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标准整饬行业乱象,燕窝市场的“水”有望倒干净吗?_消费者_行业_标准

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再度到来。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养生意识的提升和跨境电商的兴起,燕窝等传统滋补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燕窝消费国,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燕窝消费市场规模达400亿元,年增长率达到33%,已经实现了连续9年的高速增长。

无奈各种“三无燕窝”“劣质燕窝”充斥市场,燕窝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如何选择燕窝成为了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燕窝市场怎么了?为何乱象频发?行业又该如何规范发展?

行业乱象频出,消费者难以辨别

与井喷式爆发增长相伴而来的,是市场上燕窝产品鱼龙混杂的行业乱象。而仅仅在品类上,就有燕窝罐头、冻干燕窝、即食燕窝、鲜炖燕窝、冲泡燕窝等多种,每个品类的制作方法、真实燕窝含量、保质期都大相径庭,消费者往往难以辨别。

目前,零售市场上普通干燕窝的价格在每克4元到60元不等,50g干燕窝礼盒的价格通常在500元至3000元之间,血燕因为出品稀少,几乎没有在零售平台上架。

不同质量等级的燕窝之间的价差让部分商家看到了“可乘之机”,有不良商家在燕窝中掺假降低成本,再以高端燕窝的价格出售,以此增加利润空间。网络上,大部分消费者反映,“选购燕窝最大的痛点就是怕掺假”。

早在2011年,就有商家以燕子粪便将廉价燕窝熏至血红色,当作血燕出售谋取暴利。据当时浙江省工商局抽检发现,三万多盏血燕的亚硝酸盐含量超标,最高超标350倍,产品不合格率高达100%。去年的燕窝直播售假事件更是闹得沸沸扬扬,燕窝行业的乱象一直都在聚光灯下。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刷胶粘碎、假溯源码和化学漂白等问题在行业内仍然存在。

而近几年鲜炖燕窝兴起,并采用C2M的销售模式,燕窝当天鲜炖配送到家,顾客拿到手即是可以直接服用的炖煮燕窝成品,消费者要辨别原料燕窝的品质就更加困难了。

此外,也有媒体指出鲜炖燕窝是一场骗局。根据之前《消费者报道》向第三方机构送检的八个鲜炖燕窝品牌产品,其中三个的固形物含量都不同程度地低于包装宣称值,涉嫌虚假宣传。

有业内人士甚至直言,燕窝行业“水太深”,急需加强监管力度。燕窝行业本身就不太平。

燕窝行业乱象频出,究其原因在于产品的关键指标缺乏官方规范,以及行业标准的缺失。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燕窝的生产层面缺乏严格的国际执行标准,导致风味饮料和保健品之间的界限有所模糊。

产业升级呼唤标准出台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必然离不开相应的规范与标准。此背景下,为进一步帮助专业优质的燕窝产品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为消费者送上放心消费的优质好物。

在2022年11月《纯净燕窝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归口于福建省标准化服务行业协会,由好窝燕窝、方家铺子牵头,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厦门海关技术中心、央广幸福购物(北京)有限公司等多家权威机构、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起草。该团标的发布标志着中国首个纯净燕窝团体标准的诞生,在行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对此,有关专家表示: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标准的引领,尽管目前国内和国际上已经出台了一些标准对燕窝处理进行规范,但对于燕窝中存在的亚硝酸盐、重金属等多种污染物的要求不够明确,并未提及纯净燕窝的操作规范。《纯净燕窝团体标准》的提出将更加关注消费者的需求,注重燕窝的洁净和营养,会在一定程度上来规范燕窝产品的生产,为消费者营造放心的购买环境。”

“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一个品类整体的发展壮大,仅仅依靠品类创新和品牌打造是不够的。为了实现中式滋补的长期发展,标准化建立与基础科研的展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式滋补行业粗放式发展模式,推动行业走向成熟。而随着《纯净燕窝团体标准》的制定和颁布,一方面在于规范市场纯净燕窝的定义,让消费者更好的认知和了解纯净燕窝的真实内涵,能更好地判断“伪纯净燕窝”产品。

因此,只有通过不断提高产品品质、提升服务体验,不断增强行业硬实力,给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让更多消费者感受中式滋补的魅力。同时,传递燕窝文化,传递中式滋补的价值,才能推动中式滋补行业高质量发展。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