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每一个人物,给后人留下的印象都不同,对于历史上这些人物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汉朝开国三杰之一的韩信,不仅拥有着常人没有的智慧,而且武功高强,也可以说百战百胜,就这个像神一般的狠角色,给后世留下了神将这样伟岸的背影,但是后世史学家却给出了这样的评价——韩信该死!
《孙子兵法》的第三篇《谋攻篇》,有一段经典的语录: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战争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事,既要损兵折将致使百姓生灵涂炭,还要消耗大量粮食财富和人力物力,最终往往只是两败俱伤,所以如果战争能够消弭于无形之中就是再好不过了。
所以《孙子兵法》强调,“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好对的。战就已经不善了,那百战呢?
如果有人说自己是百战百胜,我们首先肯定觉得他吹牛,谁能百战百胜呢?
其次,百战百胜你还在打,证明你胜利的质量很差,打了一百仗还没解决问题。所以打仗不是为了胜利,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要的不是百战百胜,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果是要战,我也要一战而定。
在楚汉战争中,经常时刘邦被打得落花流水,甚至父亲和妻子儿女都被项羽抓去了,但是最后刘邦却成功在垓下一战消灭了项羽,继而平定天下。与刘邦相比,项羽算是百战百胜了,但是不顶用啊,每次都是歼敌一千,自损八百。
战国时魏文侯曾经和谋臣李克谈论历史教训,他问李克:夫差的吴国为什么灭亡?
李克说,因为数战数胜。
魏文侯不解,屡次得胜是国家的幸事,为什么还会因此亡国呢?
李克说,“屡战则民疲,屡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仗打多了人民就疲惫了,胜利多了君主就会骄傲,以骄傲的君主去统帅疲困的人民,这国家能不灭亡吗?
所以说,如其百战百胜,不如高质量的一战而定天下。
展开全文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比起真刀真枪地打,不如用手段去屈人之兵,从而达到最终的目的。
刘邦派了谋士郦食其(郦生)去游说齐王田广和丞相田横。齐王被郦生说降,以七十多座城池降汉,归顺了刘邦。
郦食其是谋攻的高手,不战而屈人之兵。郦食其对齐王保证,如果汉军来攻,你就把我扔锅里煮了。于是齐王撤除了战备,每天跟郦食其喝酒开心。
这个时候韩信已经接连平定了魏国、赵国、戴国、燕国,一路凯歌,正要攻打齐国,这时得到消息郦食其已经劝降了齐国,不用打了。
应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啊,韩信该收手,去接受齐国的投降吧。但是,这个时候韩信却听信手下谋士的话,利欲熏心,进攻毫无准备的齐国,齐国也就被韩信很快攻克了。刘邦听到之后,心里其实已经有意见了,但是毕竟是有肚量,忍了。
韩信于是开始了自己的作死表演,他想既然自己攻克了齐国,不如就做个齐国的国王吧。想想这时的刘邦的内心,估计已经下了杀心了,但是他还忍着,毕竟韩信手里还有兵马呀,但是祸根已经深埋在心底了。想想后面韩信的惨死,也就没什么悬念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