专业化、品牌化时代,一方面扩大了销量,打开了全国市场。
强化农业农村数字化升级 打造智慧农业落地案例
2023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到,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我在走访中,也接触了一个应用区块链技术,推进智慧农业落地的案例。
四川德阳有个农民叫李本国,他返乡立志要做绿色、无公害的优质农产品,要让好的农产品卖出好价格,带领乡亲们走向致富道路。问题来了,你做绿色、无公害的优质农产品,口说无凭,消费者凭什么相信你呢?
李本国接触到了腾讯安心平台,这个平台有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农产品上链、溯源。仅仅半年时间,局面就此打开。李本国告诉我,他的农产品接入这个平台后,赢得了消费者信任。消费者只要打开微信,扫描包装盒上的二维码,就能知道他(吃)的桃子、李子从种植到收获的全流程,相信买到的产品是绿色生态无污染的好东西。
尝到甜头的李本国再接再厉,试水视频号电商直播,第一次试水就获得了2000元的收入。2000元并不多,但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李本国还告诉我,现在消费者都相信他种的桃子是优质桃子,别人家的桃子卖10元一斤,他就能卖到30元一斤,反而供不应求。
在这个案例中,通过区块链+电子商务的模式,农民种得产品不仅仅卖到了全国各地,更重要的是卖到了一个好价格。这种模式如果能批量大规模复制,就可以起到良币驱除劣币的价值,越来越多的农民敢于种植更好、更优质的农产品,这对农业农村升级有巨大助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