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奇兵破蜀 漫话邓艾_蜀汉_司马_屯田

邓氏一家亲,永远心连心。这句喊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四海寰宇的邓氏家族的口号,是我们的心声和愿望。邓氏族发南阳,写进国史家谱,无可更替,始祖曼公,起于殷商,再有春秋吾离,东汉仲华,乃族史家谱三大先祖无疑。今既姓“邓”,同泽祖恩,共感祖德, 关注“邓氏一家亲”。了解邓家事。

清明祭祖 邓府家酒 | 邓家祭祖 网上入口

新邓祠堂 落成入伙 | 家族基因 血脉情深

东汉末年,皇帝昏庸,宦官专权,朝廷衰弱。天下英雄四起,先以袁绍、袁术为首的各路豪强纷争,后有董卓乱政,最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东汉王朝已名存实亡。豪强的连年争战,人民饱受战乱之苦,为躲避战争流离失所,许多地区已成百里无鸡鸣的惨状。众多豪强兼并,最后仅存三股强大势力,一是北边的曹魏,二是西南边的蜀汉,三是东南面的孙吴。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称魏文帝,次年(221)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第三年(222)孙权在东吴称帝,形成了鼎立的三个割据政权,史称“三国”。到公元280年,由司马氏西晋攻克东吴后(蜀汉已于263年被邓艾所灭),实现三国统一,建立西晋,三国时期结束。 【邓邓桥】 三国古栈道 邓艾隧道

邓艾,字士载(公元197~264)。南阳棘阳人,他就出生在这战乱动荡的东汉未年。他幼年丧父,家境极其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为避战乱逃荒颖川汝南等地。当时政府将流民收编屯田,即开荒种粮以备军需。魏国用部队屯田的称军屯,政府组织流民屯田的称民屯,其实就是较大规模的国家农场。收容的流民属半奴隶的无产者,邓艾就是被政府收编的流民屯田户,身份非常卑微,但他幼怀大志,再苦再累也要发奋读书,在屯田人中,他属于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最初年幼负责放牛,稍长屯田官员就安排他为小吏(小官),因他有口吃(结巴)的缺陷,就让他看管稻草堆的工作(草料也属军需物资),他利用每天野外巡看草料的时机,学习钻研兵法,根据各种地理地形环境,研探排兵布阵,这为他以后成为杰出军事家奠定了坚实基础。由于发奋图强,他在屯田人中属出类拔萃的姣姣者,后升为典农功曹,相当于科级干部,有进京的机会。

“计吏”相当于现在州郡的统计官员,每年都要把当年的人口变化、粮食产量、畜牧业等情况向朝廷汇报。有一年,“计吏”派邓艾进京汇报。因邓艾对地方的各类情况了如指掌。汇报时受到太尉司马懿(最高军事长官)的赏识,安排他在太尉府任掾属,相当于副处级,后升为尚书郎。朝廷要扩大屯田规模,邓艾曾长期在屯田一线工作过,司马懿安排他外出考察,规划屯田区域。他考察后认为两淮地区土地肥沃,地势较平坦,水量也较充沛,便写了汇报材料,其中提出了许多建议,受到司马懿的赞赏,就把数万部队交给他管理进行屯垦。他上任后大搞水利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魏国军需粮草很快充足,后来成了三个政权中最富强的国家。司马懿也发现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就调他任雍州、安南太守(地级市长),协助郭淮、司马昭对抗姜维,立下许多战功而受到重用,后来又先后任汝南太守、兖州刺史(州郡监察官兼军事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会员)。在镇压反叛司马集团的斗争中也立下大功,成为了司马集团的核心成员。后来又派他去甘肃地区的狄道戊边(保卫边防)。

诸葛亮和姜维几次攻魏都是从甘肃一带出兵,邓艾就在甘肃狄道一带与蜀汉名将姜维对决。邓艾有勇有谋,既能运筹帷幄,又能披挂上阵,是三国时期灿若星辰的将帅中尤为突出,与姜维对垒中,从无败绩,每战必胜,成了姜维的克星。

司马集团在曹魏的势力越来越大,司马懿死后其长子司马师加快了对曹魏的操控,到司马昭时已完全掌控了曹魏政权。

公元263年,司马昭命邓艾、钟会、诸葛绪共帅18万大军分三路攻蜀,邓艾已是67岁的老将。钟会率主力十余万兵马主攻剑门关,姜维占据有利地形顽强扺抗,钟会久攻不下。邓艾分析认为:蜀汉主力在剑门关一带抵抗,国内一定空虚,遂率领三万多将士,谋划着从甘肃进入四川偷袭蜀汉。经周密策划后,从三万多士兵中选出两万多精兵,孤军冒险深入,从甘肃文县原始森林的无人区入川,为防敌军识破抄袭后路,每前进一段都要安排部分兵士扎营留守。因孤军深入无人区,后勤无法保障,后来兵士都是在半饥饿状态下行军,经甘肃崇山峻岭登上与四川接壤的摩天岭,将士已极度疲乏,年近古稀的主帅邓艾率先身裹毡被,从山上顺势滚下山,这大大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都纷纷裹毡下滚,进入四川青川县的阴平古道,仍有两百余里险峻的无人区,历尽千辛万苦,剩下兵士仅有几千人,如神兵天降来到江油,镇守江油的蜀将马邈不知所措,立即投降。邓艾收编马邈部迅速挥师向蜀汉都城的成都方向进军,部下一名叫田续的将领提出休整几日再前进,邓艾怒斥田续扰乱军心,下令推出斩首,在众将士的求情下,仍处罚了杖刑,(田续对此怀恨在心,埋下了今后追杀邓艾父子的祸根)。邓艾率部势如破竹,迅速攻克了绵阳、绵竹、广汉等城池,直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带领文武百官,抬着棺材向邓艾谢罪投降。为使战后的西蜀尽快安定下来,邓艾烧了棺材,接受了刘禅的投降,并优待君臣分封了官职;对老百姓也秋毫不犯,灭蜀并未造成局势大动荡。邓艾让刘禅给守剑门关的姜维写信,令其放弃抵抗向曹魏投降。姜维虽向钟会投降,内心仍有恢复蜀汉的打算。而钟会收编蜀军主力后,势力很强大,产生了当蜀王的野心。要想在蜀地称帝,必先除掉功勋卓著并对曹魏忠心耿耿的邓艾,他串通监军卫瓘(朝廷派的随军文职官员,相当于特派员)想除掉邓艾。

展开全文

邓艾平定蜀汉后给司马昭写信,希望司马昭挥师南下,蜀地现有人马顺长江而下东进,形成夹击之势,可迅速攻克东吴,使天下统一。而钟会截获了邓艾信件,摸仿邓艾笔迹,篡改内容,用些表明邓艾居功专横的词语。钟会又与卫瓘联手向司马昭写信,诬告邓艾谋反,司马昭下令将邓艾父子囚押回魏都洛阳。

押走邓艾后,钟会加快了在蜀称帝的步伐,姜维预料钟会的野心会引发混乱,想趁机恢复蜀汉。钟会野心暴露后,在将士中引起强烈反响与混乱,钟会和姜维先后都死于乱军。众将士认为邓艾是被钟会陷害的,纷纷提议把邓艾追回主政西蜀,收拾乱局。邓艾的部下追至绵竹三造亭,把邓艾父子放了出来,准备接回成都。

而监军卫瓘听说要追邓艾回成都主政平定乱局,害怕邓艾揭穿他与钟会诬陷功臣的罪行,迅速密派对邓艾有怨恨的田续去追杀邓艾父子。

邓艾父子刚被部下放出囚车,田续追兵已到,发生混战,邓艾父子还未回过神来,就被田续乱军杀害,一代名将命殒绵竹三造亭,当时是公元264年农历正月。

重情的旧部兵士决定将邓艾父子尸体运回洛阳安葬,蜀道艰险难行,从绵竹运至剑阁仅几百里,兵士已人困马乏,于是把邓艾父子安葬在古蜀道旁的剑阁县北庙乡孤玉山下。

邓艾虽然文武双全,但政治智慧明显不足,不会自保。灭掉蜀汉后,高调处理蜀中军政事务。从古至今的帝王都害怕功高盖主的功臣,他们都会痛下杀手,司马昭明知邓艾忠心耿耿,没有反叛之心,即使不是钟会、卫瓘诬陷,日后司马昭也可能不会放过功冠魏晋的邓艾的。

司马昭死后当年(公元265年),其子司马炎废曹魏自称晋武帝。公元273年(晋武9年),一位名叫段灼的大臣上奏为邓艾平反,他奏章中分析邓艾不可能谋反,朝中文武百官都认为邓艾是含冤而死的,于是,司马炎追认邓艾为征西将军,邓忠为唐惠亭侯,还封邓艾孙子邓朗为郎中(朝中侍卫官),派人修缮了邓艾父子墓。

六百多年后的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王建在四川称帝,国号前蜀,他是河南舞阳人,与邓艾棘阳相邻,称为同乡,王建非常敬慕邓艾忠勇,功勋卓著,便赐封邓艾为彰顺王,还在邓艾父子墓旁修建了彰顺王庙,供奉有邓艾父子塑像。

《三国演义》中写邓艾的诗:

自幼能筹画,多谋善用兵。

凝眸知地理,仰面识天文。

马到山根断,兵来石径分。

功成身被害,魂绕汉江云。

很多史学家评价三国人物时,都认为灭蜀的邓艾,以小股部队灭掉一个很有实力的国家,古今首例,是三国时期功绩第一人,是中国古代64位著名军事家之一。

邓艾是邓姓始祖曼公第54世,禹公第七世。他不仅是中国历史名人,也是邓姓名人,更是邓姓人的骄傲。

邓艾父子墓和彰顺王庙历经一千多年,又经“文革”破坏,墓已凋零破败,封土被平抑,墓室已开,仅有剑阁县立的文保石碑。彰顺王庙被办成学校,屡次拆建,现仅剩三间改造过的正殿。

2017年,在天下邓姓人共同努力下,集资一百多万重新修缮了艾公忠公墓,现已形成相当规模的陵园。

文字: 邓定泽

图片: 部分来自网络

电视剧《三国演义》邓艾剧照。

邓梦灭蜀路过滑石峡修建的栈道和叠梁桥。

三国栈道孔。

阴平古道邓艾塑象。

路线图。

阴平古道。

邓艾过处。

栈道孔。

摩天岭

邓艾塑像。

位于四川剑阁县城北10公里北庙乡孤玉山的邓艾父子墓园。

【邓太乙公】太乙志 | 邓禹 字仲华

【邓氏会歌&邓氏颂】唱邓氏精神

【邓氏起航联谊联商】邓氏宗亲会

【如为南阳邓 实是新野人】新野行

【邓氏宗祠】 广东省最豪的华宗祠

【邓氏大片璀璨绽放】邓氏宣传片

戳这里,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