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列传原文(如果在兵力差不多,无外援的情况下,项羽与韩信在正面战场上对决谁的赢面更大)_项羽_韩信_汉军

本文目录

  • 如果在兵力差不多,无外援的情况下,项羽与韩信在正面战场上对决谁的赢面更大
  • 关于韩信的成语很多,都是什么典故呢

如果在兵力差不多,无外援的情况下,项羽与韩信在正面战场上对决谁的赢面更大

“正面战场对决”的话,韩信必败无疑。

项羽和韩信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可以说是闪耀天空的双子星。两个人都有十分出色的军事才能。但是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项羽算是典型的富N代,家里祖祖辈辈都是楚国的将军,青年的项羽力能举鼎,颇有才气,当时身边的那些少年都很怕他。但是,项羽是一个冲锋型的统帅,这个人很像后世的赵云、李元霸、罗士信、岳云之类。个人战力爆表,两军阵前冲锋陷阵,猛不可挡。楚汉对垒期间,汉军里面有个神射手叫楼烦,项羽命令自己的将士到阵前挑战,才到阵前,就被楼烦一箭射死。就这样,项羽净损失了好几个人。暴怒之下,项羽自己穿戴盔甲手持铁戟到了阵前挑战,楼烦才要搭弓射箭,项羽瞪大眼睛大喝一声,楼烦就被吓得不敢看项羽一眼,也不敢射出手中的弓箭,躲在汉营的矮墙里面再也不敢出来。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垓下之战,刘邦带领着韩信、彭越等名将把项羽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好几圈。项羽只带了800人,趁着半夜天黑,就能够击溃汉军冲出重围,成功逃出牢笼。直到天蒙蒙亮刘邦这些人才知道。

后来,身边只剩下28个人,面对的是刘邦几千人的队伍,项羽还是面无惧色,一人一戟杀得汉军四散奔逃。从项羽营中投奔刘邦的杨喜(后被封赤泉侯),被项羽一声大吼,连人带马被吓得后退好几里地。

乌江边上的最后一战,命令手下将士下马步战,项羽独自一人仍然斩杀数百人。最后宁死不做俘虏,自刎而死。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乃自刎而死。可以说,就个人战力而言,项羽绝对是秦末农民战争到楚汉之争这段时间的大Boss 。

纵观项羽的一生,几乎所有的战斗,都是他自己冲锋在前。

和项羽高贵的出身不同,韩信的身世惨不忍睹。年轻的时候,韩信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既没有本钱当个小官吏,也没有做小买卖的混口饭吃。那是“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只好到处蹭饭,别人稍微给些脸色,立马就不鸟人家的主儿。面对恶少的挑衅,甘愿受“胯下之辱”,很多人都讨厌他。不过,倒是典型的人穷志不穷,他母亲死后,他甚至没钱按照当地习俗给老妈一个风光的葬礼,找了一个又高又宽敞的地方埋葬母亲,那坟地四周之大足可以安顿千家万户。

出来混,韩信也是连连碰壁。跟着项梁,没名气;跟着项羽把自己的想法跟项羽一说,项羽听不进去。投奔刘邦,差点儿没有稀里糊涂的丢了脑袋。滕公救了韩信一命,并推荐给刘邦,刘邦让韩信管粮草,还是认为韩信没什么了不起的。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万幸的是,最后关头,韩信遇到了萧何。有机会韩信就把自己的想法说给萧何听,萧何大为惊奇。正是在萧何的大力推荐下,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得以一展身手,扬名一时。

与项羽不同,韩信在打仗的问题上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在奇袭赵国后,听从李左车的意见,不费一兵一卒收服燕国。

在攻打齐国的过程中,听从了蒯通的意见,武力拿下齐国,并击败项羽的援军,在自己的功劳簿上填上了重重的一笔。

韩信自称,带兵打仗越多越好。说明韩信自认为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个人战力相比项羽那就是渣。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假如项羽和韩信各带领人数差不多的一支部队,摆开阵势两军对垒的话。项羽最擅长的就是个人冲锋,冲开韩信的阵脚,打乱韩信的队形,完全没有问题。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项羽冲锋陷阵必然带动自己军队的士气,一鼓作气之下,韩信也恨爹妈少生了几只脚,一个鸭子加俩鸭子——最后是撒丫子就跑了。

关于韩信的成语很多,都是什么典故呢

率百万之众,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在短短的四年楚汉战争中,创下不少耳祥能熟的经典战例。

其一生的经历也演变了不少的成语,比如有胯下之辱、一饭千金、出旧迎新、萧何月下赶韩信、暗渡陈仓、木罌泅渡、背水一战、四面楚歌、兵仙神帅、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等等,但九品认为其中最经典为下面这三个成语的典故了!

暗渡陈仓

公元前206年,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拉开了楚汉之争帷幕

韩信受封大将军后,命樊哙、灌婴领兵修筑刘邦入关时烧毁的栈道,自己则带兵从陈仓袭击章邯的楚军。水淹费丘,逼得章邯自杀身亡,刘邦顺利还定三秦。

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史记·高祖本纪》

背水一战

公元前204年,于井陉以三万残兵完胜陈馀的二十万赵军

韩信先探得陈馀没有采用李左车,于是先挑选2000名轻骑,让他们每人手持一面汉军的红色战旗,由偏僻小路迂回到赵军大营侧翼袭占赵军大营,准备断敌归路;一面又派出1万人为前锋,越过井陉口,到绵蔓水东岸背靠河水布列阵势,以迷惑调动赵军,增长其轻敌情绪。

天亮之后,韩信打着大将的旗帜向井陉口东边的赵军进逼过去。赵军见状,离营迎战。两军戈矛相交,厮杀了一阵子后,韩信就佯装战败,让部下胡乱扔掉旗鼓仪仗,向绵蔓水方向后撤,与事先在那里背水列阵的部队迅速会合,两军会合后汉军又回身与赵军厮杀。赵王歇和陈余误以为汉军真的打了败仗,于是就挥军追击。

赵军久攻不下,陈馀只好下令收兵,这生赵军才发现自己大营插满了汉军战旗。赵军顿时大乱,纷纷逃散。占据赵军大营的汉立即出击,从侧后切断赵军归路,韩信指挥汉军全力反击,赵军大败,创下了以少胜多的战例。

四面楚歌

公元前202年,韩信一生的巅峰之战,逼得项羽乌江自刎

韩信率领临时组建的五十万大军,对楚军形成层层包围,最后一举击败项羽的十万楚军。楚军退回营地,韩信没有进攻,因为他知道项羽此时虽然战败,但仍勇不可挡,只有攻心,才能减少双方将士的伤亡,这就是韩信惯用手法。

夜里,楚营四面响起楚歌,楚军以为楚地尽被汉军占领,全军士气崩溃,士兵开始向四面逃窜。项羽眼看大势已去,便率领八百余骑从南门逃走,被汉军追至乌江。此时项羽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最后叹道:“此乃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然后自刎而死。

韩信的一生,从一个落魄少年到统兵百万,战场杀敌,百战百胜的大将军,为刘邦打下了大半的汉家江山,也为我们留下了茶余饭后侃谈有趣的经典故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