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来清圣祖的事业,人们都会想到擒鳌拜、灭三藩、收台湾、两战雅克萨、三征噶尔丹、六下江南、清理漕运等等。在这些事情中,擒鳌拜是排在第一位的。人们都知道,鳌拜是康熙朝初年的权臣,清圣祖只有把他拿下自己才能掌握皇权。可是别看鳌拜在康熙朝权倾朝野,在此前他可是不断被打压,也曾经历过“媳妇熬成婆”的苦恼。在此之前,他曾多次遭到打压和迫害,甚至还险些丢掉性命。能够如此对待鳌拜的不是别人,正是当时位高权重的摄政王、同时也是大清王朝实际统治者——多尔衮。
多尔衮对于鳌拜的多次打压,足以称得上鳌拜一生中非常罕见的被人“欺负”的“黑历史”,然而,也正是这段经历,让鳌拜获得了日后重新崛起最为重要的政治资本。
“满洲第一巴图鲁”鳌拜不仅出身名门,更是凭借自己的战功获得了极高的地位
鳌拜,出身于瓜尔佳氏家族,是努尔哈赤时期“五大臣”之首的费英东的亲侄子。
费英东曾不止一次地被努尔哈赤誉为“万人敌”,而鳌拜在勇武上相较于他的叔叔,是完全可以与之媲美的。
早在皇太极在位时期,鳌拜就开始随同大军出征,其作战勇猛、身先士卒,深得皇太极的赏识,并且他长期担任皇太极亲兵卫队长,对皇太极也是忠心耿耿。
在皮岛一战中,面对明朝守军的激烈抵抗,战局一度陷入僵局,正是鳌拜带领一队人马,顶着明军密集的炮火,并且在人数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抢滩登陆成功,为大军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这才让清军得以攻克皮岛。皇太极得知此消息是喜出望外,不仅亲自撰文祭告努尔哈赤,以慰其父在天之灵,同时也正式赐鳌拜“巴图鲁”称号。而在此后明清之间至关重要的“松锦大战”中,鳌拜英勇作战,再次立下大功,鳌拜也再度获得晋封,成为两黄旗中颇具影响力的高级将领。
李自成
顺治元年(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攻克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正统明朝就此灭亡。在影响深远的“山海关大战”中,吴三桂在阵前投降,并引清兵入关,击溃了李自成大军,清朝也就此将统治中心从关外迁转到了关内,并且正式定都北京。
随后在追剿李自成大顺农民军,击溃张献忠大西政权,以及荡平南明小朝廷的过程中,鳌拜均有突出表现,立功无数,特别是英亲王阿济格和肃亲王豪格,对其极为信任和器重,南下征讨必点名要鳌拜随行征战。
展开全文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为大清王朝的发展壮大南征北战,并且位清军挥师入关、一统天下做出巨大贡献的勇将,得到的并不是加官进爵与荣华富贵,而是一次次的惩治与打压,甚至还险些丢掉了性命。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便是多尔衮对于鳌拜的记恨。
鳌拜作为豪格以及顺治皇帝的坚定支持者,与多尔衮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崇祯十六年(1643年),皇太极骤然驾崩,由于他驾崩之前并没有就继位人选问题做出任何安排,随之而来的就是长达十七天之久的满清皇位之争。
皇位的争夺首先是在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与皇太极同父异母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之间展开。
爱新觉罗·多尔衮
多尔衮这面得到了他的两个亲兄弟阿济格和多铎的全力支持,并且他们兄弟三人掌管的正白旗和镶白旗,势力非常强大。
豪格本人统领着正蓝旗,同时也得到了皇太极亲领的正黄旗和镶黄旗的扶保与支持,论实力与多尔衮不相上下。
就在双方的竞争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鳌拜作为两黄旗高级将领的代表,与索尼、图赖、图尔格、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冷僧机等人,在豪格的授意下结为八拜之交,“共立盟誓,愿死生一处”。
并且这八人决议共同拥立豪格为帝,这无疑是对豪格的莫大支持。在这之后八人又先后前往礼亲王代善和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府上,劝谏二人支持豪格,可以说为了豪格夺位这些人也是尽心尽力。
八月十四日,推举新皇的会议在崇政殿举行。
根据努尔哈赤生前制定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当时有资格参加会议的人包括了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以及颖郡王阿达礼(代善之孙)。
两黄旗
由于此前两黄旗为皇太极亲领,负责宫廷卫戍的也都是两黄旗的人马,就在会议举行之前,在索尼和鳌拜的安排下,两黄旗已经包围并且控制了崇政殿。
此时,会议即将召开,多尔衮试探性地询问索尼和鳌拜,想要了解一下他们的意见,结果这二人对多尔衮冷眼相向:“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抵制多尔衮,让多尔衮非常难堪。
会上,阿济格和多铎率先表态支持多尔衮,而此前一直没有直接表态的礼亲王代善和郑亲王济尔哈朗主动表示支持豪格,这让豪格瞬间占据了主动。
爱新觉罗·豪格
于是这个时候,就有了豪格那句让他悔恨终身的话:“我福小德薄,焉能堪当此任。”
本来是一句非常平常的谦让,却被多尔衮兄弟抓住,进行疯狂打击,局面再度陷入僵局。
而就在这个时候,又是索尼和鳌拜,眼见豪格处于了下风,再一次站出来支持豪格:“吾辈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
这无疑给了与会的七人巨大的压力,如果最终的结果不能让他们满意,很有可能将会引发兵变,到时候他们七人的性命也将难以保全。
而与此同时,阿济格已经离开了会场,前往两白旗的驻地调兵,一旦事态不能得到控制,那么两黄旗与两白旗之间的火并将无法避免,那么清朝也将陷入严重的内乱之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 郑亲王济尔哈朗提出豪格和多尔衮都不能继位,而是由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继位的方案,这个方案等到了包括豪格和多尔衮在内的所有的认同。“十四日,诸王皆会于大衙门。大王发言曰:‘虎口,帝之长子,当承大统云。’则虎口曰:‘福少德薄,非所堪当!’固辞退去。定策之议,未及归一。帝之手下将领之辈,佩剑而前,曰:‘吾属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大王曰:‘吾以帝兄,常时朝政,老不预知,何可参于此议乎?’即起去。八王亦随而去。十王默无一言。九王应之曰:‘汝等之言是矣。虎口王既让退,无继统之意,当立帝之第三应作九子。而年岁幼稚,八高山军兵,吾与右真王,分掌其半,左右辅政,年长之后,当即归政。’誓天而罢云。”文中的“大王”为礼亲王代善,“虎口”为肃亲王豪格,“八王”为英郡王阿济格,“九王”为睿亲王多尔衮,“十王”为豫郡王多铎,“右真王”为郑亲王济尔哈朗。
爱新觉罗·福临
就这样,年仅5岁的福临登上了皇位,这便是后来的顺治皇帝,而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则成为了辅政王。鳌拜也与索尼、图赖及两黄旗的其他高级将领,共同对天盟誓,对顺治皇帝效忠。“八年秋八月庚午,太宗崩,储嗣未定。和硕礼亲王代善会诸王、贝勒、贝子、文武群臣定议,奉上嗣大位,誓告天地,以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辅政。”这也使得清朝的政局短暂地归于了平静。
然而,此时的多尔衮并不甘心就此失败,为了更好地打击豪格,控制顺治,他开始着手瓦解两黄旗内部的势力。
首当其冲的,就是在豪格府上“相约盟誓”的八人。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冷僧机这四人或主动投靠,或是被构陷折磨,最终全部投靠了多尔衮。不仅如此,这四人迅速成为了多尔衮打击政敌的武器,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先后因着四人的告密揭发而遭到打压。
然而面对多尔衮的威逼利诱,索尼、鳌拜、图赖、图尔格则予以了坚决的抵制和抗争,而这四人也就此成为了多尔衮的眼中钉、肉中刺,遭到了持续的打击与迫害。
鳌拜曾先后三次遭到多尔衮的打压,不仅被削爵贬职,还险些丢掉性命
第一次是在顺治二年(1645年)的时候。
由于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非常看不上年幼的顺治皇帝,还蔑称其为“孺子”,于是当时已经成为摄政王的多尔衮下了道旨意,批评阿济格“称上为孺子”的行为,并安排鳌拜和谭泰当众宣旨。
瓜尔佳·鳌拜
实际上这也是多尔衮的一个“阴谋”,本来阿济格“称上为孺子”的事情也就几个人知道,如今却要公之于众,必然让清世祖颜面尽失。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层意思,鳌拜并没有按照多尔衮的要求“当众传示”。
于是,多尔衮不仅对鳌拜施以罚银一百两的处罚,对其征讨李自成所立下的功绩也不予表彰,之后更是因为其为索尼进行辩护而对鳌拜进行了降职处分。
第二次是在顺治五年(1648年)的时候。
这一年,豪格率领大军征战四川,平定了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并且是亲手射杀了张献忠,立下不世之功。鳌拜作为豪格军中的主将,也在此次西征立下战功。
然而,等到豪格等人的却不是荣耀和封赏,却是多尔衮的迫害。
就在豪格班师回到北京后,多尔衮以豪格冒领功劳、治军不严将其治罪,随后又网罗罪名进行构陷,最终豪格被折磨致死。
爱新觉罗·豪格
与此同时,鳌拜因为包庇豪格的罪行,并且当年有支持豪格称帝的举动,遭到了多尔衮的残酷迫害,甚至议罪将其处死,最后还是鉴于其战功卓著,只是将其削职为民, 鳌拜算是保全了性命。
第三次是在顺治七年(1650年)的时候。
这是多尔衮生命的最后一年,此时的多尔衮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前,正在家中养病。
在这期间,努尔哈赤的侄子、多尔衮的堂兄弟锡翰前来探视,多尔衮向其抱怨说自己病重,顺治皇帝竟不来看望自己,“怨上未临视”。说罢,多尔衮觉得自己这样说不合适,于是又告诫锡翰不要将此事告诉顺治皇帝。
爱新觉罗·多尔衮
然而,锡翰还是告诉了清世祖,“冷僧机及贝子锡翰等奏请上临视”,顺治皇帝也亲自来探望多尔衮。多尔衮在“惊讶”之余,也在埋怨锡翰,与此同时更是莫名其妙地迁怒到了鳌拜身上,并将其治罪,理由竟然是:“目睹锡翰等罪状,不即执鞫。”可以说这完全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面对着多尔衮如此的打压和迫害,鳌拜自始至终也没有向多尔衮屈服,继续对其进行着对抗,这也为其日后为顺治皇帝所青睐奠定了重要基础。
多尔衮去世后,鳌拜重新得到了顺治皇帝的重用
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在古北口外喀喇城去世,一代枭雄就此陨落。
多尔衮去世后,顺治皇帝迅速亲政,并且在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协助下,对多尔衮集团进行了清算,多尔衮本人也被顺治皇帝
“削爵、撤庙享、罢宗室、籍财产入宫”,还被扒坟掘墓、挫骨扬灰,彻底的身败名裂。
就在清算多尔衮集团的同时,朝中空缺了大量的职位,此时的顺治皇帝首先想到的就是在多尔衮专政期间,受到多尔衮打压却依然英勇不屈的两黄旗大臣们,鳌拜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就这样,鳌拜得到了顺治皇帝的信任与重用,并被委以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重任,鳌拜就此开始走向权力中心舞台。
何洛会
当年相约盟誓,共同扶保豪格的八人中,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冷僧机及其家族投靠了多尔衮,在清算多尔衮集团的过程中也尽皆伏诛。
而另外的四人,即索尼、鳌拜、图赖、图尔格及其家族成员,则在顺治朝中后期及康熙朝初年,产生了影响深远的作用。
图赖是鳌拜的叔叔费英东的儿子,也就是鳌拜的堂兄弟;而图尔格则是额亦都的儿子,是遏必隆的哥哥;索尼在多尔衮专政期间,也遭到了多尔衮迫害,被罚去盛京看守皇陵,顺治皇帝亲政后,马上将其委以署理国政的重任,成为最有权势的满洲大臣;鳌拜也同样得到了顺治皇帝的重用。
索尼、遏必隆、鳌拜,再加上“卖主求荣”,通过揭发、检举多尔衮集团获得顺治皇帝信任的苏克萨哈,这便是顺治皇帝钦命的康熙朝初年的四位辅政大臣。
而在这之后,清朝的朝局也将从“四大臣辅政”逐渐演化为“鳌拜专政”,鳌拜也就此成为当时权势地位最为显赫的朝臣,也正是因为他的擅权专政,为他后来的倒台,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